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载重无人机

搜索文档
共享机遇,共促未来,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 2025-09-21 22:41
9月2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落下帷幕。为期5天的 东博会吸引了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3260家企业参展,累计参展人次达22.6万,创历史新高。截至 9月20日,据不完全统计,本届东博会共取得成果超700项,其中经贸项目签约超500项,多领域、多形 式成果超270项。与会多国人士认为,中国东盟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友好合作更加深入人心,为构建更 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这是一届科技感满满的东博会" 听机器人指挥的音乐会,看格斗机器人比拼,喝一杯由机器人制作的饮品……本届东博会人工智能专 馆,不少企业携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智能医疗平台等高新产品亮相。具备实时翻译功能的智能眼镜、 灵活穿行的机器狗、大载重无人机等科技产品吸引了大量观众。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摄 中国—东盟自贸区自2002年启动建设并于2010年宣布建成以来,不断扩大升级。目前,自贸区3.0版谈 判已全面完成。东盟秘书长高金洪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建设将推动东盟和中国经贸合作迈 向新高度,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夯实基础。"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本届东博会首席战略合作伙伴。 ...
第二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取得成果超700项 共享机遇,共促未来,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 2025-09-21 22:21
展会规模与成果 - 第二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吸引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3260家企业参展 累计参展人次达22.6万创历史新高 [1] - 本届东博会共取得成果超700项 其中经贸项目签约超500项 多领域多形式成果超270项 [1] 人工智能与科技应用 - 首次创设人工智能专馆占地1万平方米 为东博会史上最大单体主题馆 展出约1200项展品 [2] - 人工智能专馆贸易成交额超1.4亿元人民币 涵盖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 智能医疗平台 实时翻译智能眼镜 机器狗 大载重无人机等前沿领域产品 [2] - 现场签约44个"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项目 涉及制造业 服务业 农业等领域 [3] - 广西探索"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发展路径 行业头部企业相继布局当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2] 跨境贸易与政策红利 - 新加坡企业CuberAI展出人工智能驱动的跨境海运物流解决方案 覆盖货物监控 抵港卸货 清关报送 仓储物流全环节 [3] - RCEP和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推动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进口成本降低 越南咖啡品牌实现无纸化报关和税收优惠减免 [3][4] - 越南孔奈咖啡在政策吸引下决定两个月后进入中国市场 中原传奇咖啡连续22年参展并实现销售额持续攀升 [4] 基建合作与项目投资 -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近5年在东盟国家累计签约超690亿美元 参与建设柬埔寨金港高速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等重大项目 [5] - 柬埔寨旅游部肯定中企基建项目提升当地基建水平 东盟国家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同时丰富中国市场供给 [5] 区域合作与战略升级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 预计推动双边经贸合作迈向新高度并夯实区域经济一体化基础 [4][5] - 东盟秘书长指出自贸区3.0版建设将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老挝国家副主席强调合作平台推动区域持久稳定与共同繁荣 [4][7] 文化融合与青年交流 - 缅甸作为主题国展示传统舞蹈《目瑙纵歌》 配套举行中国—东盟非遗时装周 星势力青年歌手大赛 文化出海交流会等多元文化活动 [6] - 中国—东盟青年领军者圆桌对话会发布首期区域产业协同与青年实践调研报告 东盟秘书长将青年领域合作视为优先方向 [6][7]
特稿丨更快、更稳、更实——从东博会感受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步伐
新华社· 2025-09-19 13:43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展览面积达16万平方米 7个东盟国家在主会场包馆或半包馆 共计60个国家3200余家企业参展 [1] - 第22届东博会吸引大量域内外人士目光 20余年来将中国与东盟各国紧密相连 [1] 高层政治外交与战略合作 - 历届东博会已有超过200位中外领导人 4000位部长级贵宾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 [2] - 本届开幕式缅甸 老挝 柬埔寨 马来西亚 越南等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及东盟秘书长共同出席并致辞 [2] - 通过建设部长圆桌会议 工业部长圆桌会议 人工智能部长圆桌会议等高层交往活动 达成多项住房城乡建设 区域工业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领域合作成果文件 [2] - 东盟秘书长高金洪表示东博会已成为东盟与中国互信合作和携手共进的重要象征 体现双方高度重视 [3] 经贸与科技合作升级 - 展会呈现从土特产到人工智能展品的升级 涵盖泰国果干 越南咖啡 老挝古树茶等特产及AI大模型应用 智能医疗平台 数字支付工具等高新产品 [3] - 中方展区展示具备实时翻译功能的智能眼镜 机器狗 大载重无人机等科技产品 [3] - 印尼多家科技企业参展反映两国经贸关系升级及工业与科技领域合作增加 [4] - 东博会提升东盟与中国间贸易额 帮助产品进入对方消费市场 深化地区经济融合并助力自贸区发展 [5] 区域合作与全球影响 - 斯里兰卡作为特邀合作伙伴国参展 展示茶叶 香料 橡胶等特色产品 寻求旅游投资和港口发展合作机遇 [5] - 东博会加强区域经济相互依存 支持构建区域命运共同体 成为全球合作模式典范 [5] - 泰国研究机构认为东盟与中国不仅是重要贸易伙伴 更是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3] 人文交流与青年合作 - 举办中国-东盟青年领军者圆桌对话会 各国青年代表交流创新案例 分享合作思考 [5] - 缅甸青年代表通过项目学到制造业合作 技术引进 文化交流等成功案例 了解各国发展思维和重点方向 [6] - 举办中国-东盟非遗时装周 星势力青年歌手大赛 文化出海交流会等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 [6] - 老挝教育人士认为活动促进青年深入了解彼此国家特色和文化 推动旅游贸易和文化交流 [6] - 越南专家指出人文交流活动将深厚友谊具象化为真挚交往联系 为未来发展奠定文化交融基础 [6]
