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短剧

搜索文档
动漫短剧爆发:一分钟一集的表情包漫剧,一个动画师一天能做六分钟
36氪· 2025-09-25 09:17
"截至2025年6月,全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96亿,占网民总数近七成。"数据表明,短剧已摆脱"小众""下沉"的标签,正成为全民级的内容消 费。 在今年上半年的短剧赛道中,动漫短剧无疑是最热的关键词:借助AI技术,它将短剧的快节奏、强反转与动画世界的无限想象结合起来,让创作 者摆脱"拍摄周期紧""拍摄场景少"的掣肘,一台电脑就能诞生一个爆款。这一趋势正被市场数据快速印证。巨量引擎显示,今年上半年抖音漫剧 播放量、点赞量同比增幅均超过90%,未来两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 图片来源:抖音某表情包漫剧截图 "一天只休息3小时""通宵拍摄",今年以来,短剧拍摄因其极快的拍摄节奏,使得高强度工作等问题频频被提及。相较于真人短剧的高强度拍摄和 团队协作,动漫短剧只需"小团队+设备"即可完成。主要创作表情包漫剧作品的魔王动漫社创始人徐意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分钟一集的 表情包漫剧,一个动画师一天快的能做六分钟。 更关键的是,动漫短剧正把短剧的边界拓展到二次元圈层。这个群体以"谷子经济"闻名,消费力强、付费习惯成熟,但对内容质量和世界观构建 要求较高。对于他们而言,"够快"不等于"好看"。动漫短剧究竟会成为短 ...
谷子经济、虚拟经济助推,动漫短剧爆发:一分钟一集的表情包漫剧,一个动画师一天能做六分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07:29
每经记者|宋美璐 每经编辑|陈俊杰 "截至2025年6月,全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96亿,占网民总数近七成。"数据表明,短剧已摆脱"小众""下沉"的标签,正成为全民级的内容消 费。 在今年上半年的短剧赛道中,动漫短剧无疑是最热的关键词:借助AI技术,它将短剧的快节奏、强反转与动画世界的无限想象结合起来,让创作 者摆脱"拍摄周期紧""拍摄场景少"的掣肘,一台电脑就能诞生一个爆款。这一趋势正被市场数据快速印证。巨量引擎显示,今年上半年抖音漫剧 播放量、点赞量同比增幅均超过90%,未来两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 更关键的是,动漫短剧正把短剧的边界拓展到二次元圈层。这个群体以"谷子经济"闻名,消费力强、付费习惯成熟,但对内容质量和世界观构建 要求较高。对于他们而言,"够快"不等于"好看"。动漫短剧究竟会成为短剧市场的新增量,还是昙花一现的快消品? "现在的动漫短剧行业正处在爆发前夜,我相信达到《家里家外》级别的爆款动漫短剧出现的时间,不会很远。"头部漫剧制作方酱油文化创始人 黄浩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动漫短剧是伴随着AI发展的产物,分为AIGC短剧(AI生产的短剧)、传统动态漫画类(将平面 ...
为了这个6000亿市场,互联网大厂又“打起来”了
36氪· 2025-08-25 03:07
行业规模与用户基础 - 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达5.03亿人,接近网民规模的一半,泛二次元及周边市场规模达5977亿元[1] - 中国二次元消费市场规模超千亿[1] - Z世代年可支配收入总额达13万亿元,其中95%为泛二次元用户[3] - 二次元周边衍生市场规模从2016年53亿元上升至2023年102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52.7%,占二次元产业规模比例从28.0%上升至46.1%[9] 内容生态增长 - 小红书二次元与游戏内容发布量增速分别达175%与168%,仅次于时尚与美食[1] - 漫画市场规模从2016年3亿元增至2023年68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56.2%;动画市场从54亿元扩至324亿元,复合增速29.2%[3] - 二次元话题在抖音、快手播放量分别达6589亿次和1755亿次[1] - B站动画短剧2025年第一季度单月流水突破1000万元,季环比增速近140%;2024年内容消费量超1000亿,保持两位数百分比同比增速[4] 平台竞争与布局 - 腾讯视频2025年释出近90部二次元项目[1] - 阅文集团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同比大增68.5%,IP衍生品业务GMV达4.8亿元[1] - 抖音2024年第四季度动画短剧看播用户达13亿,付费规模超2000万[4] - 小红书95后用户占比50%,00后占比35%,50%用户来自一、二线城市,女性用户占比70%[30] 商业变现与案例 - 