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erplexity AI
icon
搜索文档
日经、朝日加入读卖行列:Perplexity AI 现遭日本三大媒体起诉
搜狐财经· 2025-08-26 08:23
诉讼背景 - 日本新闻巨头《日经新闻》和《朝日新闻》对AI搜索企业Perplexity AI发起版权诉讼 [1][3] 核心指控内容 - Perplexity被指控通过技术手段绕过媒体内容保护措施 从服务器收集文章并创建违反日本版权法规的作品摘要 [3] - AI摘要被指未能忠实反映原始文章内容 损害媒体声誉并侵犯商业利益 [3] - 公司行为涉嫌违反日本《反不正当竞争法》 [3] 诉讼诉求 - 要求东京地方法院勒令Perplexity停止使用两家媒体作品资源并删除摘要 [3] - 寻求合计22亿日元(约1.07亿元人民币)的经济补偿 [3]
2478亿,今年最大并购要刷新了
投中网· 2025-08-16 06:04
收购案概述 - OpenAI提出以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59亿元)收购谷歌旗下Chrome浏览器,创下公司对外投资纪录[4] - AI独角兽Perplexity提出3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78亿元)报价参与竞标,金额是其估值的两倍[5][6] - 若交易完成将刷新年度并购交易纪录[5][17] 交易背景 - 美国司法部推动谷歌拆分Chrome以解决反垄断问题,认为谷歌"滥用在线搜索市场主导权"[5] - Chrome目前仍占据全球浏览器市场67.9%份额[4] - 谷歌同时面临数字广告市场反垄断诉讼,需拆分广告交易平台AdX[11][12] Perplexity公司情况 - 估值1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00亿元),2025年5月处理7.8亿次搜索行为,日均3000万条查询[8] - 主要产品包括AI搜索引擎、人工智能助手Perplexity Assistant等[8] - 累计融资约10亿美元,ARR约1亿美元,现金储备有限[10] 收购方案细节 - Perplexity承诺保持Chromium开源、保留Google默认搜索引擎、投资30亿美元支持开发[10] - 已获得多家大型风投机构支持(Accel、软银、IVP、NEA等)[11] - 预计交易最快8月底见分晓[12] 市场质疑 - Perplexity缺乏稳定商业模式,估值支撑不足[14] - 行业专家认为Chrome合理估值应达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87.5亿元)[15] - 谷歌失去Chrome后需支付高额"入场费"维持默认搜索引擎地位[15] - 市场认为可能是营销手段,类似此前收购TikTok的炒作[16] 历史交易对比 - 谷歌此前出售摩托罗拉资产总计53.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3亿元)[4] - 为成为苹果默认搜索引擎,谷歌每年支付200多亿美元[15]
《纽约时报》们围攻PerplexityAI,“今日头条版权门”再度上演?
36氪· 2025-08-11 11:29
核心观点 - Perplexity AI因未经许可使用版权材料面临全球顶级媒体集团诉讼 估值达180亿美元[1] - 争议本质是互联网信息流转方式 商业模式及内容生态未来走向的深刻博弈[2] - 事件标志着AI产业与内容创作者之间关于数据使用权限的核心冲突[17][21] Perplexity AI商业模式分析 - 定位为答案引擎而非传统搜索引擎 直接生成消化后的结论并附信息来源角标[6][10] - 核心是解答而非指路 将信息价值汇聚在自身平台 缩短用户获取答案路径[11] - 采用激进数据抓取手段 通过修改代理信息伪装普通浏览器用户绕过robots.txt协议[16] 对传统媒体行业的冲击 - 直接损害出版商流量 广告展示及付费订阅基础 用户无需点击原始链接[14] - 可绕过付费墙获取全文内容 目前仍以摘要形式展现关键内容[14][16] - 日本读卖新闻要求赔偿21.68亿日元(约1.06亿元人民币)[16] AI行业版权争议普遍性 - 《纽约时报》指控OpenAI非法使用数百万篇文章训练ChatGPT 能逐字复述付费内容[18] - 美国作家协会集体诉讼包括乔治·R·R·马丁等作家作品被未经许可用于训练[21] - Getty Images指控Stability AI非法抓取1200万张图片 生成图像带原有水印[21] AI公司的法律辩护与行业应对 - Perplexity辩称为代理应用 抓取行为属用户驱动的AI助手[22] - AI公司普遍援引"合理使用"原则 称目的为技术创新非市场替代[22] - OpenAI 苹果等巨头已积极寻求与媒体内容合作 通过授权协议规避法律风险[25] 行业解决方案探索 - 需建立规范化全行业数据使用共享机制 借鉴音乐产业版税系统[27] - AI公司通过向组织支付许可费用获取授权数据 内容创作者按使用频率获酬[27] - 机制可实现合法稳定高质量训练数据供给与创作者回报的良性循环[27]
未来,你的 Agent 怎么付钱?
