南方农村报

搜索文档
深化校地协同,华南农业大学赴从化调研乡村振兴
南方农村报· 2025-08-12 13:21
乡村振兴调研与合作 -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薛红卫率队赴广州市从化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慰问暑期实践师生队伍,并开展2025年"双百行动"联席工作会议 [1] - 薛红卫一行实地听取米埗村村情介绍与发展规划,详细了解灌渠精神、乡村建设现状与需求,并与7支特色实践队伍座谈 [3] - 薛红卫勉励同学们深刻理解"百千万工程"重大意义,厚植三农情怀,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勇担使命,并与从化区领导共同为"华南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揭牌 [5] 校地合作机制 - 华农与从化召开2025年"双百行动"联席工作会议,6所结对高校代表及区相关职能单位负责人参会,总结阶段性成果并共谋深化合作新路径 [8] - 欧阳可员强调要深挖发展需求、完善共建机制、深化资源共享、加强对接沟通、增进公众参与、推动进度落实 [10] - 陈乐天表示将重点推进"科技+产业"、"人才+治理"、"文化+生态"三方面融合,共同打造"区校合作"的广东样板、全国标杆 [10] 产业协同发展 - 陈乐天一行赴广州华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粤港澳大湾区(从化)生物医药产业平台考察,深入了解企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需求 [11] - 双方就共建大动物实验研究中心达成合作意向,将在大动物实验、药理药效、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服务 [11] - 合作旨在为华农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搭建新平台,助力从化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生物医药研发平台 [11] 高校社会责任 - 华农通过深化校地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师生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13] - 华农为从化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与智力支撑,彰显了高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的责任担当 [13]
山海共润辅新苗!广东遂溪与广西融安书写粤桂教育协作新篇章
南方农村报· 2025-08-12 13:14
一片深情,一片情深,山海共润辅新苗 ——广东遂溪与广西融安书写粤桂教育协作纪实报道 广东与广西山相连、水相依、路相通、习相近,历史以来有着较为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遂溪 和融安这两座相隔千里的县城,一个海滨之城,一个金桔之乡,因粤桂协作的纽带紧密相连。两地教育 协作从硬件援建到师资共育,从课程共享到文化交融,遂溪以"所能"应融安"所需",让跨越山海教育的 一片"深情",在桂北大地上酝酿出一片"情深"。 融安县中小学生赴湛江到研学 一砖一瓦筑根基:让山区教室亮起来 名师工作室成了"传帮带"的重要平台。遂溪名师定期在线上答疑,融安教师的教学案例在两地教研会上 讨论打磨。2024年,融安教师在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数量同比增长15%,新增28名市级骨干教师。 "不是简单的物资输送,而是真正从孩子的需求出发。"融安县教育局局长覃庭感慨道。这些跨越山海的 举动,早已超越了"帮扶"的定义,成了两地心手相牵的见证。 遂溪县第一中学向融安县高级中学捐赠的办公设备,如今成了高三课堂的"利器" 一课一师育桃李:让教学质量提起来 先后从遂溪"请进来"的47名骨干教师,像47颗种子在融安扎根;融安的教师也在"走出去"中蜕变,先后 ...
广东“时尚密码”:休闲服装北上,织入新疆衣橱 | 岭南衣·秀新疆⑤
南方农村报· 2025-08-12 10:30
行业历史与发展 - 广东休闲服装产业起源于1979年中山沙溪成立的全省最早侨资制衣厂 开启"三来一补"生产模式[9][10] - 广州新塘 佛山均安 东莞大朗等地通过港商订单引入牛仔和毛织生产技术[11] - 1990年代代工企业开始尝试自主品牌 以纯1997年创立后成为中国知名时尚休闲服饰品牌 巅峰时期门店超6000家[13][14][15] 产业规模与结构 - 牛仔服装占据全国60%以上产量 产值超1000亿元 毛织产业年交易额超600亿元[19][20] - 2024年广东省规上纺织服装服饰企业营业收入4352.57亿元 占全国总量的11.86%[20][21] - 品类涵盖牛仔 针织 毛织 运动休闲等多个领域[19] 品牌与市场表现 - UR品牌2006年创立 定位"快奢时尚" 每周2次上新频率 入选2024年福布斯中国年度好品牌TOP50[15][16] - 广东休闲服装从珠三角起步 现已成为全球消费者衣橱中的常客[7][8] - 产业凭借深厚制造底蕴与灵活市场响应能力持续领跑全国[8] 战略拓展 - "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广东纺织服装走进新疆专场推介活动于8月15至19日在喀什举办[3][4] - 广东休闲服装正以新疆为支点撬动中亚乃至全球市场[24][25] - 岭南服饰凭借强大产业集群与前卫设计享誉全球[2]
加快全产业链融合,“绿养郁南”书写生态农业发展新篇章
