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大米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探访内蒙古兴安盟的“生态账本”与“共富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12:28
生态治理成效 - 兴安盟沙地面积从2020年503万亩减少至目前327万亩 三分之一沙地得到有效治理[2] - 2024年彻底歼灭5.9万亩裸露沙地 实现全域无黄[3] - 森林覆盖率从2021年26.08%提升至2024年26.74% 配备各级林长1700余人和护林员超万名[4] 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 开发森林草原食物 建设木本油料基地 开发林业碳汇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1] - 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达740万亩 占内蒙古自治区48.7%[7] - 兴安盟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62.87亿元[7] 碳汇经济发展 - 森林面积2076.6万亩 活立木蓄积0.58亿立方米 为内蒙古林草碳汇交易试点盟市[9] - 2023年通过6000亩人工林加64万亩草原期货式交易创收190万元[9] - 2024年与4家企业合作开发88万亩林业碳汇项目 累计碳汇交易收入405万元[9][10] 生态旅游产业 - 2024年接待游客2919.21万人次 同比增长28.80%[10] - 旅游收入285.38亿元 同比增长40.91%[10] - 阿尔山开发鹿角湾温泉度假营地 氧心森林浴道等新兴旅游业态[10] 生态修复项目 - 废弃矿坑经生态修复后变身林间海滩 成为乌兰浩特市高根营子嘎查致富金钥匙[7] - 突泉县东风林场文冠果基地亩收入达万元 实现嫩叶制茶与籽实榨油产业化[7]
走进内蒙古原产地现场选品,北京消费帮扶再创新
新京报· 2025-08-22 13:06
活动概况 - 2025年8月20日至21日北京市商务局与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联合举办"走进原产地—寻味内蒙"消费帮扶活动 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订单对接打通内蒙古优质农产品进京渠道 [1][2] - 北京30余家大型商超 电商平台 批发市场及餐饮企业负责人深入兴安盟乌兰浩特 突泉县 科右中旗等农产品生产加工一线进行选品 [1][2] - 兴安盟及周边60余家企业展示200余款特色农优产品 现场10家企业签订采销合作协议 [1] 农产品考察详情 - 科右中旗辛选鲜食玉米加工中心年加工鲜食玉米1.2万吨 带动2000余农户户均增收超5000元 计划将30%产能定向供应北京市场 [2] - 突泉县紫皮蒜加工产业园通过发酵工艺使黑蒜附加值提升5倍以上 成为北京高端餐饮热门产品 [2] - 兴安盟牛肉因脂肪均匀 肉质细腻获得北京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直供基地合作意向 [3] - 科沁万佳食品公司通过京蒙协作引入北京科研团队开发低盐发酵酱菜 成为北京连锁超市热卖产品 [3] 京蒙协作成效 - 京蒙协作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超150亿元 实施产业项目3200余个 [3] - 北京已建成12个内蒙古消费帮扶专馆和线上特产馆 2024年销售内蒙古农产品68亿元 同比增长23% [4] - 京蒙共建31个农业合作产业园 兴安盟引进北京首农技术使水稻亩产提高20% [4] - 通过北京设计团队赋能 "兴安盟大米""锡林郭勒羊肉"等品牌部分产品售价翻番 [4] - 当地农产品商品化率从60%提升至85% 带动12万农牧民增收 [4] 市场影响与渠道创新 - 内蒙古提供北京市场30%的牛羊肉和40%的杂粮 [5] - 科右中旗鲜食玉米通过电商直销北京 使农户每亩收益增加近800元 [5] - 抖音 快手等电商平台成为京蒙企业交流热点 重点讨论直播带货和线上营销 [4] - 活动推动"订单农业"直采合作 减少中间环节 探索"京蒙协作+线上线下"新模式 [5]
从“田间地头”到“舌尖心头”的品质传递 兴安盟好物进北京
内蒙古日报· 2025-08-22 03:26
活动概况 - 科技赋能兴安盟好物进北京活动由兴安盟科学技术局及科技创新发展与成果转化中心主办 在北京大磨坊文创园举行[1] 农产品展示 - 科右前旗鑫祥圆养殖专业合作社展示特门郭勒有机羊产品[2] - 兴安盟隆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示袁蒙大米产品[2] - 源陆(内蒙古)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展示蒙紫麦系列产品[2] - 活动集中展示兴安盟优质特色农产品 体现物产丰富性与高品质[2] 技术成果与供应链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推介米制食品加工技术及玉米杂粮加工技术成果[2] - 北京云杉世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美菜网)介绍源头直采和冷链物流核心业务 提供高效流通方案[2] 战略合作与发展 - 活动搭建从草原到首都的对接平台 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品质传递[2] - 北京市场被视为高端消费主阵地 为兴安盟大米提供重要推广机遇[2] - 京蒙合作将继续深化 引入北京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推动农牧业及加工业高质量发展[2]
内蒙古味道“鲜”达全国餐桌 冷链运输范围已辐射全国30个省市