成都天府红商场2024年1至5月销售额同比激增150%,周末及节假日增幅超200%;"二次元""谷子"等关键词搜索热度环比增长120%[10] - BW2025漫展期间上海文旅预订增速环比上涨35%,火车票搜索量环比增长36%,机票预订量同比上涨近50%,周边高星酒店增速达475%[10] - 米哈游旗舰店2024年双11成为天猫第一个破亿的潮玩品牌旗舰店,总成交额超过泡泡玛特[12] - 抖音拆卡赛道近半年搜索指数平均值达54.1万,同比增长452.84%[20] 变现挑战与困境 - B站2025年一季度IP衍生品业务收入4.7亿元,同比下滑4%;该业务连续多个季度下滑,2023年一季度收入5.1亿元(同比降15%),2024年一季度收入4.8亿元(同比降5.1%)[14] - B站大会员数量在2190万至2270万间徘徊,增长近乎停滞;2024年第四季度日均活跃用户环比下滑400万,月活跃用户环比下滑800万[15] - B站IP衍生品高度依赖外部版权,自有原创IP占比不足20%;3年内内容版权及相关授权费用预计最高花费26.099亿元[17][18] - 二次元移动游戏市场收入2024年下降7.44%,2025年上半年再降8%;《原神》《崩坏:星穹铁道》难稳坐移动端前十[23] - 2023年至少33款二次元新品发行,2025年新品寥寥;腾讯《白夜极光》、网易《非人学园》等项目关停[24] 产业链利润压力 - 抖音拆卡赛道TOP200账号中81个带"拆卡"标识,22个粉丝量不足1万,46个粉丝量在1万至10万间[20] - 主播四个月营业额100万元,扣除成本后实际到手不足10万元[21] - 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但2025年一季度多地谷子店密集闭店[21] 互联网流量背景 - 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达12.35亿,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行业进入高存量发展时期[26] - 电商流量成本近年翻10倍不止;长视频平台获客难度提升,会员总量接近饱和;短视频陷入流量困境[27]
中文在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56亿元 同比增长20.40%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3 03:36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5.56亿元 同比增长20.4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6亿元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6亿元 [1] 内容平台业务 - 持续完善内容创作生态并夯实内容基础 [1] - 深耕数字内容运营模式并拓宽销售方式 [1] IP衍生开发业务 - 以文学IP为核心向下游延伸进行IP培育与衍生开发 [1] - 对网文进行音频、漫画、短剧、影视等全模态开发以挖掘内容价值 [1] - 上半年建立横琴国际短剧拍摄基地定位出海短剧领域 [1] - 补全国际业务全生态布局并为海外短剧头部地位夯实基础 [1] AIGC赋能业务 - 在AI大模型和AI多模态方面积极开展技术建设 [1] - 已实现商业化落地 [1]
增长1648%,200亿市值大厂布局漫剧:优劣如何?
钛媒体APP· 2025-07-17 11:21
内容端布局 - 公司聚焦IP矩阵与AI内容生产体系,构建规模化内容生态 [3][8] - 网文领域拥有17K小说网、四月天小说网等平台及49万小时音频资源 [4][6] - 动漫IP包括《修罗武神》《罗小黑战记》等改编或收购作品 [7] - AI技术覆盖从大模型到多模态生产,"中文逍遥"大模型支持万字生成及英文版本 [8] - AI工具链将动漫短剧制作环节从11步压缩至5步,AI参与度达70%-80% [8] 发行端布局 - 国内发行覆盖腾讯视频、B站等主流平台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渠道 [12][13] - 海外发行以自主平台Sereal+和UniReel为核心,日投放素材量约1200组 [15][19] - 合作日本Piccoma、韩国Naver Webtoon等国际平台推动漫画出海 [17] - 国内表现显著优于海外,如《开局物价贬值百万倍》抖音点赞量达11.8万 vs Sereal+英文版仅4千 [27] 行业竞争态势 - 快手成立专项小组并启动"漫剧星漫计划",抖音倾斜流量资源扶持创作者 [27][31] - B站推出"觉醒计划"提供最高80%分成及30%-100%成本覆盖 [31] - 中国动漫产业总值从2019年760亿元增至2023年4000亿元,2025年泛二次元市场规模预计达6521亿元 [31] - 2025年上半年动态漫短剧上线超1000部,5月新剧214部同比1月增长1647.8% [34] 市场前景与挑战 - AI漫剧将推动动漫市场整体快速增长,但行业集中度可能向头部厂商倾斜 [32] - 作品同质化风险显现,5月新剧数量激增可能导致观众兴趣下降 [34]
热力值超250W,日耗百万,快手、B站、腾讯动漫入局,竖屏漫剧到哪一步了?
