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

搜索文档
全国第五届中药材(蒙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
内蒙古日报· 2025-10-06 01:15
喀喇沁旗作为中国北方道地药材主产地、中国五大绿色中药材基地之一,桔梗、北沙参产量分别占 全国60%、80%以上。牛家营子镇被誉为"中国北沙参、桔梗之乡"。"牛家营子北沙参""牛家营子桔 梗"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目前,全旗中药材(蒙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5.8万亩,覆盖 76个行政村,带动1.8万户种植农户、近6万人从事产业相关工作,年综合产值达50亿元。 "我们将锚定'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建设道地药材集散地'目标,聚焦'种、集、散'三大关键环节, 加快推进'一实验室、两基地、四中心、一园区'建设,全力构建'种植、加工、仓储、流通、康养'于一 体的中药材(蒙药材)全产业链生态,力争综合年产值达到百亿元以上,努力打造国家级中药材(蒙药 材)产业高地。"喀喇沁旗委书记赵延宏表示。 全国第五届中药材(蒙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赤峰道地药材集散地招商会议近日在赤峰市喀 喇沁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医药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种植户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建道地药材集 散地 搭合作共赢新平台"主题,共商产业发展大计,共话合作美好未来。 本次大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主旨报告、成果发布、实地考察、交流研讨等多个环 ...
甘肃成县:“红色引擎”驱动林下经济点“绿”成金
中国发展网· 2025-09-19 16:01
发展模式 - 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 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 - 统一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 鼓励能人大户先种多种 [1] - 带动30多户群众种植猕猴桃140多亩 [1] 种植结构 - 种植徐香 翠香等四个猕猴桃品种 [1] - 猕猴桃林下套种中药材和魔芋等经济作物 [2] - 发展魔芋 天麻 桔梗 猪茯苓 柴胡等多种林下经济作物 [2] 产量与收益 - 猕猴桃亩产量约2000斤 [2] - 亩产收益达1万元以上 [2] - 单户种植4亩猕猴桃预计采收鲜果6000多斤 [2] 产业融合 - 发展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融合模式 [2] - 采用村域联合发展模式打造生态种植+旅游观光产业链 [2] - 通过抖音团购和直播进行线上宣传 已接30多订单预定800余斤 [3] 销售渠道 - 发动干部职工 驻村帮扶队 电商达人通过微信 抖音 视频号推广 [3] - 联系县内各单位工会 商超 客商打通线下销售渠道 [3] - 让猕猴桃销售链多样化 [3]
“枣”到乐趣,第22届大枣采摘季开启
新京报· 2025-09-10 09:11
新京报讯 据"绿水青山北宫镇"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13日到10月12日,丰台区中华名枣园将正式开启新 一年的采摘季——第22届大枣采摘季。园内百余枣类品种陆续成熟,缀满枝头——清甜可口的长辛店白 枣、脆嫩多汁的冬枣、果香浓郁的郎家园枣、肉厚核小的蜜罐枣静候采撷,更有形态别致的葫芦枣、磨 盘枣等观赏类枣果,为采摘增添趣味与惊喜。 采摘之余,园区还融合多元业态,推出直播带货、亲子研学等互动项目,让市民在收获果实的同时,感 受现代农业的趣味与活力。恰逢第22届大枣采摘季启幕,中华名枣园今年也携手"北宫有艺思"系列活 动,为广大游客奉上30余场文化娱乐盛宴:浪漫的星光音乐会、怀旧的草坪露天电影、文艺范十足的落 日市集、动感十足的"艺启健康跳操",以及展现才艺的百姓大舞台……从白天到夜晚,从田园到广场, 精彩不间断。 今年,园区不仅在枣树品质上持续优化,更积极探索"立体复合种养"生态模式,推出林下经济新板块: 新增25亩中药材种植区,套种桔梗、黄芩、松果菊等高附加值品种,实现"一地多收";同时开辟15亩特 色番薯示范区,引进红肴、普薯32、烟薯25等优质品种,打造集采摘体验、农业科普与生态观光于一体 的复合型田园空间。 ...
开学第一课 广东名中医为小学生讲述“抗战中的中医药”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00:50
中医药历史贡献 - 抗战时期中医药在药品和人才短缺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 使用艾草 金银花 当归等常见中草药为战士解除病痛[1] - 医务工作者就地取材采用麻黄 甘草 党参 大黄 桔梗 柴胡等中草药 通过土方土法治疗伤病员[3] - 抗疟药物奎宁供应不足时 军队使用常山 柴胡 黄芩等中草药治疗疟疾 并经临床试验验证疗效显著[3] 中医药具体应用 - 采用燃烧艾草的土法驱蚊防蚊 解决专业灭蚊药物匮乏问题[4] - 使用黄连 黄芩治疗痢疾 并推广马齿苋 雄黄 大蒜等民间验方 有效控制痢疾流行[3] - 云南白药作为止血圣药在战场救护中起关键作用 其配方被爱国人士无偿捐献国家[4] 中医药价值传承 - 中医药承载祖先对生命和自然的智慧思考 不仅是吃药治病更包含文化传承[4] - 中医药智慧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抗战精神与中医药都需代代传承[4] - 中医药教育激发学生职业理想 有学生课后表达成为医生的意愿[4]
大别山深处的英山县如何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中国环境报· 2025-08-18 02:04
生态环境建设 - 深入开展蓝天行动 强化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2] - 推进碧水行动 整治白莲河流域水库岸线及排口19个[2] - 实施净土行动 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198个 治理率达63.67%[2] - 建立大别山五针松保护长效机制 建设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繁育园[2] - 严格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全县无化工企业及"两高"项目[3] 农业产业升级 - 新建生态茶园2560亩 智慧茶园1820亩 出口茶标准化示范基地1.2万亩[4] - 改造老茶园9200亩 推广宜机化茶园改造及生态增效栽培技术[4] - 红花村和杨家庄基地获生态低碳茶园认证 彭畈村基地通过欧盟认证[4] - 实施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 新建出口茶种植基地两万亩[5] - 构建"茶园直达全球"物流体系 2025年首批出口创汇160万美元[5] 品牌价值提升 - 英山云雾茶品牌价值达51.23亿元 较2024年增长16.44亿元 涨幅47.25%[5] - 英山茯苓 天麻 苍术 桔梗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5] - 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总计160亿元 其中茯苓品牌价值88.15亿元[5] 生态旅游发展 - 孔家坊乡神峰山庄打造生态康养 休闲度假 文化体验综合服务体系[4] - 形成"神峰模式" 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4] 区域经济合作 - 实施"品牌共建+产业集聚"战略 加速形成大别山茶叶集散中心[5] - 举办茶叶出口开门红 乡村音乐潮 品茶赏花季等品牌推广活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