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用验证器
icon
搜索文档
一文读懂GPT-5的绝招,这是决定AI未来的隐形武器
36氪· 2025-09-16 10:43
通用验证器的技术背景与需求 - 通用验证器被视为大模型能力提升的关键技术 旨在突破传统RLVR在开放性领域应用的局限性[2] - RLVR技术依赖二元奖励机制 在数学、编程等有标准答案的领域效果显著 但在医疗、教育、创意等主观领域表现不佳[2] - 通用验证器需具备多维度评估能力 将非结构化经验数据转化为有效学习信号 可能引发强化学习范式革新[2] 基于评分细则的验证器开发路径 - ScaleAI提出Rubrics as Rewards框架 通过"专家立法-模型释法-AI执法"三步构建多维评分体系[12][14] - RaR方法使Qwen2 5-7B模型在医疗领域得分从0 0818提升至0 3194 性能提升近四倍[21] - 在HealthBench-1k测试中 RaR相比Simple-Likert方法实现28%相对性能提升 接近需专家撰写参考答案的Reference-Likert方法效果[22] - 蚂蚁集团与浙江大学开发Rubicon系统 包含超10,000个评分标准 使用5,000+样本训练使Qwen-30B模型在开放式基准测试中实现5 2%绝对提升[27] - Rubicon通过否决机制、饱和度感知聚合和非线性函数解决奖励黑客问题和跷跷板效应 采用分阶段训练提升模型综合能力[28][30] 增强裁判模型的验证方法 - 阿里夸克团队提出Writing-Zero方法 通过强制生成批判性分析提升评分可靠性 解决传统奖励模型存在的Reward Hacking问题[36][38] - 采用BRPO算法进行成对比较偏好训练 在WritingBench测试集上达到8 29分 优于基准模型的6 89分[40][43] 基于模型自评的验证路径 - SEALab提出VeriFree方法 用模型自身对答案的自信度作为奖励信号 在Qwen3-8B测试中效果媲美传统强化学习方法[45][52] - UC Berkeley开发INTUITOR框架 通过自确定性指标实现无监督强化学习 在MATH500测试集达到61 2%准确率 接近GPRO的63 6%[55][59] - INTUITOR训练后的模型展现跨领域泛化能力 在LiveCodeBench代码任务上实现65%相对性能提升[60] 技术路径的局限性与发展方向 - 立法式验证方法依赖专家构建领域特定框架 扩展性存在挑战[24][69] - 内观式验证方法受限于预训练知识边界 无法验证未见过的外部事实[69] - Richard Sutton提出的OaK架构设想完全基于运行时经验的智能系统 通过8步循环实现自主认知构建[70][76] - 当前RaR的评分细则与INTUITOR的自信度指标分别对应OaK架构中子问题和价值函数的早期雏形[78]
大模型下一个飞跃?OpenAI的“新突破”:通用验证器
硬AI· 2025-08-05 16:02
通用验证器技术 - 核心技术为"证明者-验证者游戏"的对抗性训练框架,通过模型间博弈自动化验证答案质量,解决数学、创意写作等主观复杂领域的评估难题 [2][3] - 验证器规模足够小,适合大规模部署,明确"为未来的GPT部署而设计" [6] - 机制类似生成对抗网络(GANs),通过验证者判别倒逼证明者优化输出 [7] 技术来源与背景 - 技术源自OpenAI前"超级对齐"团队,由联合创始人Ilya Sutskever主导成立,团队解散后技术成果被整合至核心产品研发 [9][10] - 相关论文《证明者-验证者游戏提升大语言模型可读性》的6位作者中仅2人仍留任 [10] GPT-5应用与市场影响 - 通用验证器已应用于GPT-5开发,被视为OpenAI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资产 [3][12] - 曾在GPT-4代码辅助功能试点的自我批判系统被正式整合至GPT-5 [12] - CEO Sam Altman称GPT-5"在几乎所有方面都比我们更聪明",加剧市场期待 [12] 技术突破与局限性 - 验证器具备通用性,在软件编程和创意写作等主观领域均展现改进 [14] - 帮助OpenAI模型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取得突破性成绩,可验证数学证明的每一步逻辑一致性 [14] - 面临训练数据稀缺、预训练性能收益下降、模型部署后性能衰减等挑战 [14]
OpenAI的“新突破”:通用验证器
虎嗅· 2025-08-05 07:04
在下一代大模型GPT-5备受期待之际,一项名为"通用验证器"的新技术正浮出水面,揭示了OpenAI可能 用于拉开竞争差距的"秘密武器"。 OpenAI的"通用验证器"或将直接影响GPT-5模型的市场竞争力,8月4日据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援引 知情人士消息报道,这项技术已被应用于GPT-5的开发过程中。 该技术的核心机制,被比作一场"证明者-验证者游戏"。简而言之,它让一个AI模型扮演"验证者"的角 色,去检查和评判另一个"证明者"模型生成的答案。通过这种内部对抗和反馈,系统性地提升模型的输 出质量。这一自动化流程旨在解决强化学习(RL)在创意写作等主观领域或数学证明等复杂领域难以 验证的瓶颈。 OpenAI内部研究人员已在社交平台X上间接证实了相关方法的有效性。研究员Noam Brown表示,这些 技术是"通用的",能让大模型"在难以验证的任务上表现得更好"。这也标志着OpenAI正试图攻克AI商 业化应用中的核心痛点——可信度。 "证明者-验证者"的对抗游戏 "通用验证器"的技术细节,最早在OpenAI于2024年7月发表的一篇题为《证明者-验证者游戏提升大语言 模型可读性》的论文中被阐述 ...
