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仪

搜索文档
保供、价稳,淮安“双节”好物省心购
扬子晚报网· 2025-09-30 04:31
扬子晚报网9月30日讯(通讯员唐剑记者朱鼎兆)"中秋"遇"国庆",淮安消费市场持续升温,超市、农贸市场已备足商品,静候"双节"到来时的火热消费,以 红色与金色为主打的礼盒更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位于淮安市区水渡口万达广场的苏港时代超市,单价100元至200元各类节日礼品礼盒占据了各个礼盒货架的"C位","兼具性价比、实用性与仪式感"成为 礼品礼盒类商品的主流特征。"'双节'到来带动了各类礼品礼盒商品的销售,我们也上架了50余种礼品礼盒,且主打简约包装、注重产品力,以此满足不 同消费者的购物需求。"苏港时代超市店长张洋洋介绍,除苏式、广式等传统月饼礼盒外,不少主打健康理念的产品,如筋膜枪、按摩仪、理疗仪等礼品 礼盒,同样吸引了众多消费者驻足选购。 消费者选购节日礼盒 商联超市茂业店的蔬菜肉类区,不但设置了平价菜专区,大多数蔬菜类都提供净菜包装等服务。"米面粮油、蔬菜肉品等民生商品基本实现源头直采、源 头可溯,目前备货充足、价格平稳。我们还拥有专属的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确保'双节'期间'菜篮子'安全。"李伟说。 "老板,给我拿2斤大虾。""螃蟹什么价格?挑肥一点的。"……"双节"临近,充满"烟火气"的淮海东路农 ...
瘦身咖啡、增高粉靠谱吗?中消协:认准“小蓝帽”谨防受骗
新浪财经· 2025-08-29 14:21
行业监管框架 - 保健食品具有明确法律定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依法注册或备案 可声称明确保健功能 其他食品不得声称保健功能 [1] - "保健品"无明确法律界定 是消费者对声称具有功能或功效的食品、用品的俗称 涵盖宣称"保健酒""增高粉""瘦身咖啡"的食品及宣传特定保健作用的床垫、理疗仪、饮水机等日用消费品 [1] 市场现状与风险 - "保健品"市场存在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现象 消费者需警惕通过朋友圈、微信群、会销、小程序、电话推销、直播间等非正规渠道购买产品 [1] - 行业存在使用话术明示或暗示食品具有保健功能 炒作"养生""天然""调理""减肥"概念 甚至虚构科学实验、营养指导、专家背书等方式宣传"降血压""抗癌"等疾病治疗功效的营销套路 [1] 消费者行为指引 - 选购保健食品需认清"小蓝帽"标志及批准文号 依据保健功能和适宜人群科学选购并按标签要求食用 [1] - 建议选择正规线上线下渠道购买 索要并留存发票或销售凭据 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联系经营者售后 遭遇虚假宣传可拨打12315投诉或向消协组织求助 [1]
“保健品”≠保健食品 !市场监管总局整治“保健品”虚假宣传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14:05
行业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明确区分"保健品"与保健食品的法律定义 其中保健食品是依法注册或备案的特殊食品并具有明确保健功能声称资格 而"保健品"是消费者对声称功能产品的俗称且无法律界定[1] - 行业存在三大营销乱象:违法营销向线上直播带货发展 网红主播利用流量优势虚假宣传普通产品和保健食品[2];违法营销通过私域直播转向隐蔽渠道 以养生课堂等名义在微信群等私密社交渠道开展虚假宣传[2];违法营销手段欺骗性增强 经营者冒充专家身份通过亲情营销和免费礼品等方式实施精准欺诈[2] 执法行动与成效 - 2020年以来全国查办"保健品"市场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案件6304件 罚没金额达2.6亿元[3] - 监管措施包括强化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 加强价格监管查处虚假折扣 以及强化对保健食品直销企业的监督检查[3] - 2024年创新"你拍我查"活动拓展线索来源 2025年部署开展老年人药品和"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3] 消费者指导建议 - 消费者需认准保健食品"小蓝帽"标志及批准文号 依据保健功能和适宜人群科学选购[4] - 建议选择正规线上线下渠道购买并索要销售凭据 谨慎通过朋友圈、微信群、会销、直播间等渠道购买[4] - 需警惕炒作养生、天然、减肥等概念的话术 以及虚构科学实验或专家背书宣称疾病治疗功效的虚假宣传[4]
