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蓝莓汁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蓝莓汁品牌推荐
头豹研究院· 2025-09-18 12:1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核心观点 - 蓝莓汁行业因健康饮品需求崛起 从极小众产品快速上升为大众消费品 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超10亿元 年均增长率达24.8% [6][10] - 蓝莓复合果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市场份额达72% 因其保质期长 口味多样且营养价值高 [7][8] - 中国蓝莓产量全球第一 但超过40%消费依赖进口 未来需进一步提升产量以满足需求 [12][37] - 品牌竞争加剧 2020年至2024年品牌数量增长300% 渗透率从不足0.1%提升至3% [38] 市场规模 - 2023年中国蓝莓汁市场规模为3.6亿元人民币 近五年复合年增长率达78.5% [10] - 预计到2028年市场份额将超过10亿元 年均增长率预计为24.8% [6][10] 市场供给情况 - 2022年全球蓝莓产量同比大幅增长21% 美洲产量99.3万吨占比56.9% 亚太区产量62.6万吨占比27.4% [12] - 中国蓝莓产量59.9万吨全球第一 同比增长59.9% 主要产区贵州年产量14.5万吨 占全国总产量24.5% [12][13] - 云南成为新兴优势产区 2022年栽培面积11.85万亩 产量达5.3万吨 [13] 市场需求情况 - 消费者核心诉求分为功能性诉求(维生素补充 送礼)和情感性诉求(社交需求 生活品质提升) [15] - 52.5%消费者认为购买NFC蓝莓汁产品能够提升生活品质 [15] 产品选购维度 - 成分与纯度:关注蓝莓原浆含量 是否为100%纯果汁或NFC果汁 避免添加白砂糖 人工甜味剂等 [17] - 口感与风味:注重甜度 酸度平衡及蓝莓风味浓郁程度 [18] - 营养价值:优先选择富含花青素 维生素C且低糖或无添加糖的产品 [19] - 包装与规格:根据保鲜需求选择玻璃瓶 PET瓶或利乐包装 并考虑容量适宜性 [20] - 品牌与价格:综合品牌信誉 消费者评价及单位容量价格选择性价比产品 [21][22] 品牌竞争格局 - 十大推荐品牌包括源究所(天然有机标杆) 汇源(经典国民品牌) 沃田蓝(健康倡导者)等 [24][25][26][27][28][29][30][31][32][33][34] - 品牌数量较2020年增长300%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38] 发展趋势 - 产品形态多样化:混合果蔬汁 功能性饮品等创新品类持续丰富 [36] - 蓝莓产量需提升:中国产量虽全球第一但仍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超过40%依赖进口 [37] - 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过去三年销售额年均增长达40% 年轻一代和高收入群体为主要推动力 [39]
2吨级eVTOL首次完成跨城农副产品低空无人运输
第一财经· 2025-09-18 09:31
飞行器性能与效率 - 峰飞航空2吨级无人驾驶货运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凯瑞鸥完成161公里飞行任务,运输时间1小时[1] - 采用低空无人货运方式相比传统陆运效率提升50%[1] 货物运输详情 - 本次飞行装载约200公斤蓝莓汁及顺丰快递件[1] - 航线起点为安庆怀宁县国家蓝莓产业园,终点为合肥市百大周谷堆农产品物流园附近[1] 航线发展规划 - 后续将探索实施怀宁—合肥常态化飞行[1] - 计划建立高价值农副产品固定运输航线[1]
山水间颜色更亮,百姓日子焕然一新!解码“生态美”滋养“百姓富”转化密码
央视网· 2025-08-11 08:05
