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江门中微子实验
icon
搜索文档
见证科学和时代的激情相遇(序与跋)
人民日报· 2025-09-11 22:21
项目背景与历史 - 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于2025年正式运行取数 是2008年提出构想、2013年立项、2015年启动建设的反应堆中微子探测器项目 历时17年完成建设 [2] - 该项目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接续项目 大亚湾实验于2003年提出、2006年立项、2012年发布成果 使中国中微子研究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3] - 江门实验比美国和日本同类项目提早5年立项 为中国在中微子研究领域取得国际领先地位奠定基础 [3] 技术特点与工程挑战 - 实验装置位于中国南方地下700米 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反应堆中微子探测器 [2] - 建设过程攻克大面积光电倍增管、防殉爆技术、有机玻璃球、液闪生产与纯化、不锈钢网壳等多项技术难关 [4] - 2015年基建阶段遭遇地下大涌水意外 后期安装因规模大、精度高且无先例参考 需自主开发工艺方法 [4] 行业意义与影响 - 项目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基础科学突破 体现中国对世界基础物理研究的重大贡献 [2][4] - 带动中国粒子物理研究特别是中微子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2] - 形成科研工作者17年持续攻关的典型案例 展现中国科学家追求卓越与奉献的精神 [4][5] 文化传播与记录 - 项目建设过程被作家尹继红深度追踪 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微光志——解码国之重器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 [5] - 该著作系统记录17年科研历程与人员付出 成为科学精神与时代发展的重要见证 [5] - 科技工程与文学记录结合 助力科技强国故事传播与精神力量传递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