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温控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80%以上大型水电站、全球50%以上水电工程由这家企业设计承建
新华财经· 2025-09-28 07:38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能源电力建设领域的国家队 在十四五期间通过科技创新和全产业链整合 实现国内水电装机规模跨越式增长 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 并深度参与全球清洁能源市场 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 [1][3][6][9][13] 国内水电建设成就 - 设计承建国内80%以上大型水电站和全球50%以上水电工程 参与长江 雅砻江等流域规划及三峡 南水北调等标志性工程 [3] - 推动水电装机规模跨越式增长 尤其在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3] - 承担全国90%抽水蓄能勘察设计任务和78%建设任务 十四五期间已核准约150个抽蓄项目(装机200GW) 其中承担前期工作约120个(装机160GW) [4] - 设计承建丰宁抽水蓄能电站(装机360万千瓦 世界第一)和阳江抽水蓄能电站(装机240万千瓦 700米级超高水头技术全球领先) [4] 技术创新与智能建造 - 研发智能温控系统(使用5774支温度计和7.5万米测温光纤)实现混凝土全生命周期监控 使白鹤滩水电站夏季浇筑温度控制在27℃以内 [1] - 攻克巨型地下洞室群开挖围岩稳定 300米级特高拱坝温控防裂等世界级技术难题 实现泄洪洞室镜面混凝土和百万千瓦机组总装零配重 [6] - 应用无人驾驶机群智能碾压技术使长河坝 两河口电站建设效率提升60% [6] - 在叶巴滩水电站优化升级智慧大坝系统 运用智能浇筑 温控和灌浆等数字化技术 [6] - 牵头成立行业首个智能建造创新中心 推动水电工程从建造向智造跃升 [7] 国际业务与全球影响 - 承建老挝南欧江梯级水电站(海外首个全流域整体规划项目) 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总装机750兆瓦 使赞比亚电力供应能力提高38%)等标志性国际工程 [9][11] - 通过卡塔尔阿尔卡萨800兆瓦光伏电站等项目为中东北非国家提供能源多元化方案 [11] - 参与13项国际标准制定 翻译1117项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 形成118项水电专业领域体系对标报告 [13] - 年均聘用外籍员工8万余人 累计提供海外就业岗位超20万个 [13] - 海外ESG建设获国际认可 发布中资承包商首份海外ESG报告 [13]
向难题亮剑,智攻质量“难题”
中国能源网· 2025-07-30 08:35
针对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的问题,攻坚小组一头扎进现场试验室,对着混凝土"较上了劲"。"这些大家伙就是我们模拟闸室底板的'替 身演员'",项目总工张章龙指着摆放在空地上的3块2.5米×1.5米×1米的"巨无霸"介绍道。经过28天的测试,碎石级配为5-16毫米、16-31.5 毫米、31.5-45毫米的"2号选手"以绝对领先的优势进入到了现场试验的"最终大考"——适当比例的墙身与底板模拟浇筑。是骡子是马,还 得拉出来遛遛。等到拆模那天,一双双手从光滑的试块表面摸过,喜悦的笑容挂在了每个小组成员脸上。"入模温度约17.6摄氏度,最大 内表温差为24摄氏度,均小于规定的温控要求。同时对试件外观整体裂缝检测,尚未发现明显裂缝,质量符合要求!"项目质量部长付硕 在一旁激动地为大家介绍着检测结果。 优化好混凝土配合比后,如何将施工过程的温度监测做到位成了攻坚小组的新难题。"每个测温管内布设了上、中、下三层测温 点,能够更直观地监测表层温度和内里温度"技术员郭子峰边埋设边感慨着。这样的测温管每20-30平方米便会放置一根,测温管就象是混 凝土的"血管",埋设在闸室底板下的感应片就像"神经末梢",将一个个点的温度信息最终汇入到智能 ...
