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散热片

搜索文档
沃尔德20250919
2025-09-22 01:00
公司业务与产品进展 * 沃尔德核心产品金刚石微钻在硬脆材料加工中优势显著 单个微钻可完成6000至10000个单晶硅孔的加工任务[2][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在半导体制程工艺的气体分流盘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00多万元 同比增长110%[2][3] * 公司关注PCB板材领域的麻酒材料(又称Q布)应用 通过激光式微钻技术提升孔加工数量 计划2026年实现大规模应用[2][3] * 沃尔德致力于金刚石散热片研发 主要产品包括12英寸硅基和8/6英寸碳化硅基散热片 与台湾客户合作进行测试和送样 用于提高芯片性能和稳定性[2][5] * 半导体工具业务方面 公司在单晶硅和多晶硅孔加工方面表现突出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700万元 其中芯片加工收入约200万元[22][23] * 公司抛光垫修整器产品验证周期较长 预计2026年或以后收入将增加 该产品市场规模约三四亿元[22][23] 技术优势与制备方法 * 沃尔德采用CVD法中的热丝法制备多晶金刚石 设备可达500x500毫米至700x700毫米面积 一周可生长一片12英寸(300毫米)金刚石 改进后一周内可生长约4片[3][12] * 公司在金刚石生长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通过热丝法进行大尺寸金刚石生长并自主开发相关设备 能够生产8英寸甚至12英寸的大尺寸产品[3][13] * 沃尔德是国内唯一具有12英寸金刚石生长能力的企业 国内大多数厂商采用的微波法最大生长直径一般仅为80毫米(约4英寸)[13] * 公司散热产品相关设备由自行设计 再由第三方组装后进行调试 并非进口 在采购方面不会有太大难度[26] 商业化进程与市场前景 * 金刚石散热技术商业化落地面临生长直径、深加工以及生产成本等挑战 但大规模微波法设备发展和下游需求增加推动了其进程[6] * 沃尔德预计2纳米和3纳米晶圆对金刚石散热产品需求较高 这些先进工艺节点对散热性能要求更为紧迫[2][8] * 预计2026年金刚石片需求量可能达到上万片甚至更高 但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技术问题 取决于各方最终产品落地形态[2][7][12] * 目前金刚石散热片价格尚未成熟 从生长环节看价格大致在1万到2万元之间 终端价格可能远高于此[9] * 公司散热产品和半导体工具主要服务于同一类客户 整体上具有较强的协同性[23] 客户合作与验证进展 * 公司与终端客户没有直接技术沟通 通过中间人反馈技术要求并调整生产 主要负责生长环节 后续精加工如抛光等需由其他环节完成[10] * 验证进度不仅取决于客户 还涉及到公司对产品要求不断变化的适应能力 例如翘曲度、表面粗糙度和平整度等参数[18] * 每周都会与终端客户进行技术沟通 终端客户经常调整技术方案并反馈细节[19] * 客户确实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多供应商 但目前沃尔德是唯一能够提供12英寸硅基金刚石产品的供应商[11][20] 财务状况与产能规划 * 沃尔德当前散热业务的营收规模较小 大约在百万以内(可能是一两百万左右)[24] * 公司整体毛利率在45%至50%之间 预计新业务(金刚石散热)不会显著低于这一水平[14] * 当前散热产品设备生产能力有限 生产12英寸晶圆的大约有11到12台设备 每周大概可以生产4片 产值并不高[25] * 若要提升散热产品产量 从设计、组装到调试整个过程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达到正常生产规模[27] 行业竞争与业务展望 * 2025年切削刀具行业竞争加剧 终端客户对价格有所压低 同时原材料如碳化钨和钴粉价格接近翻倍 成本压力增加[28] * 公司预计2026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 小企业可能逐步退出市场 公司终端售价也可能有所提升[28] * 公司超硬刀具在半导体工具、航空航天等领域表现良好 新项目减亏趋势明显 新应用如金刚石散热和PCD微钻等也将带来新的增长点[28]
国机集团董事长张晓仑:综合运用市值管理工具箱 多措并举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中国证券报· 2025-09-06 02:45
集团战略方向 - 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并强化投资者回报作为长期工作 引导上市公司使用市值管理工具箱 打造主业突出 治理规范 业绩优良 核心竞争力强的专业领军上市公司集群 [1] - 在五个方面发力:聚焦主责主业提高发展质量 强化资本运营发挥平台功能 加大改革力度激发活力 坚持规范运作提升治理水平 积极回报投资者提升投资价值 [2] - 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聚 支持开展提高投资价值的资本运营 引导整合行业资源弥补产业链短板 支持同行业及上下游重组整合做强核心主业 支持通过市场化并购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2] - 推动上市公司树立投资者回报意识 综合运用分红和回购等方式回报投资者 注重与地方政府 监管机构 自律组织 中介机构 新闻媒体等各方沟通协同多措并举提升投资价值 [2] 