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版权纠纷

搜索文档
这家中国AI独角兽被美国好莱坞三巨头集火攻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1:09
(原标题:这家中国AI独角兽被美国好莱坞三巨头集火攻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章驰 实习生 邓凯 从魔改甄嬛传,到口袋里的好莱坞,是什么让迪士尼、环球影业、华纳兄弟三巨头联合集火攻击同一家 中国公司? 如果把AI侵权简单认为是生成了相似内容,那你就想简单了。其实对AI公司的侵权指控逻辑主要围绕 大模型的两个环节,分别是输入和输出。 输入环节,就是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用素材去训练大模型,但这种情况法律界的争议很大。美国联邦法 院今年裁决,Meta与Anthropic使用书籍训练AI模型的行为就属于"合理使用"。 输出环节就是AI最终生成了相似文字图片视频,比如AI生成的奥特曼,就被广州互联网法院判定为侵 权。 不过这一次MiniMax侵权诉讼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美国公司首次对中国的AI公司发起的版权诉讼,将 AIGC 与内容产业的矛盾推向了全球舞台。 无论诉讼结果如何,整个行业都绕不开一个问题:在技术与法律、创新与版权的碰撞中,AI公司如何 成长和发展? 也有人说诉讼的背后难掩地缘政治影响,到底是不是借版权来遏制中国AI的创新?对此,你怎么看? 这是一场好莱坞和AI公司的战争,海螺AI又摊上事儿了! 似是而非的 ...
又一家AI公司,惹怒好莱坞
虎嗅· 2025-09-18 01:45
核心观点 - 迪士尼、环球影业和华纳兄弟探索公司联合起诉MiniMax旗下海螺AI存在大规模知识产权侵权 指控其训练阶段非法抓取版权内容 生成阶段输出高度相似内容 推广阶段系统性鼓励侵权 [1][6][8][9] - 好莱坞影视集团要求MiniMax赔偿侵权所得利润或按每部侵权作品最高15万美元主张法定损害赔偿 并申请永久禁令禁止其继续使用原告作品训练AI及生成相似IP内容 [10] - AI版权纠纷从文字 图像延伸至音频和影视IP领域 原告核心指控围绕"源头侵权"和"结果侵权" 诉求包括停止侵权 经济赔偿和建立行业合规机制 [17] - AI公司普遍以"合理使用"原则抗辩 主张其行为属于转化性使用 不构成市场替代 使用量和实质性合理且符合社会效益 [18][19][20] - 行业正从无序数据抓取转向付费合作模式 但版权保护与技术创新的平衡仍需通过规则调整实现 个案判决将加速AI版权授权市场成熟 [26][28][29] 诉讼详情 - 起诉方为迪士尼 环球影业和华纳兄弟探索公司三大影视集团 被告为中国AI独角兽上海稀宇科技MiniMax 针对其旗下海螺AI产品 [1] - 119页起诉书附带58份证据 涵盖侵权内容示例 产品宣传材料 用户截图及专家技术分析报告 [1] - 具体指控包括:训练阶段通过网络爬虫或机器人从互联网下载版权作品 生成阶段输出包含角色标志性动作和场景细节的高相似度内容 推广阶段在官网和社交媒体展示侵权内容并加注品牌水印 [6][8][9] - MiniMax已能通过技术措施过滤暴力 裸露内容 但未对版权内容采取类似保护 被指主观侵权意图明显 [10] 行业背景 - 2023年底《纽约时报》起诉OpenAI和微软非法抓取新闻报道 拉开AI版权纠纷序幕 [14] - 2024年1.6万名英国艺术家计划对Midjourney等AI公司发起集体诉讼 [15] - 2024年5月OpenAI的GPT-4o语音模式因模仿斯嘉丽・约翰逊声线遭抵制 美国唱片业协会起诉AI音乐公司Suno和Udio [16] - 迪士尼和环球影业今年6月已起诉Midjourney 华纳兄弟探索本月初追加诉讼 [4] 法理争议 - 著作权法认定AI侵权需满足四大要件:作品受保护 未经授权使用 接触原作 生成内容与原作实质性相似 [10] - 争议焦点包括:需技术溯源证实训练数据包含版权作品 鉴定生成内容属复制/改编还是全新创作 审查是否存在合法抗辩事由 [10] - 输出阶段应防止生成内容与版权作品高度相似已成为行业共识 但训练阶段使用版权作品是否构成合理使用仍有司法争议 [11] - 此类诉讼大概率走向和解 否则被告会处于相对不利地位 [12] 公司影响 - MiniMax成立于2022年 自研多模态模型及AI原生应用 已为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逾1.57亿名用户提供服务 [25] - 海螺AI于2023年4月上线 冲进2024年上半年美国AI应用市场下载量前十 [25] - 公司近日已秘密向香港提交IPO申请 计划最早于2024年上市 [25] 行业趋势 - OpenAI与新闻集团达成价值超过2.5亿美元的内容授权协议 并与《金融时报》合作 [26] - Meta与环球音乐集团达成合作避免未经授权的AI生成内容影响创作者 [26] - AI公司和版权方的付费数据合作将越来越普遍 [27] - 要求AI公司对所有训练数据逐一获取授权将大幅抬高研发成本 可能迫使中小AI企业退出市场 [28]
AI圈版权劫:从谷歌2.5亿罚单到Meta的成人片诉讼,巨头们都在忙应诉
36氪· 2025-09-07 00:27
目前,Anthropic、OpenAI、Meta、Midjourney、谷歌等全球顶尖人工智能公司正因训练数据来源和生成内容陷入空前的版权侵权纠纷, 陷入大规模版权侵权诉讼,成为行业共性危机。 ▍OpenAI成"版权公敌"!遭全球巨头集体围剿,索赔金额或破纪录 OpenAI正陷入一场空前的法律风暴,成为AI行业中被起诉最多的公司之一。 2023年12月,《纽约时报》针对微软和OpenAI发起诉讼,指控他们未经授权使用数百万篇版权文章训练ChatGPT,生成的内容几乎与原 作一字不差,严重冲击了该报的付费订阅和广告收益。此案已被纳入多区诉讼(MDL),并于2024年9月获法院批准合并审理,目前仍 在进行中。 这些案件不仅挑战着AI研发的"合理使用"边界,也可能彻底改变未来数据获取与内容创作的规则。从文学、音乐到视觉艺术,版权所有 者通过法律手段激烈反击,法院的判决正在重新划定AI创新的合法红线。 以下为几家头部AI公司遭遇的版权侵权诉讼: ▍Anthropic陷15亿天价和解!盗版数据集训练AI遭全球围剿 2024年8月,作家安德莉亚·巴茨、查尔斯·格雷伯等人向法院提起集体诉讼,指控Anthropic存在"大规 ...
《纽约时报》们围攻PerplexityAI,“今日头条版权门”再度上演?
36氪· 2025-08-11 11:29
核心观点 - Perplexity AI因未经许可使用版权材料面临全球顶级媒体集团诉讼 估值达180亿美元[1] - 争议本质是互联网信息流转方式 商业模式及内容生态未来走向的深刻博弈[2] - 事件标志着AI产业与内容创作者之间关于数据使用权限的核心冲突[17][21] Perplexity AI商业模式分析 - 定位为答案引擎而非传统搜索引擎 直接生成消化后的结论并附信息来源角标[6][10] - 核心是解答而非指路 将信息价值汇聚在自身平台 缩短用户获取答案路径[11] - 采用激进数据抓取手段 通过修改代理信息伪装普通浏览器用户绕过robots.txt协议[16] 对传统媒体行业的冲击 - 直接损害出版商流量 广告展示及付费订阅基础 用户无需点击原始链接[14] - 可绕过付费墙获取全文内容 目前仍以摘要形式展现关键内容[14][16] - 日本读卖新闻要求赔偿21.68亿日元(约1.06亿元人民币)[16] AI行业版权争议普遍性 - 《纽约时报》指控OpenAI非法使用数百万篇文章训练ChatGPT 能逐字复述付费内容[18] - 美国作家协会集体诉讼包括乔治·R·R·马丁等作家作品被未经许可用于训练[21] - Getty Images指控Stability AI非法抓取1200万张图片 生成图像带原有水印[21] AI公司的法律辩护与行业应对 - Perplexity辩称为代理应用 抓取行为属用户驱动的AI助手[22] - AI公司普遍援引"合理使用"原则 称目的为技术创新非市场替代[22] - OpenAI 苹果等巨头已积极寻求与媒体内容合作 通过授权协议规避法律风险[25] 行业解决方案探索 - 需建立规范化全行业数据使用共享机制 借鉴音乐产业版税系统[27] - AI公司通过向组织支付许可费用获取授权数据 内容创作者按使用频率获酬[27] - 机制可实现合法稳定高质量训练数据供给与创作者回报的良性循环[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