万亿级水电站背后的中国科技密码:五级梯级开发如何改写世界水电史
搜狐财经· 2025-07-20 10:48
工程规模与技术突破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项目总投资1 2万亿元 建成后将形成五级梯级电站群 总海拔落差2400米 年输电量达2000亿千瓦时 为三峡电站1 6倍 [1][3] - 项目创造两项世界纪录 全球海拔落差最大梯级电站群 以及首个年输送电量超2000亿千瓦时的单一水电系统 [3] - 采用新型纳米混凝土技术 通过3 2%密闭微气泡结构将抗冻性能提升至800次冻融循环 远超传统混凝土50次的标准 [3] - 坝体嵌入智能温控系统 利用地热资源动态调节温差 使混凝土内部保持在-5℃至15℃安全区间 极寒环境下裂缝发生率降低92% [3] 输电与生态保护创新 - 配套建设世界首个±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石墨烯复合涂层使绝缘材料击穿电压达传统2 3倍 智能消弧系统响应时间0 003秒 电磁屏蔽设计降低87%高原辐射干扰 [5] - 新输电系统效率较2014年青藏电力联网工程提升40% 相当于每年减少180万吨煤炭消耗 [5] - 布设437个传感器组成流域神经网络 实时监测地质变形与水文变化 滑坡预警准确率达92% [5] - 采用3D建模设计鱼类洄游通道 实现黑斑原鮡等珍稀物种人工诱导繁殖 开工半年内雅江下游湿地面积增加5 7平方公里 [5] 经济与社会效益 - 项目直接创造4 8万个就业岗位 预计拉动西藏GDP年增长2 3个百分点 [7] - 年清洁能源外送可替代标煤6800万吨 相当于植树37万公顷 [7] - 配套交通网激活林芝旅游业 2025年当地冷链物流规模预计增长300% [7] - 项目首次在极地环境中实现发电 生态 经济多维度协同 成为国家能源革命战略支点 [7]
全国铁路客流持续高位运行 “智能+低耗”举措保障旅客“清凉”出行
央视网· 2025-07-17 04:12
铁路暑运客流数据 - 7月1日至15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 18亿人次 同比增长3 4% [1] - 日均加开旅客列车894列 北京-上海 呼和浩特 西安-成都 深圳-香港等方向客流量突出 [1] 智能降温措施 - 南京站安装喷淋降温系统 南广场进站站台和出站廊道每半小时自动喷淋5分钟 运行时段为9:00-19:00 [2] - 广州白云站暑运日均发送旅客量达平日2倍以上 候车厅部署温度传感器 可感知0 5℃变化并自动调温 [4] 智能温控系统技术细节 - 系统覆盖候车厅 出站层 换乘通道等区域 根据人流密度自动调节目标温度(如日间25℃ 夜间调高) [6] - 全自动化运行提升温控效率与准确性 兼顾舒适度与节能需求 [6] 动车组健康管理技术 - 武汉动车段运用动车组健康管理系统远程监控空调故障 实时定位并通知机械师处理 [8] - 武汉站加装智能调光膜阻隔紫外线 结合现车检查测量保障车厢环境清凉 [8]
国网张掖供电公司:电力“加码” 护航绿色养牛循环路
中国能源网· 2025-07-02 09:56
智慧养殖技术应用 - 奶牛养殖基地采用智能化设备全程监控养殖情况,包括产牛犊和奶牛生病等状况,并及时提醒饲养员[3] - 自动投喂系统按照设定时间和食量精准投喂饲料,智能温控系统监测牛舍环境,自动清粪设备保持牛舍整洁[3] - 每头牛配有专属标签记录健康档案,部分配备更复杂传感器,通过数据分析调整喂料、挤奶、按摩等动作[3] 电力支撑作用 - 电力贯穿养牛场运作的每一个环节,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支撑着众多设备的稳定运行[3] - 国网张掖供电公司为养牛场量身定制供电方案,定期检查维护用电设备,升级改造周边电网[5] - 配备专属"电管家"提供用电检查和技术指导,宣传安全用电知识,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5] 养殖效率提升 - 智慧养殖使养殖效率大幅提高,牛的生长状况更好,能实时掌握每头牛的生长数据并调整养殖策略[5] - 新建14栋40000多平方米圈舍建筑,引进高端奶牛1000头、胚胎2000枚,预计存栏良种奶牛2000头[6][7] 循环经济模式 - 利用牛粪生产生物质纸质地膜,添加胡麻秸秆、麦草等原料,具有无污染、有机绿色特性[5] - 地膜具有机械强度、保湿保温、透光、抑草增肥效果,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并促进农作物生长[5] - 实现养殖业与循环经济的深度融合,探索绿色、高效的发展之路[7]
东阿吉电能源:四年实践验证供热商品化改革可行路径
中国经济网· 2025-05-16 08:22