36氪· 2025-07-03 08:28
行业动态 - 动漫短剧赛道交易活跃,剧本需求持续攀升,B站、腾讯漫画、抖音等平台推出补贴政策大力押注该赛道 [1][28] - 快手平台数据显示网易羚羊单部漫剧消耗破百万,酱油和友和实现单日消耗150万 [1][28] - 2025年Q1女频短剧热力值达40.29亿(2371部),显著高于男频的16.85亿(914部),女频题材更稀缺且具投流优势 [10][37] 内容形态演进 - 动态漫技术经十年发展,从低帧数、低流畅度进化至AI辅助创作,衍生出四类形态:传统2D动态漫(式微)、游戏CG衍生漫剧、AIGC原创短剧、短视频风格化短剧 [3][4][31] - AIGC工具(如可灵AI)降低创作成本,文生图/视频技术推动产量提升,部分厂商采用已验证IP进行动漫短剧化改编 [4][26][50] - 竖屏动态漫通过强冲突前置(每5-10秒设"钩子")、碎片化叙事适配短视频用户习惯,画面张力较横屏提升40% [19][20][45][46] 用户画像与消费 - 快手平台动漫短剧用户76.79%为二次元兴趣群体,男频内容与月活用户重合度70%+,女频超60% [5][32] - Z世代(25岁以下)用户占比增长,与30+中青年形成两极分布,二次元用户付费意愿强于普通短剧用户 [7][17][34][43] - 泛二次元市场规模达5977亿元(2024年),快手日活二次元用户超2亿(85%为Z世代) [17][43] 平台战略与商业化 - 快手成立专项小组发力动漫短剧,端午节期间平台日耗近200万,头部ROI超1 [12][21][39][47] - 优化自建投放链路:复用短剧模型+二次元组件(弹幕/追番按钮),减少跳转提升沉浸感 [22][23][25][48] - 变现模式包括投流分账与IP授权,暑期档或推动付费/免费内容并存格局 [27][51] 制作成本优势 - 真人短剧演员日薪涨至万元+,爆款制作成本同比增20%,而动漫短剧省去演员/场地费用,开发成本更低 [11][38] - 竖屏画幅减少无效场景绘制,可改编真人短剧剧本,投流链路复用短剧模型降本增效 [11][38] 内容数据表现 - 2025上半年全网动态漫短剧超1000部,5月新剧214部,快手话题快看漫剧播放量达30.9亿 [13][40] - 热播剧《玩具店卖机甲我震惊了全世界》累计热力值250万,主要受众为20-35岁男性 [14][41]
短剧霸总会被AI抢走工作吗?
