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膏剂
icon
搜索文档
奇正藏药9月17日获融资买入1052.50万元,融资余额1.89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1:24
股价与交易数据 - 9月17日股价持平 成交额9595.46万元[1] - 当日融资买入1052.50万元 融资偿还825.51万元 融资净买入227.00万元[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89亿元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1.21% 处于近一年80%分位高位水平[1] - 融券余量5000股 融券余额13.70万元 处于近一年10%分位低位水平[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3.60万户 较上期减少0.90%[2] - 人均流通股15864股 较上期增加1.10%[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 持股298.96万股 较上期增加91.99万股[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75亿元 同比增长16.36%[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58亿元 同比增长10.04%[2] 分红与股东回报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0.20亿元[3] - 近三年累计派现9.05亿元[3] 主营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藏药研发生产销售 产品包括外用止痛药和口服藏成药[1] - 收入构成:贴膏剂70.11% 其它剂型15.18% 软膏剂14.03% 其他0.61% 保健品0.08%[1]
太安堂旧案追责:2家中介机构被警示
上海证券报· 2025-09-10 07:36
监管处罚 - 广东证监局对粤开证券及项目主办人杨灿熙 张钦洽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1][3] - 广东证监局对中威正信及项目签字评估师刘小军 吴彩格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1][6] - 粤开证券作为财务顾问对标的公司收入与利润异常情况关注不足 未履行必要审慎核查程序 [3] - 中威正信存在评估程序执行不到位 存货盘点不充分 未审慎核查其他机构专业意见 工作底稿错漏等问题 [6] 财务造假 - 太安堂2018年至2021年连续4年财务造假 分别虚增利润6600万元 1.44亿元 1.16亿元和1.03亿元 [8][9] - 虚增利润占当期利润总额绝对值比例分别为20.08% 115.79% 304.72%和12.25% [9] - 子公司康爱多通过少结转成本 少记费用虚增存货和利润 [9] - 太安堂及宏兴制药厂通过虚增药品销售价格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 [9] 公司状况 - 太安堂为中医药老字号企业 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 涵盖近400个药品批准文号 [8] - 公司自2021年起连续亏损3年 未披露控股股东大额资金占用关联交易 [9] - 2023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9] - 深交所决定太安堂股票终止上市 最后交易日为2024年7月4日 [9] 交易背景 - 2021年4月太安堂拟向成都医云出售康爱多47.35%股权 并委托4%表决权 [8] - 交易不到一年后以双方协商一致为由终止 [8] 监管趋势 - 广东证监局对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没收业务收入486万元并罚款1458万元 [11] - 签字注册会计师戈某平 邓某峰被警告并分别罚款45万元 [11] - 监管部门对中介机构看门人职责缺失采取严厉态度 [11]
康惠制药: 康惠制药关于换发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5 16:31
核心观点 - 公司于2025年8月25日成功换发《药品生产许可证》 有效期延长至2030年8月24日 确保生产经营连续性 [1][2] 许可证基本信息 - 许可证编号为陕20160073 企业法定代表人与负责人均为王延岭 质量负责人与授权人均为郝红梅 生产负责人为郭建刚 [1] - 生产范围覆盖膏药 软膏剂 茶剂 颗粒剂 硬胶囊剂 片剂 酒剂 合剂 搽剂 酊剂 洗剂等多类型制剂 [1] - 生产地址分布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四个具体地点 其中高新路地址明确不含中药前处理及提取 [1] 生产经营影响 - 此次换证系基于原许可证到期进行的常规换发 新证获取保障了公司生产活动的合法合规与持续稳定 [2] - 该事项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2]
羚锐制药(600285):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年利润增长亮眼,“研发+并购”丰富产品矩阵
