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营业性演出

搜索文档
最高奖补4000万!广州黄埔出台文旅版权相关产业扶持措施
南方都市报· 2025-09-28 06:47
本次最显著的是支持力度全面升级。据关瑞华介绍,在用地支持方面,《措施》对经认定的重点项目自 持部分,在满足国家规定最低价标准的情况下,起始价可按办公用途市场评估价的50%及规划用途市场 评估价两者中取低值确定,显著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在资金扶持方面,《措施》提出对固定资产投资达5000万元以上的文旅项目,最高给予2000万元奖励。 同时鼓励文旅体娱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对年度营业收入首次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最高给予100万元奖 励。 另外,产业园区作为支撑企业成长的重要载体,《措施》同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奖补细则。鼓励园区培 育规模以上企业,每培育1家最高奖励5万元,对入驻经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和版权示范园区的文旅企 业,按实际租金最高50%的比例给予扶持,多措并举推动产业链、生态链集聚。 9月26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文旅产业与版权经济"政策发布会暨招商促进会在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 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本部园区举行,现场正式发布《广州开发区 广州市黄埔区促进文旅产业与版权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优化、 整合、升级,围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版权经济创 ...
谋划打造一批功能区级文旅消费新地标 北京发力六大专项行动
北京商报· 2025-07-22 11:59
上半年经济表现 - 北京上半年经济社会运行呈现态势稳、动能足、保障实三大特点 主要指标好于预期 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2] - 下半年经济增长内生动能稳步增强 有基础有条件保持稳定增长 国家政策工具箱储备充分 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项目产能提升 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激活消费需求 [2] 消费提振行动 - 围绕奥林匹克中心区、两园一河、大运河、南中轴等打造功能区级文旅消费新地标 东西南北一体化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3] - 抓好演唱会、会展、世界乒联中国大满贯、中国网球公开赛等重点活动及暑期中秋国庆冬季等重点时段 系统谋划融合消费新场景 [3] - 文旅体消费市场有望延续强劲增长 中轴线环球影城三条文化带等主题IP持续释放吸引力 沉浸式消费场景进一步丰富 [3][4] - 演艺市场保持活跃 大型营业性演出和演艺新空间带动新一轮消费热潮 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培育完善为体育消费注入新动能 [3][4] - 博物馆延时开放等惠民措施实施 持续提升文旅体验助力消费潜力释放 [4] 产业强基行动 - 构筑高精尖产业发展高地 支持新能源汽车高端零部件项目在京落地 加快打造手术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 [5] - 推动海淀昌平两个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向国家级升级 高水平举办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5] - 年底实现公共算力供给规模达4.5万P 推进模型基础架构复杂推理大模型等关键技术攻关 [5] - 推动医疗健康政务服务等首批标杆场景建设见效 组织实施国家级市级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 [5] - 推动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平台全面开展交易 制定绿色先进能源和低碳环保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5] - 加快房山新型储能示范产业园和氢能产业园区建设 多措并举保障全年绿电外调规模达400亿千瓦时以上 [5] - 加快推动第五立面光伏应用 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推动创建北京中轴线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5] - 推进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支持科技+文旅科技+文博等新业态发展 结合城市更新打造文化微地标 [5] 企业护航行动 - 完善企业诉求响应和反馈机制 做好本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立法论证 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 [6] - 加快清欠中小企业账款 深入开展畅融工程千企万户大走访等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6] - 服务外资企业再投资 闭环式解决外资企业诉求 发布全市统一的轻微违法免罚事项清单 [6] - 力争无事不扰企业突破50万户 [6] 改革赋能行动 -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推动本市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立法 探索建立公共数据分级分类授权机制 [7] - 推动北京证券交易所大力发展国债交易市场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一体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事业单位改革 [7] - 出台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方案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建设国际法商融合示范区 [7] - 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向口岸物流服务贸易等环节拓展 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 [7] 投资促进行动 - 稳定扩大民生投资 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将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 [8] - 强化产业投资引进和落地保障 用好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发挥政府投资放大效应 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8] - 积极促进民间投资 在污水处理垃圾停车等领域加快形成一批新的示范项目 [8]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聚焦轨道站点周边等设施完备地区建设好房子 加大新开发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8] 民生暖心行动 - 全年归集发布不少于10万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 出台普惠托育试点政策优化方案 推进新型集团化办学 [9] - 新增中小学学位4000个以上 新建5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9] - 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间 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8万套间 [9] - 开通地铁17号线剩余段6号线南延 建设丽泽商务区站新龙泽站等轨道交通微中心 [9] - 打造20条城市画廊 全年建成20个无界公园 推进六环高线公园建设 实现温榆河公园二期等滨水空间对外开放 [9]
“竞逐升级多元发展”-2024年大型营业性演出市场趋势及特点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4-23 08:34
市场规模与票房 - 2024年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296.36亿元,场次0.27万场,观众人数3651.82万人次,在演出票房中占比提升至51.1% [1][8][9] - 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1%,观众人数超29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0% [1][8][13] - 万人以上演唱会场次同比增长84.4%,单场3000万以上演唱会占比达11.8%,同比提升3.4% [13][24][25] 演出地域分布 - 大型演唱会向二线城市集中,票房和场次占比均超60% [1][12][16] -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票房产出占全国63.5%,其中长三角地区票房占比达31.4% [1][15][16] - 大型音乐节在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达29.1%,场次占比34.9%,同比分别增长3.8%和2.7% [30] 内容创新与类型发展 - 音乐节IP数量同比减少40.5%,但国际化进程加快,垂类音乐节增多 [62][64][65] - 剧院及演艺新空间举办450多场中小型演唱会,观演人次近50万 [48][55] - 虚拟偶像演出采用全息影像技术,初音未来巡演11场全部售罄,吸引1.6万观众 [50][51] 观众特征与行为 - 女性观众在演唱会和音乐节中占比分别为66.1%和67.1% [2][72][74] - 35岁以上观众占比增加,演唱会35岁以上观众占比21.6%,同比增长2.0% [72][73][75] - 国民歌手巡演吸引中老年观众,刀郎演唱会50岁以上观众占比达44.5% [76][77] 跨城观演与消费 - 跨城观演比例超60%,二线城市跨省观演、四线城市省内跨城观演占比最高 [2] - 跨城观众通常在演出地停留1-3天,消费集中在500-2000元 [2] - 跨城观众购票花费更高,演出类型、内容、阵容是主要驱动因素 [2] 头部项目与区域表现 - 头部演唱会规模扩大,4万人以上观演场次占比达7.9%,同比提升3.5% [24][25] - 广东、上海、浙江等八省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10亿元,上海持续领跑城市票房 [17][20][21] - 常州领跑音乐节城市票房,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四省音乐节票房占全国43.9% [32][33][35] 政策与文旅融合 - 多地出台阶梯式奖补政策,推动大型演出落地 [67][69] - 音乐节与文旅深度融合,落地旅游景区并打造特色活动场景 [67][71] - 太原、上海、海南等地推出具体扶持措施,包括景区免票等歌迷福利 [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