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日报网
icon
搜索文档
“跃动未来”计划启航 中国人寿深度赋能体育事业发展
消费日报网· 2025-08-08 07:04
公司体育营销战略 - 推出"跃动未来"体育营销计划 全方位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普及 [1] - 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热血燃动期通过主题宣传和三十六城运动接力扩大声量 多元联动期推出CBA俱乐部探营/青少年实战营/小记者梦想营等五项核心活动 温情感动期打造运动影像与家庭保障结合的情感项目 [3][4] - 持续深化与CBA联赛八年合作 同时冠名赞助NYBO青少年篮球公开赛八年 累计吸引超34万名青少年参与 [1][2] 赛事体系构建 - 构建覆盖全年龄段体育活动体系 以专业赛事为引领/全民参与为核心/青少年培育为根基 [2] - 在专业赛事领域推出"篮球新星"系列 包含少年CBA全国挑战赛/实战营/小记者梦想训练营等活动 [2] - 通过NYBO青少年篮球公开赛打造国内参与人数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青少年篮球赛事标杆 累计超34万名青少年参与 [1][6] 保险产品创新 - 2019年推出国内首款职业运动员失能收入损失保险 填补行业空白 截至2024年末累计赔付超1亿元 [5] - 为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量身定制"职业球员退役保障计划" 并推进职业运动员康复医疗保险研究 [5] - 为超34万名NYBO参赛青少年定制专属保险 覆盖意外伤害/医疗救援等保障责任 [6] 数字化平台建设 - 在中国人寿寿险APP打造"跃动未来"线上专区 集信息查询/活动报名/互动体验于一体 [8] - 专区提供CBA各城市活动安排和线上报名功能 NYBO专区将推出全国总决赛线上预热活动"跟着篮球去草原" [8] - 用户通过线上活动有机会赢取CBA常规赛门票/NYBO大礼包/总决赛开幕式观演权益 [8] 企业战略定位 - 作为国内寿险行业头雁 公司秉持"一个国寿 一生守护"理念深度投身体育事业 [1] - 通过"保险服务+体育IP"创新结合 让金融服务更精准触达青少年健康成长各环节 [6] - 践行国有大型金融保险机构责任 深入探索金融与体育融合之道 以多元化金融服务形态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8]
把握赛事机遇 推动足球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
消费日报网· 2025-08-08 02:35
行业现状与市场格局 - 足球装备行业涵盖足球鞋、服装、护具、比赛用球及守门员装备等品类,服务于竞技和群众足球需求 [1] - 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主要集中于福建晋江和广东东莞等地,产业集聚明显 [1] - 市场需求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山东、四川和江苏等地区,区域分化显著 [1] 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 - 2021年5月出台的《关于开展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使足球成为体育强国标志性事业 [1] - 2024年2月印发的《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强调体教融合与普及提高相结合的发展路径 [1] 行业发展机遇 - 政策红利释放、消费升级迭代、技术革新和赛事多元发展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1]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等赛事活动带动足球装备市场增长 [1] - 专业装备、训练辅助工具和运动时尚穿搭等多元细分产品不断拓宽消费生态 [3] 行业挑战与短板 - 行业起步较晚,国际竞争力不强,产业链协同度不高 [1] - 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新材料研发压力和新工艺引进阻力等供应链挑战 [2] 创新发展战略 - 企业需明确市场定位,制定差异化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策略 [2] - 拥抱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模式,通过电商平台和短视频媒体拓展销售网络 [2] - 重点开发智能穿戴设备、女性装备和下沉专业市场,推动产品线智能化转型 [2] 产业协同与可持续发展 - 建立供应链联盟共同应对原材料和研发挑战 [2] - 构建行业联合体加强研发机构、设计院所、制造企业和销售公司协同 [2] - 注重ESG体系建设,推动跨境市场可持续发展 [2] 政策支持建议 -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打造文体旅融合的"足球名片" [2]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2] - 强化质量标准执行检测,引导行业绿色发展和产品环保安全 [2] 长期发展策略 - 企业需为赛事热度消退后的长期消费做准备 [3] - 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和更受消费者喜爱的商品 [3]
下半年新型消费值得期待
消费日报网· 2025-08-08 02:35
