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葡萄籽提取物
icon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晨光生物接受众多投资者调研 合成生物学布局引关注
新浪证券· 2025-09-15 10:54
公司战略与规划 - 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分三步 第一步已实现辣椒红产销量世界第一并上市 第二步要做成十个左右世界第一或前列的产品并建成世界天然植物提取物产业基地 第三步做大做强保健品和中药提取等大健康产业[1] - 现阶段目标是提升市场份额 之后通过延长加工链条和开发定制化应用型产品提升利润[1] - 未来优先选择市场规模大 加工链条长 利润率高的产品 并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1] 研发投入与成果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 公司荣获科技相关奖励84项 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申请专利702项 授权专利450项 投稿论文484篇 发表345篇 参与111项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的编写与评定[1] - 上半年研发费用增长因项目结构变化 材料费大幅增加 主要由主力产品定制化应用型产品开发导致 后续公司会保持大额研发投入并平衡费用和利润[1] - 研发费用主要投入辣椒红色素工艺改进 甜叶菊综合利用 万寿菊综合利用等多个项目[1] 技术布局与合作 - 公司密切关注合成生物学发展 该技术可在微生物中合成人体所需成分 对应植物提取行业上游农作物种植环节 公司萃取分离技术能助力合成生物产业精准提取有效成分[1] - 目前与江南大学在棉籽蛋白肽 醋酸棉酚 铁皮石斛等品类有研发合作 方式包括合作开发新品 委托技术开发 接受中试中试放大实验委托等[1] - 公司已掌握提取虾青素技术 将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规划决定是否量产[1] 产品与市场拓展 - 天然植物提取物替代人工合成产品是长期驱动 公司天然色素产品规模大品种多 在原料提取技术及制剂化方面有优势 番茄红素辣椒红叶黄素等可替代部分合成色素[1] - 美国子公司计划开展番茄红素 葡萄籽提取物 CBD等营养及药用类产品业务 因国际经济环境等因素暂未投建相关生产线[1] - 保健食品药品主要销售渠道包含自营实体店 代理销售实体店加网店 集采中标销售等[1] 业务表现与前景 - 棉籽类业务由子公司新疆晨光运营 上半年业绩同比大幅增长[1] - 中药配方颗粒前景良好 公司建有国家药品GMP认证中药车间 取得多个药品注册批准证书和中药配方颗粒备案[1] - 植物提取物应用于多下游行业 植提行业前景广阔 公司作为领军企业对未来高增长有信心[1] 运营与财务 - 公司融资成本与同期限LPR相当 市场降息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1] - 每年各子公司生产线会进行检修改造 在原材料加工完毕或库存低位检修设备以保障下季度运转 并进行技改节能降耗提高生产能力[1] - 公司将依据发展规划 项目机会 市场环境及自身经营等情况决定投资并购方向[1]
尖峰集团: 尖峰集团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0:15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下降4.42%,但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达6.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96.93%,主要受益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贡献6.72亿元[2][8] - 建材业务面临行业需求下滑压力,水泥熟料销量244.90万吨同比下降1.38%,但通过技改降本和产业链延伸策略维持竞争力[6][9] - 医药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42%,研发管线取得进展,抗肿瘤创新药JFAN-1001临床试验推进,罗沙司他胶囊及原料药获批上市[7][10] - 参股公司天士力集团股权转让产生重大投资收益,是净利润暴增的主要原因[13]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29,873.58万元,同比下降4.42%;营业成本97,481.24万元,同比下降8.30%,成本降幅大于收入降幅[2][13] - 利润总额66,165.46万元,同比暴涨701.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765.19万元,同比增长1,196.93%[2] - 基本每股收益1.7352元/股,同比增长1,153.7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29%,同比增加10.35个百分点[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543.16万元,同比下降9.44%;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6,933.05万元,主要因购建长期资产支出增加[13] 业务板块表现 建材业务 - 水泥熟料销售量244.90万吨,同比下降1.38%,但降幅较往年收窄[9] - 大冶尖峰实现净利润5,653.37万元,云南尖峰净利润1,151.23万元,贵州尖峰亏损254.58万元[15] - 推进产业链延伸:湖北尖峰建材机制砂骨料生产线已投产,云南尖峰建材年产300万吨骨料砂石生产线处于前期建设[3][9] - 尖峰大展日产40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处于建设期,期末在建工程10,014.17万元[14] 医药业务 - 尖峰药业营业收入54,585.97万元,亏损6,477.37万元[15] - 研发投入4,490.34万元,同比下降8.75%[13] - 产品管线拓展:抗肿瘤创新药JFAN-1001临床试验正常推进,罗沙司他胶囊及原料药获批上市[10] - 上海北卡安徽基地主要生产农药和医药中间体,啶虫脒、虱螨脲销量同比增长[10] 行业环境 水泥行业 - 全国1-6月水泥产量8.15亿吨,同比下降4.3%,需求呈现"弱势不改"特征[6] - 价格走势"前高后低,加速下跌",一季度因行业自律价格回升,二季度传统旺季需求不及预期[6] - 基建投资平稳增长发挥"压舱石"作用,但房地产深度调整持续拖累需求[6] 