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志愿填报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流量毒药培植的社会焦虑症可休矣!张雪峰走向雪崩:账号禁止关注
新浪财经· 2025-09-25 06:13
9月24日,依托"志愿填报名师"人设形象,早已因此成为亿万富翁网红大V的张雪峰,看来离走向彻底 的"雪崩",几乎就是一步之遥了。 张雪峰借以成名,并收割滚滚而来巨额利益的四大网络媒体平台账号,一夜之间都被禁止关注了! 而向来能说会道、永远是侃侃而谈的张雪峰,这次对于媒体的回应,则极为简洁、惜字如金:"禁止关 注是账号问题"。 但是,张雪峰公司服务宣称的"大数据精准填报""100%录取保障",实际效果却被质疑,有家长认为"高 价购买的是信息差,而非实际价值"——因此被广泛质疑利用信息差疯狂牟利。 只是账号问题?也太过于笼统,并未触及实质——真正的问题,必然是账号背后的操控人制造出的问 题,才是其中的关键! 其实,早在2025年5月高考前——志愿填报前的关键点上,张雪峰已经表演了一出暗示其未来走向的戏 码——他当时含泪宣布:"可能停播,动了太多人蛋糕"云云。 张雪峰会动了谁的蛋糕?——在这一赛道上,他已是一骑绝尘,其他同行几乎无甚名声。在体量、名气 与赢利能力和市场占有量上,与张雪峰相比,他人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实,反倒可以说:张雪峰在 志愿填报市场上,别人想动他的蛋糕,真的是很难很难了! 张雪峰培植其"志愿填 ...
张雪峰:创业者的“野蛮生长”|《珍知灼见》第五期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 2025-08-01 03:35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战略方向选择包括扩大老师队伍或做图书教辅 最终决定专注教辅业务 服务的学生和家长数量保持稳定不扩张 [19] - 2024年决定开展研学业务 2025年新增网剧业务 新业务初期由创始人亲自把控细节 例如所有教辅书需经其审核 质量不达标直接销毁 [19] - 计划将流量转化为产品 通过图书、网剧等形式沉淀 从流量变现模式转向产品变现模式 以缓解网红生命周期焦虑 [80][81] 企业管理与运营 - 采用高度分权管理模式 30万元以下支出由总经理和助理审批 创始人仅参与战略决策 [17][18] - 实行无KPI考核制度 强调员工开心而非业绩目标 通过分钱机制激励员工 例如将KOL佣金分配给内部老师 [31][32] - 员工规模不明确 但建立特色福利体系 包括向优秀员工母校捐赠助学金(年捐约500万元)及为员工父母发放羽绒服等 [10][13] 行业竞争与监管 - 支持监管部门严打天价志愿填报 认为服务价格应与价值匹配 全职专业团队与兼职机构存在本质差异 [53][57] - 不担心低价竞争者冲击 相信良币不会被劣币驱逐 强调公司提供全年跟踪服务与专业培训体系(要求老师熟记500+专业目录) [55][58] - 2025年服务费已涨价1000元 但承诺2026年不再提价 通过控制服务质量维持合理利润率 [64][66] 创始人特质与商业理念 - 提出"创业是分钱的艺术" 认为合理分配机制是企业成功关键 将短视频带货收益全额分配给内容创作者 [31] - 个人消费欲望极低 名下无房产车辆 商业决策不受物质驱动 [37][42] - 持续学习被视为保持9年热度的核心能力 每年重读《野蛮生长》并实践其中管理思想 [84][105] 产品与服务特色 - 建立系统化培训体系 要求老师一周内掌握14个学科门类500+专业信息 并淘汰考核不合格者 [58] - 提供"高考志愿+心理咨询"综合服务 案例显示曾帮助受伤学生逆袭考入西北工业大学 [59] - 服务周期覆盖高二至高三全程 区别于行业常见的短期志愿填报模式 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58][62]
张雪峰是人生路上的收费站
投资界· 2025-06-18 07:47
高考志愿填报市场分析 市场概况 - 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规模在过去十年翻了十倍[3] - 张雪峰直播间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11999元/17999元两档)去年2万个名额被抢空,今年涨价1000元后20分钟内售罄[3] - 中国正常运营的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有1300多家,近70%来自河北[23] 商业模式 - 新三板上市公司旭德教育一对一咨询业务毛利率达78.30%,百年育才规划咨询业务毛利率达89.34%[24] - 志愿填报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报考规则/专业/院校的基础信息扫盲和根据具体分数确定填报方案[25] - 志愿填报咨询的附加值更多是对庞杂信息的筛选整理,解决信息差问题[25] 高考志愿填报机制演变 机制变化 - 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经历了从估分报志愿转向知分报志愿(1995年后),从梯度志愿转向平行志愿(2008年后)[6] - 平行志愿模式下分数最高的考生优先获得投档资格,分数越高选择余地越大[7] - 内蒙古的"动态排名、精准定位"机制在2025年起切换为平行志愿模式[6] 新高考模式 - 新高考模式下志愿填报分为"专业(类)+院校"和"院校专业组"两种模式[9] - 采用"专业(类)+院校"的辽宁本科批次可填112个专业,采用"院校专业组"的四川最多可填270个专业志愿[9] - 新高考模式下专业的权重超过学校,高校本科专业从309种增加到845种[10][11] 专业选择与行业发展 专业选择困境 - 专业的受欢迎程度滞后于产业发展,2011年计算机科学曾被列为"红牌专业",但2010年后成为高附加值产业延伸[18] - 专业选择与行业景气错配,2012年学金融四年后进银行降薪,学材料反而赶上新能源领域投资热潮[19] - 高校专业设置受产业影响,2017年电竞热度爆发后三年内60多所高校开设电竞专业,但2022年行业收入首次下滑[19][5][6] 人才定价因素 - 决定人才定价的是具体产业和公司,高薪酬岗位企业需具备长期持续盈利能力或面临阶段性人才短缺[19] - 行业上升期会创造阶段性人才紧缺,如2012年后深度学习突破导致研究者供给不足[21] - 比亚迪2022年营收4000亿、净利润同比暴涨449%后,800名清华北大毕业生应聘[20] 市场焦虑与消费心理 - 志愿填报复杂性增加导致信息差扩大,为咨询机构创造利润空间[12] - 志愿选择影响职业生涯,"把高考的每一分在未来最大化变现"成为具体目标[13] - 志愿填报咨询类似消除不确定性的安慰剂,技术门槛不高但能缓解焦虑[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