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人民论坛:“重我”与“轻我”
人民日报· 2025-10-10 03:12
有个人们熟知的"邹忌照镜"的故事。面对"吾与徐公孰美"的提问,邹忌身边的人都回答说邹忌更美。邹 忌却不盲信,从身边人的举动,辨明其"私我""畏我""欲有求于我"的不同动机。个中道理,今天读来仍 启人思考。 一些人的"口蜜""面誉",貌似"重我",实为"重权"。听惯了吹捧、享惯了奉承,难保不会迷乱了初心、 丢掉了党性。由此而言,越是被恭维,越是要"轻我",以超脱心态看待功名利禄,以严正姿态挡住诱惑 腐蚀。 刚出校门的"毛头小子",偏远山乡的"芝麻干部",有时会被别人瞧不起。避免掉入妄自菲薄、怨天尤人 的陷阱,"重我"是破局良策。 守岛32年的王继才、"校长妈妈"张桂梅、义无反顾回馈大山的黄文秀……他们无不"重我",重视的是党 员第一身份。党和人民需要什么,党员就要追求什么、奉献什么。把党和人民交付的工作当作一项事业 去打拼,尽心竭力担当任事、为民服务,才是人民心中真正的"成功轨迹"。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既要善于倾听,也要学会辨析,在他人"看重"与"看轻"中觉 察自我,"自我画像"才会分外鲜明,干事创业才不会陷入迷茫。 "重我"与"轻我"并不割裂。看重党的托付、人民的期盼,才能更加注重党性修养 ...
和音:为促进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人民日报· 2025-10-10 03:12
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是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30年前,北京世界妇女大会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成为 世界妇女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全球妇女峰会上深刻阐述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 展的中国主张。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倡议在 2025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为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倡议,中方将同联合国妇女署在北京合办 全球妇女峰会。习近平主席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将为各国携手推进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指明 方向,擘画更加光明的未来。 全球妇女峰会将于10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将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数十位 来自各大洲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议会领导人、副总理和部长级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及友好人士将 共襄盛会。各方期待以此为契机,推动峰会成为世界妇女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为促进全球性 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以自身实践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作出独特贡献。中国积极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把妇女事业 发展作为国家治理的重 ...
经济新方位丨两个万亿度,折射经济增长新动能
人民日报· 2025-10-10 02:56
人民日报记者 丁怡婷 用电量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风向标"。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8月全社会用电量10154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5.0%。这是继今年7月用电量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之后,再度破万亿,在全球也属首次。 "1万亿千瓦时",相当于由乌东德、白鹤滩、三峡等6座梯级水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全 年发电量的3倍多,也约是我国2015年7月用电量的2倍。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副主任蒋德斌认为,月度用电量连续两月突破万亿千瓦时的背 后,有今夏高温高湿天气来得早持续久,带动居民用电快速增长的拉动,也显示出新质生产力蓬勃发 展,正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用电量向上攀升。 生产端:制造业向"新"向"绿"转型成效持续显现 四川成都一家半导体生产企业,全自动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前不久,企业总投资15亿元的扩产项目 投运。"订单量和各项交付指标数据创新高,国庆、中秋假期我们也开足马力赶订单。"企业负责人介 绍,前三季度用电量预计同比增长约50%。 在领克汽车浙江宁波余姚工厂,机械臂仅70秒便可拧紧车底盘的螺丝。"生产线前段时间刚完成智 能化升级,装配效率比之前更高了。"工厂电气技术主管工程师张辉介绍,8月工厂日 ...
人民日报看新疆 | 科创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人民日报· 2025-10-10 02:14
新疆聚焦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创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本报记者 贺 勇 李亚楠 走进新疆乌鲁木齐钵施然智能农机公司全自动化车间,只见搬运机器人正沿着预设路线穿梭,将仓库中 的生产物料运送至预定位置。装配线上,一台台采棉机正在井然有序地组装中。 企业创新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科技局的指导下,经过综合评估,目前计 划推荐我们申报两个自治区级科技项目,获批立项后,将获得对应的资金支持。"杨志强表示。 走科研创新之路,是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 新疆北斗同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在书写着企业发展的新传奇。 "这个平台能快速排查IT系统故障,故障排查时间缩短83%,运维成本降低30%。"该公司技术总监甄磊 正向客户介绍公司的人工智能运维管理平台项目。 去年,北斗同创公司研发资金缺口800万元,通过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组织的银企对接会,用专 利和奖项作为抵押,不到一个月就拿到了贷款。 "我们科技类企业,没有太多的固定资产可以抵押。"甄磊说,但现在技术专利、知识产权、研发合同, 甚至科技成果获得的 ...
中国荒漠化防治成为全球典范!
