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优势企业

搜索文档
传言坐实,又一明星基金经理离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0:34
基金经理离任情况 - 招商基金资深专业副总监兼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翟相栋因个人原因离任 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2] - 翟相栋卸任后已无在管产品 市场传言其下一站可能加入私募基金高瓴[3] - 2025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42人 较2024年同期的212人增加30人 增幅约14.15%[1][19] 翟相栋历史业绩表现 - 管理招商优势企业3年多期间(2022年4月至2025年8月)收益率达124.59% 年化27.96% 同类排名5/2890[5] - 大幅超越沪深300指数同期13.29%的收益率和业绩基准18.23%的收益率[5] - 2023年收益率27.25% 2024年收益率30.16% 2025年至8月9日收益率约24% 均远超业绩基准[6] 基金规模变动 - 招商优势企业规模从不到4000万元激增至百亿级别 2025年一季度末达101.46亿元[6] - 二季度末规模降至81.32亿元 基金份额净赎回3.23亿份 单季度净赎回比例达16.8%[6] - 二季度净值下跌3.63% 同类排名4226/4794[6] 投资策略与配置 - 采用"高赔率配置策略" 聚焦高赔率与高确定性结合 通过宏观分析和个股筛选寻找成长性行业[12] - 2025年一季度主要配置港股互联网和A股计算机、AI医疗方向[10] - 二季度踏空高股息、创新药、军工和小微盘板块行情 重点布局方向均未跑赢指数[6] 接任安排 - 2025年7月22日增聘陆文凯为招商优势企业共同基金经理[13] - 陆文凯管理规模从43亿元升至124亿元 投资风格更均衡 涵盖TMT、国防军工、资源及消费股[15] - 陆文凯管理时间最长的招商瑞利A任职收益15.65% 显著低于翟相栋同期表现[16] 行业人才流动趋势 - 2025年同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42人 显著高于2023年187人、2022年186人、2021年198人和2020年166人[1][20] - 行业面临供过于求转折点 2021年入职的基金经理迎来3-4年期业绩考核节点[21] - 私募基金因薪酬激励机制更诱人、投资自由度高等优势吸引公募优秀人才[22]
传言坐实,又一明星基金经理离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0:27
基金经理离职潮 - 2025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42人,较2024年同期212人增加14.15%,创近年新高[1][14] - 离职名单包括招商基金翟相栋、中欧基金曹名长、工银瑞信蒋华安等十余位明星基金经理[1][14] - 行业背景为2021年扩张期入职的基金经理面临3-4年考核期,部分因业绩不达标被淘汰[14][15] 翟相栋职业轨迹 - 2020年6月加入招商基金,2021年开始管理首只基金招商康如,任期内实现正收益而同期沪深300下跌20%[3] - 管理招商优势企业3年4个月期间累计回报124.59%,年化27.96%,同类排名前0.17%[5] - 基金规模从4000万元最高增长至101亿元,但2025Q2规模降至81亿元,份额净赎回16.8%[5] 投资策略分析 - 采用"高赔率配置策略",聚焦TMT、AI、医药等高成长领域,通过行业轮动获取超额收益[7][9][10] - 2023年重仓AI算力板块上半年收益近60%,但Q3因新能源拖累回撤20%[8] - 2025年错判AI持续性,坚守港股互联网和A股计算机导致Q2净值下跌3.63%,排名后12%[5][6][9] 继任者情况 - 陆文凯接任时管理规模从43亿元跃升至124亿元,投资风格更均衡含消费/资源板块[11] - 其代表产品招商瑞利A任职年化回报15.65%,显著低于翟相栋的27.96%[12] - 招商基金表示已建立"1+7"投研体系保障人才梯队,强调投研转化能力[12] 行业人才流动 - 2021年行业扩张期基金经理供不应求,2025年转为供过于求[14][15] - "公奔私"趋势明显,私募更高薪酬(业绩提成)、更大操作自由度构成吸引力[15] - 离职潮中多位明星基金经理传闻加盟高瓴等私募机构[3][13]
明星基金经理翟相栋离任,什么原因?接棒者是谁?
