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开发消纳
icon
搜索文档
一批新技术加速示范应用 中国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人民日报· 2025-09-03 01:30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 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40% 规模居世界第一[1][3] - 新型储能年均增速超130% "十四五"以来规模增长20倍 截至2024年6月底装机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 较2024年底增长29%[3] - 内蒙古和新疆装机规模均超1000万千瓦 山东/江苏/宁夏均超500万千瓦[3] 技术路线发展 - 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主导地位 同时多类新型储能技术向商业化应用过渡[5][6] - 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实现工程化突破 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氢储能等前沿技术加速发展[6] - 2024年发布超20项电化学储能标准 覆盖规划设计/接入电网/运行控制等环节 标准体系建设水平提升[7] 项目应用与创新 - 全球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高压直挂储能系统在青海投运 单机容量2.5万千瓦/10万千瓦时 系统效率提升4%-6%[2] - 全国最大"煤电+熔盐"储能项目在安徽投产 为吉瓦时级煤电熔盐储换热成套装备[5] - 国家能源局发布56个新型储能试点项目 涵盖十余种技术路线 12个项目入选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6] 政策与市场机制 - 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明确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4] - 《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将储能确立为新型经营主体 2024年国家电网经营区新型储能交易电量达71.2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7倍[9] - 山东/内蒙古/新疆/河北探索容量补偿机制 江苏建立"电能量市场价差+顶峰补贴+辅助服务"综合收益模式[9] 实际应用成效 - 2024年新型储能调用情况大幅提升 浙江/江苏/重庆/新疆等多省份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达1000小时以上[4] - 迎峰度夏期间新型储能实时最大放电电力达44.53吉瓦 较去年同期峰值增长55.7% 顶峰能力相当于近3座三峡水电站容量[8] - 在夏季晚高峰时段平均顶峰时长约2.4小时 有力支撑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应[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