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粒(Chiplet)

搜索文档
芯片设计,变天了
半导体芯闻· 2025-04-24 10:39
AI对芯片行业的重塑 - AI挖掘数据模式的能力正在改变芯片的使用、设计、封装和制造方式,尤其在高性能AI架构中表现明显[2] - 传统半导体设计孤岛正在瓦解,行业重新思考设计团队组织方式及AI在芯片设计中的应用[2] - AI将重塑EDA工具,涉及芯片规范、验证和制造的方方面面,需要同时分析电气、热性能和机械应力等多领域[2] AI驱动的EDA工具和流程 - 需要高度复杂的AI模型来集成设计过程中的数据,平衡预测芯片组件协同工作与控制回路可靠性[2] - 建模成为根本,涉及热模型、机械应力模型和流体动力学模型等多领域协同[3] - EDA工具需支持芯粒设计,进行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和热分析以确保协同工作[4] 芯粒设计的挑战与趋势 - 芯粒设计需要更多前期规划,封装技术成为设计起点,与传统流程相反[5] - 3D-IC设计复杂性显著增加,需要精密互连方式,比2D封装复杂得多[6] - 硬件-软件兼容性问题加剧,需为不同内核配备多个软件堆栈,商业化面临挑战[6] AI驱动的行业变化因素 - ChatGPT推出和生成式AI兴趣激增推动对极速芯片和AI数据中心的大规模投资[5] - 器件微缩难以为继,行业转向先进封装中的多芯片组件以提高良率和芯粒复用[5] - 芯粒组合设计比单片SoC更复杂,需处理更大规模仿真和原型设计[5] 未来担忧与潜在解决方案 - AI可能带来更大复杂性,包括硬件不兼容、静默数据错误和安全问题[7] - 需要行业共同努力降低AI应用的可变性和风险,AI本身可能是最有效的工具[8]
芯片设计,变天了
半导体芯闻· 2025-04-24 10:39
AI对芯片行业的重塑 - AI挖掘海量数据模式的能力正在改变芯片的使用、设计、封装和制造方式,尤其在高性能AI架构中显著[1] - 传统半导体设计孤岛被打破,行业重新思考设计团队组织方式及AI在芯片设计中的应用[1] - AI将重塑EDA工具,涉及芯片规范、验证、制造及多领域(热性能、机械应力等)协同分析[1][3] 跨职能团队与流程变革 - 公司重组跨职能AI团队,整合工程与上市团队以解决低功耗混合等复杂问题[2] - 验证工程师需组建跨垂直领域团队,覆盖全定制模拟至芯片制造前测试的全流程[2] - 设计团队从单一RTL编写转向整合功能、电气及多物理场模型(热、应力、流体动力学)[3] AI驱动的EDA工具发展 - AI技术被嵌入EDA业务部门,用于处理千亿门级设计的仿真与大数据分析[4] - 芯粒设计需并行工作流,团队需交换时序/功耗信息并通过UCIe等标准接口集成[4] - 3D-IC设计复杂性激增,代工厂路线图重点布局,系统公司加速推进3D堆叠技术[7][8] 芯粒与先进封装趋势 - 2022年ChatGPT推动生成式AI投资,加速多芯片组件与先进封装技术采用[6] - 芯粒通过die-to-die PHY互连,需优化延迟/带宽并简化适配器以降低3D集成开销[7] - 封装技术主导设计周期,架构阶段耗时增加,封装设计从末置转为起点[7] 硬件-软件协同挑战 - AI内核需平衡面积、功耗、性能,软件兼容性成为复杂IP集成的关键瓶颈[9] - 训练处理器通用性强,但推理加速器固定功能设计可能因模型迭代而失效[9] - 多芯片系统中硬件-软件堆栈适配问题凸显,需动态应对快速演进的AI框架[8][9] 未来风险与技术博弈 - AI推动复杂性上升,可能引发硬件不兼容、静默数据错误及安全攻击面扩大[11] - AI黑盒特性限制可追溯性,需行业协作以提高可预测性并降低风险[11] - 讽刺性解决方案在于利用AI自身能力来驯服其引发的复杂性[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