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最高奖补4000万!广州黄埔出台文旅版权相关产业扶持措施
南方都市报· 2025-09-28 06:47
本次最显著的是支持力度全面升级。据关瑞华介绍,在用地支持方面,《措施》对经认定的重点项目自 持部分,在满足国家规定最低价标准的情况下,起始价可按办公用途市场评估价的50%及规划用途市场 评估价两者中取低值确定,显著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在资金扶持方面,《措施》提出对固定资产投资达5000万元以上的文旅项目,最高给予2000万元奖励。 同时鼓励文旅体娱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对年度营业收入首次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最高给予100万元奖 励。 另外,产业园区作为支撑企业成长的重要载体,《措施》同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奖补细则。鼓励园区培 育规模以上企业,每培育1家最高奖励5万元,对入驻经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和版权示范园区的文旅企 业,按实际租金最高50%的比例给予扶持,多措并举推动产业链、生态链集聚。 9月26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文旅产业与版权经济"政策发布会暨招商促进会在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 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本部园区举行,现场正式发布《广州开发区 广州市黄埔区促进文旅产业与版权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优化、 整合、升级,围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版权经济创 ...
第二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名单公布,解锁哪些好去处
扬子晚报网· 2025-09-12 11:23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 南京市浦口区以老山户外、度假康养、乡村美学为核心引擎 通过赛事引流、艺术塑形、康养提质、政策破局四大路径推进文旅融合 打造响堂村艺术家驻村模式实现文化符号向消费产品转化 设立超100个无界阅读空间 推出全国首个自行车体验道和南京首个省级滑翔伞基地 2024年接待游客3487.62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203.84亿元[4] - 无锡宜兴市围绕陶文化IP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 融合东坡文化、宜兴梁祝等元素发展沉浸式旅游体验 形成陶瓷工艺美术品制造、非遗技艺培训、创意设计等主导产业 2024年接待游客3458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270亿元[7] - 徐州市泉山区实施"彭城七里"历史文化轴线项目 挖掘彭祖美食文化IP和红色文化 开发城市文创品牌 建设数字馆活化静态文化资源 创新打造数字文娱和动漫产业集聚区 2024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23%[10] 业态创新与产业集聚 - 常州市钟楼区以大运河文脉为轴线建成13家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推进"文旅+工业"改造废弃油厂为大运河油罐公园 推进"文旅+商业"打造文商旅融合载体 推进"文旅+体育"举办马拉松赛事和非遗体验活动 2024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89%[13] - 苏州昆山市以"百戏+百业"推动戏曲与市场深度融合 创新"咖都"文化建设昆曲咖啡融合小镇 推出戏曲之旅线路和夜游新业态 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动漫数字产业园 2024年规上文化企业营收912.45亿元[16] -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商务区聚焦"数字文化"和"内容版权" 打造游戏IP沉浸式展览和陈列馆两大项目 每年举办超3000场演出和50场演唱会 推进"文旅+体育"举办马拉松和帆船赛 打造二次元空间和艺术潮流空间 建成美术馆和摩天轮等标杆项目[19] 文化遗产活化与主题旅游 - 南通启东市培育沉浸式文旅新场景 升级红色主题革命纪念馆 利用热电厂原址建设工业记忆地标 打造启唐城等标志性项目 串联江海文化策划主题文旅线路 创新"文旅+直播"模式 举办低空飞行嘉年华和马拉松赛事[22] - 淮安盱眙县围绕运河文化、美食文化和红色文化构筑文旅融合格局 通过产业铸链、水脉串景、康养赋能三大举措带动约20万人就业 实现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25] - 盐城东台市依托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建成条子泥景区和黄海国家森林公园 依托国家级非遗打造西溪景区和董永文化园 推进"文旅+工业"建设工业旅游点 推进"文旅+农商"建设乡旅民宿集群 培育沉浸式新业态[28] 区域协同与品牌建设 - 扬州市邗江区打造四大文旅融合板块 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挖掘运河文化建成中国大运河原点公园 推动琴筝文化、毛绒玩具产业集聚 开发夜游等新产品线路 2024年环明月湖文旅商圈营收超50亿元[30] - 扬州市广陵区突出"古城更新+文旅融合" 深化"下扬州.之广陵"品牌形象 实施街巷解读工程开发4条主题线路 打造全球首个影视主题IP沉浸式体验空间[32] - 镇江市润州区依托文化IP和核心资源打造旅游标识 推进金山湖江湖联动项目探索长江与金山湖航线衔接 打造"润州明月夜"夜经济品牌 2024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42%[35]
海州区旅游协会成立 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
扬子晚报网· 2025-08-27 08:33