医药行业 - 1-6月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12,275.2亿元,同比下降1.2%;利润总额1,766.9亿元,同比下降2.8%[7] - 政策环境严监管、促创新: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启动,涉及55个品种[7] - 《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完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举措[7] 投资与资产 - 长期股权投资192,033.72万元,较期初增长2.55%,主要因权益法核算投资单位净资产变动[14]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163,752,901.34元,较年初减少19.79%,主要因持有天山股份股价下跌[15] - 货币资金增加因银行借款增加;短期借款增加因子公司银行借款增加[14] - 固定资产246,618.89万元,同比下降1.79%;在建工程增加因子公司在建项目投入增加[14] 公司治理与激励 - 实施中长期激励计划,向206名激励对象发放激励基金1,483.24万元[20] - 董事刘波、副总经理项崇平离任,选举陈春晖为新任董事[19] - 控股股东通济国投股权结构变更,100%股权划转至陆港产发,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22]
政策破冰,2000亿抗衰老赛道爆发,市场新蓝海浮现
搜狐财经· 2025-07-30 17:31
全球抗衰老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抗衰老产品市场规模达2662亿美元 [2] - 未来市场将以8%的复合增速快速增长 [2] 政策环境变化 - 国务院办公厅2024年1月首次明确提出发展抗衰老产业 [3] - 政策首次肯定"抗衰老"概念 加强基因技术 再生医学等领域的研发应用 [3]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19% 中老年群体对抗衰产品需求激增 [3] - 90后 00后年轻一代成为抗衰老消费新主力军 [3] 市场细分表现 - 医美机构中热玛吉 超声炮 玻尿酸填充等抗衰项目持续火爆 [4] - 非手术类面部年轻化项目增速远超行业整体水平 [4] - 胶原蛋白肽 NMN 葡萄籽提取物等内服抗衰老产品占据巨大份额 [5] - 仅胶原蛋白类口服产品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 [5] - 射频美容仪 激光脱毛仪等家用抗衰仪器销量猛增 [7] - 家用美容仪正以惊人速度蚕食传统美容院份额 [7] 技术发展趋势 - 干细胞技术被视为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希望 [8] -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干细胞外泌体在皮肤抗衰 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 [8] - 科学家深入探究衰老的分子机制 寻找mTOR AMPK等关键调控通路 [8] - 国际生物医药巨头重点研发能延缓衰老进程甚至延长健康寿命的药物 [8] - 利用合成生物技术高效生产稀有的天然抗衰活性物质 [8] 行业前景展望 - 抗衰老市场正从野蛮生长迈向规范化 科技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10] - 2000亿市场规模只是起点 [10] - 抗衰老产业成为大健康领域最富想象空间的增长极 [10]
2025年中国护肤品功效研究:科技赋能新边界,解码功效成分与市场应用密码
头豹研究院· 2025-05-30 13: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护肤需求增长,护肤品市场呈现功效细分化、成分专业化趋势,报告聚焦构建科学的护肤品功效分类体系[2] - “泛成分党”时代消费者选购更注重产品成分透明度和功效宣称科学性,2021 - 2023年功效型护肤市场关注度增358%,核心用户群体规模扩23%[5][21] - 消费者护肤需求从基础保养向精准修护升级,敏感性皮肤护理向综合管理转变[6][23] - 各功效护肤品有其独特成分、机理和市场需求,如滋养保湿类高使用率体现其重要性,美白祛斑类呈现“烟酰胺阻断转运 + 植物成分多效协同”路线等[33][6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护肤品功效全息图 护肤品功效分类与市场动态趋势 - 护肤品按功效分为普通与特殊品类,普通需备案,特殊需注册审批,体现风险管控原则[17] - 普通护肤品包括滋养、保湿等功效,特殊护肤品包括防晒、美白祛斑等功效[18] - “泛成分党”使消费者科学决策,2021 - 2023年功效型护肤市场关注度和核心用户群体规模显著增长[21] 消费者偏好与现状 - 消费者护肤需求从基础保养向精准修护升级,75.27%消费者将舒缓维稳列为首要需求[23][25] - 敏感性皮肤护理向综合管理转变,修护与舒缓需求占比高,防晒需求位列第二层级[26][28] 功效护肤品参与者图谱 - 普通护肤品有滋养、保湿等功效,特殊护肤品有防晒、美白祛斑等功效[30] 护肤品功效矩阵 滋养保湿类 - 通过仿生机制与三重促渗原理调控角质层水合状态,2023年使用率达96.4%[33] - 油脂类、吸湿类、亲水性聚合物和屏障修复成分发挥不同保湿作用[36][38][39] 舒缓修护类 - 舒缓与修护协同恢复肌肤健康稳态,2024年部分成分添加增强排名靠前[41][42] - 干敏肌和油敏肌用户对护肤品期望不同[42] 抗皱紧致类 - 消费者选择含肽类等成分的护肤品改善暗沉松弛问题,54%抗皱需求聚焦改善暗沉,40%解决皮肤松弛[44][46] - 不同成分通过不同机理发挥抗皱紧致作用[48] 控油祛痘类 - 氨基酸类成分应用占比首位,植物/草本类成分在祛痘产品中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52] - 通过促进角质代谢、调节皮脂分泌和缓解炎症刺激来控油祛痘[51] 去角质类 - 通过多种作用机制精准剥离废旧角质,实现多维焕肤效果[54] - 不同类型去角质成分适用于不同肤质和场景[57] 防晒类 - 防晒机制分为物理和化学防晒,消费者对复合功效防晒产品需求增加[61][67] - 新型防晒剂应用呈增长态势[66] 美白祛斑类 - 呈现“烟酰胺阻断转运 + 植物成分多效协同”技术路线,2024年葡萄籽提取物成热销成分[68][70] - 烟酰胺、熊果苷等成分通过不同方式抑制黑色素生成[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