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太行系列发动机
icon
搜索文档
记者手记:鹰击长空,跨越时空的奋斗答卷
新华社· 2025-09-20 15:43
航空装备技术突破 - 歼-20作为中国首型自主研制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 填补空中隐身作战能力空白并突破高隐身高性能平台及强协同作战等核心关键技术 [3] - 直-8L运输直升机客货舱空间较原直-8系列增加40% 具备大容量装载和全域机动运输优势 [4] - AEF1200发动机与"太行"系列发动机代表国家科技实力 中国成为全球5个能独立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之一 [4] 航空工业发展历程 - 航空装备历经从歼教-1到歼-35A的跨代发展 实现从陆地到海洋的全域覆盖 [6] - 歼-20历经10余年攻关研制 通过飞行品质模拟试验和铁鸟在环试验等系列测试完成首飞 [3] - 直-8L直升机填补国产直升机运输全地形车辆装备空白 可在昼夜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高原运输任务 [4] 航空产业展示与传播 - 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首次静态展示歼-20战机 吸引大量航空爱好者围观 [3] - 航空工业集团展台呈现歼-35A飞机模型及直-8L运输直升机模型等装备 [4] - 中国航发展台通过科普动画向青少年群体传播航空发动机技术知识 [4][6]
中国航发参加长春航空展,首次公开展示60千瓦级涡喷式混合动力系统
新浪财经· 2025-09-19 13:20
公司产品展示 -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首次参展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 [1] - 展示产品包括AEF1200发动机、"太行"系列发动机和高空高速无人机动力等多型明星产品 [1] - 首次公开展示60千瓦级涡喷式混合动力系统 最大功率达80千瓦 [1] 技术应用领域 - 混合动力系统主要用于增程式eVTOL供电吊舱 [1] - 适用于1吨级eVTOL主动力系统 [1]
2025长春航展正式拉开帷幕
央广网· 2025-09-19 00:33
展会规模与创新 - 展会为期5天 参观人次有望超80万 为2019年以来规模最大、内容最多、体验最新的一届[1] - 展场总面积达235.8万平方米 较上届扩容一倍 首次全面启用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1] - 集中展出百余型空军现役飞机、地面装备及退役经典装备[1] 航空发动机技术突破 - 中国航发首次参展 展示AEF1200发动机 直径接近两米 为大型运输机国产动力[1] - AEF1200配备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及健康管理系统 系国内首型自主研制大涵道比双转子涡扇发动机[1] - 同步展出"太行"系列发动机及高空高速无人机动力等多型明星产品 体现从单装到体系的自主创新发展成果[1] 实战化训练展示 - 安排十几项表演内容 包括"八一""红鹰""天之翼"表演队表演[2] - 飞行表演按作战能力模块及教育训练模块优化 所有科目贴近实战化 坚持战训一致原则[2] - 空军增强装备开放体验 设置模拟飞行等沉浸式体验区 通过互动交流吸引青少年了解空军[2]
自主创新铸就强国利器:从九三阅兵看中国国防工业体系
金投网· 2025-09-04 07:09
阅兵规模与装备展示 - 阅兵编设45个方(梯)队 按作战模块编组 展示体系作战能力 时长70分钟[4] - 受阅装备以新型四代装备为主体 包括新型坦克 舰载机 歼击机等[4] - 陆上 海上 空中系列无人智能和反无人装备及网电作战新型力量亮相[4] - 高超声速 防空反导 战略导弹等装备展示战略威慑实力[7] - 装备方队分为陆上作战群 海上作战群 防空反导群 信息作战群 无人作战群 后装保障群和战略打击群[9] 航空装备企业 - 中航成飞研制歼-10第三代战斗机与歼-20第四代重型隐身战斗机 体现航空电子与隐身技术突破[11] - 中航沈飞发展歼-11系列及歼-16多用途战斗机 并推出歼-35第四代隐身战斗机[13] - 航发动力研制太行系列(WS-10)发动机 应用于歼-11B 歼-16等战机 实现国产化突破[20] - 航发动力涡扇-15(WS-15)发动机助力歼-20跻身世界顶尖五代机 涡扇-19(WS-19)将配装新一代隐身战机与无人机[20] - 洪都航空研制初教-6教练机(累计交付3000多架) K8基础教练机及L15高级教练机 具备电传飞控系统[22] 尖端技术供应商 - 光启技术超材料产品实现装备减重50% 提升通信距离 上半年批产收入9.36亿元 同比增长47.35% 占营收99.23%[16] - 光启技术709基地二期产能达去年同期1.5倍 株洲905基地8月试生产 天津906基地11月投产[17] - 中无人机研制翼龙系列无人机 翼龙-2具备45小时航时与1万千米航程 实现吨位 高度速度及任务能力全覆盖[26] - 新余国科开发增雨防雹火箭弹发射架 采用模块化设计 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7] 行业技术突破 - 超材料技术被美国国防部列为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领域 应用于先进飞机与电子通信系统[16] - 中国航空工业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第三代重型战斗机制造技术 为自主研发奠定基础[13] - 无人机系统具备全天时 全天候 全疆域任务执行能力 在军用与民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