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敏感器
icon
搜索文档
卫星通信产业拐点在即,谁先冲上千亿风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2:27
行业核心观点 - 卫星通信产业正从低货量高成本阶段加速迈向高需求降成本的向好周期 多重信号叠加推动产业从专业应用向大众消费跨越的关键拐点 [1][3][6] - 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2023年超800亿元 预计2024-2029年年均复合增速约15% 2029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 [1] - 全球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2040年将达万亿元 我国卫星互联网未来五年市场规模有望达近千亿元 [1] 政策推动 - 工信部8月底发布指导意见 明确支持卫星物联网和卫星互联网发展 设定2030年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目标 [3] - 政策开闸为产业划定清晰发展路径 推动卫星通信从专业应用领域向大众消费市场跨越 [3] 需求放量 - 中国联通9月8日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营业厅同步上线卫星业务 [3] - 中国移动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牌照申请已进入工信部审核流程 预计年内获批 三大运营商全面布局激活C端与B端市场 [3] - 2024年支持直连天通卫星的国产手机销量超1600万台 华为小米等30多款手机终端支持联通卫星功能 [3] - 华为公布卫星通信专利 可扩展便携设备应用场景 下半年有望开启低轨卫星互联网终端众测 [4] 基建组网进展 - 吉利星座9月24日以"一箭12星"方式成功发射 两个月内连续第三次组网发射 完成一期组网 [1] - 国网星座计划2030年前发射10%卫星 总计划约1.3万颗 千帆星座计划初期部署1296颗卫星 远期规划1.3-1.5万颗 [5] - 7月27日至8月26日一个月内成功发射6组低轨卫星 组网速度大幅提升 [6] 上游企业业绩表现 - 中国卫星上半年完成73万片空间太阳电池及近3000台套高通量终端产品交付 二季度单季度减亏至638万元 [7] - 上海瀚讯上半年营收1.73亿元同比增长63.34% 归母净利润亏损2864万元同比收窄45% 低轨卫星业务收入约1.5亿元 [7][8] - 天银机电子公司天银星际星敏感器已应用于千帆星座54颗组网卫星 在轨运营超700台 毛利率31.23% 2024年营收净利润均增约40% [9] 盈利前景 - 上游核心部组件厂商凭借规模化需求和成本优势 有望率先实现业绩拐点 [6][7] - 中国卫星财务指标预计2025年逐季度修复 上海瀚讯全年有望净利润扭亏为盈 天银星际收入具备强持续性 [7][8][10]
概念掘金 | 工信部卫星通信新政落地,这些概念股暗藏潜力!
格隆汇· 2025-08-28 05:20
政策目标与方向 - 工信部提出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推动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2][4] - 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和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 探索新型卫星通信及应急通信应用[2] - 政策从有序发展、创新发展、规模发展、协同发展、合规发展五方面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1700亿元增长至2030年70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40%[6] - 全球卫星通信设备市场年增幅为15% 中国市场增速显著领先[6] - 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将催生大众化规模化应用场景[6] 国际竞争格局 - 美国SpaceX星链星座部署超9000颗卫星 占全球低轨通信市场70%份额[6] - 欧盟启动IRIS2计划投入100亿欧元部署290颗卫星[6] - 日本2025财年防卫预算中2833亿日元专用于低轨卫星项目[6] 产业链投资机会 - 卫星通信服务提供商、运营服务、卫星制造产业链及地面设备制造领域存在投资机遇[6] - 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规模应用将带动芯片订单增长 如华力创通作为华为Mate系列卫星通信基带核心供应商[7] - 低轨卫星组网及终端直连业务拓展刺激天线设备需求 如通宇通讯产品覆盖船载及相控阵天线[7] 重点公司业务进展 - 铖昌科技卫星芯片2025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增152% 相控阵T/R芯片市占率超70%[7] - 陕西华达2025年航天业务订单预计同比增长80% 曾中标GW星座及千帆星座订单[7] - 中国卫通作为亚洲第二大固定通信卫星运营商 正积极参与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7] - 中国卫星母公司为星网项目主要研制单位 卫星组网建设需求增加带来业务机会[7]