搜狐财经· 2025-08-12 07:36
基金经理变动 - 招商基金基金经理翟相栋因个人原因离任招商优势企业,目前无在管产品 [2] - 翟相栋管理招商优势企业A期间任职回报达124.59%,同类排名5/2890 [2] - 2023年和2024年该基金收益率分别为27.25%和30.16%,分别跑赢基准32.61和13.54个百分点 [2] 投资策略与业绩 - 翟相栋采用高赔率配置策略,自上而下结合自下而上选股,重点布局TMT板块,兼顾国防军工和消费 [3] - 招商优势企业管理规模从2022年二季度末1.93亿元最高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101.46亿元 [3] - 陆文凯接任后将以均值回归思维为核心,采取逆向投资策略,行业配置更均衡分散 [4] 新任基金经理情况 - 陆文凯从业近7年,现任招商基金投资管理四部资深专业副总监 [3] - 陆文凯历史持仓覆盖TMT、国防军工、公共事业、食品饮料等行业 [3] - 公司表示陆文凯将确保投资策略延续性,未来可能增加消费行业配置 [4] 市场展望 - 陆文凯对A股和H股持中性偏乐观态度,认为市场信心正在恢复 [4] - 未来投资将聚焦内需消费中与零售终端关联度高的方向 [4] - 投资逻辑主要遵循行业、估值和企业发展潜力三方面 [4]
招商基金掉队了?
虎嗅· 2025-08-07 08:54
行业格局变化 - 2025年头部公募前十阵列中招商基金排名下滑至第十 成为唯一排名下滑的前十机构[1] - 招商基金非货规模Q2单季缩水272.04亿元 上半年累计下降600亿元 年中规模降至5320.15亿元 是前20名中唯一负增长机构[1] - 易方达和华夏等头部机构Q2单季增量均超千亿 市场呈现集中上行趋势[1] 规模数据表现 - 易方达非货管理规模达15225亿元 Q2环比增长7.22%[2] - 华夏基金非货规模13252亿元 Q2增幅10.02%[2] - 招商基金非货规模5320亿元 Q2下降4.87% 较2024年末下降6.01%[2] - 招商基金2023年起营收净利双下滑 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87% 非货规模下滑3.15%[2] 产品结构失衡 - 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型基金合计占比79.89% 权益类产品比例仅18.61%[3] - 债券型基金规模3427.08亿元 货币市场型基金3737.87亿元[4] - 股票型基金规模1167.13亿元 混合型基金501.66亿元[4] - 2021-2024年主动权益规模从2788.92亿元降至1841.23亿元[8] 人才流失问题 - 固收核心人物马龙2025年4月卸任全部基金职务后加盟天弘基金[5] - 马龙管理规模曾占债基总量逾两成 代表作招商产业债任职回报68.32%[5] - 招商产业债规模从2024年中期的215.19亿下滑至187.99亿[5] - 近一年8位基金经理离任 远超行业平均的2.16人[13] - 旗舰产品招商优势企业基金经理翟相栋拟离任 Q2规模缩水至81.32亿元[12] 权益投资表现 - 近1年权益投资收益率23.54%[8] - 20%产品自成立以来处于亏损状态 绝大部分为权益类产品[8] - 2022-2024年权益类产品合计亏损近600亿元[8] ETF业务短板 - ETF管理规模365.72亿元 行业排名第20位[14] - 产品数量47只 但主流宽基与行业ETF缺位[14] - 规模不足华夏基金的1/20[14] 组织架构与战略 - 股东招商银行和招商证券分别持股55%和45%[17] - 2025年上半年总经理徐勇离任 由招银理财总裁钟文岳接任[18] - 新增三位副总经理王景 朱红裕 陈方元[18] - 受央企背景影响 限薪政策对核心人员激励存在制约[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