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绸缎
icon
搜索文档
【行业深度】一文洞察2025年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05 01:58
行业概况 - 中国桑蚕丝绸文化有5000多年历史 是世界丝绸发源地 目前已成为世界茧丝绸生产第一大国 [2] - 2024年规模以上丝绸企业营业收入达765 85亿元 较2023年增加118 29亿元 [2] - 行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涵盖经济发展 文化传承 国际交流等多重功能 [2]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包含蚕桑养殖 蚕茧收烘 生丝加工 绸缎织造 成品生产销售等完整环节 [3] - 国内丝纺织行业分为三大类:缫丝加工(占47%) 绢纺和丝织加工(占43%) 丝印染精加工(占10%) [2] - 产品分类包括生丝(白厂丝 双宫丝) 绸缎(真丝绸 交织绸) 成品(服装 蚕丝被等) [5] 市场表现 - 2024年绢纺和丝织加工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 6% 缫丝加工增长11 36% 丝印染精加工下降1 4% [2] - 2023年蚕茧产量80 67万吨 2024年预计78万吨 桑蚕茧收购均价55 46元/公斤 [7] - 2024年春茧收购价呈现区域差异:广西52-70元/公斤 云南53-60元/公斤 广东51-57元/公斤 [7] 企业格局 - 主要上市公司包括嘉欣丝绸 太湖雪 万事利 爱慕股份等12家A股及港股企业 [3] - 产业链相关企业涵盖经纬纺机 凯喜雅 四川安泰等设备制造及丝绸加工企业 [3] 行业特性 - 兼具农业 工业 文化三重属性 属于劳动密集型 资源依赖型产业 [3] - 具有高附加值和文化传承特性 是纺织工业中的特色分支 [3][5] 研究资源 - 智研咨询发布《中国茧丝绸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涵盖2025年发展趋势预测 [9] - 报告内容包含发展环境 运行态势 进出口分析 竞争格局等系统性研究 [9][11]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茧丝绸行业整体运行形势分析: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带来机遇,茧丝绸业仍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产业,有着广阔发展前景[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9 01:31
行业历史与地位 - 中国桑蚕丝绸文化有5000多年历史 是世界茧丝绸生产第一大国 [1] - 行业兼具农业属性、工业属性和文化属性 是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性、高附加值产业 [2] - 在促进经济发展、美化人民生活、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规模以上丝绸企业营业收入765.85亿元 较2023年增加118.29亿元 [1][9] - 绢纺和丝织加工行业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6% 占比43% [1][9] - 缫丝加工行业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1.36% 占比47% [1][9] - 丝印染精加工行业规上企业营收同比下降1.4% 占比10% [1][9] 产品产量情况 - 2024年蚕丝及交织机织物产量累计达2.69亿米 较2023年增长6.2% [11] - 规模以上企业蚕丝产量同比增长3.79% 缎产量同比增长6.25% [12] - 蚕丝被产量同比下降7.53% [12] 原料市场情况 - 2023年我国蚕茧产量80.67万吨 2024年约为78万吨左右 [6] - 2023年全国桑蚕茧收购均价55.46元/公斤 春茧54.14元/公斤 夏秋茧56.46元/公斤 [6] - 2024年春茧收购价:广东51-57元/公斤 海南50-58元/公斤 云南53-60元/公斤 广西52-70元/公斤 [6][8] 产业链结构 - 上游涉及桑树种植、蚕种繁育、养蚕、鲜茧收购等环节 [13] - 中游包括烘茧、缫丝、织造、印染等加工环节 [13] - 下游包括服装、家纺、工艺品、医用产品等制成品 [13] 竞争格局 - 全产业链布局代表企业:嘉欣丝绸、凯喜雅、嘉联丝绸、四川安泰、云南佳浩 [15][18] - 第一梯队企业:嘉欣丝绸、太湖雪、万事利 [18] - 第二梯队企业:水星家纺、梦洁股份、罗莱生活等家纺龙头企业 [18] - 2024年行业市场集中度CR7为11% 竞争较激烈 [18] 发展趋势 - 行业正从传统制造向高附加值、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20] - 作为可主导国际市场的优势产业 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20] - 在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出口创汇、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贡献突出 [20]
