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荆楚1号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机器人住上无敌江景房,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揭牌
长江日报· 2025-09-27 01:00
公司发展动态 - 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于9月26日迁入武昌区数创大厦29楼新办公场地并启用创新中心 [1] - 公司新办公场地配备1000平方米装配测试场地与1000平方米标准化工厂 [2] - 工厂内两条组装线实现高效量产 [2] 技术研发进展 - 团队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优化机器人决策系统 [2] - 形成从核心零部件、运控算法到智能决策的全链条技术架构 [2] - 取得直线关节模组等关键技术突破 [6] - 实现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布局 [6] - 部分技术已接近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 [4] 产品线布局 - 已推出教育、工业、家政、文旅场景的4款人形机器人 [3][6] - 产品覆盖数万元至几十万元价格区间 [6] - 荆楚1号聚焦教育市场并在光谷学校投入使用 [6] - 荆楚小楚机器人具备复杂家庭环境交互能力 [6] - 高端产品搭载高算力决策平台 [6] 战略方向 - 公司正走向工业应用领域 [4] - 聚焦具身智能作为未来10-15年核心发展方向 [4] - 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联合高校深化前端研发 [4] - 为武汉人工智能与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6]
逸飞激光2025年上半年营收4.43亿元 布局新兴业务锚定长期发展
全景网· 2025-08-26 13:2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23.90% [1] - 利润总额为2436.84万元,归母净利润1814.85万元 [1] - 二季度毛利率达26.46%,较一季度提升4.46个百分点 [1] 研发创新 - 研发费用5138.55万元,占营收比重11.90% [2] - 累计获得知识产权677项,其中发明专利117项,上半年新获授权45项 [2] - 推出智能激光系统、密封钉高速装配站、高速氦检机等新产品 [2] - 开发"云轨""星轮""飞梭"三大圆柱电池组装线系列,覆盖18mm至60mm全极耳电池 [2] - 实现行业首条46系列大圆柱全极耳超充宽温电池量产线交付 [2]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将高动态激光加工技术、激光加工质量闭环监测系统应用于固态电池极片制片环节 [3] - 开发激光超快加工设备与激光刻槽设备并实现客户交付 [3] - 研发大幅面高均匀激光能场极片涂层热处理装备,提升溶剂去除效率 [3] - 突破极片涂层高速表面处理技术,增强激光装备对卷绕机速度适配能力 [3] 海外业务拓展 - 交付全自动储能集装箱装配线,覆盖电芯处理至集装箱检测全流程 [4] - 亮相欧洲电池展及韩国电池展览会,提升品牌知名度 [4] - 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建立本地化服务体系 [4] - 开拓英国、日本、韩国、德国、土耳其等国家客户,订单大幅增长 [4] - 截至2024年末在手订单13.27亿元(含税),同比增长59.48% [4] - 与印度Endurance公司战略合作,联合开发电芯及模组PACK市场 [5] 新兴业务布局 - 联合武创院成立"激光应用与高端装备创新枢纽",聚焦电池智能装备、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封测及智慧物流赛道 [6] - 荆楚人形机器人项目实现产业化,推出"荆楚1号""荆楚2号"机器人 [7] - 在钙钛矿领域推出P1-P5全系列激光设备,部分设备已交付客户 [7]
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为何花落武汉?
长江日报· 2025-07-17 00:41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2月首秀10台本地生产机器人,7月链博会展示20台自主研制整机[1] -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称赞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亮眼"IP",被参展商称为"高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1] - 武汉市出台多份政策文件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单个项目最高支持4000万元[1] 产业技术优势 - 武汉高校协同攻关核心零部件和智能算法,武汉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等提供智力支持[4] - 湖北采用"赛马"机制组建三大院士团队,衍生多条技术路线,同时拥有转动驱动和直线驱动方案[5] - 荆楚系列机器人下肢采用行星滚柱丝杠驱动,负载能力高于传统转动驱动,与东风汽车等公司合作工业应用[5]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科全国领先,武汉大学联合小米成立机器人学院,20多所高校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5] 产业链布局 - 武汉人形机器人产业全链条初具规模,集聚50余家重点企业覆盖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及智能系统[6] - 整机领域7家企业产品应用于工业、文旅、消防等10余个场景,关键零部件环节形成协同效应[6] -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2025年建成,面积近7000平方米涵盖23个应用场景,构建全国影响力产业生态[7][8] 政策与资金支持 - 武汉出台《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支持创新中心每年最高1000万元运营资金[9] - 支持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连续三年每年给予2000万元,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最高补贴500万元[9] - 设立100亿元湖北省人形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产业投资母基金,引导设立两支1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13] 未来发展目标 - 湖北锚定"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成势"的发展路线图[14] - 武汉力争到2027年批量生产10款以上整机产品,突破10项以上关键技术,打造30个以上示范场景[14] - 目标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80家以上,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