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深耕高端数控系统 华中数控上半年实现营收5.54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7:0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54亿元 [2] - 研发投入1.7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32% [3] - 2022至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平均比重为20.90% [3] 高端数控系统进展 - 全球首推嵌入AI芯片与AI大模型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 [2] - 配套智能立式钻攻中心及五轴加工中心实现加工效率提升10%以上 [2] - 与18家工业母机龙头企业共同研制20台智能机床工程样机 [2] - 自主研发华中8型数控系统形成3C钻攻整体解决方案 [2] 五轴机床业务突破 - 五轴加工中心与车铣复合产品配套台套数显著增长 [2] - 与武重机床、天水星火、宁江机床合作开发多类型五轴机床 [2] - 产品批量配套于汽车零部件、激光加工等重点领域 [2] 工业机器人领域拓展 - 发布智能双臂机器人及70kg负载焊接机器人三大系列产品 [3] - 动力学研究成果获机器人领域顶级期刊录用 [3] - 为具身智能框架提供高质量数据收集基座技术 [3] 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 依托NC-Link、iNC-Cloud实现设备联网并打造柔性车间 [3] - 为汽车、高铁、船舶、能源行业建成多条智能产线 [3] - 累计获得2000余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3] 市场竞争与区域渗透 - 在华东、华南区域与国际品牌竞争并实现规模化应用 [2] - 与珠三角、长三角头部3C设备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 [2] - 产品批量配套于五轴钻攻中心、多工位抛光机床等高端机型 [2] 研发体系与技术创新 - 采用"研发一代、生产一代、运营一代"三级研发战略 [3] - 工程中心负责基础研究、中央研究院开发技术平台、地方研究院负责应用开发 [3] - 建立技术开发梯度与迭代机制保障技术向产品转化 [3]
深耕高端数控系统,华中数控上半年实现营收5.54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4:1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54亿元 [1] - 研发投入1.75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达32% [2] - 2022至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平均比重为20.90% [2] 数控系统技术突破 - 发布全球首台嵌入AI芯片与AI大模型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 配套设备加工效率提升10%以上 [1] - 故障诊断模块达到三年工龄工程师技术水平 [1] - 与18家工业母机龙头企业共同研制20台智能机床工程样机 [1] 高端数控机床业务 - 五轴加工中心与五轴车铣复合产品配套台套数实现显著增长 [1] - 与武重机床 天水星火 宁江机床等企业合作开发多类型五轴机床 [1] - 为汽车零部件 激光加工等领域批量配套 [1] 工业机器人领域进展 - 针对新能源汽车及锂电储能市场发布智能双臂机器人 [2] - 推出70kg负载机器人及三大系列焊接机器人产品 [2] - 动力学研究成果获机器人领域顶级期刊录用 [2]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 依托NC-Link和iNC-Cloud实现设备联网 打造柔性车间 [2] - 为汽车 高铁 船舶 能源行业建成多条智能产线 [2] - 在华东 华南区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与头部3C设备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 [1] 研发体系与知识产权 - 采用"研发一代 生产一代 运营一代"三级研发战略 [2] - 累计获得2000余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2] - 工程中心 中央研究院 地方研究院形成梯次化研发机制 [2]
华中数控2025年上半年营收5.54亿元 高端引领战略持续推进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13:4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54亿元 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共建推动国产高端装备自主可控与智能化升级 [1] 高档数控系统业务 - 五轴技术加工精度与效率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配套台套数半年度显著增长 [2] - 与武汉重机、天水星火、普什宁江等企业合作开发多类型五轴机床 为汽车零部件、激光加工等领域批量配套 [2] - 发布全球首台嵌入AI芯片与大模型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 配套设备加工效率提升10% 故障诊断达三年工程师水平 [2] - 与秦川机床等18家龙头企业研制20台智能机床工程样机 构建创新生态 [2] - 华中8型数控系统在3C行业获广泛应用 