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放射智能体
icon
搜索文档
A轮融资10亿后,「联影智能」发力多模态医疗智能体|项目报道
36氪· 2025-08-12 02:51
公司战略与融资进展 - 联影智能计划考虑独立上市[1] - 公司完成10亿元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易方达、上国投资管、上海联和等[1] - 融资将用于多模态技术拓展及大模型智能体、医院数智化业务系统研发升级[1]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推出12个产品平台、超100款AI应用 取得13张三类医疗器械证[1] - 15款AI应用通过美国FDA认证 31款获CE认证[1] - 产品覆盖全国4000余家医疗机构 涉及院级管理、影像诊断、手术治疗、病历书写等场景[1] - 自研"元智"医疗大模型 融合文本、影像、视觉、语音等多模态能力[2] - 开发放射智能体 可单次CT扫描自动识别73种胸部异常[2] - 采用Transformer加CNN模型突破单病种限制 实现疾病关联分析[2] - 其他智能体产品包括外科手术、介入医生、电子病历、客服及质控管理等[2] 商业化应用案例 - 武汉三甲医院引入AI后 DR全脊柱扫描检查量达5000余次(2024年2-12月)[3] - 浙江二甲乡镇医院引入冠脉AI后 血管类检查量破千例[4][5] - 科研平台收入主要来自腰部以上医院 临床产品覆盖三甲至县级医院[5] 行业发展趋势 - 各级医疗机构将"AI入院"纳入工作重点[1] - 医疗垂域大模型更适合处理院内复杂需求[1] - AI助力三甲医院开展特色检查项目(如脊柱侧弯筛查、心脏CMR)实现差异化竞争[3] - 基层医疗机构通过AI弥补软实力不足 在不新增设备情况下开展新检查项目[4][5] - 公司与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合作开展脑科学AI研究项目[5]
AI赋能未来医学,如何更好用更可靠?
新华网· 2025-05-29 01:49
医疗AI技术应用 - 外科手术智能体实现裸眼"透视"血管功能 术前精准重建分割 术中智能可视化投影 提升手术精准性和效率 [1][2]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已使用手术智能体辅助完成近10例疑难手术 包括AI+AR皮瓣移植手术 [2] - 该医院近期发布6款智能体 放射智能体可同时支持37种疾病发现 实现影像诊断与报告生成 [3] 医疗大模型发展 - 2025年以来国内已发布百余个医疗大模型 超过去年全年数量 包括"协和·太初"、"华西黉医"等专业模型 [1] - 医疗大模型覆盖罕见病 女性肿瘤 儿童肥胖等多个专科领域 [1] - 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将重构未来医疗范式 推动全场景智能化发展 [3] 行业挑战与对策 - 医疗AI面临"AI幻觉"问题 可能生成错误信息 与医疗严谨性要求存在冲突 [4] - 部分患者过度依赖大模型生成信息 增加医生解释工作难度 [4] - 需建立安全可信的医学AI体系 加强核心诊疗服务的严格测评 [4][5] - 应加快政策法规制定 完善数据集 语料库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5]
手术机器人和AI医生大举进军医院,人类专家会被替代吗?