预见2025:《2025年中国丝绸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6-01 01:11
行业概况 - 丝绸定义为纯天然蛋白质纤维,具有护肤、保健等内在品质,符合绿色消费潮流,广义涵盖"桑、蚕、茧、丝、绸、成品"全产业链 [1] - 现代丝绸产品主要包括生丝、绢纺丝、蚕丝及其交织物(蚕丝含量≥50%)和蚕丝被4类 [1] 产业链剖析 - 行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上游为农业原材料供应,中游为蚕茧收烘、缫丝加工等制造环节,下游为服装、家纺等成品流通 [3] - 主要企业多选择全产业链布局,代表企业包括嘉欣丝绸、凯喜雅等;单环节布局企业较少,如经纬纺机(机械)、汉川万桦合作社(种植) [4][6] 行业发展历程 - 丝绸产业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唐朝达到生产巅峰,明清时期因封建制度阻碍停滞,建国后成为世界生产与出口大国 [7] - 当前行业正经历设计研发、消费理念与营销渠道的深刻变革,仍保持国际资源优势地位 [8] 行业政策方向 - 政策聚焦绿色环保、数字科技赋能和文化品牌建设,如《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24年)》鼓励天然纤维高品质加工技术 [9][12] - 其他重点政策包括《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2024年数字化率目标超70%)和《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5年支持广西纺织业) [12] 行业发展现状 - 2023年丝绸行业营收724.2亿元(同比+9%),2024年达765.85亿元(同比+5.75%),蚕丝被市场规模220亿元(头部企业增速30%-50%) [13] - 2024年蚕丝产量+3.79%,绸缎+6.25%,蚕丝被-7.53%;绢纺和丝织加工营收占比43%(同比+2.6%),缫丝加工占比47%(同比+11.36%) [15][16] 行业竞争格局 - 区域分布:3673家存续企业中,浙江占比40%(1488家),江苏超300家,广西集中上游蚕茧企业 [19] - 企业竞争:嘉欣丝绸2024年营收38.17亿元(同比+6.41%),华佳丝绸3.3亿元(同比+1.28%)为仅有的两家增长企业 [21]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AI应用于花型设计,智能化生产提升附加值 [24] - 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关键方向,环保政策驱动绿色供应链建设 [24] - 消费升级与国际化推动品牌建设,线上渠道拓展加速 [24]
开中法如何推动大明商帮崛起|书摘
第一财经· 2025-04-23 10:40
开中法的金融与贸易机制 - 明朝通过开中法以盐引作为国家信用工具换取商人商业信用 实现粮食与食盐的跨期交易 [7] - 开中法推动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 粮食和军需物资从内地流向九边 食盐从江淮盐场流向全国 [7] - 盐引二级市场交易释放国民经济潜力 形成江南 珠江三角洲 长江中上游 华北和西北五大经贸区域 [7] 商帮的资本积累与地域分化 - 晋商和陕商凭借地理优势率先崛起 利用关中平原粮食和河东盐场资源 资本周转效率最高 [4] - 1570年隆庆和议后 晋商主导中原与蒙古草原互市贸易 连接俄罗斯商路 成为北方最大获利集团 [5] - 徽商和浙商通过贴现边商盐引加快资本周转 从边商演变为内商 再发展为专事盐引二级市场交易的囤户 [6] 官营市场控制体系的演变 - 明朝通过官营塌房控制市场经济 塌房兼具货物仓储 商品交易和征税功能 税率约3.5% [8] - 官牙制度通过官督商办模式实施 只有自有家业者经官府批准可担任牙行 负责担保交易信用 [11] - 塌房因权豪势要寻租而衰落 景泰年间出现强买强卖和克扣勒索问题 导致官营体系难以为继 [12] 歇家牙行的商业组织模式 - 歇家提供住宿 仓储 信息交流和中价交易等整合服务 大幅降低客商转运和交易成本 [14] - 歇家牙行成为商帮核心组织方式 晋商 陕商 徽商和浙商均以此模式运营 [15] - 歇家组织大规模海外走私贸易 如万历时期韩江通番案涉及94人走私队伍 [16] 全国性贸易网络的形成 - 开中法刺激五大经济区形成 通过商帮贸易活动连接成统一国内大市场 [17] - 九边国防开支和全国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商品经济全面复苏 [17] - 贸易网络覆盖蒙古草原经济区 货物包括马匹 牲畜 皮张 铁器 布匹 绸缎和茶叶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