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inker Hand L6
icon
搜索文档
超亿元种子轮、数亿元天使轮灵巧手头部企业——灵心巧手确认报告
DT新材料· 2025-09-05 16:04
灵心巧手公司分析 - 公司专注于高自由度、高性能灵巧手产品研发 在全球高自由度灵巧手市场占有率超80% [2] - 攻克高自由度灵巧手生产工艺难题 成为全球唯一实现千台量产能力的企业 [2] - 旗下Linker Hand产品线覆盖工业版(L6/L20)、高自由度版(L10/L20/L30)及普惠版(O7/O6) 实现通用型/工业型/迷你型全场景覆盖 [3] - 工业大师系列采用"无刷电机+滚珠丝杠"驱动方案 驱动效率达90% 为传统产品2倍以上 [3] - 已完成超亿元种子轮融资和数亿元天使轮融资 获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及产业资本支持 [5] 产品技术特性 - 灵巧手集成驱动/减速/传动/感知四大模块 性能直接决定机器人落地速度 [2] - 高自由度产品线具备20个及以上自由度 支持连杆/线驱/直驱等多种驱动方式 [3] - O6产品采用小型化轻量化设计 在保持高性能同时推动应用普惠化 [3] 行业会议参与 - 公司高级合伙人梁清将于2025年9月10-12日合肥高分子产业年会发表"灵心巧手的创新之旅"主题报告 [5][8] - 会议设具身机器人创新材料论坛 聚焦机器人新材料应用及解决方案 [10][13][21] - 年会覆盖AI/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材料机遇 吸引中兴/比亚迪/巴斯夫等产业链企业参与 [13][43][44]
加速崛起,领跑亚太,灵心巧手入选Forbes Asia 100 To Watch 2025
机器人圈· 2025-08-28 10:17
公司荣誉与行业地位 - 公司入选福布斯亚太地区100家值得关注企业榜单 位列工业制造类目[1] - 公司在全球高自由度灵巧手市场占有率超过80% 处于全球领先地位[3] - 公司是全球唯一实现千台量产规模的高自由度灵巧手制造商[3] 产品技术优势 - 工业大师系列采用新型"超强电缸"驱动模块 驱动效率达90% 为传统产品2倍以上[5] - 产品线覆盖L6/L20工业版及L10/L20/L30高性能系列 自由度均达20个及以上[5] - O7/O6系列实现小型化轻量化设计 覆盖通用型/工业型/迷你型全产品矩阵[5] - 产品具备强负载能力与高运动速度 适配工业半开放场景需求[5] 资本市场表现 - 公司累计完成超亿元种子轮融资及数亿元天使轮融资[5] - 福布斯榜单百家上榜企业累计融资额达30亿美元 较去年20亿美元增长50%[3] 行业发展趋势 - 亚太地区人工智能与深度科技领域加速发展 企业技术与机器人类目以16家入选位列榜单第二[3] - 公司正推动灵巧操作从硬件向数据与大模型的多线演进[6] - 具身智能产业在亚太地区呈现加速发展态势[3]
对话灵心巧手联合创始人张延柏:机器人形态必然多元,但灵巧手是未来标配
北京商报· 2025-08-11 11:57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升级版灵心巧匠工作台和新机器人乐队 包括钢琴手LinkerHand L6(12自由度)和吉他手LinkerHand L6等型号 [2][4] - 推出全新迷你灵巧手LinkerHand O6 尺寸接近女性手掌 集成6个主动自由度和10个被动自由度 采用创新轻量化材料设计 [2][4] - 实现工业灵巧手(LinkerHand L10/L20)、通用操作灵巧手和迷你灵巧手(LinkerHand O6)的全矩阵产品覆盖 可应用于各类开放和半开放场景 [2][4] - 灵巧手最关键技术指标是自由度 高自由度产品需在有限空间内集成动力模块、感知模块和传动模块 并解决散热、耐久性、寿命、强度及重量等工程挑战 [5] 市场地位与商业表现 - 成为全球唯一实现千台量产高自由度灵巧手的公司 出货量占全球高自由度灵巧手市场80%以上份额 [2][6][11] - 主力产品LinkerHand L10和L20月出货量均保持数百台水平 售价分别为19999元和49999元 在行业中具备竞争力 [7][8] - 2024年正式推出产品后实现月订单量过千 虽存在月度波动但保持稳定订单水平 [10] - 所有产品均实现商业化量产 客户包括工业巨头(荣耀、美的、富士康)和科研机构(斯坦福大学、清华、北大) [2][7] 应用场景与行业趋势 - 工业半开放领域为主流应用场景 涉及精密装配、分拣、物流等实际应用 科研领域主要聚焦算法开发合作 [7] - 高自由度灵巧手是未来市场主流方向 因其能支持灵巧操作和泛化操作 当前行业仍深度内卷6-7自由度低端产品 [6] - 国内厂商优势在于海量应用场景需求(如食品加工领域的手撕鸡胸肉操作)提供价值锚点 推动技术落地 [11] - 灵巧手仍是机器人标配核心部件 因相比夹爪方案具有更高操作能力上限 尽管机器人形态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