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

搜索文档
银川贺兰“十五五”发力冷水鱼全产业链
中国经济网· 2025-09-30 03:23
贺兰县是特色水产养殖大县,2024年水产品产量达6.35万吨,产值9.4亿元,增速12.7%,占全县农业总 产值的17.3%。尽管养殖水面仅占西北地区的2.3%,水产品产量却贡献了11.3%,成为黄河流域盐碱地 治理与高效农业协同发展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贺兰县以河蟹产业为突破口,打造出首个产值过亿元的水产单品。通过"宽沟深槽"稻蟹共生模 式,当地河蟹较南方产区提前30天上市,抢占市场先机;同时依托生态养殖,河蟹肉质紧实鲜甜,水稻 品质同步提升,实现"一水两养、一季双收"。目前,全县水产养殖面积9200亩,其中河蟹养殖6200亩, 年产值突破1.2亿元,形成规模化、生态化的现代产业格局。 9月27日,银川市贺兰县召开适水产业和葡萄酒产业新闻发布会,明确"十五五"期间将重点发力冷水鱼 全产业链建设。目前,贺兰县已与香港汇鑫、中联智科等企业达成合作,计划总投资超过30亿元,建设 以大西洋鲑、虹鳟为主的高端冷水鱼养殖基地。项目将依托当地绿电资源与循环水养殖技术,打造集育 苗、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预计年产值可达24亿元,力争在高端三文鱼市场形成重 要影响力。 在推进渔业发展的过程中,贺兰县坚持水资源 ...
巨变70年丨天山南北“丰”景如画
新华社· 2025-09-24 09:36
新华社 are 瓜果飘香 心人心脾 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阿克苏 苹果 …… 新疆的瓜果是全国水果市场上的宠儿。 得益于昼夜温差大、目照时间长等独特气候 条件,甜蜜清香成为新疆瓜果的鲜明特征。如 今,新疆瓜果正加速出疆出国,各族群众的日子 越来越甜。 制造型 粮食产量 不断黎升 2024年,新疆粮食单产达每亩1049.7斤,跃居 全国第一,根食总产由2012年的303.5亿斤增 至2024年的466亿斤,增长53.6%。 新华社 ATA 中国棉仓 实生之上 又是一年采棉季。2024年新疆棉花总产568.6 万吨,占全国92.3%,连续32年居全国第一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成为各副其实 的"中国棉仓"。 新华丽 ATS 绿色原野 牛羊佑祥 从昔日"靠天养畜",到今天"科技兴牧", 在现代科技的赋能下,新疆正成为我国高品质 畜牧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 正是丰收好光景,天山南北仓廪实。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疆农业生产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口粮从不足200公斤到粮食单产跃居全国第一;棉花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超过九 成;离海最远的新疆成为多种海鲜出口地;皮亚曼的石榴、吐鲁番 ...
巨变70年|天山南北“丰”景如画
新华社· 2025-09-24 07:26
凯华航 ask 又是一年采棉季。2024年新疆棉花总产568.6 万吨,占全国92.3%,连续32年居全国第一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成为各副其实 的"中国棉仓"。 2024年,新疆粮食单产达每亩1049.7厅,跃居 全国第一,根食总产由2012年的303.5亿斤增 至2024年的466亿斤,增长53.6%。 新华丽 正是丰收好光景,天山南北仓廪实。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疆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 口粮从不足200公斤到粮食单产跃居全国第一;棉花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超过九成;离海最远的新疆成为多种海鲜出口地;皮亚 曼的石榴、吐鲁番的葡萄、库尔勒的香梨、阿克苏的苹果……更是甜醉了全国人民的味蕾。让我们跟随这组海报,领略丰收里 的大美新疆。 国格会 架壁花汇 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阿克苏 苹果 …… 新疆的瓜果是全国水果市场上的宠儿。 得益于昼夜温差大、目照时间长等独特气候 条件,甜蜜清香成为新疆瓜果的鲜明特征。如 今,新疆瓜果正加速出疆出国,各族群众的日子 越来越甜。 凯信机 K 黑钢毛 25人 SE 南美白对虾、白斑狗色、虹鳞 …… 新疆分布着 4600余万亩 ...
