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抓饭
icon
搜索文档
AI视频|新疆美食:一口入魂,千年回响
新华社· 2025-09-25 01:51
在大美新疆的土地上 瓜果甜,烤肉香 一口哈密瓜 尝出天山雪水的滋养 一块热馕 烙着千年丝路的时光 一碗抓饭 汇聚各族群众美好向往 这口美味 藏着大美新疆的山河馈赠 见证天山南北的安定繁荣 一口入魂,等你来尝 源远流长,千年回响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馕”括万里的新疆味道
央视新闻· 2025-09-14 07:54
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成为连接东西方饮食文化的桥梁 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商队, 不仅将葡萄、石榴等美味瓜果及 种植技术引入中原, 带来大蒜、胡椒等能唤醒 舌尖万千滋味的调味料, 也让梨、枣等 中国名果远销海外。 777777 馕香漫过天山,抓饭裹着阳光 张骞走过的沙海,商队摇响的时光 新疆的味道,是丝路千年的回响 是驼铃与风声酿成的芬芳 昆仑为桌,丝路为布 美食如画,历史如宴 这不是筵席,是文明在舌尖重逢 愿你也能在这一味中 尝到穿越千年的烟火与辉煌 原产于伊朗、 美食的千年变变之旅 阿富汗等地 葡萄 原产于黑海和 地中海沿岸 西瓜 原产于非洲中 部和南部 走向 世界 15/V UDF 第三次 唉盆友~ 好吃的外卖~ 雄鹰般的男人~ 从西域带来了 高碳水里的古商貨 名装 新疆美食自带"耐储存、好携带"的属性, 源自丝路上长途跋涉的硬核需求 新疆人 每天要吃掉 56 近 300 万个馕 可绕地球 6-7圈 "丝绸之路"上的原始"压缩饼干", 古代旅人的救命干粮,现代玩家 的露营神器。 融合西域镶坑烤制技艺与中原包子文化, 外皮酥脆,内里软嫩多汁。是商队沿途补 充能量的美味选择。 游牧民族的移动厨房 一只搪瓷 ...
杂克尔(多味斋)
人民日报· 2025-06-11 08:18
和田地区特色食品杂克尔 - 杂克尔是新疆和田地区特有的玉米面馕,使用细磨玉米面、凉水和面,并掺入洋葱条、南瓜条、肥羊肉丁等配料烤制而成 [1] - 杂克尔具有玉米面的天然香味,最佳食用方式为刚出炉时趁热搭配核桃仁,也可与酸奶、羊肉汤、沙枣汤等搭配食用 [1] - 和田当地家庭常将杂克尔作为日常干粮,在宴客时作为压轴主食,象征祝福客人返程有力气 [1] 杂克尔的制作工艺与原料 - 制作工艺包括用凉水和面、揉搓后拍成饼状,再放入馕坑炙烤,全程需耗时半天 [1][2] - 原料选用细磨玉米面,调味料仅添加皮牙子(洋葱)、南瓜和肥羊肉碎,以保留玉米原香 [2] - 墨玉县仍保留传统水磨坊"二十八盘",专门为制作杂克尔提供细磨玉米面,水磨通过水力驱动木轮带动石盘磨粉 [2] 杂克尔的文化价值与功能 - 当地农民总结杂克尔四大特点:最顶饥耐饿、最受劳动者欢迎、最佳搭配乳制品和肉汤、刚出炉时口感最独特 [2] - 杂克尔相关技艺蕴含生活智慧,例如利用馕坑原理在野外用加热沙子御寒 [3] - 水磨坊的存续与杂克尔文化紧密关联,目前仅少数制作杂克尔的家庭仍使用传统水磨 [2][3] 杂克尔的地域性与传承 - 该食品基本仅存于和田地区,尤其集中在墨玉县等周边县域 [1][2] - 制作过程依赖家庭传承,需掌握馕坑火候控制、面团拍制等经验性技艺 [1][2] - 传统水磨工艺因杂克尔需求得以保留,形成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制作的完整文化链条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