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具身质检机器人CASIVIBOT
icon
搜索文档
机械行业周报2025年第34周:宇树发布新款人形机器人预告,看好液冷行业发展趋势-20250826
光大证券· 2025-08-26 03:13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行业评级为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量产突破期,2025年将成为万台级别量产元年,推动产业链放量[4][5][6] - 液冷技术因芯片功耗提升(英伟达Blackwell Ultra芯片单颗功耗达1.4kW)和政策驱动(PUE要求低于1.25)迎来加速拐点,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7][8] - 工程机械受益于雅江水电站1.2万亿元投资启动及内销回暖,7月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25.2%[13][14] - 机械出海受关税和美联储降息预期影响,工具类出口分化,矿山机械出口额同比增长37.6%[10][11][12] - 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加速,受美国出口管制及大基金三期3440亿元资金支持推动[17][18] - 固态电池产业化带动设备需求,光伏"反内卷"政策推动价格回升[21] - 低空经济政策加码,广东省推出商业航天措施,中国邮政启动无人机采购[22][23] 重点子行业总结 人形机器人 - 宇树新款机器人配备31个关节(较前代提升19%),高度1.8米,强调运动性能突破[4] - 天太机器人获全球最大单笔订单10000台,联想与星动纪元推出智慧展厅解决方案[5] - 智元机器人发布"灵创平台",预计2025年成为商用拐点[6] - 建议关注灵巧手、丝杠、减速器、传感器等产业链公司[6][7] 液冷技术 - 浸没式液冷电源国家标准立项,山西润滑科技项目实现能耗降低30%以上[7] - 芯片功耗提升(NVL72方案机架功耗120-130kW)驱动液冷从冷板向浸没式迭代[8] - 2024年液冷渗透率仅10%,政策要求新建智算中心液冷机柜占比超50%[8] - 建议关注英维克、高澜股份等液冷解决方案供应商[8] 机床与刀具 - 2025年7月日本机床订单同比增长4%,对华订单连续15个月增长[9] - 2025年1-7月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增长13.9%[9] - 建议关注科德数控、海天精工等整机及零部件企业[9] 机械出海 - 美国关税政策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市场预测9月降息25基点)影响需求[10][11] - 2025年7月中国电动工具出口同比下降6.5%,OPE出口同比增长44.4%[12] - 矿山机械出口额6.0亿美元,同比增长37.6%[12] - 建议关注巨星科技、耐普矿机等出口导向型企业[12] 工程机械 -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总投资1.2万亿元(为三峡工程6倍),拉动设备需求[13] - 2025年7月挖掘机销量17138台(国内同比增长17.2%,出口同比增长31.9%)[14] - 叉车7月销量同比增长14.4%,无人叉车渗透率预计提升至3.2%[15] - 建议关注中联重科、徐工机械等龙头及叉车企业[14][15] 轨交设备 - 2024年动车组高级修招标量同比大幅增长(五级修+371.3%,四级修+136.9%)[16] - 2025年1-7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4330亿元,同比增长5.6%[16] - 建议关注时代电气、中国中车等设备供应商[16] 半导体设备 - 美国对ASML等公司实施出口管制,加速国产替代[17] - 大基金三期注册资本3440亿元,支持光刻机等"卡脖子"环节[18] - 建议关注中科飞测、富创精密等国产设备企业[18] 新能源设备 - 固态电池产业化带动干法电极、等静压设备需求[21] - 光伏电池片厂商英发睿能全球市场份额达14.7%[19] - 储能项目加速落地(如华润25MW/50MWh项目)[20] - 建议关注宏工科技、迈为股份等设备企业[21] 低空经济 - 广东省推出商业航天政策,推动卫星互联网在低空经济应用[22] - 中国邮政采购无人机设备,拓展物流场景[22] - 建议关注亿航智能、纵横股份等产业链公司[23] 行业数据跟踪 通用自动化 - 2025年7月PMI指数49.3%,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6.2%[31][32] -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4.0%,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累计同比增长13.9%[33][34][39] 农业机械 - 2025年1-7月大/中/小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分别下降5.0%/5.8%/14.0%[47][48] - 拖拉机出口数量累计同比增长16.6%,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31.4%[49][50][52] 工程机械 - 2025年7月挖掘机开工小时数环比上升10.03%,开工率达56.4%[14][15][70] - 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19.4%,基建投资反弹[55][57] 锂电设备 - 2025年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26.2万辆,同比增长27%[74][75][78] - 动力电池装车量55.9GWh,同比增长34.3%[76][79]
