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质检
icon
搜索文档
工业质检迎来具身智能时代,国产化进程加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4:04
公司产品发布 - 中科慧远发布首款工业具身质检机器人CASIVIBOT 该机器人能模仿人类质检员动作 理解缺陷本质 并与群体协同进化 是工业质检范式的转变 [1][2] - 机器人采用手-眼-脑协同技术架构:眼为三组相机组成的多光谱感知系统 支持大视野扫描与微米级检测 手为机械臂与灵巧夹具组合 脑为慧脑AI平台 具备垂直行业大模型及百万级精标注缺陷样本数据库 [2] 行业技术背景 - 传统AOI技术存在固定检测边界和长周期导入特性 难以应对产线变动或突发非标瑕疵 使质检环节高度依赖人工 [3] - AOI与机器人形成互补协同:AOI完成标准化大批量高速检测 机器人完成柔性场景复杂缺陷补检 机器人学习可反哺AOI算法库 实现1+1大于2的协同效应 [3] 行业前景 - 工业质检环节使用机器代人是新赛道 海内外厂商处于同一起跑线 国内厂商有望通过AI质检实现弯道超车 [4] - 新质检范式需打破传统AOI设备边界 适配复杂多变工业场景 具备快速导入 灵活部署和持续进化能力 [4] 相关ETF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涨2.77% 市盈率20.65倍 份额增加4050万份至63.1亿份 资金净流入1908.5万元 [6]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涨2.13% 市盈率45.76倍 份额增加1900万份至51.6亿份 资金净流入2384.8万元 [6]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涨5.51% 份额增加3000万份至4.1亿份 资金净流入544.5万元 [6]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涨6.06% 市盈率130.08倍 份额增加700万份至3.7亿份 资金净流出124.4万元 [7]
海尔资本:AI算法产业化破局之道——从冠军训练系统看智能时代投资新范式
搜狐财经· 2025-05-21 08:46
智能科技与体育训练 - 中国乒乓球实验室采用高速摄像机、SIMI动作捕捉系统、红外动作捕捉系统等设备,实时采集百余项数据并生成三维运动轨迹,推动训练模式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智能" [3] - 竞技体育的算法革命通过多模态传感器阵列和激光扫描系统,将运动员的"直觉天赋"转化为可量化、可迁移、可迭代的智能资产 [3] - AI技术正在解构顶尖运动员的直觉能力,并可能重构制造业、医疗、农业等产业的升级路径 [3] 技术应用与行业融合 - 智能训练系统的200余项数据建模技术逻辑与康复医疗领域高度契合,例如外骨骼机器人需根据患者个性化数据制定康复方案 [4] - 工业质检更依赖静态视觉识别,而医疗康复要求更高的动态数据交互,未来可通过提升数据精度与全流程闭环优化推动AI深度渗透 [5] - "传感器阵列+边缘计算+数字孪生"技术组合正在重塑汽车行业(自动驾驶)、制造业(设备预测性维护)、农业(作物生长模拟)等领域的智能化路径 [6] AI产业化竞争逻辑 - AI产业化向"端到端交付能力"进化,乒乓球训练系统的设备层、平台层、服务层三重架构反映了这一趋势 [7] - 下游客户更倾向一站式解决方案,头部企业通过"数据中台+行业模型"模式降低应用门槛,垂直领域企业则依托全栈能力构建壁垒 [7] - 未来竞争将聚焦"技术深度"与"场景贴合度"的双重优势 [7] AI商业化路径 - AI商业化需在"行业专精"与"泛化能力"间权衡,医疗领域通过行业知识+AI技术融合可开发出诊断级应用 [8] - 垂直场景做透路径更受青睐,因细分领域数据壁垒高且行业痛点多需定制化方案 [8] - 横向拓展依赖生态整合(如跨行业数据平台),但短期难成主流 [8] 行业大模型发展趋势 - 未来三年制造业、医疗等行业将涌现专用模型,驱动力包括场景强需求(工业质检、医疗诊断)和数据安全性 [9] - 中长期跨域智能体或出现于相近行业(如智慧城市整合交通、环保数据),但通用智能体受限于数据壁垒与算力成本 [9] - AI产业化正从技术突破走向生态竞合,行业大模型将率先打开商业化闸门 [9]
「AI 工业缺陷检测」场景精选丨2025年Banglink第1期
创业邦· 2025-02-26 23:56
AI工业缺陷检测行业发展现状 - AI工业缺陷检测技术正成为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通过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实时分析 显著提升传统制造缺陷识别能力 有效破解人工检测效率低和漏检率高的行业痛点[1] - 行业当前存在两大核心痛点:数据质量与数量不足(缺陷样本稀缺 数据集不平衡 标注质量与一致性 数据噪声与多样性不足)以及模型性能与泛化能力限制(泛化能力不足 复杂缺陷检测困难)[2] 代表性企业及技术布局 - 感图科技专注于高端制造领域智能化品质管控与良率管理 处于C++轮融资阶段[3] - 二十八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及系统平台 处于C+轮融资阶段[3] - 阿丘科技为工业AI视觉及智能分析服务商 处于B+轮融资阶段[3] - 无锡埃姆维以机器人与机器视觉为核心提供解决方案 融资轮次未披露[3] - 策立科技专注于钢铁工艺流程智能化技术研发 处于B轮融资阶段[3] - 深视科技以AI技术 机器视觉及自动化技术为核心提供工业质检方案 处于A+轮融资阶段[3] - 詰塔科技提供国产高端制造智能化一站式CIM2.0解决方案 处于B轮融资阶段[3] - 中光睿华专注于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大数据服务与智能化生产设备 融资轮次未披露[3] - 工源三仟提供工业X-Ray在线检测解决方案 处于A+轮融资阶段[3] - 领声科技研发电池领域声学检测与监测技术 处于Pre-A轮融资阶段[3] - 轻象科技专注于人体动作AI行为理解与人机协同技术 处于A轮融资阶段[3] - 视比特机器人提供AI+3D视觉产品 工业智能软件及智慧工厂解决方案 处于B轮融资阶段[3] 相关技术领域扩展 - 智能网联车领域涵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和智能座舱技术[5][7] - 空天科技领域包括电动飞机eVTOL 智能工业无人机 商业航天 运载火箭和卫星物联网[7] - 能源科技领域涉及新能源储能 氢燃料电池以及CCUS&碳服务[7] - 生物医疗领域覆盖ADC创新药 基因治疗&RNA药物 脑科学 合成生物和AI制药[7] - 人工智能领域延伸至具身智能 AIGC AIGC应用层 ARVR核心硬件和芯片之母EDA[7] - 新材料领域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纳米材料[7] - 底层技术领域包含量子计算 隐私计算 边缘计算和数据安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