市值管理成效与目标 - 控股11家上市公司 包括10家A股公司和1家境外上市公司 [3] - 截至2025年6月末上市公司总市值较2022年末增长17.5% 总体涨幅高于同期指数涨幅 [4] -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资本运营滚动规划 明确各上市公司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建立健全市值管理工作机制并将市值管理纳入上市公司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强化正向激励 [4] - 以市值相对增长为基本原则 以跑赢大市和优于行业为主要目标 通过并购重组 市场化改革 信息披露 投资者关系管理 投资者回报 股票回购增持等工具实现价值创造和传递推动价值实现最优化 [4] 上市公司具体举措 - 中国电研获得国机集团一致行动人增持657万股占总股本1.62% 增持总金额超1.4亿元 现金分红金额占净利润比例均高于42% 自2019年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约9.3亿元 [5] - 中工国际制定市值管理及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 着力打造科技型专业化工程公司 实现一提升两服务三转变:提升工程全产业链业务功能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服务集团主责主业 推动业务布局向工业化领域聚焦转变 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化转变 企业竞争优势向科技创新加高端装备制造加国际化经营硬核实力转变 [5] - 国机重装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增长第二曲线重要支撑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 新材料 新能源 节能环保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开展研究和培育 与十五五发展规划一体部署推进 稳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规模并保持占比居于高位 [6] - 国机精工布局未来潜力业务 在轴承领域推动空间执行部件服务商业航天发展并满足配套需求 拓展人形机器人用轴承重点开发交叉滚子轴承 薄壁轴承 角接触轴承等高附加值产品 在超硬材料领域加速迈入金刚石功能化应用时代 优化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并突破大尺寸光学级金刚石产品 商业航天轴承 人形机器人轴承 金刚石散热片和金刚石光学窗口片将成为塑造第二增长曲线主力军 有望在3-5年内形成新利润增长点 [6][7] - 苏美达强化市值管理积极探索重组并购实现外延式发展 拟收购蓝科高新 重组完成后将成为A+A结构上市公司 强化新能源与化工装备行业协同发展能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7] - 国机汽车今年4月制定市值管理制度明确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 2025年继续实施中期分红并制定2025-2027年股东回报规划明确现金方式分配利润不少于归母净利润35% [7] - 一拖股份A股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达14.73亿元 其中2024年度分红金额为3.37亿元 2025年首次实施中期分红践行提质增效重回报 未来保持稳定分红政策共享发展红利 已提请股东大会授予董事会回购H股一般性授权彰显价值信心 [8]
国机集团多家控股上市公司加快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13:32
国机集团开启增长第二曲线战略 - 国机集团多家控股上市公司包括中国电研、国机重装、国机精工和苏美达正加快开展增长第二曲线相关工作 [1] 国机重装战略新兴产业布局 - 公司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增长第二曲线重要支撑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4个战新产业和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 [1] - 坚持将战新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与十五五发展规划一体部署推进 稳步提升战新产业营收规模并保持高位占比 [1] 国机精工新业务领域拓展 - 在轴承领域推动空间执行部件服务商业航天发展 拓展人形机器人用轴承 重点开发交叉滚子轴承、薄壁轴承、角接触轴承等高附加值产品 [2] - 在超硬材料领域加速迈入金刚石功能化应用时代 优化金刚石铜复合材料 突破大尺寸光学级金刚石产品 [2] - 商业航天轴承、人形机器人轴承、金刚石散热片和金刚石光学窗口片将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主力军 预计3-5年内形成新利润增长点 [2] 中国电研新产品开发成果 - 质量技术服务领域从传统家电向智能家居延伸 拓展至新能源、低空、电力、医疗器械等新领域 在新能源领域构建光储充全场景应用的NQI一体化服务 [3] - 电气装备领域推出新一代串联化成分容技术 开发可控核聚变用变流器、静止变频器SFC、半导体生长电源等新产品 [3] - 成套装备领域开发汽车热管理装备 