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直挂储能系统

搜索文档
媒体报道丨中国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国家能源局· 2025-09-06 03:46
中国新型储能规模全球领先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 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 规模跃居世界第一[3][7] - 截至2024年6月底装机规模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 较2024年底增长约29% 年均增速超130% "十四五"以来规模增长20倍[7] - 内蒙古和新疆装机规模均超1000万千瓦 山东/江苏/宁夏均超500万千瓦[7] 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 - 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主导地位 同时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飞轮储能实现工程化突破[10][11] - 全球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高压直挂储能系统在青海投运 单机容量2.5万千瓦/10万千瓦时 系统效率提升4%-6% 10毫秒内快速响应[5] - 全国最大"煤电+熔盐"储能项目在安徽投产 为首台吉瓦时级煤电熔盐储换热成套装备[10]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完善 - 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明确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8] - 2024年颁布《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将储能确立为新型经营主体[15] - 国家电网经营区新型储能交易电量达71.2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7倍[15] 应用场景与运行效能 - 2024年浙江/江苏/重庆/新疆等多省份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达1000小时以上[8] - 迎峰度夏期间新型储能实时最大放电电力达44.53吉瓦 较去年同期峰值增长55.7%[14] - 夏季晚高峰时段平均顶峰时长约2.4小时 顶峰能力相当于近3座三峡水电站容量[14] 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建设 - 形成"应用一代/示范一代/预研一代"梯次发展生态 56个试点项目涵盖十余种技术路线[11] - 2024年超过20项电化学储能标准发布实施 覆盖规划设计/接入电网/运行控制等环节[12] - 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氢储能等前沿技术加速发展[11]
一批新技术加速示范应用 中国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人民日报· 2025-09-03 01:30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 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40% 规模居世界第一[1][3] - 新型储能年均增速超130% "十四五"以来规模增长20倍 截至2024年6月底装机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 较2024年底增长29%[3] - 内蒙古和新疆装机规模均超1000万千瓦 山东/江苏/宁夏均超500万千瓦[3] 技术路线发展 - 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主导地位 同时多类新型储能技术向商业化应用过渡[5][6] - 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实现工程化突破 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氢储能等前沿技术加速发展[6] - 2024年发布超20项电化学储能标准 覆盖规划设计/接入电网/运行控制等环节 标准体系建设水平提升[7] 项目应用与创新 - 全球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高压直挂储能系统在青海投运 单机容量2.5万千瓦/10万千瓦时 系统效率提升4%-6%[2] - 全国最大"煤电+熔盐"储能项目在安徽投产 为吉瓦时级煤电熔盐储换热成套装备[5] - 国家能源局发布56个新型储能试点项目 涵盖十余种技术路线 12个项目入选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6] 政策与市场机制 - 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明确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4] - 《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将储能确立为新型经营主体 2024年国家电网经营区新型储能交易电量达71.2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7倍[9] - 山东/内蒙古/新疆/河北探索容量补偿机制 江苏建立"电能量市场价差+顶峰补贴+辅助服务"综合收益模式[9] 实际应用成效 - 2024年新型储能调用情况大幅提升 浙江/江苏/重庆/新疆等多省份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达1000小时以上[4] - 迎峰度夏期间新型储能实时最大放电电力达44.53吉瓦 较去年同期峰值增长55.7% 顶峰能力相当于近3座三峡水电站容量[8] - 在夏季晚高峰时段平均顶峰时长约2.4小时 有力支撑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应[8]
AI炸场!35家储能企业同台竞技
行家说储能· 2025-06-13 10:10
展会概况 - 2025年全球用户侧储能产业价值峰会暨应用示范展圆满收官,展会由光伏展转型为储能展,储能企业数量、产品含量及热度显著提升[1] - 展会聚焦第三代电芯定义权、136号文响应方案、光储电站经济性评估及AI+工商业储能系统等热点[1] - 多家企业签署GWh级订单:瑞浦兰钧超20GWh、国轩高科3GWh、蜂巢能源2.1GWh[1] 参展企业及产品亮点 采日能源 - 发布Serlattice G3 10MWh智储系统,实现高容量、低LCOS与易配置的统一[5] - 推出星链系列261kWh工商业户外柜(支持峰谷套利等6种模式)及星汉系列1.5MW/3MWh集装箱系统[5] - 发布智慧能源运营服务平台,提供覆盖投资-建设-运营的全生命周期零碳解决方案[3] 中车株洲所 - 发布构网型储能系统及"云枢"储能变流器(功率密度提升22%,毫秒级电弧扑灭)[6][8] - 推出零碳园区智慧能源平台,集成DC1000V/1500V储能柜等多元产品[8] - 与宁德时代签订2025年框架协议[8] 华为数字能源 - 全球首发FusionSolar9.0构网型光储解决方案,支持全场景构网与"端-边-云"智能管理[10] - 具备短路电流支撑等6大核心能力,适配调峰/调频等商业模式[12] 比亚迪储能 - 展示源网侧MC Cube-T Pro BESS 6.4MWh系统(温差±2℃)及工商业Chess Plus(循环寿命>10000次)[13][15] - Chess Plus采用ALL in One设计,系统组件减少55.6%,运维项目减少43%[15] 南都电源 - Center L Ultra 6.25MWh系统实现放电量提升8%,Center L Max 8.338MWh单箱能量密度提升167%[21][22] - 与太蓝新能源合作开发固态电池储能应用[23] 亿纬锂能 - 全球首发836kWh分体式模块柜,支持扩展至5MWh,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65%[24][27] - 采用"热电分离"设计,防火层面积增加15%[27] 蜂巢能源 - FlexPod积木式储能系统实现20尺集装箱9MWh容量,结构强度提升30%,运输成本降13%[85][87] - 采用短刀叠片电芯技术,零部件数量精简36%[85] 格力电器 - 光储直柔能源站2.0体积减小21.8%,功率密度提升21.8%,调试周期缩短5天[58] - 兆瓦级钛酸锂储能系统可在-40℃运行,已应用于高寒地区风光储项目[59] 技术趋势 - **构网型技术**:华为/中车/上能电气等企业推出支持虚拟惯量支撑、黑启动等功能的解决方案[10][12][43] - **液冷系统**:盛虹动能Voltus Pro温差<2℃(寿命延长2年),远东电池PowerPLANT 520 PLUS温差≤2.5℃[68][83] - **大电芯应用**:国轩高科588Ah电芯、林洋能源628Ah液冷PACK、永泰数能314Ah系统(成本降15%)[29][78][97] - **AI集成**:海尔新能源AI+工商业系统实现90%运行效率,昱能科技AI电价预测平台获售电资质[46][107] 合作动态 - 海博思创与华为数字能源等6家企业签署多场景生态协议[18] - 远东电池与宁德时代等5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84] - 东方电气与特隆美储能等4家企业签约光储项目[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