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珠

搜索文档
儿童玩具,护好童心保安全(深阅读)
人民日报· 2025-06-10 13:51
危险玩具监管 - "炸包"玩具因含有会因化学反应引起爆炸的物质,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GB 6675.1—2014和产品质量法,不符合14岁以下儿童玩具要求 [2] - 广州市场监管部门2024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5432人次,检查儿童和学生用品企业16398家次 [3] - 2019年以来全国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检查儿童用品生产销售企业61.65万家次,重点整治"炸包""臭包"等危险玩具 [3] 玩具质量安全 - 电玩具、塑胶玩具等需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销售 [5] - 浙江省2024年玩具产品监督抽查1648批次,发现不合格103批次,问题发现率6.25% [5] - 磁力珠误食可能导致肠穿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25年接诊20多例误食病例 [4] 集卡成瘾现象 - 卡牌价格从几元至三四百元不等,成为学生间的"社交货币",部分学生将早饭钱用于购买卡牌 [6][7] - 盲盒经营规范指引规定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8岁以上需监护人同意 [8] - 贵阳市重点检查中小学周边商店卡牌销售行为,要求注明注意事项并规范销售 [8] 行业技术与管理措施 - 浙江省云和县建立木制玩具质量"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服务 [5] -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玩具物理安全性需符合小零件禁令、锐边处理等标准,化学安全性需杜绝邻苯二甲酸酯等有害物质 [5] - 行业建议通过校园活动(如卡牌二次创作比赛)实现教育干预,同时加强主管部门监管 [9]
生活观察丨“六一”必读:如何让孩子远离“毒”“危”玩具
新华网· 2025-05-30 23:07
毒危玩具隐患 - 水精灵和磁力珠是北京儿童医院急诊中心最常见的玩具伤害病例,几乎每月发生,低龄儿童尤其需警惕 [2] - 仿刀具类玩具尖锐设计易造成意外划伤,仿真迷你厨房玩具可能引发瞬间火势,小体积玩具误吞风险高 [4] - 部分史莱姆水晶泥含硼砂成分,误食3至5克即可引发儿童中毒,慢回弹解压玩具可能释放苯系物等致癌物 [4] - 广州市消委会测评显示超七成解压玩具不达标,河北省检测显示83.3%的捏捏样品二甲苯不合格 [4] 科学选购建议 - 北京市监局建议购买有CCC认证标志的玩具,根据孩子年龄性别兴趣选择,避免有尖锐边角小零件易脱落的玩具 [5] - 专家建议严格遵循年龄分级,核对产品名称厂址执行标准及成分表,远离三无或有刺鼻异味的玩具 [6] - 全国多地开展儿童用品安全守护行动集中下架问题产品,家长可通过12315平台举报违规玩具 [6] 紧急处理措施 - 若孩子误吞异物或接触有毒物质应第一时间送医,早发现早干预可显著降低手术风险 [7] - 家长若发现孩子接触玩具后出现突发性皮疹呼吸困难持续咳嗽或呕吐头晕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7] - 临床观察到许多家长不确定孩子误服误吞情况给诊疗带来困难 [8] 监管与教育建议 - 对低龄儿童实行玩耍前检查过程中陪同结束后收纳全程监护 [8] - 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因严格管理玩具准入鲜少发生类似伤害事件 [8] - 建议加强玩具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行为,动态完善国家标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