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

搜索文档
杨飞云写实油画苏博展出:丰盛生命与古典之美
新浪财经· 2025-09-22 14:15
今年71岁的油画家杨飞云是中国第三代油画家,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便是中国油画"古典风"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写实油画的标志性人物,智通财 经获悉,9月22日,"丰盛生命——杨飞云近作展"在苏州博物馆本馆对外开幕,展出了杨飞云59幅代表性作品,集中呈现艺术家近20年来的艺术探索。 杨飞云《书房》90x120cm 布面油彩 2012年 此次展览呈现了杨飞云20多年来艺术创作的时间脉络:2000年起延续至今的国内外风景画写生,全国各地、欧洲各国等东西方景象的记录;2007年开启的 人物画写生与画室研究,以"近观"视角捕捉普通人生命中的神性微光,从古典式的庄严过渡到对平凡生命的温情观照;2017年重病康复后转向的中国历史 画与古圣先贤肖像创作,更让齐白石、武圣关羽等形象成为东西方绘画体系对话的载体。 "看欧洲的经典油画,最迷人的,是暗褐色的底子,浑厚华彩的服饰,衬出人物栩栩如生的生动面庞。在中国大批的仰慕者和研学者中,杨飞云是最突出 的一位。他成功地将深褐色系,笼在中国的器具和环境上,罩成一片厚重朴实的生存的周遭。这一周遭不仅与中国人的土地属性丝丝入扣,而且还与人物 的服饰一道构成一种油画独有的古典美质。正是在这种 ...
汇聚170余幅珍贵藏品,广州印迹——艺海珍藏丹青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 2025-08-28 14:38
展览概况 - 广州印迹——艺海珍藏丹青展于8月27日在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开幕 [1] 参展规模与内容 - 展览汇聚30位艺坛名家的私人珍藏 共展出170余幅藏品 [3] - 展品涵盖国画、书法、油画、信札、首日封等多种艺术形式 [3][7] 艺术价值与历史跨度 - 展品纵贯古今 包括陈淳、张瑞图、海瑞等古代文人墨客作品 [3] - 包含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近现代大师作品 以及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等当代名家作品 [3] - 收藏名家原作可感受大师笔墨格调与精神气质 提升审美境界 [5]
近4000件艺术精品汇聚2025包头艺博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7-14 09:43
展会规模与内容 - 展会涵盖国画、书法、油画、雕塑、摄影、文创、陶艺、紫砂、非遗版画等多元艺术门类[1] - 近4000件艺术精品参展[1] - 荣宝斋策划八大板块内容,包括近现代名家原作、当代大家力作及青年艺术家创新作品[3] 市场表现与成交数据 - VIP预展日线上线下总成交额突破350万元[3] - 开幕首日展馆内人流如织,艺术爱好者、收藏家及市民家庭络绎不绝[3] 创新互动与特色活动 - 设置AI机器人现场挥毫互动环节,探索人机共绘艺术形式[6] - 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拍卖模式,结合艺术直播与实时竞拍[6] - 举办多场名家公益讲座与学术研讨会,推动公众艺术认知提升[6] 文化融合与地域特色 - 荣宝斋内蒙古分店策划当代名家作品展,立足内蒙古文化艺术土壤[3] - 通过木版水印非遗技艺体验及文创产品(如可动立体书、馆藏名作冰箱贴)推动经典艺术IP融入当代生活[3] - 包头市推出多项配套文旅活动,持续至7月18日[6]
第二届中国·包头艺术博览会启幕
内蒙古日报· 2025-07-12 00:07