海鱼游在盐碱滩
人民日报· 2025-07-31 22:22
行业技术突破 - 南美白对虾设施养殖集群基地建成西北最大规模 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 年产达12万斤 [1][2] - 工厂化养殖模式降低能耗20%以上 土地和水资源消耗减少至传统池塘养殖的1/10以下 [2] - 苗种运输成活率达到99% 鳜鱼养殖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1] - 通过添加钾钙镁调制"人工海水"技术 实现盐碱水养殖南美白对虾 [2] 生产效益数据 - 贺兰县养殖水面5.8万亩 水产品总产量6.5万吨 2024年综合产值9亿多元 同比增长16.3% [1] - 名优品种产量占比5.5% 产值占比22% 亩均单产1120公斤 为西北地区平均值的近5倍 [1] - 稻渔立体种养模式使蟹田米溢价30% 大闸蟹亩产超过100斤 [1] - 传统四大家鱼养殖每100万元产值消耗4万立方米灌溉用水 而工厂化对虾养殖仅需62立方米水 [2] 生态改良成果 - "以渔降盐治碱"模式三年减少农药使用60% 同步降低土壤盐分至每千克3.55克 [3] - 实现"黄河水—稻田水—养殖水"三级梯度利用 年节水120万立方米 [3] - 渠中种植水草 稻田使用生物肥 吸引灰喜鹊 白鹭 斑鸠等十余种鸟类栖息 [3] 品种多样化发展 - 成功在盐碱水中养殖大黄鱼 部分营养指标超过主产区数倍 [1] - 开展青蟹 黄鳍鲷 石斑鱼 大西洋鲑等"海鱼陆养"规模化养殖 [1] - 依托冷水资源优势培育虹鳟 鲟鱼等高端品种 [1] 未来发展规划 - 谋划建设万亩零碳现代渔业科技产业园 规划面积1.1万亩 总投资20亿元 [3] - 建设苗种繁育设施养殖示范区 大西洋鲑养殖核心区 水产品加工区和黄河渔文化展馆 [3] - 计划建设水产重点实验室 开发耐盐碱水产品新品种 [3]
逆天改命!新疆变国家级粮仓,比当年的深圳还疯狂
金投网· 2025-07-24 10:35
新疆农业转型 - 新疆从戈壁荒漠转型为高产农业区,2023年水产品产量达18.39万吨,居西北五省区第一,涵盖88种鱼类并创造30多亿元产值 [1] - 新疆水产养殖扩展至沙漠边缘,2023年粮食总产2330万吨,同比增产211万吨,相当于人均粮食增加3斤 [2] - 新疆主导全国农产品供应,贡献90%棉花产量、80%番茄产量和50%红枣产量,瓜果品种丰富且品质优异 [2] 农业技术突破 - 新疆成功改造盐碱地,实现从"不毛之地"到"中粮大省"的转变,突破"神仙难拿二成苗"的传统认知 [2] - 采用网格固沙技术构建3046公里防风绿洲带,70年累计投入3000多亿元用于农业灌溉,年用水量达568亿立方米 [3] - 实现主粮100%自给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脱国际供应链依赖 [4] 经济多元化发展 - 新疆算力产业快速扩张,计划2025年达到17万P算力规模,相当于34个北京AI算力中心 [4] - 2025年前5个月对中亚五国进出口总值超千亿元,占全国对中亚贸易总量的39.4% [5] - 自贸试验区前4个月进出口699亿元,拉动外贸增长10.6个百分点,农副产品通过"绿色通道"直通中亚 [6] 区域战略升级 - 中吉乌铁路缩短新疆至欧洲距离900公里,600辆TIR卡车使中欧运输时间减少7-8天 [5] - 喀什综保区机电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进入中东欧市场,新疆转型为连接中亚、俄罗斯和欧洲的贸易枢纽 [6] - 构建替代马六甲海峡的陆路运输通道,保障能源和贸易安全,形成战略应急通道 [6]
让绿水青山释放更多生态红利
人民日报· 2025-05-04 22:12
文章核心观点 君山区推动养殖业绿色转型发展,采用“人放天养”模式养殖“生态鱼”,取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赢,并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渔业价值释放生态红利 [1][2] 分组1:君山区“生态鱼”养殖情况 - 采桑湖水域面积1万多亩,养的“生态鱼”不喂饲料、纯天然散养,售价比普通“塘鱼”贵两三倍且供不应求 [1] - 上岸渔民蔡友元原来打鱼为生,禁渔后从事“生态鱼”巡护工作,月工资3000多元,与之前捕鱼收入差不多,且湖里水质改善、鱼类和水鸟增多 [1] - 君山区统一管理全区4万亩以上养殖水面,通过“人放天养”模式养殖“生态鱼” [1] 分组2:“人放天养”模式介绍 - “人放天养”指放入鱼苗后不投放饲料,让鱼食用水中自然生长的微生物和水草等,养大的“生态鱼”几乎与野生鱼一样 [2] - “生态鱼”长得慢,一年长一两斤,普通“塘鱼”能长4 - 5斤 [2] 分组3:提升渔业经济效益的方式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如采桑湖养殖胖头鱼针对剁椒鱼头,通过冷链物流向粤港澳地区销售 [2] - 与生态游结合,君山区在3000亩水面养殖“荷花鱼”,建立观鸟屋,打造网红打卡点,卖出每斤30 - 40元的黑壳鲫鱼 [2] - 采用新型养殖技术,在采桑湖边的湘北水产良种场建立全封闭室内养鱼池,利用微生物去除池中氨氮,养出“放心鱼” [2] 分组4:政府举措 - 当地政府新建风干鱼加工厂,搭建网上直播平台,完善冷链物流,释放绿水青山生态红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