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BeBus餐椅

搜索文档
网红婴儿车不同集团上市,创始人年薪翻倍涨,员工社保有缺口
南方都市报· 2025-09-23 15:32
上市概况 - 公司于2024年9月23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股票代码6090 成为母婴消费科技第一股 发行价71.20港元/股 首日收盘价102.5港元/股 较发行价上涨43.96% [1] - 全球发售1098.09万股股份 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09.81万股 国际配售988.28万股 香港公开发售获3317.47倍认购 国际发售获7.37倍认购 净筹资约7.18亿港元 [2] - 基石投资者包括信庭基金 华泰资本投资及GreatPraise 合共认购164.25万股 占发售总数14.96% 禁售期至2026年3月22日 [4][5] 股权结构 - 创始人汪蔚通过WANGBOYAN持股46.55% 联合创始人沈凌通过SLING持股5.95% [5] - 主要机构股东包括天图投资持股8.13% 高榕创投持股8.61% 经纬创投持股6.89% 泰康人寿持股4.52% 所有主要股东受禁售承诺限制至2026年3月22日 [7][8]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5.07亿元增长至2024年12.49亿元 三年增长近150% 2025年上半年营收7.26亿元 同比增长24.7% [9] - 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 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7.7% 50.2% 50.4% 2025年上半年为49.4% [9] - 经营溢利率持续改善 从2022年2.9%提升至2024年11.6% 2025年上半年达到13.9% [10] 业务结构变化 - 出行场景收入占比从2022年64.1%下降至2024年45.7%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35.5% [10] - 婴儿护理场景收入占比从2022年8.2%上升至2024年31.1% 2025年上半年达到42.3% [10] - 出行场景毛利率高于婴儿护理场景 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49.5%和43.4% [11] 营销与研发投入 - 销售及分销支出占总营收比例均超过30% 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1.89亿元 2.86亿元 3.91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为2.25亿元 [13] - 推广开支占销售费用超七成 三年半累计花费8.15亿元 计划将上市所得款项净额34.1%约2.45亿港元用于品牌活动及销售网络扩大 [13] - 研发投入相对较低 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0.16亿元 0.24亿元 0.21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为0.11亿元 研发开支占比从2022年3.2%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1.5% [16] 运营管理 - 创始人薪资显著增长 汪蔚薪资从2022年151.7万元增至2024年752.1万元 2025年上半年已达773万元 [5][6] - 存在社保缴纳缺口 2022年至2024年社保及住房公积金缺额分别为590万元 770万元 940万元 2025年上半年缺额540万元 [6] - 生产模式以外包为主 仅自行生产儿童安全座椅及部分餐椅 其他产品均外包生产 [16] 市场与品牌 - 公司主打高端育儿产品市场 产品价格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如婴儿推车售价主要在两千元左右 最高达1.68万元 [16] - 主要通过小红书平台进行营销推广 bebebus话题浏览量突破1.1亿 讨论量达83万 [14] - 产品质量投诉较多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关联投诉达293条 涉及婴儿推车质量及纸尿裤异物等问题 [16]
BeBeBus通过港交所聆讯,母婴品牌掀起IPO热潮
观察者网· 2025-09-14 03:25
公司上市进展 - 不同集团于9月11日披露聆讯后资料集 距离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更进一步 计划由中信证券和海通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1] - 聆讯通过后需启动路演和询价 机构投资者反馈将直接影响定价和发行规模 市场反响冷淡可能导致募资金额缩水[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连续增长 分别为5.07亿元、8.52亿元、12.49亿元 但增速逐步放缓 2023年同比增长68% 2024年降至46.56%[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26亿元 同比增速仅为24.74% 较此前年度大幅收窄[2]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1亿元(亏损)、0.27亿元、0.59亿元 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228.24%增幅 2024年增速回落至114.94%[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49亿元 同比增长72.14% 增速较2023年和2024年显著下降[3] 产品与业务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 婴儿推车及配件平均售价1444元 儿童安全座椅2183元 婴儿腰凳438元 睡眠场景婴儿床3253元 婴儿睡袋213元 枕头257元 餐椅730元[3] - 出行场景产品(婴儿推车、儿童安全座椅、婴儿腰凳)普遍具备高客单价属性[3] - 2022年至2024年出行场景营业收入分别为3.25亿元、4.74亿元、5.71亿元 增速持续放缓[4] - 腰凳产品增速从2023年103.39%陡降至2024年4.17% 儿童安全座椅增速从2023年33.33%放缓至2024年10.11%[4] - 出行场景营收占比从2022年64.02%降至2023年55.65% 2024年进一步降至45.69%[5] 行业动态 - 2025年以来母婴行业密集IPO 