行业协同发展机制 - 海州区旅游协会成立标志文旅产业进入政府引导、协会协调、企业参与的协同发展新阶段 [2] - 协会首次会员大会暨理(监)事会议吸引旅游领域专家及会员100余人参会 [2] 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 采用资源整合、产品组合、文旅商融合模式构建两核一轴一带四区全域旅游格局 [2] - 通过生态赋能、文化赋能、数字化赋能三者融合推动产业发展 [2] - 深度结合本地文化与沉浸式体验打造双龙井《镜花绮梦》剧场、园博园女儿国街区等现象级产品 [3] - 形成西游书场文化品牌、桃花涧《迷雾审判》互动影游等文旅+百业叠加优势 [3] - 民主路民国剧本游、谢家洋房《海州往事》演出实现一街一剧一景一秀演艺矩阵 [3] 产业生态体系构建 - 通过文旅+模式激活全域资源建设多元发展生态 [4] - 园博园建成西游萌宠乐园和湖畔露营基地 [4] - 环锦屏山片区提质增效 孔望山启用新游客中心并推进研学基地建设 [4] - 完成夜间亮化工程开发夜游项目 桃花涧打造20余处景观节点 [4] - 形成山水观光、文化体验、户外研学三大核心圈层 [4] - 刘志洲山体育公园入选3A级景区创建单位 海州古城创成2A级旅游景区 [4] 政策支持与服务优化 - 出台文体旅联动激励措施支持大型演唱会、音乐节、体育赛事及海州元素剧目创作 [6] - 实施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政策优化申报流程简化审批手续 [6] - 2025年以来指导9个项目申报省级及以上奖补资金 帮助4家企业申报市级旅游促进资金 [6] - 节假日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 开通免费旅游直通车 [6] - 实体化运行旅游市场监管办公室 建立消费纠纷先行赔付机制 [6] 未来发展规划 - 推动协会发挥融合纽带、升级支撑、创新平台、沟通桥梁作用 [6] - 持续深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路径 打破旅游相关领域壁垒 [6] - 从产业融合、业态更新、环境优化三方面推动规模扩张向质效双优转变 [6]
暑期文旅市场火热 乐高、泡泡玛特等主题乐园成“流量引擎”
财经网· 2025-07-04 08:41
暑期文旅市场消费趋势 - 暑期文旅市场迎来消费旺季,旅游景区和热门商圈消费活力高涨 [1] - 亲子客群成为暑期出游主力军,出游人次占比达42% [1] 主题乐园预订热度 - 主题公园成为亲子游热门选择,预订热度前列包括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北京环球度假区、常州中华恐龙园等 [2] - 欢乐谷、方特、融创、海昌海洋公园、三亚亚特兰蒂斯水世界等也是亲子游热门选择 [2]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表现 -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未开园已掀起旅游热潮,6月搜索量环比暴增5倍,7月门票预订量跻身上海热门景区前五 [3] - 乐园所在地金山区暑期酒店预订量同比激增3.5倍,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6倍 [3] - 途家平台上"乐高乐园"搜索热度持续升温,6月搜索次数比3月猛增10倍,达历史最高峰 [3] 泡泡玛特城市乐园表现 - 泡泡玛特城市乐园成为年轻人潮流打卡地,依托labubu等热门IP打造沉浸式体验 [3] - 北京泡泡玛特城市乐园6月预订量同比激增6倍,超越北京欢乐谷,仅次于北京环球影城 [4] 主题乐园对文旅市场的影响 - 主题乐园为文旅市场注入强劲动力,提供产业融合发展新思路 [5] - 主题乐园凭借独特IP魅力和丰富游玩体验吸引游客,带动周边餐饮、酒店预订热潮 [5]
钦州市犀丽湾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获全球认可
广西日报· 2025-06-12 02:36
犀丽湾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 钦州市犀丽湾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入选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14个全球优秀案例,是唯一入选的海岸线生态修复案例[1] - 案例位于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修复区域拥有2.8千米连片砂质岸线资源,此前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海岸侵蚀严重[1] - 采用"生态保护修复+文旅产业"融合模式,依托中央财政和社会资本,实施系列工程包括建设200米抛石沙坝、整治82.72公顷滩面[1] - 修复后沙滩平均波高衰减率最高达63.38%,绿化覆盖率超80%,形成多功能沙滩森林公园并带动2000多人就业[1] 广西海洋生态保护整体进展 - 广西构建"一带一链多点"海洋生态安全格局,累计投资近40亿元实施10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2] - 已整治岸线195公里,修复滨海湿地3301公顷[2]
惠东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4%
搜狐财经· 2025-05-15 23:16
惠东县2025年一季度经济表现 - 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175.1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亿元(+3.4%),第二产业增加值63.3亿元(+12.0%),第三产业增加值94.4亿元(+2.2%)[2]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5.4亿元,增长10.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制造业产值增长10.7%[3][4] -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4%)、金融业(+6.8%)、批发零售业(+6.3%)表现突出,但房地产业下降8.6%[4] 行业细分数据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4亿元(+3.9%),其中种植业产值16.9亿元(+5.2%),渔业产值11.1亿元(+4.5%),林业和牧业分别下降2.1%和2.0%[4] -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5.7%至84.8亿元,工业投资(-40.1%)、基础设施投资(-30.2%)、房地产开发投资(-38.3%)均大幅下滑,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7.4%至10万平方米[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1亿元(+1.9%),文化办公用品类(+121.6%)和家用电器类(+33.5%)增长显著[5] 旅游业发展亮点 - 已培育10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级旅游品牌,27个省级旅游品牌,新增4个3A级景区[8][10] - "五一"假期接待游客78.6万人次(同比+40%),滨海片区接待62.82万人次,稔平半岛单日车流量超8.9万辆[10][11] - 目标2025年旅游收入突破百亿元,全年接待游客量达1800万人次,打造九大百亿产业之一[10] 政府经济工作部署 - 重点推进工业发展,抓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建设,推动工业企业"小升规"[6] - 优化企业服务能力,挖掘农林牧渔潜力,壮大农业产业集群[6][7] - 强化干部激励措施,保障旅游安全,突出稔平半岛安全管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