人民日报· 2025-10-10 02:03
核心观点 - 中国库布其沙漠的荒漠化防治模式,特别是光伏治沙等创新技术,已成为全球典范,并在多国成功实践,展示了退化土地恢复与转型的潜力 [1][2][3] 防治模式与技术 - 库布其沙漠采用“板上发电、板下治沙、板间种草”的立体发展模式进行光伏治沙 [1] - 机械化治沙设备如无人机、散草铺设机、自行式履带沙障一体化铺设机大幅提升了铺设草方格的效率,并显著提高了沙漠植被成活率 [1] - 鄂尔多斯市在“光伏长城”治沙带已建成光伏装机规模超1000万千瓦,实现光伏治沙约80万亩,待在建及已批复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防沙治沙面积超200万亩 [2] 国际合作与影响 - 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沙特阿拉伯、蒙古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260余名代表,该论坛已成为荒漠化治理领域国际合作、知识交流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1][2] - 中国治沙经验已在蒙古国参与“十亿棵树计划”,推广草方格治沙技术和耐旱植物种植技术,并在沙特阿拉伯成功落地光伏治沙模式,为其能源转型提供新思路 [2] - 乌兹别克斯坦和巴西的代表表达了引进中国治沙技术及设备,以及探讨合作可能性的意愿 [1] 全球认可与典范意义 - 联合国官员认为中国的荒漠化防治是全球典范,中国“三北”工程是多项国际环境公约的有力实践,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 - 中国在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方面付出巨大努力,将防沙治沙工程发展为生态工程、发展工程、惠民工程,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2]
湖州废弃矿坑变身为“绿色聚宝盆”
人民日报· 2025-10-10 01:50
浙江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3个紧邻的废弃矿坑被改造成心形湖泊,与周边已复绿的矿山相映成 趣。湖光山色的美景中,前来拍照打卡、休闲娱乐的游客络绎不绝。 湖州市通过实施矿坑生态修复,因矿施策、分类治理,以市场化机制激活废弃矿山的绿色基因,一座座 废弃矿山重新焕发生机,曾经的"生态疤痕"变身为"绿色聚宝盆"。 因地制宜,探索矿坑治理新路径 放在几年前,红庙村村民王永怎么也想不到,废弃矿坑怎么就变成了网红景点?"以前这里没人管,成 了建筑垃圾的堆放场。" 安吉县地处天目山余脉腹地,蕴藏丰富的石灰矿资源。靠山吃山,开山挖矿,多年粗放开采留下了千疮 百孔的"疤痕",红庙村的青山矿坑便是其中之一。 原产石灰的青山矿区,2011年被关停,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3个露天凹陷的矿坑,采空区底部距离基 准面有46米,面积有100亩左右,而且有积水。同时,坡面上还分布着各类碎石,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从2013年起,安吉县财政陆续投入上百万元,实施了安全隔离、边坡清理、自然复绿等简易矿山修复工 程,防范地质灾害。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后,湖州市按照"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 景则景、宜林则林"原则,全域推进矿山生态治理攻坚 ...
曹德旺被指“做慈善很慷慨,但对员工比较苛刻”,本人回应
人民日报· 2025-10-10 01:30
答:我国已有三四千所大学,再多一所类似的意义不太大。我办这所大学,不是为了争名夺利,也不是要 办一所平凡的学校,而是以高度负责的企业家精神来做这件事。我认为教育是事业而非产业,期待能培养 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才。 0:00 / 8:08 就近期舆论关注热点,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曹德旺,了解他的办学初衷、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期待能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才" 问:今年9月,福耀科技大学迎来首批本科生。您为什么要创办一所非营利的民办大学?您的初衷和期待 是什么? 问:您总共投入了多少资金?政府投入了多少? 答:我向社会公告要捐款100亿元,到今年8月31日,已经花了43亿元左右。政府无偿划拨了校园土地,每 年还会给经费支持。此外,社会捐赠1亿多元。目前,学校日常费用开支由河仁慈善基金会支付,将来会 付满100亿元。 问:福耀科技大学的运营模式是怎样的? 答:学校建成后,我们交给王树国校长。我最聪明的选择,不是办学校、盖学校,而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 的事,对王校长充分授权,由他带领团队负责招生、教学、管理等工作。 曹德旺(左一)接受专访。 问:我们看到校园环境很美 ...
节后首个工作日 生产一线干劲足
人民日报· 2025-10-10 01:30
10月9日,国庆、中秋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各地各行业干劲十足,生产一线一派忙碌景象。 ...
秸秆回收 助农增收
人民日报· 2025-10-10 01:30
10月9日,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金家铺镇的农田里,农户在装运水稻秸秆。秋收时节,英山县加大水稻 秸秆回收力度,将秸秆用于生产菌材、饲料等,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带动了农户增收。 ...
沈阳市皇姑区牡丹社区:“老人孩子的看护有了新选择”
人民日报· 2025-10-10 01:17
如何推进社区里的"幼有所育"? 牡丹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60多栋老楼里住着3000多户居民。养老、带娃等难题一度困扰着大 伙。"以前,社区活动空间有限,孩子们没地去,老人们也闷得慌。"吴云回忆。 近年来,牡丹社区将废弃锅炉房拆改翻新,建起党群服务中心,推动"一老一幼"服务 向"精"向"细"升级。 如何实现家门口的"老有所养"? "社区开办了幸福长者食堂,还有日间照料室、康复理疗室。"王晖介绍,社区养老服务进一步 向"品质提升"迈进,例如为孤寡老人配备智能手环,一旦健康数据出现异常,社区能够第一时间响应; 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兴趣社交活动,让老人们不仅"老有所养",更"老有所乐"。 八月十五中秋节,午后树影洒落在辽宁沈阳市皇姑区牡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63岁的居民吴云牵着 10岁的孙子马梓豪来到这里。 "奶奶,今天老师要带我们做月饼、做花灯。"马梓豪向幸福教育课堂跑去,吴云则转身走进旁边的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室内,吴云戴上脑力测试设备,坐在电脑前逐题作答。 "这是社区联合专业团队打造的'珠算启智·健康银龄'活动。"牡丹社区党委书记王晖说,后续将开设 珠心算课程,帮助老年人锻炼脑力。 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