南方农村报· 2025-08-12 10:30
核心观点 - 郁南县以"绿养郁南"品牌引领生态农业发展 通过全产业链融合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2][3][4] 产业发展现状 - 无核黄皮产业总产值达50亿元 种植面积广阔且产量丰厚 [6] - 肉桂 黑叶荔枝 金煌芒等优质农产品形成可观规模 为农民带来可观收入 [6][7] - 温氏肉鸡年出栏量达3686万羽 产值10.47亿元 成为畜牧业重要支柱 [27][28] 品牌与质量体系建设 - 推进农业品牌化 标准化 智能化 信息化建设 构建农业产业区域公用品牌体系 [7][8] - 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建立"两标一码一单"品控溯源体系 提升品牌公信力与产业附加值 [8][9] 现代循环农业建设 - 平台镇打造现代循环农业典范 古龙塘和万洞高效养殖小区带动97个行政村集体收入提升 [11][12] - 建成750亩航天玉米稻产业园 成为广东首个规模化商业化大面积种植基地 [13] - 养殖废弃物转化为高效优质有机肥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提升 [16][17][18][19][20] 农业与文旅融合 - 打造以无核黄皮和山水美景为核心的世界黄皮公园 [21][22] - 举办无核黄皮赏花季徒步活动 无核黄皮星空音乐会等主题活动 吸引大批游客 [22][23] - 显著提升无核黄皮品牌影响力 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3] 绿色生产技术应用 - 全面推广无公害 绿色 有机种植技术 引入"农眼"智能监测管理系统 [25][26] - 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26] - 携手温氏集团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建设高效生态肉鸡养殖基地并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27]
澄海玩具,“智”取高端局 | 众说百千万⑩
南方农村报· 2025-08-12 10:30
澄海玩具产业概况 - 澄海区以不足400平方公里土地生产全国超50% 全球约三分之一塑料玩具产品 是国内玩具产业配套最完善 规模最大 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生产和贸易基地 [6][7] - 拥有玩具生产经营单位约6万家 培育奥飞娱乐 星辉娱乐 实丰文化等多家玩具上市企业 占主营玩具A股上市企业半数 从业人员约30万人 [8] - 2024年澄海区全口径玩具创意产业产值超500亿元 在全球玩具创意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9] 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 从贴牌生产的代工厂发展起来的澄海玩具产业曾徘徊在低成本 低售价的中低端行列 现通过智能化和IP赋能实现转型升级 抢占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 [10][11][12] - 国产AI进步和普及使应用成本大幅下降 AI玩具产品化开始具备实现可能 企业通过融合传统文化等IP探索产品化路径 [13][16] - 提出培育玩具+大文创 玩具+大配套 玩具+大智能三大体系 实施创意创新赋能 集群竞争力提升等五大任务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33][34] 智能化技术应用案例 - 群宇公司研发潮汕英歌舞机器人 在AI技术加持下可实现跳舞和观众互动功能 通过搭载芯片和自研控制系统让消费者自由定制整套动作 [18][19][20] - AI大模型赋予玩具内容后在国际竞争具备优势 全球产品化的AI玩具目前很少 澄海借此抢占新一轮需求市场 [21][22] IP文创发展战略 - 森宝公司抓住国潮IP赋能发展模式 成为中国积木品牌领跑者 规模在国内积木玩具行业位居前列 [23][24] - 推出IP+战略 针对不同年龄群体设计原创玩具 拿下电影《流浪地球》 航天文创和故宫文化等国潮IP授权 [25][27] - 为打造更优质IP产品 不断提高制造工艺 引进智能先进生产线 迭代升级积木零件生产和上色技术 [28] 产业集群与基础设施 - 万洋众创城项目提供汽车上楼厂房 解决玩具企业装货半小时等电梯两小时的生产运输问题 主要服务当地玩具相关中小企业 [38][39] - 破解用地难 建设难 融资难等发展难题 加速玩具上中下游企业退城入园集聚集群发展 推动产业强链延链补链 [40][41] - 目标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千亿级玩具创意产业集群 持续做强大智能 大文创和大配套体系向高端市场进军 [42][43] 人才吸引与就业 - 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对人才需求 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就业 例如海外研究生选择回乡进入森宝等工作 [31][32]
从化华美牛奶公司智能喷淋技术入选全国奶牛养殖节本增效典型案例
南方农村报· 2025-08-12 07:35