大模型下一个飞跃?OpenAI的“新突破”:通用验证器
华尔街见闻· 2025-08-05 06:07
下一代大模型GPT-5与通用验证器技术 - OpenAI正在开发名为"通用验证器"的新技术 该技术被视为提升GPT-5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武器 已应用于GPT-5开发过程 [1] - 通用验证器采用"证明者-验证者游戏"机制 通过内部对抗训练系统性提升模型输出质量 解决强化学习在主观和复杂领域的验证瓶颈 [1] - 该技术被证实具有通用性 能让大模型在难以验证的任务上表现更好 有助于攻克AI商业化应用中的可信度痛点 [1] 证明者-验证者游戏技术细节 - 技术细节发表于2024年7月OpenAI论文《证明者-验证者游戏提升大语言模型可读性》 构建了内部对抗训练框架 [2] - 框架包含"证明者"和"验证者"两种角色 验证者学习区分正误方案 证明者根据反馈优化生成能力 验证器规模适合大规模部署 [2] - 机制类似生成对抗网络(GANs) 通过"判别器"倒逼"生成器"进步 包含"靠谱证明者"和"狡猾证明者"两种模式 [2][3] 超级对齐团队的技术遗产 - 通用验证器技术源自OpenAI已解散的"超级对齐团队" 该团队由联合创始人Ilya Sutskever主导成立 [6] - 论文六位作者中仅两人仍留任 但技术成果已被整合进核心产品研发 用于解决模型对齐和可靠性问题 [6] GPT-5的市场预期与竞争格局 - GPT-5整合了曾在GPT-4试点的模型自我批判系统 市场期望达到新高 [7][8] - OpenAI CEO Sam Altman称GPT-5"在几乎所有方面都比我们更聪明" 加剧市场期待 [8] - 竞争对手xAI和谷歌也在强化学习领域加倍投入 通用验证器被视为OpenAI保持领先优势的核心资产 [8] 技术突破与现存挑战 - 通用验证器在软件编程和创意写作等主客观领域均展现改进 使AI能力向主观领域渗透 [9] - 该技术帮助OpenAI模型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取得突破 可验证更主观类别的答案质量 [9] - GPT-5研发面临高质量训练数据稀缺 大规模预训练收益下降 以及部署后性能衰减等挑战 [9]
全网苦等GPT-5,超级对齐团队遗作成重要线索,奥特曼发话「惊喜很多」
36氪· 2025-08-04 03:28
GPT-5技术进展 - OpenAI正在开发GPT-5的关键技术"通用验证器",该技术旨在提升大模型输出的可解释性和可靠性 [2] - 通用验证器采用"证明者-验证者"架构,通过小模型对大模型的推理链进行评分并反馈,形成持续优化的闭环系统 [2][5] - 该技术源自OpenAI超级对齐团队的论文,论文明确指出验证器模型是为未来GPT部署设计的 [5][12] 技术架构创新 - "证明者-验证者"架构包含两个角色:积极解决问题的证明者人格和植入错误测试系统的欺骗者人格 [5] - 该训练方法使大模型能产生更严谨的解决方案,同时提升小模型识别错误的能力 [7] - OpenAI已在GPT-4代码助手中测试类似技术,计划整合到未来模型的RLHF流程中 [10] 行业影响 - 该技术可能标志AI发展从依赖数据规模的"scaling时代"转向注重架构创新的新时代 [11] - 被视为突破当前数据瓶颈、实现更高级别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路径 [11] - 网友对GPT-5生成的高质量动态内容(如小黄人动画、游戏片段)表示震惊,认为将开启AI生成新时代 [15][17][18] 产品动态 - GPT-5疑似出现两个版本(GPT-5和5 Pro),通过Perplexity漏洞短暂曝光 [14] - OpenAI CEO奥特曼暗示GPT-5将带来多项惊喜,引发市场高度期待 [1][20]
奥特曼首晒GPT-5实测!被曝使用超级对齐团队“遗产”
量子位· 2025-08-04 03:07