博览会概况 - 2025第二届中国·包头艺术博览会于7月11日在包头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展区面积达5800平方米 [1] - 参展机构包括荣宝斋 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60余家国内外知名艺术机构 [1] - 参展艺术家260余名 展出作品涵盖国画 书法 油画 雕塑 摄影 文创 陶艺 紫砂 非遗版画等多元艺术门类 共计3000余件 [1] 活动亮点 - 设置"AI机器人现场挥毫"互动环节 探索人机共绘的艺术新形式 [1] - 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拍卖模式 结合艺术直播与实时竞拍 打造沉浸式艺术消费体验 [1] - 举办多场名家公益讲座与学术研讨会 推动公众艺术认知从"看热闹"向"懂门道"转变 [1] 展会安排 - 博览会持续至7月18日 [1] - 展会期间包头市将推出多项配套文旅活动 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多元的艺术文化体验 [1]
潘玉良:从传奇身世到艺术传奇
经济观察报· 2025-07-07 09:32
展览概述 - 北京鲁迅博物馆推出"玉良——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画展",展出潘玉良各时期代表作品70余件(套),涵盖油画、彩墨、白描、版画、雕塑等多个品类 [1] 艺术家背景 - 潘玉良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是中国近代女画家中较早走出国门学习西画且卓有成就的杰出代表 [2] - 她将现代主义绘画语言与传统中国绘画意蕴完美融合,创立了"合中西于一冶"的独特风格 [2] - 1977年在法国去世后,友人王守义按其遗愿将其四千余件作品运回故里收藏于安徽博物院 [2] 艺术教育经历 - 1920年9月考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第11届西洋画正科班,成为中国高等美术学校录取的第一批12个女生之一 [3] - 1925年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油画作品入选意大利国家级展览会,成为获此荣誉的第一位中国人 [4] - 1928年学成归国后担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成为中国高等美术院校西画系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领导者 [4] 创作理念 - 核心在于"合中西于一冶",融合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与中国传统绘画元素 [5] - 在油画创作中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在彩墨画中吸收西方绘画的色彩观念 [7] - 艺术风格影响了后来许多艺术家,成为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重要典范 [15] 作品特点 人物画 - 自画像展现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如1940年的《自画像》具有浓厚东方古典韵味 [8] - 女肖像画善于捕捉人物微妙神情和独特气质,通过色彩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8] - 女人体绘画从学院派古典写实发展到融合东方艺术元素,以中国书法线条勾勒轮廓 [9] 风景画 - 吸收印象派理念表现光线影响,同时融入中国传统绘画对意境的营造 [11] - 笔触既有西方绘画的豪放洒脱,又有中国绘画的细腻含蓄 [11] 静物画 - 油画静物运用线条塑造法,具有强烈立体感和质感 [12] - 彩墨静物画结合中国画线条表现与西画技法,形成独特中国彩墨画风格 [13] 市场表现 - 2019年油画《双人扇舞》在北京保利春拍中以1840万元成交 [14] - 2021年《自画像》在拍卖市场上以2920万元成交 [14] 历史地位 - 作为早期留学西方并致力于中西艺术融合的艺术家,作品具有开创性和独特性 [15] - 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打破艺术界性别壁垒,推动了中国女性艺术发展 [15] - 作品多次在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展出,为中国艺术在国际上赢得尊重和认可 [16]
我与水粉画(谈艺录)
人民日报· 2025-06-14 22:12