核心观点 - 从化华美牛奶公司智能喷淋技术入选全国奶牛养殖节本增效典型案例 成为华南地区智慧养殖创新标杆[1][2][3] 技术方案 - 智能视觉喷淋控制系统依托AI算法、温湿度感应器及AI视觉摄像机 构建智能喷淋加风机联动系统[11] - 每12米一台高清摄像机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时追踪牛只位置并生成分布数据 较红外感应技术更精准识别人、牛、车 避免误判[12][13] - 采用分布式控制架构 部署微环境DB系列控制器 各喷淋单元独立执行控制策略 通过有线网络接入宏观控制系统 实现"本地自动化+云端智能化"双层控制[14][15] - 系统全周期采集牛群采食活动数据 可视化监控撒料、推料作业 实现牛群采食管理和料道管理的数据化、精准化[16] 技术优势 - 动物感知层通过高清摄像机实时捕捉牛群位置 划定动态喷淋区域 仅牛只进入时触发喷淋[20] - 环境感知层温湿度传感器每5分钟采集一次数据 THI≥72时自动启动喷淋+风机 THI<68时停止[21] - 宏观控制层通过云端平台制定全局策略并同步至各DB控制器 微观控制层以12米为基本控制单元 按牛只移动轨迹"逐区激活"喷淋[22] - 实现"空间点对点、时间动态调节"双重精准控制 较传统定时喷淋节水60%以上[23] 经济效益 - 2024年5-10月较普通喷淋节水率高达80.3% 减少用水14.58万立方[32][33] - 节省自来水费24.78万元、污水处理费292万元 扣除投入后合计节省成本289万元[33] - 泌乳牛干物质采食量从去年18.47kg增至21.41kg 增长15.93%[35][36] - 泌乳牛剩料率从预算3%降至2.1% 降幅30.2% 节省饲料费用19.07万元[36] - 成母牛单产增长18.3% 年单产突破10.18吨 牛奶产量同比提升1255吨[37] - 增加营收577万元 结合节水和节饲料收益 经济效益共达885万元[38] 区域影响 - 从化区2025年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8.28亿元 同比增长10% 增速全市各区第一[45][46] - 畜牧业表现突出 生猪出栏量、禽蛋、牛奶产量全市最高[46] - 华美奶牛场改扩建项目建成投产 新增奶牛2000头[47] - 上半年产量1.46万吨(占广州60.08%) 助力全区牛奶产量达1.77万吨 同比增长38%[48] 未来规划 - 以智能喷淋技术为底座 进一步整合智能饲喂、健康监测等模块[51] - 构建"环境-动物-管理"协同的智慧养殖生态[52][53] - 引领行业向"智能化、低碳化"转型 让创新技术成为乡村振兴核心动力[57][58]
感动“救人树”,震撼古银杏|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展采风活动走进清远
南方农村报· 2025-08-12 04:01
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展采风活动 - 活动由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林业局联合主办,旨在通过艺术创作唤醒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36] - 采风团队分赴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用笔墨丹青记录岭南古树的壮美生态画卷 [43] - 活动中的优秀作品将在"翰墨千春·绿美岭南——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展"中展出 [44] 古树资源现状 - 岭南大地现存古树名木85273株,其中一级古树及名木达851株 [39] - 连州市瑶安瑶族乡两棵大榕树树龄分别为680岁和710岁,树冠覆盖面积达两三百平方米 [15] - 连州市星子镇清江村大元村一棵古银杏树龄约600岁,需五六个成年人才能合抱住 [28] 古树认捐项目 - 绿美广东古树认捐项目于2024年5月10日上线,涵盖全省82873棵古树 [45][48] - 认捐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可重新认捐,募集资金将用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和古树养护 [49][51] - 认捐形式包括全额认捐和众筹认捐两种,认捐成功可获得平台专属证书 [62][66] 古树文化价值 - 连州市瑶安瑶族乡两棵大榕树曾于1994年救过多位被洪水围困的师生,被当地百姓称为"救人树" [17][19] - 画家们通过写生创作,展现古树与英德红茶发源地的和谐关系 [12] - 活动希望通过艺术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广东珍贵古树名木,共同保护生态资源 [33][35]
博贺渔港:渔歌新唱,续写人与大海的千年故事
南方农村报· 2025-08-12 02:05
博贺渔港的历史与文化 - 博贺渔港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已有先民踏浪而居,隋唐时期是冼夫人渡海收复海南岛的始发地,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海首个驿站 [11][12] - 明清时期,博贺渔港既是对外贸易口岸,也是南方古盐道的起点,盐仓阁商船载电白海盐沿珠江北上至江西、湖南等地 [13][14] - 渔业文明和疍家文化伴随渔港兴盛而发展,旧时渔民延续"做小海"传统,在内海网鱼和垂钓 [17][18] 传统渔业与现代变革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博贺渔民延续传统作业方式,使用小型木船,父子或兄弟搭档出海 [16][17] - 上世纪五十年代,博贺妇女挖开15公里"三八公路",种下15公里"三八林带",改变孤岛无陆路历史 [47][48] - 七十年代,海雁渔业大队率先实现渔业机械化,成为广东渔业产量第一的全国捕鱼明星 [49][50] 现代渔业发展现状 - 博贺渔港七项重要指标位居全省第一,包括渔港面积、码头长度、渔船数量、单船马力、渔业产量、渔业生产总值、卸港量 [53] - 渔港荣获"广东省最大渔港"、"全国十大渔港之一"等称号,2010年成为国家级中心渔港 [54][55] - 现代渔民使用GPS等科技设备,通过智能手机获取天气预报和卫星地图,改变传统作业方式 [36][44] 开渔文化与旅游发展 - 南海开渔嘉年华是渔民年度盛典,承载丰收希望,开渔后第一个月为黄金期,鱼群洄游产量高 [60][61][75] - 开渔仪式保留传统习俗,渔民集体祭拜妈祖、鸣笛祈福,体现对大海的敬畏 [73][74] - 开渔嘉年华成为茂名农文旅融合名片,游客可体验千帆竞发、海岛风情和疍家文化 [80][81]
