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苗绣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多彩贵州 质量创新之路踔厉前行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2 07:54
质量是发展之基,强国之要。从质量兴省到质量强省建设,贵州至今已走过14年的风雨历程。在14年的发展过程 中,贵州抓住质量政策机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企业大都获得成功。 贵州省市场监管部门瞄准科技推广应用、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品牌等方向,延长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致力于培 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除家喻户晓的茅台等白酒企业,贵州的轮胎、钢绳、飞机等产业都走出 了一条"以质取胜"的发展之路。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东来表示,9月16日召开的中国质量(南京)大会将颁发第五届中国质量奖, 贵州射电天文台中国天眼FAST团队、贵州航天电器、中铁五局高原项目QC小组3家入围建议名单的组织和企业有 望代表贵州,将中国质量奖的最高荣誉带回高原腹地,实现历史性突破。这为贵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路增添了 新亮色。 通过梳理近几年来贵州质量强省建设的发展脉络,人们不难发现,黔贵大地已悄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质量变 革创新之路。 质量管理变革带来嬗变 转自:中国质量报 □ 陈 施 杨 紫 本报记者 李 嘉 8月26日,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在黔西北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毕节市举行2025年贵州省"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 ...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探访大山里的“守”艺人——贵州努力推动非遗传承发展见闻
新华社· 2025-08-10 10:37
非遗产业发展现状 - 贵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通过品牌化路径推动非遗技艺转化为就业增收渠道,带动文化瑰宝走向世界舞台 [1] - 贵州省文旅部门已支持40家省级非遗工坊示范点建设,认定519家非遗工坊,带动4万名群众居家就业,产值达26亿元 [2] - "十四五"期间贵州实施苗绣保护传承等六大工程,推动苗绣传承发展,并组织参加米兰时装周等国内外展会展演活动 [5] 非遗产业化案例 - 赫章县彝族服饰生产车间结合手绣加机绣开发"指尖经济",产品年销售额超100万元,带动40余名绣娘就业 [2] - 黔东南州酸汤产业拥有77条生产线,年产能16万吨,2024年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50%),覆盖全国60多个城市1600余家餐饮门店 [3] - 亮欢寨生物科技公司建有全自动酸汤生产线,2023年酸汤底料销售额1400万元,餐饮门店年营收超6800万元 [3] - 施秉县舞水云台公司结合现代纺织技术与非遗苗绣,年产值达2000万元,产品远销英国、俄罗斯等国 [6] 文旅融合成效 - 台江县苗族姊妹节活动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5亿元 [4] - 贵州"村T"民族时装走秀已举办500余场,全网话题播放量120亿,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并走进国际时装周 [6] - 贵州支持举办苗族姊妹节等1400余个传统节日活动,推动民俗节庆与文旅深度融合 [3] 创新发展模式 - 非遗工坊建设帮助群众发展蜡染、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实现"靠山吃山"的就业模式 [2] - 企业通过融合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风格,借助网络销售渠道拓展市场 [2] - 采用数字化设备将现代技术与非遗技艺结合,打造自有品牌实现快速发展 [6]
让刺绣艺术走进生活走向世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1 22:56
刺绣行业现状 - 刺绣作为古老手工艺在中国拥有多样化的风格,包括布依族、彝族、苗族等各具特色的绣法 [2] - 近年来国家出台《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政策推动非遗保护,刺绣艺术以多元化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并走向国际 [3] - 刺绣产业与多行业融合,形成"指尖经济",带动产业发展 [3] 非遗工坊经济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建设9100余家非遗工坊,直接吸纳27万余名脱贫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超3.6万元 [8] - "依文·中国手工坊"数据库覆盖2.8万余名绣娘和8900余种刺绣纹样,实现订单精准匹配 [14] - 织金数字化产业基地成立10个月线上线下销售额达160万元,产品远销海外 [14] 代表性企业案例 - 梁忠美布依手工刺绣坊通过免费培训+订单承接模式,产品远销美英日等国 [6][7] - 阿牛阿呷工作室将彝绣元素拓展至背包、家居用品等领域,产品入驻北京SKP商场BHG生活超市 [11] - "依文·中国手工坊"签约织金县1000多名绣娘,标准化生产鞋履、箱包等跨境订单产品 [14] 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 - 王秋雨创新融合书法、国画与苗绣工艺,开发蓝靛染色围巾等跨界产品 [13] - 阿牛阿呷将彝绣流苏、银饰等传统元素与国际潮流结合,2018年登陆中国国际时装周 [11] - 凉山州彝绣从业人员达3.1万名,建立州/县级就业示范基地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