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icon
搜索文档
做难而正确的事——记银河航天(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徐鸣
经济日报· 2025-06-07 22:04
公司发展历程 - 银河航天成立于2018年4月,专注于卫星互联网技术攻坚,5年内实现首款柔性太阳翼平板可堆叠卫星(灵犀03星)发射成功[2] - 2024年11月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12月批量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入轨[3] - 从2018年100余家供应商扩展至2024年1300余家,其中超50%为民营企业,带动卫星制造、通信技术等领域协同发展[4] 技术创新与突破 - 推出国内首款柔性太阳翼平板卫星、首批发产低轨宽带通信卫星,2020年发射Q/V频段低轨宽带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5] - 2022年完成6颗小批量卫星全流程仅用11个月(传统需1.5年/颗),组建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小蜘蛛网"[6] - 具备通信载荷、星载计算机、太阳翼等核心单机研制能力,覆盖宽带通信、SAR、导航增强等应用需求[7] 产业链与生产布局 - 融合"航天+互联网"基因,通过互联网式快速迭代与航天技术简易输出重构产业链[3] - 建设新一代卫星智能制造工厂,形成百颗卫星/年的低成本批产能力,拥有完善卫星平台型谱[8] - 2018年联合3家汽车配套民企共同研发,现已成为核心工序主供单位[3] 国际化与市场应用 - 2024年初在海外建成"小蜘蛛网"地面试验站,测试车辆联网、远程医疗等场景,与当地运营商合作手机直连卫星技术[8] - 国际市场布局包括卫星互联网应用、卫星研制能力输出、技术合作三大方向[8] - 过去5年全球卫星发射量年均增20%,公司累计发射25颗技术领先卫星[9] 行业机遇与战略定位 - 全球太空基础设施建设处于竞速期,卫星互联网可覆盖全球25亿未联网人口(较2015年41亿下降)[2] - 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支持民企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公司将持续研发手机直连卫星天线等核心技术[9] - 定位为"大国重器"级创新者,通过高频段Q/V载荷实现低轨宽带星座"换道超车"[6]
民企来了博士毕业生——这里的舞台一样广阔(科技视点·科技强国路上的青年力量)
人民日报· 2025-05-25 21:40
博士毕业生就业趋势 - 2024年8月博士毕业生中到企业就业比例超过1/5 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高校和科研机构就业占比不足40% [1] - 民营企业成为博士毕业生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选择 尤其在生物医药、商业航天、显示技术等领域 [1][3][5] 生物医药行业 - 东阳光药业设立抗感染新药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 吸引博士人才参与立项评估、抗病毒活性评价及转化医学研究 [1][2] - 企业提供国家级科研平台 博士可主导临床前药物开发全流程 目标3年掌握流程 5年推进项目进入临床阶段 [2] 商业航天领域 - 微纳星空决策机制灵活 迅速响应市场需求 博士郭帅开发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抑制算法 提升卫星抗干扰性能 [3][4] - 企业鼓励创新并包容失败 为高水平人才提供技术主导权 如自主研制泰景四号01星解决主动干扰难题 [3][4] 显示技术产业 - TCL华星通过科研Vlog比赛吸引人才 博士胡素娟主导印刷OLED专显产品研发 实现21.6英寸4K医疗显示屏量产 [5][6][7] - 企业融合研发与工程化思维 提供跨领域协作机会 覆盖车载、手机、笔记本等多场景技术商业化需求 [6][7] 电气工程领域 - 吴江变压器公司推行导师制 博士丰胜主导变压器真型试验平台改造 攻克可视窗材质与密封技术难题 [7][8][9] - 企业支持博士参与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项目 如"电力变压器匝间短路故障特性与诊断技术研究" [8][9] 医疗设备行业 - 联影医疗研发全球首款5T磁共振设备 博士沈振华团队攻克射频场均匀性与安全性问题 实现腹部成像突破 [10][11] - 企业联合高校医院搭建产学研平台 博士可牵头国家项目 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专项 [11]
5位“小巨人”企业代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发言!他们说了什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3 10:38
专精特新企业整体发展 - 中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4万家 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600多家 [1] - 这些企业具有专业化 精细化 特色化和创新能力强的特征 在产业中发挥强链 固链 稳链作用 [1] 生物医药行业 - 创新药物研发从立项到获批上市通常需要10亿美元以上投入和10年以上时间 [6] - 公司研发的双抗药物可同时作用于两个疾病关键靶点 实现1+1>2的疗效提升 已研发上市两款创新药用于治疗胃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6] -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双抗新药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对比国际标准方案实现疗效接近翻倍 [20]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 - 公司专注数控机床刀库技术研发15年 实现从手动换刀到快速精准自动换刀的技术突破 [8] - 自主研发的刀库性能好且成本大幅下降 突破重要零件加工设备设计和制造难题 [8][21] - 所有投资都聚焦数控机床领域 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保持核心团队稳定 [21] 通信电子材料行业 - 公司专注微波陶瓷材料和微波元器件研发 产品应用于5G通信 网络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 [11] - 开发出10余款陶瓷材料 在6个月内完成5G基站元器件材料开发和100多款新产品研制 [11][22] - 87岁老教授坚持技术指导 将经验形成标准化手册 使年轻工程师试错成本降低50%以上 [22] 新型储能行业 - 长时储能技术可将风能 太阳能等新能源变得稳定可靠 [13] - 公司将芯片行业30年积累的方法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跨界融入储能领域 [14] - 使用AI技术发现新材料和监控生产线 保证产品品质 [14] 航天科技行业 - 公司研制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能穿云透雾进行全方位观测 应用于国土监测和应急救灾 [16] - 卫星总装涉及几十道工序和几百个测试项 需要严谨处理每一处细节 [16] - 实现多个国内首颗突破 包括泰景四号01星国内首颗X波段商业遥感卫星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