内蒙古日报· 2025-07-15 10:06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发展 - 内蒙古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27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8238公里 农村公路18万公里[2] - 冷链运输企业数量达399家 开通至全国30个省市的冷链专线 覆盖华北 华东 西南等重点区域[3] - 快递企业进村覆盖率达到97%以上 农村"客货邮"融合站点超1000个 线路260余条 累计运送快递340万件[3] 物流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 - 巴彦淖尔至呼和浩特冷链专线开通后 羊肉运输时效缩短至半天 再通过全货机12小时直达杭州[2] - 新能源冷链货车通行限制放宽 整车长度不超6米 宽度不超2.2米 高度不超2.8米的车辆全天不限行[3] - 牧民快递成本降低 销售范围从本地扩展到全国 退货率因保鲜改善显著下降[1] 农畜产品产业链升级 - 巴彦淖尔肉羊存栏量和出栏量全国第一 实现四季出栏 拥有全国最完整肉羊产业链[2] - 冷链物流使锡林郭勒羊肉 科尔沁牛 乌兰察布马铃薯等特色产品实现全国分销[3] - 采用"铁路+公路+航空"多式联运模式 形成"邮牧飞羊""顺丰领鲜"等全程冷链解决方案[3] 区域经济与消费联动 - 内蒙古牛羊肉通过冷链直达江浙沪 广州 成都等消费市场 南方城市化冻变质问题得到解决[1][2] - 反向冷链将泰国榴莲 海南椰青等热带产品输送至草原牧区 实现跨区域商品双向流动[3] - "四横十二纵"交通网络建成率达84.3% 实现对外大动脉连通与内部微循环畅通[2]
“内蒙古臻品”大集在兴安盟启幕
内蒙古日报· 2025-07-07 02:48
活动概况 -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归流河生态公园举办"内蒙古臻品"商品大集暨美食品鉴交流活动,作为自治区首站活动,成功推动本土特色产品"出圈" [1] - 活动首日销售额突破100万元,多个摊位商品数小时内售罄 [1] - 后续7月6日至12日兴安盟6旗县市将接力推出"红城风味夜""森林美食汇"等主题日活动 [2] 参与企业与产品 - 160余家企业携特色美食参展,包括赤峰对夹、通辽牛肉馅饼、兴安盟山珍宴等 [1] - 现场200个特色产品摊位火爆,兴安盟大米、蒙古族刺绣、白狼林俗树皮画等产品热销 [1] - 产销对接会上中国邮政、印象之美及蒙东五盟市餐饮企业签约,兴安盟大米、牛羊肉订单超600万元 [1] - 兴安甄选旗舰店与特门郭勒有限公司签订首批50万元订单,计划将兴安牛羊肉销往北上广深 [1] 活动模式与目标 - 活动整合蒙东五盟市美食、文化和特产资源,采用"美食+展销+文旅"多元模式搭建产销对接平台 [2] - 旨在助力本土企业拓展市场,实现促消费、稳就业、兴产业的多重目标 [2] 宣传与推广 - 蒙东五盟市旅游推荐官现场讲述风土人情,增强游客体验 [1] - 活动精心打造"兴安产、安心选"消费新场景,提升品牌影响力 [2]
“源在兴安”生态品牌深圳首秀签约破亿元
内蒙古日报· 2025-05-13 02:36
品牌推广与区域合作 - 兴安盟以"源在兴安"生态品牌为核心在深圳开展主题日活动 涵盖域品牌推介、农畜产品及文旅路线推广 [1] - 活动依托京蒙协作机制 旨在促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并搭建跨区域集采签约平台 [1][2] - 未来将通过物流与电商平台深化南北产销合作 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 [2] 产品与市场表现 - 重点推介190余款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农畜产品 包括大米、牛羊肉及土特产 [2] - 当日与12家兴安盟企业达成集采意向 签约金额超1亿元 涉及大米、牛羊肉、木耳等特色产品 [1] - 兴安盟农产品已通过深圳渠道覆盖香港、澳门及本地市场 市场反馈积极 [1] 行业协作与渠道建设 - 深圳市农贸市场行业协会确认将持续加强合作 扩大"兴安味道"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触达范围 [1] - 活动通过平台企业助力农文旅融合 形成"产地直达餐桌"的供应链模式 [1][2] - 琴声悠扬、人潮涌动的现场氛围增强品牌文化体验 提升消费者参与度 [1]
兴安盟“两区一窗口”建设成就展示交流活动在京启动
内蒙古日报· 2025-04-30 02:30
文化活动展示 - 兴安盟作为主宾城市以"岭上兴安 美满京城"为主题在北京园博园开展为期5天的"两区一窗口"建设成就展示交流活动 [1] - 开幕式上兴安盟乌兰牧骑表演了器乐《吉祥颂》和舞蹈《草原欢歌》展现北疆文化风貌 [1] - 展厅内展示了蒙古族刺绣、桦树皮制作等非遗技艺以及科尔沁牛肉、沙果干、兴安盟大米等绿色农畜产品 [1] 区域发展战略 - 兴安盟是首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诞生地,两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正在创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 [2] - 兴安盟致力于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样板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和展示中国特色民族问题解决道路的重要窗口 [2] - 活动将持续至5月3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建设成果并促进京蒙两地协作发展 [2] 产业经济合作 - 活动包含成就宣传、非遗展示、农产品展销和企业对接等多种形式 [2] - 旨在增进京蒙两地了解,拓展协作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2] - 推动东西部协作成果惠及两地百姓并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