政策导向与重点 - 下半年政策以稳就业扩内需为重点 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1] - 政策注重构建消费长效机制 而非单纯通过补贴或消费券等短期刺激手段 [1] - 政策聚焦全方位扩大内需 将提振消费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 [2] 投资与消费联动机制 - 采用投资先行消费跟进模式 形成投资-就业-收入-消费良性循环 [1] - 加大力度稳投资促消费 拓展投资增量并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 [1] - 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 [1] 新型消费发展机遇 - 新型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为消费领域开辟新赛道 [1][2] - 政策支持新型消费发展 聚焦民生领域并开放创新应用场景 [2] - 人工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智能穿戴、无人机等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获重点支持 [2] 产业影响与市场机遇 - 新质生产力带动消费 新型消费产业将迎来巨大机遇 [2] - 企业需抓住政策窗口期布局新型消费赛道 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 [2] - 新型消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2][3]
花钱买“童年”?警惕落入“情绪消费陷阱”
消费日报网· 2025-08-08 02:35
行业趋势 - 童趣经济在新技术和新理念推动下形成跨品类热潮 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进入该领域 [1] - 主题乐园和潮玩产品成为年轻人消费新方向 部分热门产品出现一盒难求的市场现象 [1] - 该消费趋势反映年轻群体寻求情感疗愈和心理补偿的深层需求 通过消费行为弥补童年未获满足的关爱与接纳 [1] 消费动机 - 怀旧色彩引发童年回忆 为快节奏生活压力提供短暂避风港 帮助消费者重温充满安全感时光 [1] - 社交媒体与名人效应推动年轻人成为潮流追随者 部分消费者将爱好发展为职业获得归属感 [1] - 消费行为兼具情绪满足和外部认同双重属性 潮玩产品成为社交圈层门票和个人身份标签 [2] 市场风险 - 盲盒销售模式通过制造稀缺感和隐藏款概率放大刺激机制 导致成瘾性消费问题 [2] - 非理性攀比和过度消费现象显现 消费焦虑被外部认同机制加剧 [2] - 部分企业采用天价拍卖等过度营销手段 可能引发消费者反感情绪 [3] 发展建议 - 企业应聚焦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品牌内涵提升 增强消费者黏性和价值认同 [3] - 行业需鼓励原创内容和IP孵化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汲取灵感 [3] - 相关部门可通过设立扶持基金和建设产业园等措施营造良好产业环境 [3]
防范直播间里的“坑老陷阱” 守住老年人的“指尖钱包”
消费日报网· 2025-08-08 02:35
今年7月,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在山东青岛启动,活动以"惠老助老、品质生活"为主题,支持各地引 导养老服务和老年产品用品企业利用直播带货、达人探店等方式灵活营销,鼓励打造中老年专属直播 间,为银发经济注入活力。 政策指向的背后是银发经济的无限潜力。当前,我国50岁以上网民超3亿,60岁以上人群线上支付率达 75.4%,年消费能力破7万亿元,网络为老年人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尤其是直播带货凭借其直 观、生动的展示形式和极具诱导性的销售话术,迅速吸引了大量老年人的目光。然而,由于老年人对网 络信息的甄别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虚假宣传的蛊惑,再加上部分直播平台和商家缺乏自律,利用灰 色地带牟取暴利,种种因素的交织,导致老年人在直播购物中频频"踩坑"。在黑猫投诉平台,记者发 现,诸如"70岁老人误点下单退款遭拒""买到'三无'手机后店铺消失"等投诉屡见不鲜。 民政部明确表示,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将保障老年人消费安全,坚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让老年人 放心消费、安心消费。为此,记者梳理多起老年人在直播间购物导致利益受损的案例,了解他们在直播 间购物"踩坑"原因。 本报记者 赵 曦 □ 花沁昕 直播间的"剧本杀":量 ...
数伴成为ChinaJoy焦点,AI虚拟手办引领人机交互新趋势
消费日报网· 2025-08-07 08:24
数伴采用了"指向式全息技术",让虚拟角色仿佛悬浮在舱体前方空间内,伴随观众的注视进行动态 反馈,甚至可以"主动开口"与用户对话。数伴展位被围得水泄不通,不少观众排队数十分钟,只为亲身 体验其沉浸式互动感。 数伴D1成为本届ChinaJoy上兼具科技力、潮玩感与情绪价值的现象级展品,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 平台,"数伴AI手办""桌搭神器"等关键词迅速蹿红。 科技与情感融合 数伴D1重新定义人机交互 数伴打造的是"有情绪、有性格、有记忆"的数字角色。它不仅能陪你聊天、回应情绪,还能长期记 住你的互动习惯与内容偏好。数伴D1集成了指向式全息显示技术、拟人化AI智能体、多模态交互系统 与"模之屋"3D内容平台。用户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即可通过语音、注视、触摸、手势与角色进行互 动。基于指向式全息画面生成技术,用户在无需佩戴眼镜或头显的前提下,即可获得沉浸式视觉互动体 验。 从技术层面看,数伴采用与Unity中国共同研发的"指向式全息"算法,通过摄像头追踪用户视角, 实时渲染出具有立体空间感的画面,并将其投射于特制曲面屏上,形成逼真的半实景式全息体验。搭配 大语言模型与自研AI人格引擎。 数伴创始人李巍佳表示:"AI硬件 ...
