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牛黄

搜索文档
天保基建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激增21倍 战略转型与多元业务驱动高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09:04
财务业绩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18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2106.58% [1][2] - 扣非净利润增幅高达3173.69% [1] - 营业收入4.86亿元 基本每股收益与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1064元 同比增长2116.67% [2] - 资产负债率为57.6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达55.47亿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1.97% [2] - 银行贷款平均融资成本仅2.69% 债券融资成本3.27%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5.19% [2] 地产主业 - 房地产项目销售合同额18.20亿元 同比增长68.21% [1][3] - 商品住宅成交金额权益排名全天津市第四位 全口径排名第七位 [3] - 意境芳华 天成燕居 意境元启三个项目进入滨海新区单盘销售排行榜前五位 [3] - 积极推进未来社区战略落地 在天保九如品筑 意境芳华 天保金海岸等项目试点天保享未来社区场景化服务 [3] - 意境元启项目融入全龄友好和产城融合理念 探索构建10分钟生活圈服务模式 [3] 项目开发与产业多元化 - 汇津广场二期 综保智汇城项目均按计划于上半年竣工 [4] - 意境芳华项目开发进度达94.40% 天成燕居项目开发进度达90.00% [4] - 产业园区运营招商启动良好 成功引入中核集团重点项目中核安科锐培训中心 [4] - 与同仁堂旗下控股公司签订金额约4亿元的天然牛黄年度战略供应协议 [4] - 与黑龙江省供应链龙头企业就三七采购300吨/年达成合作意向 [4] - 全资子公司天津滨海开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411.09% [4] - 参股子公司天津中天航空工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06.42% [4]
中新健康|进口牛黄再开闸,供需格局有望改善
中国新闻网· 2025-04-23 13:42
政策调整 - 国家药监局时隔二十多年再次启动牛黄进口试点 试点区域包括北京 天津等12个省市 试点时限为2年[1] - 允许来自不存在疯牛病疫情禁令国家且符合检疫和质量要求的牛黄进口用于中成药生产[1] - 进口申请人需为试点区域内含牛黄中成药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同一集团公司试点区域内控股企业可共享使用[2] 行业背景 - 天然牛黄是稀缺中药材 为安宫牛黄丸等核心中药产品的重要原料 因稀缺性导致价格持续上涨[1][3] - 2000年前进口牛黄是中国重要来源 后因疯牛病疫情被禁止进口直至本次重启[2] - 牛黄在4500余种方剂中约650种使用 现代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 片仔癀 牛黄清心丸均以其为主要原料[3] 市场供需 - 天然牛黄稀缺性极高 仅1-2‰的老牛可能产生 100万头牛仅能产出3-4公斤[3] - 2024年1月市场价格达160万-170万元/公斤 因货源紧缺持续走高[3] - 进口试点有望改善供需格局 增加供应保障药品稳定生产 对价格起到平抑作用[1][4][5] 产品价格影响 - 片仔癀产品过去二十年内经历13次提价 单价从2005年125元/粒升至2023年760元/粒 涨幅508%[3] - 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售价从2012年350元/丸调整至2021年860元/丸 累计涨幅145.71%[4] - 港版安宫牛黄丸2024年6月调价至1189元/丸 较之前上浮20.71%[4]
时隔20多年,进口牛黄再开闸,片仔癀和安宫九黄丸们却笑不起来
钛媒体APP· 2025-04-23 10:22
政策解禁与市场反应 - 国家药监局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 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 试点区域为12个省区市 试点期限2年[2] - 天然牛黄进口禁令解除后 相关企业股价未出现明显上涨 同仁堂涨2.64% 广誉远涨1.34% 达仁堂涨0.63% 白云山涨0.42% 片仔癀涨0.06% 次日悉数收跌[3] 天然牛黄供需状况 - 天然牛黄价格从2016年每公斤17万元涨至2024年165万元 9年涨幅近10倍 目前暂保持160万元/公斤水平[2][5] - 2023年中国天然牛黄产量5.58吨 当年用量10.95吨 存在显著供需缺口[4] - 天然牛黄形成几率仅1-2% 每百万头牛仅产出3-4公斤 国内耕牛数量减少且屠宰期提前至20个月 进一步制约供给[4] 进口限制与替代方案 - 进口牛黄仅允许来自海关总署公布名录的5个国家 包括澳大利亚 缅甸 泰国 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5] - 全球主要牛肉出口国巴西(占全球牛黄产量40%) 阿根廷等因疯牛病疫情未列入白名单[6] - 体外培植牛黄作为主要替代品 由健民集团持股33.54%的健民大鹏独家生产 价格约16.94万元/公斤[6] 企业财务表现 - 同仁堂2024年营收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 归母净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滑8.54% 为五年来首次负增长[9] - 片仔癀2024年营收107.69亿元增速放缓至7.06% 归母净利润29.74亿元增速放缓至6.32% 第四季度收入利润分别同比下降5.70%和26.78%[9] - 同仁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61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9.29% 为近10年新低 片仔癀存货增至46亿元 三个季度增加12亿元[9] 终端市场挑战 - 2023年全国零售药店约4万家关闭 闭店率3.8% 2024年预计关闭3.9万家 第四季度闭店13672家 闭店率增至5.7%[10] - 同仁堂港版安宫牛黄丸从1060港元涨至1280港元 但香港市场涨价收效甚微[9] - 公司通过增加营销推广费10.07%和新增250家门店应对市场挑战 但未能带动业绩强劲增长[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