环保涂料领域开发汽车轮毂粉、绝缘储能粉及固体丙烯酸树脂等新产品 均获行业头部企业认可 [3] 苏美达外延式发展举措 - 公司积极探索以重组并购方式实现外延式发展 已公告拟收购A股上市公司蓝科高新 [4] - 蓝科高新前身为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 拥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 202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目前重组事项正在积极推进中 [4] - 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形成A+A结构上市公司 强化新能源与化工装备行业协同发展能力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4]
国机精工(002046) - 002046国机精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5
2025-09-05 10:18
公司概况与战略定位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洛阳轴承研究所和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2005年在深交所上市 [3] - 公司聚焦精密制造领域,业务涵盖新材料、基础零部件、机床工具、高端装备、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五大板块 [3] - 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兵器、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机床、汽车等核心领域 [3] 科技创新实力 - 累计取得科研成果2400余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076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项298项 [3] - 近五年有2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 - 拥有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42个,包括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等 [3] - 是8个行业协会依托机构,4个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 [3] 经营业绩与财务表现 - 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1.27亿元提升至2024年2.80亿元 [5] - 净资产收益率从2021年4.5%提升至2024年8.31% [5] - 2024年风电轴承收入3.4亿元,2025年上半年风电轴承收入4.8亿元 [8] - 2024年超硬磨具业务收入5.8亿元 [9] - 2024年半导体业务营收超3亿元 [8] 业务板块发展情况 轴承业务 - 特种轴承在航天领域重点产品配套率90%以上 [3] - 成功研制国产首台8兆瓦、18兆瓦风电轴承,世界首台26兆瓦系列主轴及齿轮箱轴承 [3] - 风电轴承主轴轴承和齿轮箱轴承占比约50% [8] 磨料磨具业务 - 1963年成功合成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1966年成功合成第一颗立方氮化硼 [4] - 半导体芯片加工磨具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4] - 超硬材料磨具下游应用分半导体领域和非半导体领域(汽车、制冷、LED、工模具等) [9] 新兴业务布局 - 金刚石功能化应用实现产业化突破,产品包括散热片、光学窗口片等 [4] - 布局商业航天轴承、人形机器人轴承(交叉滚子轴承、薄壁轴承等) [6] - 人形机器人轴承业务列入十五五规划 [10] - 培育钻石已开设4家线下门店(郑州1家,上海3家) [11] 行业市场数据 - 2025年1-6月中国风电新增装机量51.4GW,同比增长99.1% [8] - 累计风电装机量达572.6GW [8] - 预计2025年全年风电装机量将突破100GW [8] - 风电轴承设计寿命25年左右,主轴轴承国产化率高,齿轮箱轴承国产化率较低 [10] 股东回报与公司治理 - 将不低于40%的股利支付率作为长期分红目标 [7] - 2024年股利支付率水平在上市公司中位居第70位 [7] - 连续四年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科改示范标杆企业 [4] - 打造信息披露-ESG治理-投资者关系管理三位一体信任体系 [8] 人才与研发体系 - 科技人才规模800余人,拥有2个国家级创新团队和4个省级创新团队 [5] - 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700余人,其中博士18人 [5] - 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人员4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专家70余人 [5] - 构建精工研究院+国家科研平台+产业化单元一体化研发体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