与长三角、珠三角头部设备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 批量配套五轴钻攻中心等高端机型 [3]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业务 - 在3C行业持续渗透 新能源汽车及锂电储能市场发力 发布具备自主感知与双臂协同的智能双臂机器人 [4] - 推出70kg负载机器人及三大系列焊接机器人 具备高速高精高稳定特性及防爆设计 [4] - 最新动力学研究成果获机器人顶级期刊录用 为具身智能提供数据收集基座技术 [4] - 依托NC-Link和iNC-Cloud实现设备联网 为汽车、高铁、能源等行业建成多条智能产线 [4] 战略与政策契合 - 业务深度契合"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的宏观方向 响应加快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号召 [5] - 未来将加速人工智能在数控系统、机器人控制、智能产线等领域的融合应用与成果转化 [5]
转型中的武汉:从“钢与车”到“光与智”的破局之路
观察者网· 2025-08-22 03:04
产业转型战略 - 武汉市委全会强调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1] - 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产业转型的关键力量 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 [2] - 首批10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产出全球首款SC频段手机直连卫星相控阵天线等重大成果 [2] 数字经济发展 - 华中数控 中信通移动通信 中科泰菲斯入选未来产业领军企业 引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潮流 [3] -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支撑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并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3] 汽车产业转型 - 武汉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6.8万辆 同比增长152% [4] - 东风公司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投入 [4] - 岚图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85% 连续4个月销量破万 猛士M817预售1小时订单近万辆 [4] 钢铁产业升级 - 武钢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改造生产工艺 实现精准控制与优化调度 [5] - 武钢老厂区改造为绿色超级工厂 生产的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供应全国1/3新能源汽车 [5] - 企业开发高强度汽车用钢 高端家电用钢等高附加值产品 [5] 化工产业创新 - 化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生产流程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减少污染物排放 [8] -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实现原料高效转化与废弃物最小化排放 [8] - 开发可降解塑料 绿色涂料等环保型化工产品开拓新市场空间 [8]
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与城市共生
长江日报· 2025-07-31 00:47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与税收贡献 - 2025年上半年武汉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 [2] - 民营企业贡献全市近五成税收 [2] - 2025年上半年民营经济纳税总额占全市比重达46.54% [12] 研发投入与工业投资 - 2024年武汉民企百强研发经费总额较上年增长21.36% [5] - 华中数控2009-2024年研发费用增长24倍 [5] - 2025年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额近七成来自民营企业 [5] 创新药与生物技术突破 - 禾元生物全球首个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一类创新药获批上市 [3][8] - 糖智药业在全球率先打通人造肝素研发路线 [9] 半导体与材料技术领先 - 鼎龙控股全球唯一能提供全套CMP抛光垫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6] - 安湃光电建成全球首条自主8英寸薄膜铌酸锂流片产线 [1] - 鼎龙牵头成立武汉市先进功能材料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 [6] 智能网联与汽车产业链 - 芯擎科技智能座舱芯片串起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1] - 海微科技推出首款车规级MiniLED直下式分区控光显示屏 [9] - 嘉晨电子服务全球90%汽车整车厂 海外设3个研发中心 [10] 新能源与储能技术 - 巨安储能首创铁/锌基自分层液流储能技术 [9] - 未来全球每三台新能源车有一台使用嘉晨电子产品 [10] 数字化转型与医疗基建 - 九州通建成400多个医药物流中心及3万余家零售药店 [4] - 