GPT-5技术进展 - GPT-5在编程领域重写编码规则,结合文本能力与推理层,模型能更合理地选择思考时机[9][10] - 具备处理真实工程问题的能力,例如重构低质量代码,并引入超级对齐团队的"通用验证器"技术[11] - 采用"证明者-验证者游戏"训练方法,通过对抗训练提升模型输出的准确性和可读性[21][24][26] 超级对齐团队技术应用 - 通用验证器通过强化学习使GPT-5保持高准确率,同时输出更清晰的推理过程[19] - 训练中划分"靠谱证明者"和"狡猾证明者"角色,验证者通过交叉熵损失最小化判断误差[25][26] - 多轮迭代后,"靠谱证明者"正确率提升,"狡猾证明者"生成错误答案的能力增强[27][31] 行业竞争与研发动态 - GPT-5在编程领域对标Claude,试图通过技术创新取得优势[9] - 超级对齐团队解散后,其技术遗产被整合到GPT-5开发中,显示公司技术路线调整[14][18] - 研发面临挑战,包括训练数据不足、预训练收益下降及性能转化落差问题[37] 市场预期与争议 - 奥特曼通过官方渠道释放GPT-5相关信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1][8][28] - 部分观点认为GPT-5性能提升可能有限,且存在发布后性能下降的风险[37][38] - 技术细节泄露显示GPT-5可能采用可验证性约束机制,增强输出可靠性[32]
全网苦等GPT-5,超级对齐团队遗作成重要线索,奥特曼发话「惊喜很多」
机器之心· 2025-08-03 04:21
GPT-5技术进展 - OpenAI正在开发名为"通用验证器"的技术,可能是GPT-5的核心组件之一[1] - 该技术源于OpenAI去年发表的论文,通过小模型验证大模型的推理链并反馈奖励信号[1] - 验证者模型设计轻量化,适合大规模部署,明确为未来GPT部署准备[4] 证明者-验证者机制 - 采用双人格架构:证明者生成严谨推理,欺骗者植入错误逻辑[6] - 通过左右脑互搏游戏提升模型输出质量,类似GAN的对抗训练模式[5] - 训练方法使模型逐步产生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答案[9] 技术突破意义 - 代表AI发展从数据堆料转向架构创新的新阶段[11] - 可能突破当前数据瓶颈,实现更高级别的通用人工智能[11] - 系统将整合到未来主流模型的RLHF流程中[11] GPT-5实际表现 - 泄露版本显示存在GPT-5和5 Pro两个子版本[15] - 已具备生成动态效果丝滑的动画内容能力[17] - 可还原复杂游戏场景如Doom片段,展示强大生成能力[19] 行业影响 - 技术来自OpenAI已解散的超级对齐团队,显示持续研发路径[13] - 行业期待值达到新高,普遍认为将开启AI新时代[20][22] - OpenAI此前已在GPT-4代码助手中测试类似"批评家"机制[10]
GPT-5进步有限,o3性能滑坡,OpenAI押注通用验证器 | Jinqiu Spotlight
锦秋集· 2025-08-02 06:16
GPT-5开发进展与性能特点 - GPT-5在编程能力和复杂任务自动化方面有改进,但进步幅度更接近实用性优化而非代际跃迁[1] - 新模型擅长编写应用程序的易用性和美观功能,并能以最少人类监督驱动AI智能体处理复杂任务[18] - 性能提升无法与早期GPT-3到GPT-4的飞跃相比,行业整体进展正在放缓[10][19] - 采用通用验证器技术,在软件编程和创意写作等主观领域均表现进步[8][40] OpenAI技术挑战与内部重组 - 猎户座项目(原GPT-5计划)因高质量数据短缺和预训练优化失效,最终降级为GPT-4 5发布[2][26][27] - o3预览版基准测试表现优异,但转化为聊天模型后性能显著下降,因推理模型与人类交流方式存在差异[3][13][34] - 面临高质量网络数据枯竭问题,且优化方法在小规模模型有效但无法扩展至大模型[27][29] - 内部重组压力包括研究人员流失(Meta挖走十多位核心成员)和高管意见分歧[24][15] 关键技术突破与资源投入 - 推理模型(如o1 o3)通过增加算力和强化学习实现性能提升,尤其在科学领域理解能力突出[29][31][32] - 使用更多英伟达芯片服务器开发o3母模型,并赋予其互联网搜索能力以增强复杂概念理解[31] - 强化学习系统被视为AGI基础,通用验证器技术可跨领域评估答案质量[40] - 计划未来三年半投入450亿美元租赁服务器支持开发[19] 行业竞争与商业化前景 - 自动化编程成为优先发展方向,应对Anthropic等竞争对手的挑战[21] - 微软可能获得OpenAI盈利部门33%股权,双方正就知识产权条款进行谈判[20][24] - 即使渐进式改进也能提升ChatGPT商业价值,增强投资者信心[19] - CEO萨姆·奥特曼公开表示现有技术路径可支持实现GPT-8乃至AGI目标[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