水粉画发展历程 - 水粉画材料从自制胶质颜料演变为锡管装膏状专业颜料 [2] - 中央戏剧学院将水粉画引入舞台美术专业教学 留学苏联的教师推动该画种在国内传播 [3] - 改革开放后北京水粉画研究会成立 会员包括吴冠中 周令钊等知名艺术家 [5][6] 水粉画艺术特点 - 兼具油画塑造力与水彩渲染特性 可表现笔触叠加和温润质感 [5] - 在反映现实题材方面具有优势 参展艺术家呈现多元化特征 [7] - 面临本体语言缺失和题材同质化挑战 需保持独特艺术语言 [7] 水粉画展览数据 - 全国水粉画大展举办10年间 参展艺术家数量增长至4000余人 [7] - 第三届大展参展规模较首届实现成倍扩张 显示画种蓬勃发展态势 [7] - 2015年首届独立分设展览标志着水粉画获得官方认可的专业地位 [6][7] 代表性作品 - 铁扬早期作品《保定东关》采用自制颜料创作 多次在个展展出 [2] - 毕业设计《克里姆林宫的钟声》舞台图成为展览常设作品 [4] - 写生作品《春讯》在国内外巡展 展现水粉画田野创作优势 [5]
一支画笔绘出大产业
经济日报· 2025-05-22 07:52
大芬油画村产业概况 - 2024年产值达30亿元,集聚1200家画廊及相关产业门店,从业人员超2万人,形成完整油画产业链[1] - 全球70%油画来自中国时,其中80%产自大芬油画村(2004年巅峰数据)[2] - 现有400余名职业画家,包括50名中国美协会员,近5年200幅原创作品入选国家级、省级展览[4] 产业转型历程 - 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引入批量化临摹模式,利用人力成本优势打开海外市场[2] - 2008年金融危机后转向原创绘画,政府扶持原创画家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3] - 大芬美术馆2007年建馆后举办约1000次展览活动,打造双年展等品牌项目[3] 原创生态建设 - 实施本土艺术家推广工程,如画家许丙屯通过个展提升作品曝光度[4] - 连续12年举办绘画职业技能竞赛,引进200位人才,22人获深圳市技术能手称号[4] - 建成268套画家公寓(2.76万㎡)保障美术工作者住房需求[4] 新业态拓展 - 发展艺术体验、研学、文旅等业态,曾贵福2013年首创付费绘画体验项目[6] - 3D画家张小元通过短视频获200万粉丝,带动3D绘画商业合作[7] - 形成"艺术+"特色街区,融合咖啡馆、画廊、数字化营销等元素[7] 国际化与技术创新 - 雅今集团开发AI绘画机器,生产效率达15分钟/幅,价格仅为海外同类产品1/3[8] - 签约500余位国际艺术家搭建线上定制平台,产品销往欧美[8] - T5艺术中心转型国际化运营,签约50余人团队推广原创潮流作品[9] 未来发展方向 - 深化"艺术+"生态,推动数字艺术、衍生品研发和AI技术应用[8] - 美术产业协会整合800家会员单位,计划引入年轻艺术家拓展国际市场[10]
月入过万的流水线画工,不想再画梵高了
虎嗅· 2025-03-24 07:45
行业规模与历史 - 深圳大芬村作为全球最大油画生产基地 面积仅0.4平方公里 美国市场70%油画行画来自中国 其中80%产自深圳[3] - 行业鼎盛时期头部画工月收入超过1万元 可承接单次5000张《鸢尾花》级别的大规模订单[3] - 油画产业采用家庭作坊模式 通过分工复制实现规模化生产 画工常年专攻单一画作[25] 商业模式转型 - 传统批量订单模式衰退 欧美订单转移至更低成本劳动力市场 流水线画工成为历史[43][51] - 产业向体验经济转型 出现50元零基础油画体验课程 原画工转型为教学老师[46][47] - 业态多元化发展 引入刺绣/陶艺/藤编等文创品类 结合网红打卡地属性[49] 技术演进影响 - AI技术渗透艺术创作领域 出现AI艺术作品展 但从业者认为手绘创作仍不可替代[50] - 行业面临成本上升压力 油画工厂逐步从中国撤离 产业链发生区域性转移[51] 从业者生态 - 画工作业环境艰苦 无空调环境下用电风扇风干油画 长期保持固定姿势导致职业伤病[29][51] - 典型家庭作坊模式 9人规模团队共同生活创作 月租500元农民房作为工作生活空间[30] - 新生代从业者出现代际更替 原画工子女开始接触绘画但不再专注仿制画作[40][43] 创作方向演变 - 从业者从仿制向原创转型 举办个人原创画展 创作主题聚焦本土生活与历史变迁[5][17][19] - 保留部分仿制画零售业务维持经营 但原创作品收入不稳定[36] - 创作题材呈现多元化 包括现实生活记录/超现实想象及历史题材再创作[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