每年投入近3亿元用于数字化和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4][5] 全球化布局与外贸增长 - 2024年武汉民企进出口总额2529.4亿元 同比增长18.2% [11] - 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重62.7% [11] - 四方光电海外营收占比突破40% 布达佩斯研发基地覆盖欧洲市场 [10] 就业与人才培育 - 2025年上半年民企高校毕业生就业贡献率超80% [12] - 益模科技累计培养数万名技能人才 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工厂 [12] - 利楚商服服务800万商户通过"扫呗"聚合支付系统 [12] 企业专项成就 - 达梦数据库2025年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超50%和70% [5] - 全市44家独角兽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84% [9]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9]
工业母机高端化进程加速 业界呼唤“耐心资本”和特色融资模式
中国经营报· 2025-07-28 05:49
工业母机行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 我国工业母机行业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七大高端新技术新产品在湖北首发,其中华中数控研发的全球首款嵌入AI芯片和大模型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可实现自主学习加工数据、优化工艺参数 [1] - 湖北省工业母机产业2024年营收约500亿元(全国第五),计划2027年达1000亿元,2030年冲刺全国前三并建成世界级产业高地 [1] - 国家工业母机创新研究中心(湖北)揭牌,提出"三个三"战略:打造三款标志性产品、培育三家世界级企业、分三步实现产业发展目标 [3]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产业升级 - 数控机床迈入"AI+"时代,智能数控机床成为主攻方向,未来10年是关键发展期,需通过创新实现弯道超车并进军国际市场 [3] - 华中10型系统采用"智能底座+双数据主线"架构,实现智能工艺编程/精度提升/健康保障三大功能,加工效率与精度显著提升,其智能故障诊断模块达到3年工龄工程师水平 [4] - 国内70%高档数控系统仍依赖进口,行业存在"大而不强"问题,需通过AI等技术突破"卡脖子"难题 [6] 产业链融资与资本支持 - 工业母机行业需"耐心资本"支持,政策性资金/产业基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工具可提供稳定资金保障 [2] - 国家开发银行2008年以来累计发放超200亿元贷款支持行业研发与产能建设,并推出最长10年期的研发专项贷款覆盖技术全周期 [6] - 上交所科创板"1+6"新政增强对工业母机等硬科技企业包容性,优化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机制 [6] - 中咨资本与产业投资基金合作采用"智库+投行"模式,提供战略规划与资金双重赋能 [7] 龙头企业技术突破与产能 - 华中数控具备年产3.3万台中高档数控装置和2万台高性能伺服装备能力,中高档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约30% [4] - 公司与江西佳时特联合研制的智能立式五轴加工中心已实现AI自主决策,使机床从"执行者"升级为"思考者" [4]
七大高端工业母机新技术新产品在武汉首发
中国经济网· 2025-07-25 02:54
工业母机产业发展动态 - 7月23日2025"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在湖北武汉启动 七大高端工业母机新技术新产品首次发布 [1] - 活动以"让工业母机创新产品进入百行万企"为永久主题 以"'工业母机+'共促应用发展新生态"为年度主题 [1] - 活动期间举办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整零对接 技术对接 产融对接等多项对接活动 [1] 行业发展趋势 - 未来10年将是我国智能数控机床发展关键期 主战场是高质量数控机床和产线 [1] - 人工智能将给工业母机带来历史性变革 下一阶段方向是智能数控机床 [1] - 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和制造优势 以创新为根本动力 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技术路径 [1] 湖北工业母机产业布局 - 国家工业母机创新研究中心(湖北)正式揭牌 将打造三款标志性产品 培育三家世界级企业 [2] - 湖北省工业母机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一批重大项目进行现场签约 [2] - 湖北工业母机产业营业收入约500亿元 位居全国第五 [3] 企业动态 - 华中数控占据高中档国产数控系统大头 武重集团稳坐重型机床龙头 华工激光实现激光机床核心部件国产化 [2] - 三款"湖北造"世界级标志性工业母机产品首发 包括集成AI芯片与AI大模型的智能数控系统等 [3] 产业规划 - 湖北组织完成武汉新城万亩工业母机产业园规划方案 打造"一中心、三片区" [3] - 推动总投资100亿元的武汉新隆泰工业母机产业基地项目建设 已与50余家企业达成入驻协议 [3] - 湖北将工业母机作为"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千亿产业之一 打造全国高端工业母机战略基地 [2]
我国工业母机营收超1.5万亿元,下阶段主战场在哪里?
