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沼气
icon
搜索文档
福建税务帮助企业算好“生态账”
福建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战略 - 福建省定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先行区 立足生态美与产业兴战略[1] - 税务部门落实绿色税制 提供精细服务支持循环经济发展[1] 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项目 - 福州红庙岭从垃圾处理场升级为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 形成郊野公园式产业园区[1] - 福建保罗环保能源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厂 构建资源-能源-环境三位一体循环体系[1] - 年输出绿色电力超4亿度 相当节约标准煤12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万吨 垃圾减容率达80%[1] - 2025年获国家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厂认证[1] 税务支持措施 - 福州税务部门开展项目管家团队调研 辅导垃圾处理增值税免税和发电业务即征即退政策[2] - 通过远程指导加实地走访双轨服务 规范发票开具和成本核算[2] - 龙岩税务设立绿色通道专项服务环保企业 组建专业团队梳理循环经济企业清册[3] - 加强跨部门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联合调研企业发展难题[3] 循环经济产业实践案例 - 福清农业循环产业园将畜禽粪污转化为有机肥和沼气 解决养殖污染并提供绿色肥料[2] - 龙岩蛟洋新材料产业园50多家企业形成物料互供内部循环产业链生态[2] - 紫金铜业通过技术升级使产品综合能耗较行业标准降低30%以上[2] - 下游企业将硫酸磷酸等副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2] - 龙德新能源通过三废回收技术生产六氟磷酸锂实现降本增效[2]
梅雁吉祥:8月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10:53
公司动态 - 梅雁吉祥(SH 600868)于2025年8月8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第十一届第二十次董事会会议 [2] - 公司当前收盘价为2.77元 [2] 业务结构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水力发电占比62.74% [2] - 地理信息业占比23.39% [2] - 沼气业务占比9.16% [2] - 其他业务占比2.88% [2] - 钛极涂层占比1.84% [2]
“变废为宝”鼓了百姓“钱袋子” 鲜活实践成撬动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绿色杠杆”
央视网· 2025-08-03 08:40
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 - 内蒙古乌梁素海150平方公里芦苇荡通过生态治理实现变废为宝 过去被视为水质负担和火灾隐患的芦苇现成为绿色杠杆 [1] - 芦苇在春夏是生态功臣 净化水质并为鸟类提供栖息地 但秋冬若不及时收割会引发火灾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3] - 当地引进板材企业将芦苇加工成无醛环保板材 经过14道工序实现资源化利用 2023年起已形成产业化规模 [5] - 芦苇产业化带动就业 仅一家板材企业就提供150个直接岗位 并促进大量间接就业 [7] - 乌梁素海每年产出5万至10万吨芦苇 资源化潜力巨大 [9]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江西新余2019年启用N2N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将上游养殖废弃物转化为沼气和肥料 反哺下游种植业 [10] - 新余渝水区年产生猪75万头 畜禽粪便12.5万吨 尿液29.5万吨 过去养殖户处理成本每吨15元 现降至3元/吨 [14] - 废弃物处理产生沼气用于发电 沼液制成液态肥料 沼渣加工为有机肥 形成完整生态产业链 [14] 城市资源循环利用 - 上海虹口区蔷薇里小区利用1000个废旧餐盒制成再生环保椅 原材料来自小区智能回收箱 [15][18] - 塑料废弃物经专业回收分拣清洗后 加工成再生塑料颗粒 通过3D打印技术重塑为耐用座椅 [22] - 再生椅实现社区资源循环利用示范 同时提供便民设施 [15][22]
