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菜

搜索文档
“个体工商户服务月”系列活动精准务实暖心 三项行动为经营主体“靶向赋能”
镇江日报· 2025-09-29 23:32
近日,记者从市场监管部门获悉,全国第四届"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期间,我市开展"多维联动宣 传""名特优新展示""检验检测开放日"三项专项行动,以精准、务实、暖心的服务为个体工商户发展注 入新动能。 活动现场不仅设有品鉴区,让消费者亲身感受产品品质,还邀请了行业专家开展品牌建设培训,指 导经营者如何挖掘产品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我们要让'名特优新'成为个体工商户的'金字招牌', 助力特色产品走出地域、走向更大市场。"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指导处处长葛广研说。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服务月期间,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大门向个体工商户敞开。一场以"面 对面送服务"为主题的检验检测开放日活动拉开了帷幕。针对部分企业在检验项目、内容、频次等方面 理解不精准的问题,专家们直接走进企业实验室,"手把手"进行指导,既提升了企业人员的检验理论知 识,又增强了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活动累计服务企业18家,并引导8家企业建立或修订了内部管理制 度,从多维度推动了产品质量升级。 服务月活动期间,全市各地均通过系列精准服务举措,推动政策落地、资源对接与能力提升。我市 市场监管部门将聚焦重点创业群体,持续释放扶持红利,助力个体工商户在高质量 ...
“红色+农旅”融合发展放大强村富民新动能
新华日报· 2025-09-19 13:36
八月骄阳似火,但是在被誉为"小洱海"的竹镇大泉湖却是别样的场景,湖水清澈可见、碧波荡漾,周围 绿树成荫、植被茂盛,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革命老区的绿水青山之间。 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两山"理念实践,以"革命老区红"与"生态发展绿"为 核心,系统构建"红色+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以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新四军第一派出所旧址等 红色地标为引领,联动周边产业,持续为强村富民注入新动能,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红色赋能,小萝卜"蹚"出强村富民新路径 走进竹墩社区,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新四军第一派出所旧址、邓子恢故居等红色遗址星罗棋 布,无声诉说着烽火岁月的峥嵘往事。作为2023年被中组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 村",竹镇镇近期完成了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旧馆展陈出新,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复原抗 战时期的利华商店并改造为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和电商直播中心,在市府街沿线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 氛围。"从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出发,串联起多处红色资源,进一步丰富参观流程,让市民参观的 内容更加丰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精神,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讲解 ...
老字号“出圈赶潮”焕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9-16 00:04
憨态可掬的"酱菜宝宝"、颜色鲜亮的鸭子背包、镶嵌铜质宝相花的木梳……在日前举办的第52届中 国北京国际礼品、赠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上,中华老字号博物馆文创产品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近年来,老字号如何破圈的话题吸引了各方关注,一些老字号企业通过跨界联名、创新产品技术、 场景打造等方式,实现品牌形象焕新。比如,胡同文化被"搬"到糕点上、中医养生膏方进入咖啡馆、酱 油厂变身文化创意街区……老字号的新面孔不断圈粉年轻消费者。《2024抖音老字号年度数据报告》显 示,"90后"占老字号购买者的40%,是购买老字号最多的群体;"00后"下单量增长最快,同比增速达 95%。 立足自身特色,让文化内核成为可感知的体验。老字号既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又有丰富的文化价 值。让文化从历史记忆变为可感知的消费体验,需要深挖老字号背后的"老故事",向消费者讲好老字号 产品、手艺和经营理念的故事。比如,有的老字号企业建设博物馆等文化展陈空间,讲好老字号自身的 历史和文化传承故事,提升品牌美誉度;有的老字号企业用时尚设计让产品变得更加时髦,以新面孔重 回消费者视野,让消费者觉得"这是懂我的老字号"。 借助文旅融合,用场景创新打破传统标签。老字 ...
湖北英山:小酱菜 大产业
人民网· 2025-09-06 02:52
湖北英山:小酱菜 大产业【5】 湖北英山:小酱菜 大产业【4】 湖北英山:小酱菜 大产业 湖北英山:小酱菜 大产业【2】 湖北英山:小酱菜 大产业【3】 ...