浙江安吉县绿色发展转型 - 余村通过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实现产业转型,2024年人均收入达7.4万元[3] - 竹林碳汇模式使村民收入从2000元/年提升至1万元/年以上[11] - "以竹代塑"产业快速发展,相关企业销售额保持两位数年增长[10][13] - 生态旅游带动咖啡产业兴起,单店单日最高售出8000杯咖啡[15][17] 黑龙江伊春市生态经济开发 - 溪水林场农家院数量从2016年1家增长至42家,形成旅游产业集群[24] - 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夏季气温仅22℃,成为避暑旅游热点[27] - 伊春森林覆盖率83.8%,生态产品总值(GEP)稳定在4240亿元/年[31] - 建立轻基质育苗生产基地,年培育红松苗超300万株[29] 生态经济模式创新 - 安吉首创竹林碳汇交易机制,实现"空气变现"[8][11] - 伊春开发亲子游新业态,鹿苑等场景提升游客体验[26] - 两地均完成从资源开采到生态服务的产业转型[6][20][33]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乡村:时令果蔬迎丰收 “甜蜜经济”促振兴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01:35
浙江乡村时令果蔬产业 - 衢州市常山县芳村镇上猷阁村蓝莓种植基地今年产量约2.5万公斤 市场价每公斤40元至50元 [2] - 上猷阁村2019年利用浙江省山海协作工程扶持资金开始种植"蓝美1号"蓝莓新品种 现已开发蓝莓汁 蓝莓酒 蓝莓酱等延伸产品 [2] - 宁波市余姚市丈亭镇渔溪村杨梅种植户超1.5万户 今年鲜果销售额预计超3亿元 梅农王家定70亩大棚杨梅去年收入80万元 [4] - 浙江省杨梅总产量预计达74万吨 形成浙东 浙南 浙中三大优势产区 [4] - 绍兴市嵊州市长乐镇开元村"90后"新农人周丹采用水旱轮作模式 承包2000多亩水田种植水果玉米 甜糯玉米等品种 [8] 农业创新发展模式 - 上猷阁村计划探索"农业+文旅+研学"融合模式推动乡村振兴 [2] - 余姚梅农采用大棚种植技术使杨梅采摘期提前20多天 提升果实品质 [4] - 开元村新农人实施水稻 玉米协同轮作 玉米秸秆作为有机肥实现循环利用 [8]
从内销到出口 冷链物流让水果实现才下“枝头”就上“舌尖”
央视网· 2025-06-22 04:31
蓝莓产业 - 贵州省麻江县蓝莓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目前进入成熟采收期 [1] - 预计今年蓝莓产量近4万吨,其中70%用于精深加工 [5] - 全县共有8家规模化加工企业,形成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全产业链体系 [5] - 蓝莓鲜果通过人工初选和色选机精筛后,冷链物流实现12小时内配送 [3] 水果冷链物流创新 - 湖南省靖州县首次采用"冷链+高铁"模式运输杨梅,减少运输损耗 [6] - 怀化至广州高铁运输仅需3小时50分钟,实现下午采摘次日送达 [8] - G6144次列车7号车厢改造为杨梅专厢,每日专线运输 [8] - 广州始发高铁每日预留4节车厢运输荔枝,效率较传统陆运提升3倍以上,损耗率控制在5%以内 [10] 荔枝出口模式创新 - 广东荔枝年出口量超过8000吨,出口至白俄罗斯、阿联酋、匈牙利等国家 [11] - 东莞首次实现新鲜荔枝C2C模式直发国外消费者,从采摘到新加坡客户手中仅需1天 [11][13] - 快递公司驻点果园并预申报海关,清关至派送全流程专人保障 [15] - 深圳口岸直飞新加坡的时效从2-3天缩短至次日达,与国内时效一致 [17]
从“绿色基因库”到“生态价值高地”,伊春做了什么?|“两山”理念地方探索与经验
中国环境报· 2025-06-11 01:10
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 伊春市拥有野生动植物近200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4种,已知药用植物700多种[2] - 通过制度创新颁布《伊春市红松保护条例》等法规,建立"林长+河湖长+田长"联动机制,并设立"伊春生态日"强化全民生态意识[2] - 运用智慧林业指挥系统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和地面监测,构建"空地一体化"巡护网络,造林成活率提升至95%,造林时间从单季扩展至三季[3] 生态产业体系构建 - 蓝莓产业年采集量达5000吨,"伊春蓝莓"品牌价值16.5亿元,开发白桦汁、蓝莓汁等800余种产品[6] - 建成205个特色种养基地,培育56户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北沉香工艺品、黑木耳栽培等产业带动近万人就业,户均增收超5万元[7] - 