工业质检迎来具身智能时代,国产化进程加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4:04
公司产品发布 - 中科慧远发布首款工业具身质检机器人CASIVIBOT 该机器人能模仿人类质检员动作 理解缺陷本质 并与群体协同进化 是工业质检范式的转变 [1][2] - 机器人采用手-眼-脑协同技术架构:眼为三组相机组成的多光谱感知系统 支持大视野扫描与微米级检测 手为机械臂与灵巧夹具组合 脑为慧脑AI平台 具备垂直行业大模型及百万级精标注缺陷样本数据库 [2] 行业技术背景 - 传统AOI技术存在固定检测边界和长周期导入特性 难以应对产线变动或突发非标瑕疵 使质检环节高度依赖人工 [3] - AOI与机器人形成互补协同:AOI完成标准化大批量高速检测 机器人完成柔性场景复杂缺陷补检 机器人学习可反哺AOI算法库 实现1+1大于2的协同效应 [3] 行业前景 - 工业质检环节使用机器代人是新赛道 海内外厂商处于同一起跑线 国内厂商有望通过AI质检实现弯道超车 [4] - 新质检范式需打破传统AOI设备边界 适配复杂多变工业场景 具备快速导入 灵活部署和持续进化能力 [4] 相关ETF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涨2.77% 市盈率20.65倍 份额增加4050万份至63.1亿份 资金净流入1908.5万元 [6]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涨2.13% 市盈率45.76倍 份额增加1900万份至51.6亿份 资金净流入2384.8万元 [6]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涨5.51% 份额增加3000万份至4.1亿份 资金净流入544.5万元 [6]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涨6.06% 市盈率130.08倍 份额增加700万份至3.7亿份 资金净流出124.4万元 [7]
中科慧远发布具身质检机器人 应对质检“最后一公里”难题
经济观察报· 2025-08-20 05:51
公司产品发布 - 公司发布首款工业具身质检机器人CASIVIBOT 标志着工业质检从单一视觉向全面智能化升级的开端 [2] - 产品通过"手-眼-脑"协同技术架构实现灵活操作 融合人类质检经验与工业AI技术 具备拟人化能力和群体弹性部署能力 [3] - 机器人展示实际应用能力:瓶身贴标检测环节通过双臂协作实现360°全覆盖检测 汽车电机定子检测可识别微小裂痕和毛刺 单件检测时间小于5秒 [3] 技术平台架构 - 鉴习平台模拟人类质检员操作经验 将人类动作结构化知识化 实现人工质检关键动作复现 [4] - 鉴心平台作为垂直行业大模型引擎 通过极少样本训练实现高精度识别 获CVPR 2025工业视觉挑战赛冠军 [4] - 鉴云平台作为云端中枢 打通AI模型与设备壁垒 实现一次训练多机共享 支持远程调优和任务同步 [4] 产品特性与优势 - 技术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 机械臂/夹具/视觉配置系统及算法模块可按需更换 适应新产品换型需求 [4] - 结合云端管理系统 推动工业质检服务从传统硬件采购转向机器人租赁模式 降低中小企业智能化门槛 [5] - 累计出货传统AOI设备超过1000台 服务行业覆盖3C/传统家居/汽车/半导体等领域 [2]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传统AOI设备存在固定检测边界和长周期导入特性 难以应对柔性化场景和非标准瑕疵问题 [2] - 当前"最后一公里"质检环节仍需高度依赖人工 [2] - 具身智能机器人通过灵活部署和持续进化能力 解决制造场景碎片化/产品形态多样化/工艺流程复杂化等制约因素 [2] 战略布局与发展方向 - 发起全球合作伙伴招募计划 推动具身智能质检在各行业应用落地 [5] - 通过开放共享生态 将实验室创新能力转化为工厂生产力 [5] - 未来质检需要传统AOI设备与具身质检机器人协同 实现智能制造体系的"随需而动" [5]
中科慧远发布质检机器人CASIVIBOT
北京商报· 2025-08-19 13:36
产品发布 - 中科慧远于8月19日发布工业具身质检机器人CASIVIBOT [1] - CASIVIBOT采用具身设计并依托"手-眼-脑"协同技术架构实现工业产线灵活操作 [1] 技术架构 - "眼"系统由三组相机组成多光谱感知系统 支持大视野扫描与微米级精准检测 [1] - "眼"系统可识别不同材质、复杂曲面及高反光工件的需求 [1] - "手"系统采用机械臂与可切换灵巧夹具组合 模拟人类手臂灵活动作 [1] - "手"系统通过轨迹规划算法实现自主避障和操作路径调节 [1] - "脑"系统基于工业质检场景工程检验自主研发"慧脑"AI平台 [1] - "慧脑"平台具备垂直行业大模型及百万级精标注缺陷样本数据库 [1] - 系统具备类间小样本迁移能力 可通过语言描述引导识别 [1] - 实现多模态融合检测功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