包括纽曼思、圣贝拉、HelloBaby、孕婴世界、英氏控股等品牌陆续递表、通过聆讯或公开发行[6] - 2025年6月英氏控股北交所上市申请获受理 孕婴世界北交所上市申请获受理计划募资1.91亿元 圣贝拉集团登陆港股市场 海拍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6] - 2025年7月HelloBaby母公司聚智科技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6] - 母婴品牌多属新消费企业 融资需求迫切 需资金用于营销推广、研发投入、产品线扩展和海外渠道搭建[7] - 早期投资机构在良好市场环境下有较强退出意愿[7] 行业转型趋势 - 母婴行业从"人口红利"向"价值红利"转型 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中高收入家庭愿为设计感、品质与品牌溢价买单[8] - 社交平台种草效应为新消费品牌提供快速成长土壤[8] - 港股消费类公司以餐饮、运动鞋服和传统零售为主 母婴赛道优质标的相对稀缺[8] - 港股投资者看好母婴品牌海外市场发展潜力 此类品牌可补充港股消费板块想象力[8]
BeBeBus通过聆讯、本月下旬在港上市:国内最大的中高端耐用型育儿产品品牌
IPO早知道· 2025-09-12 01:36
公司业务与市场定位 - 公司作为家庭生活产品科技公司 战略性切入高端育儿产品市场 旗下BeBeBus品牌覆盖亲子出行 亲子睡眠 亲子喂养和卫生护理四大场景 [3] - 按2024年GMV计算 BeBeBus在中国面向中高端消费者的耐用型育儿产品品牌中排名第一 [3] - 目标客群为追求独立 欣赏贴心设计并关注实用功能性的新生代父母 [5] 产品设计与创新 - 全球首批推出智能儿童安全座椅 婴儿推车和儿童枕获国际脊骨神经科学会认证 [7] - 采用跨行业技术:儿童安全座椅使用汽车级Cobra记忆棉和防水面料 婴儿推车车架采用航空级镁合金 [7] - 累计荣获50多个国内外设计大奖 包括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和德国红点奖 [7]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5.07亿元 8.52亿元和12.49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7.26亿元 同比增长24.7% [12]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47.7% 50.2%和50.4%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9.4% [13] - 2022年至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977万元 0.59亿元和1.11亿元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0.78亿元 同比增长73.3% [13] 销售与用户数据 - 包含核心产品的订单平均交易金额持续保持在2,400元以上 [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超300万名会员 [8] - 私域平台复购率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5.7% 47.5%和53.3% 线上渠道复购率同期超过20.1% 31.0%和40.9% [8] 渠道与全球化布局 - 2023年在宁波开设首家体验店 与全国领先育儿产品零售商及超300个城市分销商合作 [8] - 2024年成立BeBeBus USA和BeBeBus Indonesia子公司 进军北美和东南亚市场 [10] - 设立美国及印尼本地化经销体系 并推出国际线上销售网站 [10] 融资与股权结构 - 完成三轮融资:A轮(天图投资) A+轮(高榕创投 经纬创投领投) B轮(泰康人寿领投) [13] - B轮融资后估值达20亿元人民币 [13] - IPO前高榕创投持股9.80% 天图投资 经纬创投和泰康人寿分别持股9.24% 7.84%和5.15% [13] 资金用途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提升生产能力 扩大海外市场影响力 品牌推广与销售网络扩展 新品研发及营运资金 [13]
不同集团IPO:BeBeBus成立仅4年就靠营销做到第一?高端定位或并不稳、频因品控问题遭控诉
新浪财经· 2025-07-04 01:3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核心主品牌BeBeBus创立于2019年,2025年初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募资用于提升生产能力、扩大海外市场、品牌活动及研发新品 [1] - 公司港股IPO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从创立到递交招股书仅用不到5年时间 [1] - 按2023年GMV计,BeBeBus是中国最畅销的耐用型高端育儿产品品牌 [2] 营销策略与成效 - 公司早期将推广费用All in小红书渠道,通过达人合作和用户分享快速建立品牌影响力 [2][3]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1.89亿元、2.86亿元及2.71亿元,占同期收入的37.2%、33.5%及30.6% [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与超过1.6万个达人合作,其中20位KOL粉丝超百万,2023年3月至2024年9月社交媒体内容引发超83万篇帖子和原创视频 [3] 产品与业务拓展 - 公司以婴儿推车、儿童安全座椅、婴儿腰凳、婴儿床等高客单价产品切入市场,后拓展至亲子出行、睡眠、喂养及卫生护理四大场景 [11]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分别为5.07亿元、8.52亿元及8.8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21亿元、0.27亿元及0.46亿元 [11] - 公司自有生产设施仅覆盖儿童安全座椅及餐椅,其他产品依赖代工模式,导致亲子睡眠、喂养等领域品控问题频发 [13] 品牌形象与市场反馈 - 公司通过小红书种草快速建立高端品牌形象,但消费者质疑其产品高售价与实际价值不符 [5][10] - 小红书平台出现大量避雷帖和吐槽帖,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量达252条,涉及产品质量、虚假宣传等问题 [13][14] - 公司高端定位面临挑战,消费者认为其品牌形象过度依赖营销,缺乏技术壁垒和用户信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