作为国家森林碳汇试点单位,2024年森林资源特许经营权转让项目获贷款10.4亿元,试点"红松林碳汇期货"探索区域性碳交易市场[8] 科技与产业融合 - 自主研发抗低温传感器、冻土带碳通量监测仪等设备,构建智能溯源系统保障森林食品品质[9] - 推进"1+5+N"电商产业集聚区布局,形成直播选品、电商销售、物流仓储全链条营销体系,扩大"森林大厨房"布局[9] - 依托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支持中科院、东北林业大学等十余个科研团队,培养生态保护专业人才400余名[8] 冰雪经济差异化发展 - 借势"尔滨现象"推出"森林冰雪+民俗/康养/赛事"模式,打造"伊春号"旅游列车和"森林冰雪欢乐季"[7] - 设立"伊春冰雪日"强化品牌效应,推动从"旅游"向"旅居"转型,目标建成中国生态康养旅游首选城市[7]
诺普信20250605
2025-06-06 02:37
纪要涉及的公司 诺普信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蓝莓业务** - **产量与价格**:2024 - 2025 蓝莓种植季最终销售量约 3.9 万吨,未达 4 万吨预期,采摘总量 4.2 万吨,平均价格约每吨 6 万元,略高于上一季;受红河州和文山州天气及土地获取进展缓慢影响,部分产能推迟成熟;今年云南蓝莓亩产约 1.4 吨,总产量预计显著增长,2025 年夏茶季价格基本持平,受技术提升和疫情体系保障影响,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产量预计更大提升;蓝莓价格波动大,早期可达每吨 10 万元,后期降至两三万元,长周期价格呈平缓下滑趋势但仍处高利润期 [2][3][8][9][11] - **品质与渠道**:通过采摘和冷链体系建设,货损率从上一季 1.8%降至本季 0.3% - 0.4%;加强渠道开拓,全国性和地方性 KA 客户占比达约三分之一,上一季几乎为零 [4][5] - **品牌策略**:聚焦爱美客和迷迭香主品牌,明确爱农妆为第一品牌,市场和消费者反馈强烈,海外市场拓展取得进展,香港、吉隆坡、雅加达及日本地区渠道已修通并上货 [6] - **未来规划**:下一个产季预计投产面积达 3.5 万亩大棚面积,以“以产定销”为逻辑规划,确保供应链稳定;假定全年基数 4 万吨,春节前约 9,000 吨,春节后到清明前后约 5,000 - 9,000 吨,4 月上旬半个月内接近 2 万吨,清明到 4 月中旬至五月底约 1 万多吨 [7][12] - **土地情况**:手头土地总面积 5.6 万亩,投产面积 2.8 万亩,预计明年达 3.5 万亩;拿地难度增加,优质土地需考虑海拔和补偿成本,经济账合理性决定可行性;同行业在云南新增园区不多,小规模扩展浪潮后增速下降 [4][14][16][17] - **果汁加工业务**:果汁加工业务包括 NFC 和 HPP 技术,总产能约 3 万吨/年,位于广东云浮市郁南县,以黄皮汁为主打,生产蓝莓汁、小青柠等果汁产品,2024 年收购大部分黄皮加工,2025 年开展代工业务如椰子水,主要供应广东省内市场 [18][19] - **农药业务**:2025 年农药业务利润较前两年有所缓和,第一季度农药模块利润贡献约 1 亿元,去年同期约 8,800 万元,预计全年增长 10% - 20%,与行业复苏趋势相符 [20] - **南美进口蓝莓市场**:中国蓝莓市场 2024 - 2025 产季逐步打开,供给端持续增长,消费需求增加且标准提高;过去几年南美进口量逐步增加,预计 2025 年底前进口量继续增长但增速不如国内 [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淡季公司坚持“淡季不淡”,新产季提前至 6 月 1 号,为八九月份开花做剪枝条、清园等准备,营销聚焦蓝莓贸易,实现单季经营与创收,安排员工轮休,进行组织架构变革 [10] - 目前同行和农户出仓技术无明显变化,公司根据不同树龄、品种和地区更精准分节奏促导,促长技术把控度和精准度较去年提升 [13] - 截至 2025 年 6 月无法确定今年减值情况,需年底审计确定,去年减值集中在农药制剂领域,希望控股经销商部分改善经营状况以减少压力 [21] - 公司目前主要精力集中在蓝莓产业链发展,暂无扩展其他品种计划,虽有孵化和科研项目但距实际转化有距离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