800亿“绿色钱景”官宣!绿美广东林下经济三年行动方案出炉!| 绿美热榜
南方农村报· 2025-08-12 01:32
广东省林下经济三年行动方案 - 广东省林业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6][7] - 目标到2027年林下经济总产值达800亿元以上 [5] 地市生态建设与绿化进展 - 广州市推进绿化管养品质提升百日行动 举办物业绿化精细化管理公益培训 [19][20][21] - 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凤凰片区交通改善工程包含6条道路 总长3.37公里 [23][24] - 深圳市南山区环西丽湖碧道示范段建设"小微湿地+"项目 [29][30][31] - 珠海市累计建成碧道268.5公里 [35][36] - 珠海香山云道全长11.2公里 近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与修复 [38][39][40][41] - 茂名市圩镇绿化新增面积21.12公顷 新增绿化长度225.43公里 新增树木54644棵 [88][89] - 阳山县森林覆盖率达73.53% 林地面积402.55万亩 [104] - 潮州市打造生态茶园5.7万亩 推广"以草治草"生态种植模式 [107][108] 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 - 广东省林业局印发《广东省保护鸟类工作方案》 每年9月至次年4月开展鸟类保护 [14][15] - 江门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植物新种"七星坑球子草" [73][74][75][76] - 湛江市烟草专卖局组织青年植树活动 助力红树林湿地保护 [80][81][82][83] 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 博罗县横河镇依托环南昆山—罗浮山最美旅游公路带动民宿产业和旅游发展 [58][59][60] - 电白区霞洞镇上河古荔园总面积1300亩 为茂名四大古荔园之首 [91][92]
南农晨读 | 巷陌翰林 客乡古韵
南方农村报· 2025-08-12 01:32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 -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召开“十四五”聘期考评会 [6] - 体系首席科学家胡桂兵及全体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进行聘期考评汇报 [7] - 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热作处处长郑红裕主持体系首席科学家考评工作 [8] 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确权 - 首批5个国家公园全部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11] - 确权登记旨在精准落地国家公园于国土空间并明确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 [14] - 此举清晰界定不同层级政府行权范围并为国家公园产权管理提供支撑 [15] 南海开渔季 - 南海开渔季即将开始 阳江市将有3400余艘渔船出海 为历届出动渔船最多的一次 [17][18] - 南海(阳江)开渔活动自2003年7月首届以来已举办22届 [18][19] - 活动采用“以活动促产业 以产业兴旅游”模式 已成为广东省旅游热点和文旅品牌顶流 [19][20] 乡村振兴与新农人 - 新农人返乡趋势明显 将新思维 新技术 新创意带入五邑大地的农业领域 [27][28] - 具体案例包括梁伟钊辞去香港工作返回江门闯出陈皮新赛道 [23][24] - 返乡创业活动覆盖新会柑园 开平碉楼 台山蚝田 鹤山茶园 恩平簕菜地等多个领域 [26] 乡村文化活动 - 2025广东乡村歌手大赛湾区东海岸(陆河)赛区海选于8月8日-9日晚在汕尾市陆河县青年公园启幕 [36][37] - 活动以“天籁‘乡’音客韵陆河”为主题 融合客家山歌与流行音乐 [38][39] - 活动让群众成为舞台主角 是陆河“文化润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39][40] 台风动态 - 今年第11号台风“杨柳”于8月11日08时位于台北市东偏南方向约1270公里的洋面上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1级(30米/秒) [46][47] - 预计“杨柳”将以每小时25-30公里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 强度逐渐增强 最强可达强台风级 [48] - 台风预计于13日白天在台湾东部沿海登陆 随后穿过台湾岛进入台湾海峡 向福建南部到广东东部一带沿海靠近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