开源证券· 2025-05-01 14:4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羚锐制药2024年利润增长亮眼,看好其贴剂核心业务发展以及并购银谷制药带来的成长空间,考虑潜在费用支出,上调2025年、下调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3] 各部分总结 公司基本情况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当前股价22.85元,一年最高最低27.26/18.49元,总市值129.59亿元,流通市值129.30亿元,总股本5.67亿股,流通股本5.66亿股,近3个月换手率77.47% [1] 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营收35.00亿元(同比+5.72%),归母净利润7.23亿元(+27.19%),扣非归母净利润6.42亿元(+20.20%);2025Q1实现营收10.21亿元(+12.29%),归母净利润2.17亿元(+13.89%),扣非归母净利润2.04亿元(+12.38%) [3] - 2024年毛利率为75.82%(+2.53pct),净利率为20.64%(+3.48pct);销售费用率为45.62%(+0.20pct),管理费用率为4.76%(-0.50pct),研发费用率为3.76%(+0.45pct),财务费用率为-0.54%(+0.52pct) [3]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1/9.55/10.69亿元(原预计为8.28/9.69亿元),EPS为1.47/1.68/1.89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5.6/13.6/12.1倍 [3] 分产品情况 - 2024年贴剂产品营收21.15亿元(+3.35%)、片剂营收3.55亿元(+35.60%)、胶囊剂营收7.52亿元(+5.66%)、软膏剂营收1.28亿元(-7.09%)、其他产品营收1.48亿元(-1.20%) [4] - 贴剂产品毛利率为78.95%(+3.27pct)、片剂毛利率为69.94%(+4.32pct)、胶囊剂毛利率为75.79%(+1.13pct)、软膏剂毛利率为75.17%(+0.22pct) [4] 研发与并购 - 2024年围绕骨科、呼吸、皮肤、消化系统等领域,聚焦大病种、大品种布局,取得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莫匹罗星软膏药品注册证书 [5] - 2024年12月签订《收购意向书》,截至2025Q1完成银谷制药股权交割,补充鼻喷剂、吸入剂等外用制剂剂型,丰富产品矩阵 [5]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3,311|3,501|4,114|4,583|5,079| |YOY(%)|10.3|5.7|17.5|11.4|10.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568|723|831|955|1,069| |YOY(%)|22.1|27.2|15.0|14.9|12.0| |毛利率(%)|73.3|75.8|75.8|75.9|75.9| |净利率(%)|17.2|20.6|20.2|20.8|21.1| |ROE(%)|20.3|23.5|21.3|20.8|19.8| |EPS(摊薄/元)|1.00|1.27|1.47|1.68|1.89| |P/E(倍)|22.8|17.9|15.6|13.6|12.1| |P/B(倍)|4.6|4.2|3.3|2.8|2.4| [7] 财务预测摘要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预测数据,以及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和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信息 [9]
羚锐制药(600285):业绩持续稳健增长,银谷制药已完成并表且有望贡献第二增长动力
信达证券· 2025-04-29 11: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羚锐制药2024年营收稳健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速达27%,2025Q1业绩持续稳健增长,银谷制药已完成并表且有望贡献第二增长动力 - 考虑银谷制药的并表,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1.57亿元、46.05亿元、51.2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约为19%、11%、11%,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2亿元、9.54亿元、10.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15%、15%、15%,对应2025/4/29股价PE分别约为16倍、14倍、12倍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1亿元(同比+5.72%),归母净利润7.23亿元(同比+27.19%),扣非归母净利润6.42亿元(同比+20.2%);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1亿元(同比+12.29%),实现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13.89%),扣非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12.38%) [1] - 2024年分产品看,贴剂收入21.25亿元(同比+3.35%),片剂收入3.55亿元(同比+35.6%),胶囊剂收入7.52亿元(同比+5.66%),软膏剂收入1.28亿元(同比 - 7.09%) [2]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1.57亿元、46.05亿元、51.2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约为19%、11%、11%,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2亿元、9.54亿元、10.