中消协:“保健品”不等于保健食品
新华网· 2025-08-29 13:51
行业定义与监管框架 - "保健品"是消费者对声称具有功能或功效的食品和用品的俗称 涵盖范围广泛且无明确法律界定 包括宣称保健作用的食品(如保健酒、增高粉、瘦身咖啡)和日用消费品(如保健床垫、理疗仪、饮水机)[1] - 保健食品是根据食品安全法注册或备案的特殊食品 具有明确法律定位且可声称特定保健功能 其他食品禁止声称保健功能[1] 消费者选购指南 - 需认准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及批准文号 依据保健功能和适宜人群科学选购并按要求食用[2] - 应通过正规线上线下渠道购买并索要销售凭据 谨慎通过朋友圈、微信群、会销、小程序、电话推销、直播间等非正规渠道购买[2] - 需警惕虚假营销话术 包括暗示食品具有保健功能或炒作养生、天然、调理、减肥等概念 以及虚构科学实验、营养指导、专家背书等方式宣称疾病治疗功效(如降血压、抗癌)[2] 权益保障机制 - 发现商品质量问题可联系经营者申请售后服务[2] - 遭遇虚假宣传或消费欺诈时可拨打12315热线投诉举报或向消协组织咨询求助[2]
可孚医疗20250825
2025-08-25 14:36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可孚医疗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51亿元 同比增长14.5%[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亿元 同比下降9.5%[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51亿元 同比增长14.5%[3] * 公司计划实施中期权益分派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 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2亿元[3] * 预计全年营收增长超10%[2] 第三季度预计实现收入8.5亿元 同比增长20%以上 第四季度预计营收超过9亿元 同比增长20%以上[11] * 全年预计实现3.3亿元以上营收 并将净亏损控制在1,000万元以内[12] 业务板块表现 * 健康监测业务营收2.7亿元 同比增长12%[4] 预计全年增长约16%[2] * 医疗护理业务营收4.2亿元 同比增长9.2%[4] 预计全年增长10%左右[2] * 康复辅具业务营收5.6亿元 同比下降6.5%[4] 预计全年增长10%左右[2] * 呼吸支持业务营收1亿元 同比下降43.3%[4] 预计全年恢复至8%左右增长[2] * 中医理疗业务营收9,000万元 同比增长6%[4] 预计全年维持10%-15%增长[2] 渠道销售结构 * 线上渠道收入9.7亿元 占比65%[6] 主要通过天猫(占比43%) 京东(约20%) 抖音(约20%)等平台销售[14] * 线下渠道收入4.7亿元 占比31%[6] 加强与头部连锁药房及美团平台合作[6] * 线上业务毛利率超过55% 但由于平台费用率较高 尤其是兴趣电商平台费用率高于传统电商平台 对净利润增长影响有限[24] 海外业务发展 * 海外业务上半年营收约1亿元[2] 报表端体现为9,700万元[13] 同比增长显著[8] * 完成对上海华洲和香港喜曼拉的收购[2] 上海华洲上半年营收约8,300万元 利润约700万元 同比增长不到5%[17] 香港喜曼拉去年全年营业收入约2亿港币 今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基本稳中略增[17] * 出口产品包括敷料敷贴(OEM方式生产 毛利率20%-30%) 电动轮椅(毛利率约30%) 体温计 雾化器 血压计 血糖仪(毛利水平超过50%)[18] * 预计下半年海外收入将超过3亿元[18] 海外发展作为战略重点[2] 