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开发贷

搜索文档
资产质量十五年:上市银行不良出清与拨备压力观察
国信证券· 2025-09-29 05:22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优于大市"评级 [2][5] 核心观点 - 银行资产质量在过去15年通过各领域不良贷款轮流暴露实现软着陆 当前整体不良生成率约0.7% 虽高于历史水平但较2015年峰值有所回落 [1][2] - 银行通过主动调整贷款结构应对风险 例如压降制造业与批零行业贷款占比 [1] - 拨备计提机制有效平滑利润 多数年份超额计提拨备 存量拨备可释放至少8000亿元净利润 相当于2024年净利润的36%-57% [1][11] - 非信贷领域不良资产已出清或占比极小 表内非标占贷款比例仅1.4% ABS占0.9% 企业债占4.1% [1][10] - 大行及部分城商行在资产质量和拨备压力方面表现更优 [2] 不良贷款出清历程 - 制造业与批零行业不良率已回落至2010年水平 批零行业不良率峰值达7.79%(2016年) 制造业峰值达6.12%(2018年) [8][12] - 房地产对公贷款不良率2023年达峰值4.42% 目前边际生成已过峰但未完全出清 [8] - 城投贷款不良率2020-2023年处于高位 2024年后明显回落 城投债信用利差2024年下台阶 [8][10] - 零售贷款风险正在暴露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2021年以来持续上升且未见顶 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2024年快速上升 [8] 贷款结构调整 - 2014-2020年银行降低制造业与批零行业贷款占比 转向个人贷款领域 [8] - 2020年末房地产对公贷款占比仅6% 广义口径(含企业债和非标)占比11% 远低于2010年制造业与批零行业24%的占比 [8] 拨备机制分析 - 上市银行拨贷比2.98%(2025年中) 拨备覆盖率240% 超额拨贷比1.74% 均处于历史中间水平 [10] - 2022年以来超额计提力度降低 通过新增拨备平滑利润的空间收窄 [8] 重点公司推荐 - 建议关注资产质量与拨备压力表现较好且估值较低的成都银行(总市值735亿元 2025E PE 5.3x)、长沙银行(总市值357亿元 2025E PE 4.4x)、张家港行(总市值106亿元 2025E PE 5.4x)、瑞丰银行(总市值104亿元 2025E PE 5.1x) [2][3] - 推荐基本面有望率先走出拐点的优质顺周期个股宁波银行(总市值1741亿元 2025E PE 6.2x)、常熟银行(总市值230亿元 2025E PE 4.9x) [2][3]
上市银行不良出清与拨备压力观察
国信证券· 2025-09-29 02:04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优于大市"评级 [2][5] 核心观点 - 银行资产质量稳定得益于历史上各领域不良贷款轮流暴露出清 包括小微贷款、制造业及批零行业贷款、房地产开发贷、城投贷款和零售贷款 不良暴露分摊在较长时期且不同领域轮流暴露而非集中爆发 对银行报表影响被摊薄 [1] - 银行通过主动调整贷款结构应对风险 例如在制造业及批零行业贷款不良快速上升时压降这两个行业贷款占比 [1] - 银行通过拨备操作实现利润平滑 多数年份超额计提拨备 为利润稳定增添两道屏障:不良生成率上升时首先体现为超额计提力度减弱而非拨备计提增加;历史累积存量拨备可用于减轻当下拨备压力 [1] - 非信贷领域不良资产经历出清 包括表内非标、ABS、信用债及资管新规前表外理财 这些领域风险已出清或占比很小 非信贷减值损失相对贷款减值损失比例降至历史低位 [1] - 目前上市银行整体不良生成率边际稳定但处于较高水平 约0.7% 比2015年峰值有所回落但并非完全没有资产质量压力 [2] - 不同银行资产质量压力、拨备计提压力、存量拨备利润维持能力等表现分化 大行及一些城商行表现相对更好 [2] - 今年是此轮业绩下行周期尾声 预计明年行业基本面改善 [2] 各领域不良贷款轮流暴露与出清 - 以2011年作为不良暴露与出清起点 风险化解持续约15年 2011年行业不良生成率转为正值后一路攀升 2015年达到顶峰 [12] - 2010年房地产政策收紧且央行收紧货币政策 2011年房地产调控效果显现 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回落 影响宏观总需求 制造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 [12] - 温州区域流动性危机成为此轮不良资产出清标志性起点 当地不良率2013年达4.41% 2024年末降至0.58% [18] - 小微贷款风险暴露 部分银行大量投放小微贷款 2012年前后经济下行导致不良率快速上升 [18] - 制造业与批零行业不良已经出清 不良率2012年后持续上升 批零行业不良率2016年达峰值7.79% 制造业不良率2018年达峰值6.12% 2023年末回落至2010年水平附近 [26][29] - 