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ama系列大语言模型

搜索文档
Meta内斗搞成连续剧了,泰斗发文暗讽28岁华裔首席AI官
新浪财经· 2025-09-03 17:23
2025年9月2日,Yann LeCun在他的领英页面上发布了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其指 向性非常明确。 他写道:"嘿,AI领域的记者和专家们。并非每个从事AI工作的人都是'研究员'。" 他接着定义了他心目 中研究员的标准:他们倾向于公开发表至少一部分研究成果,并开源一部分代码;他们通过论文和开源 代码对其他研究者和技术社区产生影响,这可以从谷歌学术的引用数和H指数上看出来;他们通常拥有 一个与AI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他们在研究生期间就发表论文,并在参加工作后继续发表。如果他们 停止了发表,他们就变成了工程师或者管理者。 LeCun继续写道:"正如我之前帖子中指出的,研究和工程/产品开发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有着不同的动 机、不同的激励机制和不同的操作模式。有些人两者都能做,有些人只能做其一。相当多的人在职业生 涯中从研究转向工程或管理(反向的情况比较少见)。但简单来说,研究员的衡量标准是他们的智力影 响,工程师的衡量标准是他们的产品影响。两者对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都是必需的。" 这段话虽然有点绕,但是不难看出Yann LeCun在暗讽,智力水平高的才能当研究者,智力水平低的是 管理者,而且作为AI ...
Meta 内斗搞成连续剧了,泰斗发文暗讽28岁华裔首席AI官
36氪· 2025-09-03 07:24
公司内部文化冲突 - Meta AI实验室内部存在基于长期主义和基础研究的科学探索精神与追求速度执行力和短期成果的工程导向文化的矛盾 [2][3] - 冲突体现为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需要向年轻三十多岁且本科肄业的Alexander Wang汇报工作 [9] - 公司战略重心从长远基础研究转向不计成本追赶竞争对手 导致内部资源争夺和政治斗争 [9][13] 人才管理问题 - 公司采用高薪吸引顶尖人才但未提供稳定工作环境 关键成员如OpenAI挖来的Shengjia Zhao因资源分配和奖金机制不满而考虑离职 [11] - 团队普遍士气低落 因资源分配不公和缺乏明确发展路径 公司最终暂停部分团队招聘以控制成本 [13] - "雇佣兵"文化盛行 协同创新氛围被内耗取代 专业能力未获充分尊重 [13][17] 产品与技术发展 - Llama 2作为最强开源模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接近闭源商业模型 为公司在开源AI领域建立声誉 [14] - Llama 4被质疑存在基准测试过度优化问题 实际应用表现未达宣传水平 声誉受损 [14][16] - 公司投入千亿级别资金和全球顶尖人才 但在大模型主赛道从竞争者变为追赶者 面临掉队风险 [16] 领导层背景与理念差异 - Yann LeCun拥有博士学位 发表数百篇论文且引用超数十万次 坚持公开发表成果和开源代码的科研理念 [4][6] - Alexander WangMIT辍学后创立Scale AI 估值达数十亿美元 擅长市场需求识别和资源组织 缺乏理论探讨耐心 [7][9] - 两者分别代表智力影响为导向的研究员和产品影响为导向的工程师 职业轨迹和衡量标准截然不同 [1][9] 行业影响与案例启示 - 事件反映硅谷科技行业严谨科学精神与商业短期回报的价值观冲突 被视为"传教士"与"雇佣兵"文化的对决 [18] - OpenAI首席执行官曾预言Meta文化问题 指出有使命的团队终将击败雇佣兵团队 [18] - 案例表明缺乏健康创新文化的公司即使投入巨额资金和人才也可能导致技术地基不稳 [18]
LeCun今后发论文得亚历山大王批准!Meta搞出大无语操作
量子位· 2025-09-02 10:45
Meta内部AI部门重组与权力调整 - Meta首席AI官Alexandr Wang通过TBD实验室审核FAIR论文 对FAIR论文发表和员工工作实施干预 若论文被认定高价值则暂停发表并将作者调至TBD进行技术落地[1][7][9] - 该政策导致FAIR内部人员流失 已有员工因无法忍受规定跳槽至AI初创公司[12] TBD与FAIR的定位与冲突 - Meta AI部门重组为四个平行部门:TBD实验室(Alexandr Wang负责 高风险高回报创新及大语言模型开发)、产品与应用研究(技术产品化)、基础设施(硬件与算力支持)、FAIR(Robert Fergus负责 长期基础性AI科学研究)[16] - TBD作为平行部门却获得审核FAIR论文的权限 打破原有平衡 