走进内蒙古原产地现场选品,北京消费帮扶再创新
新京报· 2025-08-22 13:06
活动概况 - 2025年8月20日至21日北京市商务局与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联合举办"走进原产地—寻味内蒙"消费帮扶活动 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订单对接打通内蒙古优质农产品进京渠道 [1][2] - 北京30余家大型商超 电商平台 批发市场及餐饮企业负责人深入兴安盟乌兰浩特 突泉县 科右中旗等农产品生产加工一线进行选品 [1][2] - 兴安盟及周边60余家企业展示200余款特色农优产品 现场10家企业签订采销合作协议 [1] 农产品考察详情 - 科右中旗辛选鲜食玉米加工中心年加工鲜食玉米1.2万吨 带动2000余农户户均增收超5000元 计划将30%产能定向供应北京市场 [2] - 突泉县紫皮蒜加工产业园通过发酵工艺使黑蒜附加值提升5倍以上 成为北京高端餐饮热门产品 [2] - 兴安盟牛肉因脂肪均匀 肉质细腻获得北京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直供基地合作意向 [3] - 科沁万佳食品公司通过京蒙协作引入北京科研团队开发低盐发酵酱菜 成为北京连锁超市热卖产品 [3] 京蒙协作成效 - 京蒙协作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超150亿元 实施产业项目3200余个 [3] - 北京已建成12个内蒙古消费帮扶专馆和线上特产馆 2024年销售内蒙古农产品68亿元 同比增长23% [4] - 京蒙共建31个农业合作产业园 兴安盟引进北京首农技术使水稻亩产提高20% [4] - 通过北京设计团队赋能 "兴安盟大米""锡林郭勒羊肉"等品牌部分产品售价翻番 [4] - 当地农产品商品化率从60%提升至85% 带动12万农牧民增收 [4] 市场影响与渠道创新 - 内蒙古提供北京市场30%的牛羊肉和40%的杂粮 [5] - 科右中旗鲜食玉米通过电商直销北京 使农户每亩收益增加近800元 [5] - 抖音 快手等电商平台成为京蒙企业交流热点 重点讨论直播带货和线上营销 [4] - 活动推动"订单农业"直采合作 减少中间环节 探索"京蒙协作+线上线下"新模式 [5]
浙江云和统一战线聚力“三大工程” 赋能乡村共富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02:11
侨资回归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 西班牙华侨邹超杰与合伙人共同投资1500万元打造"南山湖稻田民宿"项目,累计接待游客3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户均增收10万余元,创造就业岗位20余个 [1] - 项目以"稻田景观+侨乡文化"为特色,改造传统夯土民居为精品民宿,融入华侨家族老照片、异国风情摆件等元素,形成"一宿一故事"的独特体验 [2] - 云和县委统战部通过"华侨人才数据库"精准对接投资意愿,全程协调土地流转、民宿评级认证等事宜促成项目落地 [2][3] 飞地经济架起山海协作"金桥" - 云和与三门两地统战部推动"山海协作·共富飞地"项目二期签约,整合云和8个村集体资金370万元注入三门海鲜共富工坊,年保底收益率达15%至20%,预计每村年均增收5万至13万元 [4][6] - 项目创新"资金入股+保底收益"模式,共享技术专利、共建销售网络,构建"山区资金+沿海产业"闭环生态 [6] - 云和计划深化与宁波北仑、嘉兴港区等沿海地区的飞地合作,拓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领域协作 [7] 统战聚力点亮高山农业"星火" - 云和县政协委员张建芬通过"本土孵化"工程打造年产值超500万元的酱菜共富产业,带动20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1.8万元 [8] - "白鹤尖工坊"创新"政协委员+企业+农户"模式,开发酱菜产品及非遗研学课程,年接待团队1.2万人次,产品获"丽水山耕"等认证 [8] - 2025年上半年工坊举办"山货进城"直播节,3小时销售额突破80万元,带动20余种农产品打开电商市场 [8][10]
第九届中华老字号(山东)博览会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圆满收官
齐鲁晚报· 2025-06-18 10:37
展会概况 - 活动采用"展中展"模式,汇聚80余家山东优质外贸企业,展示休闲食品、调味酿造、生鲜农产品、酒水、服装玩具五大领域产品 [1] - 3天活动吸引近8万人次观众,现场销售额104万元,采购合作意向突破730万元 [1] 展区布局 - 规划2000平方米展区,分设五大专区精准覆盖消费热点 [3] - 休闲食品展区包含上好佳膨化薯片、道地参业西洋参健康食品等 [3] - 酒水展区展示德州燕陵蜜酒、爱丁堡出口级精酿啤酒等特色产品 [3] - 生鲜农产品展区精选三利莫丽斯酱菜等代表产品 [3] - 服装玩具展区重点呈现金猴集团鞋业、烟台哈福玩具等 [3] - 调味酿造展区包含金胜花生油、潍坊匠造食品香辛料、曲阜孔府食品等地道风味 [3] 商务对接 - 打造"产品展销+场景体验+商务洽谈"三位一体平台,联动零售企业、商超、电商平台及供应链企业 [5] - 上好佳达成50万元意向订单,独山寨50万元,菌鲜道20万元,海石花30万元,威欧逊20万元等 [5] 品牌传播 - 整合央媒及省市级媒体资源,报道浏览量超4000万人次 [7] - 通过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策划话题,利用直播手段提升品牌声量 [7] 产业协同 - 首次实现"老字号"与"外贸优品"同台展示,促进品牌文化与国际市场洞察的融合 [9] - 老字号提供本土渠道资源,外贸企业注入产品创新理念,探索品牌共享、渠道互通等合作模式 [9] 活动意义 - 展示山东外贸企业实力与创新活力,深化内外贸融合,服务"双循环"发展格局 [10]
鄂尔多斯两级工会12年持续包联帮扶,推动麻黄套村产业升级
环球网· 2025-05-19 23:54
产业升级与集体经济 - 麻黄套村集体经济从零增长至年收入145万元,成为"自治区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样板村" [1] - 人均纯收入从全旗倒数第一提升至3.45万元,获评"乡村振兴示范村" [1] - 两级工会累计投入700万元帮扶资金,争取各级专项资金4000余万元 [1] - 建成占地200亩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区,集仓储、冷链、物流、加工于一体 [3] - 2024年产业园区总产值达8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124万元 [4] 白萝卜产业链发展 - 2019年引进白萝卜种植技术,2024年每亩纯收入达1.2万元 [3] - 2023年签约酱菜厂和晾干厂项目,2024年建成日处理2400吨的清洗晾晒厂 [2] - 投资500万元的酱菜厂已完成厂房建设,等待设备调试 [2] - 采用"五统共赢"经营模式实现标准化生产,种植大户达20户 [4] - 户均收入超50万元的常住户占比达20% [4] 土地流转与村民收入 - 土地流转费从2013年每亩280元增至2024年1500元 [5] - 村民通过土地承包可实现年纯收入10万元(以75亩为例) [5] - 村内现代化生活设施普及,包括自来水、天然气、电取暖等 [5] 组织与运营模式 - 实施"七化联动"工作法,包括组织牵动、产业驱动等七大措施 [1] - 通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机制压实帮扶责任 [1] - 成立白萝卜种植协会,由致富带头人担任会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