第一财经· 2025-07-24 08:41
工业母机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工业母机产业规模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产业营收超过1.5万亿元 [4] - 产业链涌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余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0余家 [4] - 辽鲁、江浙、陕甘、粤鄂等地区已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4] 技术创新成果 - 华中数控推出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手机粗加工效率提升约10%,智能立式五轴加工中心精度提高到50% [5] - 华工科技发布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智能装备,加工效率达国外同类产品200% [5] - 北京精雕五轴高速铣车复合加工系统实现纳米级表面加工,打破日德企业垄断 [5] - 铂力特S1300设备使材料利用率提升70%以上,制造周期缩短50%以上 [6] 行业现存挑战 - 国内70%高档数控系统依赖进口 [7] - 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支撑能力偏弱 [6] - 基础件和关键元器件、工业软件系统配套能力薄弱 [6] 未来发展方向 - 重点突破高速高精、多轴复合、系统集成、智能升级四大领域 [9] - 人工智能赋能数控机床将成为主要技术路线 [9] - 建立"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研发格局 [10] 政策与资本支持 - 工信部将加快建立工业母机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9] - 科创板"1+6"新政增强对工业母机等"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 [11] - 国家开发银行累计发放工业母机行业贷款超200亿元 [11]
我国工业母机营收超1.5万亿元,下阶段主战场在哪里?
第一财经· 2025-07-24 05:03
人工智能与工业母机融合 - 人工智能将给工业母机带来历史性变革,未来十年是智能数控机床发展的关键期,主战场是高质量数控机床和产线 [1] - 人工智能赋能数控机床可增强感知、决策、学习认知能力,形成竞争新优势 [7] - 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对工业母机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产业升级 [1][7] 行业规模与现状 - 中国工业母机产业规模连续13年全球第一,2024年营收超1.5万亿元,产业链韧性提升 [3] - 行业涌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余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0余家,形成辽鲁、江浙等多地产业集群 [3] - 国内70%高档数控系统依赖进口,存在高端市场竞争力弱、基础件配套能力不足等"大而不强"问题 [6][7]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华中数控推出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提升加工效率10%,精度达50% [5] - 华工科技发布国内首台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装备,加工效率达国外同类产品的200% [5] - 北京精雕五轴高速铣车复合加工系统实现纳米级表面效果,打破日德垄断 [5] - 铂力特S1300设备提升材料利用率70%以上,制造周期缩短50%以上 [5] 政策与资本支持 - 工信部将加快建立工业母机发展体制机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迭代升级 [7][8] - 科创板"1+6"新政增强对工业母机企业的包容性,优化融资机制 [8] - 国家开发银行累计发放工业母机贷款超200亿元,未来将推动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9] - 中咨资本建议通过产业基金、超长期国债等"耐心资本"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8] 产需对接与市场拓展 - "工业母机+"产需对接活动已促成近百个项目签约,覆盖减材/等材/增材制造三大类及新能源汽车等需求端 [4] - 活动计划持续至2027年,推动工业母机从"能用"向"好用"升级 [4] - 行业将构建"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研发体系,加速国产化迭代 [8]
国产工业母机如何“弯道超车”?AI大模型或成新引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3 13:24
工业母机智能化升级 - 国产工业母机面临"低端内卷、中端争夺、高端缺位"困境,AI融合成为破局关键 [1] - 中国在AI领域拥有开源大模型优势,正加速工业母机智能化升级,最新智能数控系统和机床已接入大模型 [1] - 未来十年是"智能数控机床"发展关键窗口期,需集中力量进行智能升级战略决战 [1] 智能数控系统突破 - 湖北发布世界首台集成AI芯片与大模型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 [2] - 华中数控联合18家机床企业研制出首批20台智能数控机床工程样机 [2] - 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基于HCPS2.0架构,具备学习认知能力,实现从数字一代到智能一代的根本转变 [2][3] 技术应用创新 - 智能数控系统通过记录正样本数据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3] - 系统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具备自主产生知识的能力 [3] - 终端用户需配合投入资源共同研发,以优化智能机床性能 [4] 产业应用现状 -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国产机床金额占比从较低水平提升至近80% [4] - 国产机床仍存在精度稳定性不足和智能化研究欠缺等问题 [4] 政策支持方向 - 工信部将实施工业母机重大专项,支持用户与制造企业双"链主"模式 [6] - 构建"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研发体系 [6] - 培育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产业链协同 [6] - 开放应用场景推动国产工业母机迭代和产业融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