健耳听力业务 * 健耳听力上半年营收1.56亿元 同比增长22%[9] 净利润亏损516万元 亏损同比收窄(去年同期亏损1,760万元)[9] * 毛利率保持在70%以上[9] 2018年前开设的老店平均收入48万元 实现15%左右净利润 2019年至2022年间开设的新店平均收入从22万至37万元不等 并均有不同程度盈利 2023年至2024年开设的新店仍处于平均亏损状态[9] * 将重点提升新开门店营收能力与盈利水平 同时稳定老店铺营收规模[9] 呼吸支持业务调整 * 呼吸支持业务上半年亏损 主要因市场需求波动和成本控制不力[16] 取消瑞士曼代理业务后 自有呼吸机表现良好 7月收入增长至1,000多万元[16] * 代理的瑞士曼呼吸机毛利率约为30% 而自研呼吸机毛利率保持在55%以上[16] 研发与创新布局 * 上半年研发费用4,000万元[5] 还有600多万元资本化支出用于临床或注册阶段[28] * 在健康监测领域布局物联网加AI技术应用[7] 在血压 血糖 制氧等项目进行智能化改造[5] * 参股纽林克医疗 关注脑机接口技术在听觉和视觉问题上的应用 预计2028-2029年左右推出成熟产品[5] * 获得国内第一张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并推出了骨传导助听器 电动轮椅及新款呼吸机等创新产品[7] 战略规划与展望 * 核心品类收入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80%以上[22] 希望打造出多个超过5亿甚至10亿规模的单品[22] * 通过物联网技术整合健康数据 打造覆盖监测 预警 干预和消费的全链条健康生态[21] * 计划在较短时间内提交H股上市申请[13] 未来继续关注能够补充产品线或提升技术水平 以及在东南亚 欧洲等成熟市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优质标的[17]
理疗仪“包治50多种疾病” 普通蜂胶“抗肿瘤” 这些都是违法的
每日商报· 2025-06-16 22:16
涉老消费欺诈案件特征 - 欺诈行为呈现专业化、链条化趋势,商家通过精心设计的营销话术和情感套路诱导老年人消费[1] - 案件涉及高价理疗仪和"蜂胶"保健品,均采用虚假宣传手段,理疗仪被包装成"包治50多种疾病",普通蜂胶被吹嘘为"天然养生"[1] - 作案手法趋同,包括租赁正规商铺营造合法假象、街头招揽物色客户、以"健康讲座""免费体验"名义引流[1] - 形成完整产业链:"前端体验引流-中端洗脑营销-后端高价销售"[1] 虚假宣传具体表现 - 医疗器械店虚假宣传产品为"百病克星、医院同款"[2] - 保健品店夸大蜂胶功效,宣称具有"抗肿瘤、抑制化疗副作用"等医疗效果[2] - 采用"温情营销"策略,通过免费体检、专家讲座获取信任后推销高价产品[2] 市场监管应对措施 - 开展"护老清源"专项排查行动,强化源头治理[3] - 简化涉老投诉证据认定流程,确保执法及时响应[3] - 呼吁子女关注父母消费动态,帮助识别"亲情营销"陷阱[3]
陕上协联合盘龙药业、康惠制药“送医到村”
证券时报网· 2025-05-09 12:33
公益活动概况 - 陕西上市公司协会联合陕西证监局驻村工作队组织盘龙药业(002864)、康惠制药(603139)赴渭南市桥南镇寺峪口村开展义诊捐药公益活动 [1] - 活动捐赠价值14.98万元、4417盒药品及2台医疗设备(中医智能诊断仪及理疗仪) [2] - 义诊活动持续6.5小时(10:30-17:00),210余名群众接受义诊,免费领取1400余盒药品 [2] 公司表态与行动 - 盘龙药业强调"以药惠民、以业报国"理念,通过"送医到村头、送药到手头、送健康到心头"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1] - 康惠制药提出"牵系生命质量、致力人类健康"文化理念,承诺持续开展公益活动并寻求深化基层医疗合作 [1] - 两家公司捐赠药品均为自产产品,覆盖痛风、心脑、骨科、感冒、妇科、小儿等多类常用中药 [2] 监管机构评价 - 陕西证监局指出活动针对村民健康需求精准安排,体现资本市场人民性属性和服务群众行业文化 [2] - 监管机构承诺继续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强调多方协作改善民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