食品销售连锁企业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
消费日报网· 2025-08-07 03:34
监管新规内容 - 市场监管总局起草《食品销售连锁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共34条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 - 新规重点明确各级管理事权 风险防控要求及法律责任 [1] - 对食品销售连锁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总部 分支机构 门店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分别由省级 市级 县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 [1] 总部管理要求 - 细化食品销售连锁企业总部"日管控 周排查 月调度"制度落实要求 [1] - 要求总部加强从业人员 采购 配送等环节管理 及时处置发现问题 [1] - 要求总部健全风险隐患防控机制 [1] 风险管控机制 - 要求企业建立基于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机制 [1] - 要求企业结合实际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1] - 要求实施覆盖总部 分支机构 仓储及配送中心 门店等全链条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 [1]
“即买即饮”受推崇 酒企竞逐即时零售新赛道
消费日报网· 2025-08-07 03:34
行业趋势变革 - 酒类消费模式从传统囤货转向即时配送 形成"所见即购即时享"的新模式 预示着行业竞争核心将聚焦于分钟级响应能力 [1] - 年轻消费群体成为主力军 其"即买即饮"需求带动即时零售渠道增长 去年上半年美团闪购白酒交易规模暴涨100% [1] - 今年618期间美团闪购酒类首日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8倍 白酒首12小时成交额突破3亿元 首日成交额同比增幅达70倍 [1] 渠道效能提升 - 即时零售帮助酒企消化库存 特别对中低价位产品效果显著 平台流量分配更倾向于自营即时零售平台 [2] - 传统电商存在消费代际老化 价格战普遍化等问题 而即时零售依托30分钟极速达场景 有效提升消费转化率与库存周转率 [2] - 该模式融合线上线下与物流 在大数据 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展现比传统渠道更高效的优势 [1] 发展挑战 - 酒类即时零售刚进入爆发期 大量连锁企业仍在传统零售与圈层团购模式间徘徊 [3] - 中高端产品面临价格 物流 保真与存储等难题 需平衡物流成本与产品利润 完善价格体系 [3] - 需要突破以应急消费为主的场景限制 向商务宴请 礼赠等高端场景渗透 [3] 品控与消费信任 - 消费者在即时零售渠道更倾向购买低价产品 高档酒类仍首选线下专卖店或线上旗舰店 核心诉求在于保真 [4] - 确保正品与极短时间内的全程品控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 [4] - 消费习惯尚处推广阶段 需解决与传统经销商的市场和价格区隔竞争问题 整体盈利方式有待观察 [4] 市场增量空间 - 即时零售打破传统门店地理边界和时间限制 为酒类连锁开辟全新增量空间 [4] - 新增饮酒场景持续拓展 包括露营用酒 节日礼赠等碎片化场景 均为即时零售最适合的消费场景 [4]
消费时评丨文化新空间激活“消费+审美”双引擎
消费日报网· 2025-08-07 03:16
来自新华社的消息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各类公共文化新空间超4万个。公共文化新空 间的蓬勃发展,正为中国城乡居民构建起一幅更加生动、更加温情的文化生活新图景。 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新空间也正成为激发新型文化消费的重要载体。在价格合理甚至免费的基础上,结 合优惠付费项目与商业配套服务,不仅丰富了消费内容,也拓展了消费人群。文旅融合背景下,部分城 市更将新空间打造为"文化IP打卡地",以独特气质吸引青年与游客群体,从而实现"文化惠民"与"文化 经济"的双赢。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再到"用得起、愿意来、愿意待",公共文化新空间的跃迁,正是社会文明进步 与文化治理现代化的缩影。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这些身边的"文化客厅",既承载着人 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也昭示着公共文化建设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发展。 这些新空间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敏锐地捕捉了当代居民对文化消费方式的变化:既追求内容的精神 性、启发性,也看重环境的体验感与便利性。"高颜值"成为新空间的标配,设计感和人文美学的融入, 不仅提升了文化场所的吸引力,也悄然影响着公众的审美素养。而开放式布局、弹性化功能、"文化 +商业"的创新运营 ...
数数“果篮”“菜篮”里的“第一” 
消费日报网· 2025-08-07 03:15
中国果蔬产业产量全球领先地位 - 中国蔬菜和水果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蔬菜产量达8.6亿吨 水果产量超过3.3亿吨[1][2][3] - 西瓜年产量稳定在6000万吨左右 种植面积达2000多万亩 为全球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2] - 苹果年产量5128.51万吨 柑桔年产量6791.49万吨 梨年产量2098.79万吨 香蕉年产量1175.97万吨[2] 主要品类全球市场份额 - 全球90%以上杨梅产自中国 80%荔枝产自中国 70%梨产自中国[2] - 全球60%西瓜和桃子产自中国 50%苹果和猕猴桃产自中国[2] - 蓝莓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持续位居全球第一 车厘子等进口水果加速本土化种植[2][6] 产业供应链体系特征 - 构建六大蔬菜生产区域 形成不同纬度梯次衔接上市的生产供应链体系[5] - 蔬菜年人均占有量588公斤 水果年人均占有量232公斤 远超世界平均水平[5] - 实现周年均衡供应 满足市场消费需求[3][5] 产业发展趋势与变化 - 国产水果新鲜度优势显著 国产樱桃从采摘到商超仅需2-3天 进口车厘子运输时间更长[6] - 蓝莓年需求量约100万吨 全国种植省份从10个扩大到27个 品质优于进口产品[6] - 品种结构持续优化 丰富品种花色 促进均衡供应[8] 产业升级方向 - 走规模适度 结构合理 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8] -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发展精深加工 提高商品化处理率[8] - 打造知名品牌 培育有竞争力企业 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