工商银行采矿业不良率从2013年开始上升 2019年达峰值 目前降至较低水平 [29] - 房地产行业不良率见顶回落 房地产开发贷不良率2020年前不超过1.4% 2021年后快速上升 2023年达峰值4.42%后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35][37] - 2020年末上市银行房地产对公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仅6% 广义口径下占比仅11% 远低于2010年末制造业与批零行业风险暴露前24%的占比 [37] - 化债降低城投风险 城投贷款不良率2023年后缓步下降 2024年后明显回落 [41][44] - 零售贷款风险正在暴露且尚未见顶 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在内的各类型零售贷款不良率都在上升 [50][53] - 其他领域贷款对整体风险影响不大 电热水气行业不良率很低 票据贴现一般没有不良贷款 剩余行业贷款分布零散且总体占比不高 [60] 主动调整贷款结构应对风险 - 银行在风险暴露过程中主动调整贷款结构降低风险 制造业和批零行业风险暴露后降低这两个行业贷款配置 将信贷资源投向低风险个人贷款领域 包括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等 [66] - 贷款结构调整过程大约发生在2014-2020年 与零售转型同步 [66] - 2021年后住房贷款需求减少、提前还款增加导致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明显回落 近几年普惠贷款政策支持推动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提升 [68] 通过拨备削峰填谷 - 银行通过拨备计提平滑利润 景气度高时多计提拨备 景气度低时少计提拨备 减轻不良贷款暴露对净利润影响 [69] - 2012年及之前不良生成率很低 银行拨备超额计提幅度很大 2013年后不良生成率攀升 但大部分年份上市银行整体仍超额计提拨备 [70] - 2022年以来上市银行超额计提力度降低 通过新增拨备平滑利润空间收窄 [72] - 目前上市银行拨贷比、拨备覆盖率、超额拨贷比均处于历史中间水平 [75] - 上市银行整体存量拨备还可释放至少8000亿元净利润 足够保持约四年净利润不减少 [81][82] 非信贷不良资产出清 - 银行非信贷领域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包括表内非标、ABS、企业债及资管新规前表外理财 [81] - 截至2025年6月末上市银行非标资产相对贷款比例仅1.4% 表内ABS相对贷款比例仅0.9% 企业债相对贷款比例4.1% [81] - 资管新规前银行理财风险在资管新规后转入表内处置 例如招商银行2020-2021年共为回表理财资产计提减值231亿元 [8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资产质量和拨备压力表现较好且估值较低的成都银行、长沙银行、张家港行、瑞丰银行 [2] - 四季度推荐基本面有望率先走出拐点的优质顺周期个股 包括宁波银行、常熟银行 [2]
融资环境持续改善 房地产开发贷投放提速
新华网· 2025-08-12 06:30
日前,有消息称,监管部门窗口指导"要求银行支持房贷开发贷的占比和增速""增量不能为负"等, 已有两家银行向上海证券报记者确认这一消息,表示监管层主要是要求促进开发贷投放。 上海一家城商行的知情人士透露,该行对公业务部门的确收到窗口指导,要求加快投放。在深圳, 商业银行房贷投放也在提速。一家股份制银行房地产事业部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对他们提的要求是"能 投就投"。2月以来,该行开发贷放款开始提速,如果企业性质是央企、国企,针对一些回款较快的项 目,该行还可适当降低利率。 2022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 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从贷款投放看,2021年10月以来,房地产开发贷、个贷余额均在逐步回升。数据显示,1月房地产 贷款预计新增约6000亿元,较2021年四季度月均水平多增约3000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多增约 200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多增约1000亿元。 从票据、并购贷款、基金等其他融资工具使用情况看,房地产融资也在回到正轨。今年以来,已有 浦发银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等6家银行启动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支持计划,合计近7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