首次创新应用外骨骼搬运+无人机挂载+机械臂检修 作业时间减半
杭州日报· 2025-07-22 03:00
智能装备应用 -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首次将智能人体外骨骼装置与机械臂综合检修机器人联合应用于输电线路消缺作业 [3][4] - 智能人体外骨骼装置可为腿部提供30公斤助力 使单人轻松搬运30公斤机械臂和50公斤无人机 [3] - 机械臂综合检修机器人通过无人机挂载至地线 代替人工执行高空带电作业 [4] 技术性能参数 - 智能外骨骼续航达5-8小时 为佩戴者节省30%-50%体力 [4] - 机械臂可远程操控完成旋松螺栓、拆卸安装防振锤等精密操作 [3][4] - 高清视觉系统精准锁定目标 实现高空"微创手术"级作业 [3] 作业效率提升 - "外骨骼+无人机+机械臂"联合模式使作业时间缩短一半 [4] - 传统多人搬运变为单人作业 避免人工登塔风险 [3][4] - 新技术可应用于导地线修补、间隔棒更换等复杂场景 [4] 行业应用前景 - 该技术标志着电力行业"机器代人"数智运检体系成熟应用 [4] - 创新模式为迎峰度夏等关键时期电网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4] - 未来将拓展至更多高空高风险作业场景 [4]
实施经济能级跃升 力争2030年GDP突破3万亿元
长江日报· 2025-05-22 08:42
经济能级跃升 - 武汉市力争到2030年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 [1][2] -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实施经济能级跃升是首位行动 [2] - 发展动能向新转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2] 投资提质增效 - 全年推进2400个亿元以上项目、10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90个百亿元以上项目建设 [3] - 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930个 [3] - 支持政府投资基金和民间资本共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形成多元投资格局 [4] - 全年开展民间投资项目推介不少于100场 [4] - 分区分行业建立重点跟踪项目清单,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5] 现代产业焕新 - 推动钢铁产业向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高效化方向转型升级 [6] - 加快传统燃油车产线柔性化改造,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城市 [6] - 推动石化产业向深度炼化一体化、关键战略新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方向转型升级 [6] - 巩固提升光电子信息产业,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7] - 推进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康养休闲、医药流通等领域 [7] - 推动北斗产业技术优势向场景应用转化,建设全球北斗全方位规模应用示范城市 [7] -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7] 开放枢纽强基 - 加快建设沿江高铁合武段、汉宜段,力争高铁里程突破500公里 [8] - 高速公路突破1100公里 [8] - 高质量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力争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7亿吨 [8][9] - 推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扩容升级,力争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200万人次 [9]
跨越山海 血脉相连——台胞两岸海洋文化交流行侧记
新华社· 2025-04-27 13:05
两岸海洋文化交流活动 - 活动以"海阔同舟 潮涌未来"为主题 台盟中央邀请台湾同胞参与 展示两岸同根同源的海洋文化 [1] - 展览包括船政历史与现代海洋科技成果 如《轮船营规》手稿 沈葆桢战备图 以及现代船舶模型与无人机技术 [1][2][3] - 台湾参与者包括成功大学教授陈美霞 高雄科技大学学生等 通过实物与文献加深对两岸历史联系的理解 [1][2] 历史与科技融合展示 - 展品涵盖从1874年沈葆桢保台时期的船政舰队 到现代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模型 体现海洋技术发展脉络 [2][3] - 台湾学生通过VR游艇模拟器等互动设备 直观感受大陆海洋科技进展 如8级抗风无人机与南极磷虾捕捞船技术 [3] - 历史文物如《航行在台湾海峡的"万年清"》美术作品 展现首艘千吨级军舰在两岸物资运输中的历史作用 [2] 台湾参与者的反馈与未来意向 - 台湾青年李璞认为大陆正在恢复海洋大国实力 民族复兴进程令人震撼 [3] - 台中张同学计划赴深圳实习 高雄电子专业研究生谢同学考虑未来赴大陆发展 [3] - 80岁台北人丁振隆通过VR体验感叹大陆发展超出想象 陈美霞呼吁加强历史教育以促进两岸融合 [2][3]
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高点视频监控系统、无人机森林火灾扑救分队……科技赋能森林草原防灭火
四川日报· 2025-03-31 00:34
●今年,全省共布设755个森林草原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通过公网和北斗卫星,监测数据会实时 传回系统,自动形成相关站点的火险分析报告 ●四川已初步形成在火场"三断"情况下,无人直升机全时侦查、通信、物资投送等实战能力 森林草原火险预测预警是森林草原防火的重要环节。今年,各地上新众多科技含量足的监测设备和 检测手段。 3月27日,巴中市通江县一处森林火情被快速扑灭。午后,森林消防员留在山顶看守火场防止复 燃。一架大载重无人机悬吊着25份午餐从山脚起飞,4分钟后消防员们吃上了热饭。 "如果是人工背运,要花费一个半小时。"看到队员们收到热食,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大队 长高吉永有些感慨,2024年"3·15"雅江森林火灾救援中,救援人员的补给都靠人工背运。如今,一些救 援中急需远距离运输的管带、补给等已普遍使用大载重无人机运输。高吉永介绍,本轮防火期前,四川 省森林消防总队组建了重型无人机分队,其中大型侦察无人机可开展红外热成像侦查,实时回传图像, 快速完成火场的三维建模;针对悬崖火点和陡坡火点,多功能无人机可喷射灭火剂灭火。其中,一款纵 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可携带200多公斤的吊桶,对树冠火进行清理。"四川已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