新浪财经· 2025-05-20 10:07
短剧行业成本与片酬变化 - 短剧头部演员片酬近两年翻了十倍,2021年300元/天的价格现已需提前两个月预约档期,普遍比去年涨30% [3] - 明星下场拍短剧成趋势,刘晓庆首秀《萌宝助攻》网传制作成本800万元,演员成本占比达1/3(约266万元) [3] - 行业出现成本失控迹象,但从业者态度强硬,认为短剧尚未形成"演员扛剧"概念且产量大、推新快 [3] 真人短剧演员生态 - 头部短剧演员日薪达2万元,形成细分赛道如"绿茶小狗""港系帅哥"等差异化人设,粉圈运营趋近内娱化 [1][10] - 演员素质参差不齐,样貌与表演存在明显短板,部分依赖配音且质量低劣 [5][7] - 女性观众需求推动"追剧-追星"闭环,头部演员通过辨识度实现有限"扛剧"效应,带动剧集选择效率 [10] 非真人短剧技术发展 - **AIGC短剧**:抖音《无名特工队》、快手《新世界加载中》等案例涌现,付费剧《兴安岭诡事》21小时播放破千万,总播放超5600万 [13] - **动漫短剧**:单部成本15-20万元,B站、抖音重点布局,红果短剧日活超长视频平台后切入该领域 [14][16] - **AI转绘短剧**:成本5-10万元/部,三人团队月产一部,如红果《心动的信号》通过换皮复用老剧内容 [19] 短剧内容与市场趋势 - 题材从情感纠葛向男频/三幻(玄幻、科幻、奇幻)拓展,特效应用从点缀升级为叙事核心 [22] - 平台瞄准5亿泛二次元人群,但内容爽文化可能导致目标用户与实际受众错位 [19][20] - 行业寻求突破同质化,通过技术降本(如AI特效)和内容创新吸引年轻用户及圈外人群 [23]
泥泞中的小程序短剧,寻找新的应许之地
36氪· 2025-05-01 02:18
行业现状与趋势 - 小程序付费短剧市场持续萎缩,单日热度大盘从去年同期的7000万跌至近期的5800万 [2] - 免费模式快速崛起,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504亿元,其中IAA短剧占250亿元(近50%)[2] - 付费+免费混合发行成为主流模式,制作方普遍要求版权方提供免费版本 [3] 商业模式转型 - 头部公司从平台转向版权发行商,通过多平台非独家分发提升收益(如10部内容可筛选平台从2家增至4-5家)[6] - 红果分账规模显著增长,单月分账从去年11月的3亿增至今年3月的5亿,10+版权方单月分账破千万 [3] - 河马剧场等自建平台案例显现,月活达6000万,单月广告收入超1亿 [4] 内容生态变化 - 题材包容度提升,风格化厂牌如听花岛、马厩制片厂获得用户认可 [9] - 行业重心从投流转向版权,九州计划将50%-70%成本投入创作者内容 [9] - 动漫短剧受关注,九州、山海等公司已探索动态漫改编 [9] 出海业务发展 - 2024年9月起海外短剧APP投放激增,小程序背景公司主导(如山海StardustTV、点众DramaBox、麦芽NetShort)[10] - 翻译剧成出海主流,点众DramaBox凭借内容积累登顶海外下载/收入榜 [12] - 国内产能优势显著,海外拍摄成本达20万+美金,而国内存量剧集超万部可快速转化 [15] 技术应用 - AI翻译+人工审校实现高效出海,热门剧《好一个乖乖女》国内外上线时间差缩至半个月 [16] - AI转绘技术应用扩展,真人剧《武极天尊》《乔秘书又辞职了》已批量转为漫剧 [18] - 技术推动版权多维开发,单作品可覆盖多市场、多赛道分发 [18][20] 竞争格局 - 头部公司加速布局新赛道,点众、九州、麦芽均出现在微短剧出海论坛 [10] - 平台资源争夺加剧,爱奇艺、小红书等纳入小程序公司为合作伙伴(如九州《九千岁》登陆小红书春节档)[7] - 编剧资源竞争白热化,红果单月向编剧分账超3200万,冲击传统小程序公司优势 [3]
「动漫短剧」值不值得做?
36氪· 2025-04-22 10:30
没人能想到,有一天动态漫画能在短剧和短视频平台迎来第二春。随着短剧的火热,曾经被长视频平台作为凑数单品,在短视频平台忽冷忽热的动态漫 画,搭配着一部分AI小动画,化身"动漫短剧",以付费内容形式出现在用户面前。 "找到合适的场景。" 对于习惯流畅动画的观众来说,画面僵硬、动作有限的动态漫画常被归为"不伦不类"的存在。随着短剧平台崛起,这些曾经的"鸡肋"摇身一变,成为内容 赛道的新宠。 动态漫画,究竟是之前选错了市场,还是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 动态漫转生做短剧 动态漫画在中国市场已经发展近十年。从早期的《长歌行》《南烟斋笔录》等女性向动态漫崛起,到后来的《斗罗大陆》《斗破苍穹》的男频动态漫大量 涌现,这种介于静态漫画与传统动画之间的内容形式,曾被视为国漫崛起的可能路径,也一度成为网文、漫画改编成动画前,拓宽ACG粉丝的方式。 然而,在长视频平台的赛道上,动态漫画始终摆脱不了"替代品"的标签。在动画观众眼里,动态漫画的流畅度甚至不如PPT,充其量是带配音的漫画作 品。但动态漫画也拥有自己的优势——制作规模要求低,成本控制便捷,产出效率相对较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动态漫画在长视频平台的动漫频道发展过 程中渐渐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