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彝族服饰
icon
搜索文档
云岭芳华:在锦绣云南看见女性为文化添彩
央视网· 2025-09-21 10:44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走访的记者团正赶上一年一度的"石宝山歌会"。作为白族的传统节会,活动以弹弦对歌为核心,包含白曲演唱、龙头 三弦演奏、霸王鞭舞等传统艺术展演。剑川县是电影《五朵金花》中男主角阿鹏的故乡,当地依托阿鹏艺术团组建白曲宣讲团,汇聚民间白曲艺人,展演白 族传统音乐。 在现场,阿鹏艺术团演员身着白族传统服饰,头戴"兔耳帽",用节奏轻快、富有韵律的动作表演了非遗舞蹈《石龙霸王鞭》。艺术团演员杨晓晶向央视 网记者介绍,演员手中所拿的霸王鞭长二尺四,代表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四个孔代表一年有四季;每个孔里有三个铜板,共12个铜板,代表一年有12个 月,用以祈祝白族地区来年风调雨顺。 特色扎染凝聚指尖技艺,老年手艺人有枝可依 在云南的青山绿水间,一群女性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面貌——她们既是白曲宣讲团、阿鹏艺术团的民族演员,也是彝族服饰、木雕技艺、扎染手艺 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月15日至19日,"一路芬芳·喜迎盛会"全媒体云岭妇联行活动走进昆明、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透过镜头和笔墨,记录 下云南女性在文化传承中留下的璀璨印记。 抢救性保护彝族服饰,用针线传承民族文化 "彝族服饰有三百八十多 ...
云南人大:以“小切口”民族立法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06:37
立法促进产业发展 -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指导民族自治地方以"小切口"立法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现行有效的182件单行条例中产业促进类占35件 占比近五分之一[1] - 立法护航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出台文山三七、丘北辣椒、漾濞核桃、德宏咖啡、古茶树、天然橡胶、林下经济、新平柑桔等单行条例[1] -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三七发展条例》是全国首件产业促进类单行条例 2024年文山三七产业综合产值达206.25亿元[1] 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 出台彝医药、藏医药、傣医药、彝族服饰、建水紫陶、石屏豆制品等单行条例护航民族特色文化产业[2] -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医药条例》解决彝医医师资格问题 规范彝药标准认定和名医评审 立法经验被湖南广西湖北等地借鉴[2] - 正在制定《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草果产业发展条例》和《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边民互市贸易服务和保障条例》[2] 立法实施效果 - 出台一批质量高、落点实、效果好的单行条例 为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1] - 通过立法规范产业发展 提升品牌价值 如文山三七条例保障品质并促进综合产值增长[1] - 以立法推动探索边民互市组织管理新模式 助力兴边富民[2]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探访大山里的“守”艺人——贵州努力推动非遗传承发展见闻
新华社· 2025-08-10 10:37
非遗产业发展现状 - 贵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通过品牌化路径推动非遗技艺转化为就业增收渠道,带动文化瑰宝走向世界舞台 [1] - 贵州省文旅部门已支持40家省级非遗工坊示范点建设,认定519家非遗工坊,带动4万名群众居家就业,产值达26亿元 [2] - "十四五"期间贵州实施苗绣保护传承等六大工程,推动苗绣传承发展,并组织参加米兰时装周等国内外展会展演活动 [5] 非遗产业化案例 - 赫章县彝族服饰生产车间结合手绣加机绣开发"指尖经济",产品年销售额超100万元,带动40余名绣娘就业 [2] - 黔东南州酸汤产业拥有77条生产线,年产能16万吨,2024年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50%),覆盖全国60多个城市1600余家餐饮门店 [3] - 亮欢寨生物科技公司建有全自动酸汤生产线,2023年酸汤底料销售额1400万元,餐饮门店年营收超6800万元 [3] - 施秉县舞水云台公司结合现代纺织技术与非遗苗绣,年产值达2000万元,产品远销英国、俄罗斯等国 [6] 文旅融合成效 - 台江县苗族姊妹节活动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5亿元 [4] - 贵州"村T"民族时装走秀已举办500余场,全网话题播放量120亿,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并走进国际时装周 [6] - 贵州支持举办苗族姊妹节等1400余个传统节日活动,推动民俗节庆与文旅深度融合 [3] 创新发展模式 - 非遗工坊建设帮助群众发展蜡染、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实现"靠山吃山"的就业模式 [2] - 企业通过融合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风格,借助网络销售渠道拓展市场 [2] - 采用数字化设备将现代技术与非遗技艺结合,打造自有品牌实现快速发展 [6]
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启新篇
四川日报· 2025-05-30 00:29
非遗节概况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于5月28日在成都开幕,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共同主办 [12] - 非遗节是展示保护成果、促进交流的重要平台,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八届,成都是永久举办地 [12] - 本届非遗节持续至6月3日,展现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四川经验及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13] 国际参与 - 设立"主宾国+主宾城市"机制,邀请马来西亚作为主宾国,阿尔及尔、槟城、清迈、巴里作为主宾城市 [12] - 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参与 [12] - 三大主体板块包括"活力非遗·天府巡游""多彩非遗·世界对话""魅力非遗·国际大展" [12] 活动内容 - "活力非遗·天府巡游"开幕式融合端午民俗元素,组织51支国内外队伍开展行进式展演 [14] - "多彩非遗·世界对话"探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主题 [15] - "魅力非遗·国际大展"首次用27个省(区、市)的180余个项目情景化展现中国非遗 [15] 特色板块 - "创意生活"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交易活动吸引580余家企业参与,首日单笔最大签约金额达1亿元 [15] - "美好生活"国际非遗美食周汇集8个世界"美食之都"及全国70余项非遗美食 [15] - "健康生活"传统医药推广周邀请120余名传统医药类非遗传承人开展活动 [16] 科技融合 - 科技赋能非遗专题板块推出30余项可互动科技体验装置,包括游戏、VR数字展览等形式 [18] - 三大"非遗+"创新首发项目亮相:"二十四节气"手游、"有趣的甲骨文"VR艺术展、"数练太极"智能系统 [19] 全民参与 - 联动四川183个县(市、区)的288个社区实践空间(点)开展非遗惠民体验活动 [12] - 推出龙舟邀请赛、竹藤文化周、邛酒文化周等活动,吸引全国游客体验非遗 [20] - 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举办2025"丝路对话·成都"活动,探讨非遗赋能旅游发展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