从“追赶”到“超越” 中国奶业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国奶业核心指标突破 - 中国奶业核心指标(蛋白质、脂肪、体细胞、菌落总数)总体水平优于欧盟标准,原奶品质达世界级[1][2] - 伊利原奶菌落总数连续两年平均值低于1万CFU/mL,远优于欧盟标准的10万CFU/mL上限[3][4] - 规模化牧场生鲜乳乳蛋白、乳脂肪含量分别达3.3%和3.8%,体细胞数等指标优于欧盟[2] 行业规模与消费增长 - 2024年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达40.5公斤,较1949年增长100倍[4] - 全国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达78%,牧场平均规模全球领先[6] - 内蒙古贡献全国1/5牛奶产量,每6杯牛奶中有1杯来自该地区[6] 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养殖 - 智能牧场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温湿度监控、精准饲喂等400余项指标远程管理[7] - 行业引入饲喂机器人、挤奶机器人及数字化系统(如伊起牛智慧牧业生态系统),提升生产效率[8] - 奶牛单产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规模牧场单产普遍超10吨/年[2][7] 可持续发展实践 - 牛粪资源化利用形成闭环,万头牧场年产值可达1600万元(发电300万度+有机肥55.6万立方)[11] - 种养结合模式减少碳排放,自产青贮替代化肥使用[7] - 推动"三高三低"(高技术、高效益、高资源利用率;低风险、低污染)养殖模式[10]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强奶牛育种技术(全基因组选择)和优质饲草供给(苜蓿种植)[10] - 通过适度规模化、物联网应用及员工效率提升降低成本[9][10] - 全产业链协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强化供应链与创新链整合[11][12]
秸尽其用 有多少种可能
河南日报· 2025-06-18 23:31
秸秆资源概况 - 河南常年产生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约1亿吨,居全国第二位 [6] - 秸秆被称为"另一半农业",从废弃物转变为资源 [6] 政策与监管演变 - 2017年起应用"蓝天卫士"监控系统,建成2214个四级平台,安装摄像头近2万个 [7] - 7年来全省秸秆焚烧火点下降90%以上 [7] - 2014年国家发布《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提出"五料化"利用途径 [10] - 河南连续10年争取中央财政项目资金,建设224个批次项目县 [10] 当前利用格局 - 河南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8.3%) [14] - 肥料化利用占比74.4%(主要还田),饲料化21.3%,基料化0.6%,能源化3.2%,原料化0.5% [15] - 洛阳、漯河部分县区利用率达96%以上 [14] 典型利用案例 - 原阳县欣荣草制品公司年收购秸秆7000吨,草制品总产值1500万元 [11] - 桐柏县豫岗生物能源公司将秸秆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 [12] - 河南中海博能公司日产沼气2万立方米,覆盖2万余户居民 [12] - 舞阳县富莱特农业科技产业园预计年消纳秸秆16万吨,产食用菌6860吨 [12] - 南阳天益发电公司年消纳秸秆15万吨,发电效率提升20%-30%,吨利润260元 [12] 产业瓶颈与发展方向 - 与安徽产业化利用量占比(58.55%)存在差距 [15] - 秸秆离田成本高主因收储运体系不健全 [18] - 2025年计划建设100个标准化收储中心,打造5-8个重点县 [18] - 构建"五个一"体系:沃土示范区、饲料产业带、收储运网络、产业联盟、高值化路径 [18]
绿领控股(00061.HK)6月11日收盘上涨17.65%,成交23.71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6-11 08:24
市场表现 - 6月11日恒生指数上涨0.84%至24366.94点 绿领控股股价上涨17.65%至0.1港元/股 成交量243.62万股 成交额23.71万港元 振幅24.71% [1] - 绿领控股近1个月累计涨幅14.86% 今年以来累计涨幅34.92% 跑赢恒生指数20.45%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营业总收入1.11亿元 同比增长25.66% 归母净利润14.61亿元 同比增长187.48% [1] - 毛利率13.61% 资产负债率1758.45% [1] 行业估值 - 煤炭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3.05倍 中值2.68倍 绿领控股市盈率0.03倍 行业排名第1位 [1] - 同业公司市盈率对比:蒙古能源0.05倍 南戈壁1.43倍 易大宗2.35倍 久泰邦达能源2.49倍 南南资源2.86倍 [1] 公司业务 - 绿领控股在中国山西拥有5个主焦煤煤矿 年产能400万吨 [2] - 2015年起转型发展可持续产业 2016年在柬埔寨布局木薯生态循环产业链 产品包括淀粉/酒精/燃料乙醇/有机肥料等 [2] - 在柬埔寨累计拥有土地43,000公顷(约645,000亩) 以20,000公顷(约300,000亩)为模块开发 实现种植工业现代化和标准化管理 [2]
徐州沼肥种植新技术助力小麦降虫害免生病
新华日报· 2025-06-11 00:23