核心观点 - 东阿吉电能源有限公司通过"东阿模式"实现供热计量节能降碳显著成效 2024-2025供暖季整体节能率达34.3% 减少标煤消耗1.57万吨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4.09万吨 [1] - 公司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源-网-户"全链条协同调控体系 形成闭环运行模式提升供热品质和用户满意度 [1] - "用多少热 花多少钱"的消费模式使92.48%热用户节省费用 最高节省比例达68.43% 103.4平方米用户实际节省671.83元 [2] 技术创新 - 开发统一智云热网管理平台 打通全系统数据流与控制流 实现需求精准感知、热源优化调度、管网智能调控、用户个性服务 [1] - 每户配备智能温控系统 提供五种模式选择 用户可通过手机APP自主调控并实时查看用热数据 [2] 市场影响 - "东阿模式"被中国清洁产业委员会列入《清洁供热典型案例》 形成"协会引导、企业主导、用户参与"的创新机制 [2] - 公司已与多个城市达成合作协议 国家节能中心专家认为该模式将推动中国城镇供热体系效率革命 [2] 用户效益 - 凯旋城小区案例显示 按面积收费2068元的用户采用分户计量后实际支出降低32.5% [2] - 智能调控系统使用户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养成节能习惯 形成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2]
热泵市场规模有望破千亿
中国化工报· 2025-05-09 02:42
热泵市场前景 - 到2025年中国热泵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1] - 光伏热泵细分赛道年增速预计超过50%[1] - "热泵+"模式在北方供暖、工业应用等领域有广阔前景[1]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热泵技术、数据中心冷却、冷链物流、智能装备成为行业新亮点[1] - 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跃升",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1] - 企业向电动汽车、储能、清洁供热等新赛道挺进[1] 展会展示亮点 - 展商展示融入自研技术的主流大型设备[1] - 现场展示精密热泵机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冷链物流装备、AI智能温控系统[1] 北冰洋科技创新成果 - 多工况应用大压比离心机组实现单电机驱动下的多级压缩[2] - 复叠离心式超高温机组可实现140℃高温出水和蒸汽制取[2] - 99℃大压比热泵离心机组填补工业高温热泵领域空白[2] - 相比传统锅炉,新设备采用低温级循环从环境余热中提取热量[2]
直击2025中国制冷展:制冷暖通行业由“大”向“强”迈进
证券日报· 2025-04-28 18:38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制冷展规模创38年之最,吸引3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200家展商,外资采购商数量同比增长 [1] - 展览面积和专业观众数均创历史新高,开展首日参观人数超4.6万人,预计三天展期观众超10万人 [8] - 产业链企业围绕回收利用、能耗管理、贸易环境波动等寻找破局之道,并向电动汽车、储能、清洁供热等新赛道挺进 [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AI控温商用空调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能耗降低30%,磁悬浮制冷机组凭借静音高效优势获中东客商试订单 [1] - 青岛北冰洋科技推出99℃大压比热泵离心机组,突破传统60℃-80℃限制,填补工业高温热泵空白 [3][4] - 海尔智家推出全球首台气悬浮热泵离心机组,大模型AI多联机节能30%,高效机房管理提效50% [4] - 鑫磊压缩机实现磁悬浮技术和超低温热泵核心部件国产化,提供可复制的低碳发展路径 [7] 细分赛道发展 - 热泵技术成为海外采购商青睐品类,欧美、东南亚客商批量下单,青岛北冰洋科技2024年订单量同比激增超50% [2][8] - 国家政策目标到2030年热泵产品能效提升20%以上,预计2025年中国热泵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光伏热泵年增速超50% [5] - 数据中心冷却领域液冷、蒸发冷却技术受华为、阿里等企业布局,冷链物流因生鲜电商需求呈现"百花齐放"格局 [5][6] 国际化与市场拓展 - 冰轮环境加速"出海",在阿根廷、泰国等新兴市场发展,目标国际化率突破30% [7] - 企业通过收购欧洲热泵企业、在巴西印尼建厂、开发"一带一路"本土化产品(如耐腐蚀空调)三种路径应对贸易波动 [7] - 中国制冷展将在沙特设立海外分展,瞄准中东(占全球新建建筑1/4)和东南亚市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