天问二号探测器“朋友圈”更新 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正迈得更大、更远
央视网· 2025-07-01 03:48
天问二号任务概况 - 天问二号探测器已在轨运行33天,与地球距离超过1200万千米 [1] - 国家航天局发布了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包括距离地球和月球各约59万千米拍摄的影像 [3] - 影像由窄视场导航敏感器拍摄,显示探测器功能性能良好,经地面科研人员处理制作完成 [3] 探测任务目标 - 任务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完成对小行星2016HO3探测取样返回,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5] - 小行星2016HO3是人类发现的首颗地球"准卫星",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公转,可能蕴含太阳系诞生初期的原始信息 [6] - 主带彗星311P同时具备小行星和彗星特性,打破天文学家固有认知,被称为"小行星带的'叛逆者'" [8] 任务技术挑战 - 需在微弱重力环境下实现直径仅41米且高速自旋的小行星稳定附着采样 [9] - 目标天体距离地球遥远,探测器需长期飞行,工作周期长 [10] - 存在测控信号延迟,对探测器自主控制、智能化水平及弹道设计等提出更高要求 [11] 探测器成像系统 - 搭载窄视场(长焦距)和宽视场(短焦距)相机,不同任务阶段使用不同相机 [14] - 配备分离式相机用于采样过程拍摄,另有固定角度相机,结合成熟与新技术 [14] - 科研人员预先设计镜头位置、景别和角度,需调整探测器姿态捕捉稍纵即逝的拍摄时机 [16][18] 任务实施特点 - 采取"边飞边探边决策"的探测思路应对目标信息不足的挑战 [9] - 任务包含小行星转移段、接近段、交会段等13个阶段,全程约十年 [12] - 每个阶段重要时刻将由各类相机记录,形成完整的探测过程影像资料 [12]
5月盘点:成都重要投融资事件及产业环境数据汇总
搜狐财经· 2025-05-30 12:01
5月成都投融资概况 - 5月共收录21起成都科技创新创业相关投融资事件,涉及数字经济、电子信息、大健康、航空航天、绿色低碳等多个产业生态圈 [1][2] - 高新区企业分布最多(8起),其次为龙泉驿区、温江区、武侯区、天府新区等 [2] - 融资轮次以种子/天使轮为主,数字经济(6起)和电子信息(5起)为最热门行业,分别占比近30%和25% [3] 数字经济领域融资 - **海龙空天**:完成天使轮融资,聚焦星敏感器及磁力矩器研发,瞄准卫星市场 [10] - **中科星辰**:获股权融资,主营卫星移动通信终端研发 [11] - **星麓航天**:完成股权融资,从事卫星技术综合应用系统集成 [12] - **具身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研发人形机器人及四足机器人 [13] - **九章智纺**:获股权融资,专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 [14] - **安努智能**:完成数千万种子轮融资,聚焦具身智能商业化落地 [15][16] 电子信息领域融资 - **成发科能动力**:完成A轮融资,研发燃机类工业动力设备,服务冶金、石化等多领域 [4] - **创一微纳**:完成天使轮融资,从事专用仪器制造研发 [5][6] - **蓝海智装**:完成A轮融资,主营隧道工程智能装备 [7] - **晶湛电子**:完成A轮融资,专注功率半导体芯片设计 [8] - **锦龙微电**:完成A轮融资,研发MEMS全硅晶振产品 [9] 大健康领域融资 - **微康生物**:完成股权融资,开发微流控POCT全场景解决方案 [17] - **凯瑞医疗**: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研发智能采血机器人及采诊一体化系统 [18] - **龙一医药**:被联环药业以7038万元收购51%股权,为四川知名医药流通企业 [27] 航空航天领域融资 - **航新航空**:完成股权融资,产品覆盖航空零部件制造,市场占有率超50% [21] - **珩泽华芯**:完成天使轮融资,研发FPV整机及核心模组 [20] - **空御科技**:完成B轮融资,专注低空安防产品研发 [22] - **星汉航宇**:完成股权融资,研发火箭控制系统及液体火箭发动机 [22] 绿色低碳领域融资 - **天诺聚能**:完成股权融资,布局锂电硅基负极材料 [19] - **美富特环保**:挂牌新三板,专注水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 [23] - **锐南电力**:被深南电以1833.75万元收购75%股权,主营电力工程建设 [26] 资本市场动态 - **诺比侃**: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专注AI+交通/能源/城市治理解决方案 [24] - **东方妍美**: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专注再生医学材料开发 [25] - 四川上市公司总市值达26993.3亿元,共178家(主板100家、创业板46家、科创板21家) [27][28] - 成都"科创投"已组建22支天使投资基金,总规模29.79亿元,投资188个项目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