小麦种植新技术 - 徐州市环能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在徐州市农业农村局"银发生辉"专家组指导下,成功研发降虫害免生病的小麦种植新技术,80多亩示范田未发现赤霉病和蚜虫[1] - 该技术利用沼气发酵后的沼气肥种植小麦,实现降虫害免生病效果,但此前公众对此知之甚少[1] - 公司与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攻关,2020年开始实景化试验研究[1] 沼气工程与技术 - 公司2017年在铜山区建成全区首家农业面源污染沼气治理工程,包括1200立方米太阳能沼气池、800立方米湿式贮气柜等设施[2] - 项目年处理粪污9800吨或秸秆1500吨,年产沼气38万立方米,为1000多户居民供气[2] - 2019年经检测,沼气池容产气率达1.3,沼气肥含有丰富营养元素和对病虫害有抑制作用的物质[2] 沼肥种植试验成果 - 试验规模从半分地逐步扩大到2024年80多亩,2025年春季未发现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3] - 实现小麦种植全过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产品连续两年通过国家有机认证(转换)[3] - 该技术模式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全国农村能源五大推广模式,并入选"无废城市"建设案例[3]
道达尔(TTE.US)将出售波兰沼气厂50%股份 以提高可再生能源投资回报
智通财经网· 2025-05-14 11:09
交易概况 - 道达尔同意以1.9亿欧元(2.14亿美元)的企业价值出售波兰沼气生产业务Polska Grupa Biogazowa(PGB)的50%股份给挪威投资公司HitecVision AS [1] - 交易需待政府和监管部门批准 [1] - 该交易是公司提高可再生能源投资回报战略的一部分 [1] 战略背景 - 公司正致力于出售其在波兰和法国的可再生天然气权益 [1] - 2025年低碳分子投资预算从2023年的9亿美元降至5亿美元 因沼气等业务回报不足 [2] - 公司转向资本密集度较低的商业模式 [2] 业务现状 - PGB在波兰运营20个沼气装置 2023年生物甲烷产能超450千兆瓦时 [2] - 公司在法国拥有超800千兆瓦时沼气产能 [2] - 美国业务包括2018年入股Clean Energy Fuels和2024年入股Vanguard Renewables [2] 行业环境 - 碳氢燃料价格下跌对大型石油公司利润构成压力 [1] - 生物甲烷生产仍需政府补贴 规模化盈利进展缓慢 [1] - 生物甲烷由农业废弃物等有机物质分解制成 化学性质与传统天然气相同 [1]
呼和浩特:从“无废”生态看见“美丽青城”
人民网· 2025-05-03 06:03
呼和浩特市"无废城市"建设进展 - 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36394万人 自2022年4月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围绕工业 农业 生活 建筑垃圾 危险废物五大领域构建治理体系 [1][7][8] - 出台数十项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 成立工作专班 建立定期调度和考核评估机制 形成政府引导 企业主体 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7][8] 餐厨垃圾处理 - 内蒙古城环蓝德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每日处理约250吨餐厨垃圾 采用预处理+厌氧消化+沼渣伴烧工艺 将垃圾转化为生物柴油原料和沼气 [3] - 项目设计处理规模300吨/日 自2022年试运行起累计处理20余万吨 18条收运线覆盖主城区餐厨企业 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食堂 实现日产日清 [4] 医疗废物处理 - 呼和浩特市危险(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日处置能力24吨 每日处理约20吨医疗废物 采用高温蒸汽灭菌(134℃ 045分钟)后破碎毁型和焚烧工艺 实现24小时内处置 [4][7] - 覆盖九个旗县区2700多家医疗机构 通过智慧监管云平台实时调度收运车辆和人员 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达100% [7][8] 各领域废物治理成效 - 工业领域:2024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降至166吨/万元 103家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建设 [8] - 农业领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90% 病死畜禽全部无害化处理 农药化肥施用量持续减少 [8] - 生活领域:建成58个"无废细胞" 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 [8] - 建筑领域:2024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66% 新建建筑全部为绿色建筑 [8] - 危险废物领域:小微源收运体系逐步健全 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覆盖率达10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