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15%、15%、15% [2] 财务指标分析 - 2024年公司净利率提升3.48个百分点至20.64%,一方面系毛利率提升2.53个百分点至75.82%,另一方面管理费用率下降0.5个百分点;2025Q1毛利率提升1.17个百分点至76.77%,销售费用率提升0.58个百分点至46.13%,管理费用率下降0.17个百分点至3.67%,净利率提升0.3个百分点至21.23% [2] - 2024年公司延续高分红比例达70.64%,且近3年股息率均维持高于4%(22年股息率为4.6%,23年股息率为4.68%,24年股息率为4.06%) [2] 收购事项 - 2024年12月公司拟收购银谷制药控股权,2025年3月银谷制药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已纳入公司合并范围,收购补充了外用制剂剂型,丰富产品矩阵 [2] 研究团队简介 - 唐爱金为医药首席分析师,浙江大学硕士,有药物化学专业背景和医药市场经营运作经验,曾就职于多家机构负责医药团队卖方业务工作超9年 [5] - 贺鑫为医药分析师、医疗健康研究组长,有5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2024年加入信达证券,覆盖多个细分领域 [5] - 曹佳琳为医药分析师,有3年医药生物行业研究经历,2023年加入信达证券,负责相关领域研究工作 [5] - 章钟涛为医药分析师,超2年医药生物行业研究经历,2023年加入信达证券,主要覆盖中药等领域 [1][5] - 赵丹为医药分析师,2年创新药行业研究经历,2024年加入信达证券,主要覆盖创新药 [5]
羚锐制药(600285):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看好银谷新动能
浙商证券· 2025-04-28 07: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羚锐制药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业绩符合预期,看好其新动能,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摘要 - 2024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35.01亿、41.80亿、47.44亿、52.91亿元,同比增长5.72%、19.41%、13.49%、11.53% [2] - 2024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3亿、8.47亿、9.75亿、11.22亿元,同比增长27.19%、17.18%、15.17%、15.03% [2] - 2024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1.27、1.49、1.72、1.98元,P/E分别为17.20、14.68、12.75、11.08 [2] 事件 - 2024年实现营收35.01亿元(同比+5.72%),归母净利润7.23亿元(同比+27.19%),扣非归母净利润6.42亿元(同比+20.20%) [6] - 2024Q4实现营收7.42亿元(同比 - 7.83%),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45.87%),扣非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9.01%) [6] - 2025Q1实现营收10.21亿元(同比+12.29%),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13.89%),扣非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12.38%) [6] 聚焦医药主业 - 2024年贴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其他分别实现营收21.15/3.55/7.52/1.28/1.48亿元,同比+3.35%/+35.60%/+5.66%/ - 7.09%/ - 1.20% [6] - 处方药业务较好表现得益于2024年新开发各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近5000家,他达拉非片等产品陆续上市销售 [6] - OTC业务增速相对较低受药店终端客流下滑和动销活动减少影响 [6] - 2025Q1实现双位数业绩增长,业绩有韧性,预计2025年处方药业务延续稳健增长,OTC业务恢复性增长,内生业务营收有望维持双位数增长 [6] 盈利能力 - 2024年和2025Q1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为18.34%/19.98%,同比增长2.21/0.02pct;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4.80%/6.81%,同比增长3.52/0.22pct [6] - 2024年制造业毛利率为77.05%,同比+3.59pct;贴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其他毛利率分别为78.95%/69.94%/75.79%/75.17%/45.87%,同比+3.27/+4.32/+1.13/+0.22/ - 0.14pct [6] - 贴剂和片剂毛利率提升得益于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和公司持续数字化、智能化升级,2025年盈利能力有望延续提升态势 [6] 外延并购与投资者回报 - 本季度完成银谷制药股权交割,纳入公司合并范围,收购契合战略规划,补充外用制剂剂型,丰富产品矩阵 [6] - 2024年度拟派发现金红利5.10亿元(含税),股利支付率达70.64%,连续4年维持70%以上 [6] 三大报表预测值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各项目2024 - 2027E预测值,以及主要财务比率、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数据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