引发内部冲突[14][37] Alexandr Wang的权力扩张与行事风格 - Alexandr Wang被扎克伯格赋予更高权限 以首席AI官名义发布内部重组备忘录 而非扎克伯格本人[22][42] - 其行事风格以目标导向和激进增长著称 曾因Scale AI的数据标注员薪酬与工时问题引发争议 被评价为"德不配位"和"扎克伯格翻版"[28][34][40] FAIR的历史地位与当前处境 - FAIR由Yann LeCun和Robert Fergus于2013年创立 专注开放研究 但近年被多次调整归属(元宇宙时期划归Reality Labs 生成式AI时期划归GenAI)[20][25] - 当前既要受TBD干预论文发表 又被要求借调人才实现技术落地 科研独立性受严重冲击[38] Meta的AI战略转向 - 扎克伯格将"让Meta的AI重振雄风"作为最高优先级 通过重金收购Scale AI 49%股份并任命Alexandr Wang为首席AI官 明确向应用落地倾斜的战略方向[27][42]
小扎噩梦来了,MSL两月爆雷8人闪辞,PyTorch元老出走实验室人心崩盘
36氪· 2025-08-29 02:48
核心人才流失情况 - 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MSL)成立仅两个月至少八名核心员工离职 包括PyTorch和Triton等关键AI基础设施的缔造者[1][2][3] - 两名前OpenAI员工Avi Verma和Ethan Knight入职Meta不足一月即重返OpenAI[6][13][15] - 资深研究员Rishabh Agarwal以百万美元年薪加入五个月后闪离 其拥有谷歌DeepMind背景且获NeurIPS 2021最佳论文奖[17][18][19] 关键技术元老动向 - PyTorch核心开发者Bert Maher在Meta工作12年后转投Anthropic 曾参与开发开源框架PyTorch及编程语言Triton[27] - Tony Liu管理PyTorch GPU系统团队八年后离职 该系统是训练Meta大模型的核心组成部分[30] - 多模态专家Aram Markosyan从基础AI研究团队(FAIR)离职 拥有计算等离子体物理博士学位[35] 竞争对手人才流动 - 公共政策研究经理Chaya Nayak作为九年元老转投OpenAI 曾监督Llama系列大语言模型开发[37][39] - 高级主任工程师Afroz Mohiuddin从谷歌跳槽至Meta仅一年后加入OpenAI技术团队[42] - 部分离职员工直言内部重组频繁导致战略方向不明 与构建LLM研究目标不符[32][47][48] 公司资源投入与财务表现 - 为争夺AI人才准备1亿美元薪酬方案 从DeepMind、OpenAI等竞争对手挖角[20] - 现金储备从2024年底438.89亿美元骤降至2025年6月的120.05亿美元 六个月减少318.84亿美元[55][57] - 预计投入超660亿美元建设超算中心 支持前沿研究的算力基础设施[57] 组织架构调整影响 - AI部门年内多次重组 最近解散一个团队并新建四个团队(TBD Lab、FAIR、产品应用团队、基础设施团队)[44][45] - 所有团队隶属MSL并由28岁Alexandr Wang掌管 内部对其领导方式存在不满[45][53] - 与Midjourney等初创公司合作可能预示战略重心转移 引发研究人员对发展方向质疑[47]
小扎高薪挖来的人又跳回OpenAI了!首席科学家赵晟佳也要回去
量子位· 2025-08-27 08:02
人才流失情况 - 至少8名关键岗位员工在超级智能实验室成立不到两个月内离职 涵盖研究、工程和产品管理等领域[5][16] - 两名新员工在Meta工作不足一个月即重返OpenAI 包括研究员Avi Verma[2][8] - 首席科学家赵晟佳曾签署OpenAI聘用协议试图回流[3] - 工作近十年的生成式AI产品总监Chaya Nayak转投OpenAI担任特别行动人[4][13] - PyTorch核心开发者Bert Maher加入竞争对手Anthropic[11] 组织管理问题 - 近几个月内进行第4次AI团队重组 分为TBD实验室、产品与应用研究、基础设施和FAIR四个部门[23] - 管理关系频繁更替导致项目目标不断切换 员工普遍超负荷[24] - 天价新人签约奖金最高达1亿美元引发内部公平性质疑[18][19] - 资源分配博弈加剧 资深员工感到被边缘化[22] - 内部流传"不予再聘"名单传闻 打击员工心理安全感[17] 战略投入与市场压力 - 公司宣布投入720亿美元AI资本开支打造"个人级超级智能"[20][25] - 华尔街质疑高额投入回报前景 要求未来几个季度展示实质性产品突破[25][26] - 超级智能实验室以人才密度和算力密度为卖点 直接对标OpenAI和Google DeepMind[20] - 业内人士认为公司处于关键转折点 需在一两个季度内稳定组织并明确技术路线[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