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博赛替尼

搜索文档
舒沃哲入选国际指南, 迪哲医药抢滩20亿美元市场
贝壳财经· 2025-07-30 10:20
核心观点 - 迪哲医药自主研发的舒沃哲(舒沃替尼片)成为全球唯一纳入NCCN指南的EGFR Exon20ins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靶向药 并已获得FDA批准 该药填补了难治靶点领域的治疗空白 直接推动公司股价上涨[1][3][4] - EGFR Exon20ins突变患者占非小细胞肺癌比例约10% 对应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不低于20亿美元 武田制药莫博赛替尼退市后 迪哲医药将与强生在该领域展开直接竞争[2][5][6] - 舒沃哲作为小分子口服药物具备给药便利性优势 且正在推进一线治疗适应症的全球临床研究 若成功获批将显著增强其市场竞争力[4][7] 产品研发与注册进展 - 舒沃哲获FDA批准用于经含铂化疗后疾病进展的EGFR Exon20ins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 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FDA批准的该靶点本土创新药[3] - 国际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悟空1B"(WU-KONG1B)最新数据入选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口头报告 该研究评估舒沃哲二线/后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4] - 全球多中心Ⅲ期确证性试验WU-KONG28已完成入组 旨在推动舒沃哲一线治疗适应症获批 2024年该适应症已在中美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7] 市场竞争格局 - EGFR Exon20ins领域目前仅有三款获批药物:武田制药莫博赛替尼(已退市)、强生埃万妥单抗、迪哲医药舒沃替尼 形成强生与迪哲医药双头竞争格局[5] - 强生埃万妥单抗需与化疗联用且为注射给药 舒沃替尼作为小分子口服药物具备明显给药便利性优势[7] - 强生埃万妥单抗已在美国获批二线治疗适应症并于2024年3月拿下一线适应症 迪哲医药正在积极推进一线治疗适应症临床研究[7] 市场规模与患者群体 - EGFR Exon20ins突变占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例约10% 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比例约85%[2][4] - 2030年全球EGFR-TKI市场规模预估达232亿美元 按10%占比计算 EGFR Exon20ins细分领域市场规模不低于20亿美元[6] - 该靶点因独特空间构象导致传统EGFR TKI难以结合 患者治疗选择有限且预后较差 是公认的难治靶点[4] 公司股价表现 - 舒沃哲获批直接带动迪哲医药股价连续上涨 从7月2日收盘价58.94元/股上涨至7月30日收盘价76.41元/股[4] 商业化策略 - 迪哲医药尚未披露海外商业化具体计划 公司创始人表示"已有海外商业化工作计划安排"[6] - 公司与阿斯利康存在历史渊源(前身为阿斯利康中国创新中心) 但未明确选择自建团队或合作模式[6] - 强生拥有全球完善的商业化体系 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渠道优势[7]
新股前瞻|银屑病赛道新药扎堆,和美药业何以红海“突围”?
智通财经网· 2025-06-13 07:23
行业背景 - 港股创新药板块热度持续居高不下,多只港股医药ETF年内涨幅超过40% [1]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一天内集中批准了11款创新药上市,标志着中国创新药行业已进入集中上市期 [1] - 2024年全球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为296.21亿美元,预计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9.19% [5] 公司概况 - 和美药业是一家创新驱动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小分子药物开发 [1] - 公司已完成6轮融资,最新一轮投后估值为39亿元 [1] - 2023年和2024年公司收益分别为405万元和529.8万元,主要来自政府补助,同期年内亏损分别为1.56亿元和1.23亿元 [1] 研发管线 - 公司已开发七个小分子候选药物,其中四种处于II期、III期临床试验或NDA阶段,适用于12种适应症 [2] - 核心产品Mufemilast是一种新型小分子磷酸二酯酶4B(PDE4B)蛋白表达阻断剂和PDE4抑制剂,具有广泛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潜力 [4] - Mufemilast已完成银屑病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NDA正在接受优先审评,正在进行白塞病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 [5] - 另一核心产品Hemay022是一种新型EGFR/HER2双靶点小分子抑制剂,正在进行晚期ER+/HER2+乳腺癌的III期联合疗法临床试验 [8] 产品优势与竞争 - Mufemilast具有PDE4B蛋白表达阻断剂和PDE4抑制剂的双重机制,潜在副作用较低,治疗效果较好 [6] - 全球市场上已有美国安进公司生产的阿普米斯特片,2022年全球销售额达22.88亿美元 [6] - 国内已有十余家企业研发的阿普米司特仿制药上市,第十批国家集采药物价格平均降幅超60% [6][7] -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三生国健、信达生物等已有银屑病新药上市申请获得CDE受理 [8] 财务状况 - 2023-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23亿元和0.97亿元 [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约1.5亿元 [10] - 高额研发开支导致公司财务状况较为紧张 [10] 商业化前景 - 银屑病新药Mufemilast商业化前景面临激烈市场竞争,商业化空间可能被显著挤压 [11] - 多项在研管线仍处高投入阶段,将持续对公司财务状况形成压力 [11] - 商业化前景尚存不确定性,公司赢得资本市场青睐恐非易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