第一财经· 2025-05-26 02:40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 -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临床诊疗从经验医学向数据驱动转变,涵盖影像识别、病理分析和手术机器人等领域,促进个性化治疗发展[1] - 数字孪生医生已成为医疗团队重要成员,如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小葛"和"小白"医生可代理问诊、患者教育及治疗效果预测[5] - 上海三甲医院将AI应用开发列为首要任务,如肾脏移植科正在构建汇聚病例和文献的AI平台作为科室"最强大脑"[5] AI在冠心病诊断中的突破 - 冠脉CTA检查依赖医生经验易误诊,新开发的CT心肌灌注成像深度学习模型可量化心肌血流量和缺血体积百分比,预测准确率达临床要求[6][7] - 该模型通过缺血心肌体积百分比指数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联性,为高风险患者干预提供量化依据[7] - 全国6家医院已部署多模态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实现血管评估、血流测量等功能的临床应用[8] 远程手术与AI机器人技术 - 国内首例远程泛血管介入机器人手术成功救治5200公里外患者,AI+5G技术突破地域限制[10] - 瑞金医院远程手术智联中心实现五地同步操作,专家可隔空完成胰腺、肝胆等高难度手术[10] - 肝脏智能手术规划系统5分钟内生成全息模型,AI+AR技术使医生裸眼透视血管结构,提升皮瓣移植精准性[13] 智能诊疗系统的扩展应用 - 放射智能体实现37种胸部CT病种"一扫多查",信息容量呈几何级增长[14] - 心血管AI模型"观心"测试版将成为心内科医生助手,深度参与诊疗决策[15] - 数字孪生ICU整合多模态数据,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并预测病情发展趋势[15] AI在遗传咨询与MDT会诊中的角色 -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AI参与胰腺癌MDT会诊,与专家团队共同决策治疗方案[17] - AI在罕见病和肿瘤靶向治疗中展现优势,部分承担遗传咨询师职能[17] - AI MDT会诊通过融合多学科数据与临床经验,帮助医生从信息过载中解放[19] 技术发展与伦理挑战 - AI模型需建立风险-收益评估标准,医疗行为最终法律责任仍由医生承担[19] - 数据安全和伦理规范是AI医疗发展的重要课题,技术需经严格验证[20] - AI被视为医疗"自动驾驶"系统,目标是辅助而非替代医生,提升诊疗效率[19][20]
当消费遇上AI|手术机器人和AI医生正大举进军医院,人类专家会被替代吗
第一财经· 2025-05-25 11:39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 人工智能正在将临床诊疗方式从经验医学转变为数据驱动,推动个性化治疗发展[1] - 数字孪生医生已成为医疗团队重要成员,如"小葛"和"小白"医生分别代表心内科和呼吸科专家的数字分身[3] - 上海三甲医院将AI应用开发作为首要任务,如肾脏移植科正在开发汇聚大量病例和文献的AI平台[4] AI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进展 - 冠脉CTA是目前主要无创评估方法,但依赖医生经验判断心肌缺血程度[5]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发了CT心肌灌注成像深度学习模型,可量化心肌血流量和缺血心肌体积百分比[6] - 该模型能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病几率,我国冠心病患者人数超过1000万[6]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6家医院已应用多模态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7] AI手术机器人和远程医疗 - AI与5G结合的手术机器人实现远程手术,如葛均波教授完成5200公里外的新疆患者手术[8] - 瑞金医院远程手术智联中心实现五地医院同步远程手术[8] - 医生未来可在办公室、交通工具等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进行远程手术[9] 手术规划和可视化技术 - "肝脏智能手术规划系统"可在5分钟内将2D影像转化为全息模型并生成模拟手术结果[11] - "外科手术智能体"通过重建分割患者血管及组织,精准模拟手术效果[11] - 手术可视化技术让医生裸眼"透视"隐藏血管,提高手术精准性和安全性[11] 智能医疗系统发展 - 中山医院放射智能体可"一扫多查"37种胸部CT常见病种[12] - 器官移植AI软件"易知"成为医生助手和患者健康管家[12] - 心血管AI模型"观心"测试版推出,将深度参与疾病诊断和治疗[12] - 数字孪生ICU可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并预测病情发展趋势[13] AI在遗传咨询和MDT会诊中的应用 - AI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参与胰腺癌MDT会诊并推荐疗法[16] - Mayo Clinic诊疗组包含主治医师、AI工程师和伦理顾问[16] - AI在疑难重症、罕见病、肿瘤等个性化治疗中展现优势,充当"遗传咨询师"职能[16] AI与医生的关系 - AI不会取代医生,而是让医生超越人类双手的物理极限[18] - AI是医生的"超级助手",最大价值是让医生回归医学本质[19] - 医疗服务中需要同理心、创造力和道德判断的部分仍需人类医生主导[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