Founder Park· 2025-07-09 13:24
Agent Payment 行业进展 - 3D AI 伴侣 EVE 实现用户下单奶茶功能,引发对 Agent payment 方向的关注[1] - Mastercard 和 Visa 推出 AI 代理支付解决方案,PayPal 推出首个 MCP 服务器[9] - 过去一个月支付行业加速布局智能代理商业,包括虚拟卡、tokenization 等技术应用[9] 实现自主支付的关键步骤 - 研究进货与销售的真实网络搜索工具[7] - 请求人力协助及联系批发商的电子邮件工具[7] - 记录店铺财务数据(余额、现金流)的笔记系统[7] - 通过 Slack 与客户互动的通讯能力[7] - 自动结账系统价格修改功能[7] 现有 AI 支付集成产品 - **Perplexity Pro Shopping**:聊天机器人内一键购买功能[11] - **Stripe Agent Toolkit**:提供一次性虚拟卡,自定义消费限制[12] - **Shopify Sidekick**:自动处理订单、退款等商家运营自动化[13] - **Adyen Uplift**:支付链路优化(路由选择、失败重试)[14] - **Operator**:OpenAI 发布的通用 Agent 框架[15] - **Mastercard/Visa**:虚拟卡分发、网络 token 支付及预算控制[15] - **PayPal MCP**:自动生成发票与支付链接,降低开发复杂度[18] 核心挑战 - **角色与范围界定**:缺乏人类与商家对 Agent 权限的共识标准[23] - **欺诈防范**:2023 年全球诈骗损失超 1 万亿美元,需建立 KYA(了解你的 Agent)机制[24] - **责任归属**:交易撤销时第三方 Agent 导致责任分配模糊[26] 未来支付模式 - 代理与人类协同结账(如 Paidai 构建的计费系统)[27] - 代理从用户钱包获取授权(类似 Apple Pay)[27] - 有限支付能力代理(如虚拟卡)[27] - 代理独立钱包(如稳定币钱包)[27]
当 AI 成为新信仰,最可能重构生活的几个趋势
36氪· 2025-05-12 10:41
工业革命与社会重构 - 古登堡印刷机打破知识垄断,推动欧洲社会文盲率从90%大幅下降[1] - 工业革命通过技术普及重构社会秩序,个人让渡自由换取生活便利[1] - 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人类进一步原子化为AI的数据来源和输出对象[2] AI技术与社会契约 - 人类通过使用AI工具与社会重新签署隐性契约,以技术交互替代传统协议[4] - AI普及导致底层人群更易产生算法依赖,教育水平较低地区使用率达20%,高于高教育水平地区的17.4%[19] - 精英阶层通过封闭社交网络获取高价值信息,AI工具仅作为辅助而非决策核心[23] 大模型与话语权重构 - 中美大模型在翻译中国特色表达时呈现文化差异,中国组翻译更受国际记者青睐[5] - 小语种国家因技术落后难以开发本土大模型,导致国际话语权受限[10] - 中国借助本土大模型技术强化国际话语权,输出中文语料和叙事体系[10] 虚假信息与AI信任危机 - 西方主流AI工具(如ChatGPT、Gemini等)33%输出结果受虚假信息污染,源头为俄罗斯信息战单位Pravda[11] - AI生成数据再训练可能导致模型过拟合,产生脱离现实的逻辑闭环[15] - 用户对AI生成内容缺乏核查意识,加速鲍德里亚"超真实"理论的社会化验证[17] 阶层分化与AI依赖 - 低收入群体更易将AI视为技术权威,用于替代心理咨询等高价服务[21] - 过度使用AI导致底层劳动者技能退化,被锁定在低附加值岗位[22] - 社会信任模式向阶层内部收敛,底层形成技术宗教式崇拜,精英保持清醒决策[25] AI情绪价值与社会影响 - AI聊天机器人成为临终者情感宣泄渠道,填补中国人含蓄表达的情感缺口[26] - 14岁青少年因沉迷CharacterAI产生自杀倾向,暴露AI在危机干预中的伦理缺陷[29][31] - 孤独人群与AI建立深度私密对话,MIT研究显示社交失能用户更依赖AI情绪价值[36] 技术哲学与存在危机 - AI工具不具备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但用户仍建立情感依赖[38] - 情绪价值依赖可能导致错配,如获得倾诉却加深孤独感的社会悖论[39] - 技术发展速度超越社会准备度,临界点未至但需提前思考存在本质问题[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