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搜索文档
战略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增设29种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本科专业
新京报· 2025-08-29 09:13
教育部近期在学科专业布局方面采取超常规举措 重点支持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领域发展[1][2][3] 学科专业调整 - 教育部增设29种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本科专业包括健康与医疗保障 智能视听工程 国际邮轮管理等方向[1] - 全国新增1839个本科专业点 同时撤销不适应需求专业点1428个 停招2220个专业点[1] - 打破三年一轮学位授权审核限制 支持清华 北航等高校设置"低空技术与工程"目录外一级学科 支持南航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 实现今年布点今年招生[1] 低空经济学科建设 - 北航牵头起草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建设指南 率先申报一级学科 带动全国120所学校申报增设低空领域一级或二级学科[2] - 全国首批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 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等本科专业[2] - 北航自设人工智能 空天动力科学与技术 无人系统科学与技术等一级交叉学科博士点 通过重构学科组织促进交叉学科发展[2] 人才培养体系创新 - 北航申报低空智能运载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形成本博贯通的学科体系[3] - 整合6个学院和7个学科资源构建全周期项目制教学体系 学生从大二到大四分组完成垂直起降飞行器真实项目[3] - 创新两地三校园协同管理体系 北京校区侧重低空理论教学与技术科研 杭州校园侧重制造试飞与成果转化 对接长三角低空经济群[3] 质量保障机制 - 超常布局学科需符合国家战略需求且具备基础条件 涉及电子科学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传统学科支撑[2] - 教育部组织专家围绕人才培养体系 支撑保障体系 管理服务体系对高校加强指导[2] - 启动低空专业教材规划立项工作 确保教学资源配套[3]
热词变成课表,课表变成产业 高校注重培养适应未来变局“多面手”
央视网· 2025-08-28 21:28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政策 -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动大学专业与新兴行业需求匹配 [1] - 教育部启动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机制,打破三年一轮学位授权审核限制,支持高校快速响应国家战略领域人才需求 [2] 新兴领域学科建设 - 低空经济领域支持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置"低空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置相应二级学科,实现"今年布点、今年招生" [4] - 2024年全国高校新增本科专业点1839个,增设"国际邮轮管理""健康与医疗保障""智能视听工程"等29种急需专业 [5] - 撤销不适应社会需求的本科专业点1428个,停招2220个,大幅优化专业结构 [5] 人才供需数据平台建设 - 教育部牵头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推动人才培养从经验决策转向数据驱动 [8] - 平台整合多方数据,指导各地开展学科专业与区域发展匹配度分析,发布急需专业清单和预警清单 [8] 高校专业设置趋势演变 -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小语种专业扩容,2017年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发展催生智能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管理等专业 [10] - 2024年近800所大学新增1800多个专业点,交叉工程门类专业聚焦科技前沿 [10] - 新兴社会经济现象催生"冰雪舞蹈表演""伴侣动物"等新专业,实现产教融合 [11][13] 传统工科与复合型专业复兴 - 电气、自动化、机械等传统工科因新能源转型和先进制造需求重新成为热门专业 [14] - 教育+人工智能、艺术+科技等跨界复合型专业升温,培养适应未来变局的复合型人才 [14] 区域产业与专业协同发展 - 京津冀新增数字经济与大数据专业,与北京8万多家数字经济企业形成呼应 [16] - 安徽5所高校新增智能车辆工程专业,精准匹配汽车首位产业需求 [16] - 湖北新增智能建造专业数量全国最多,直接对接城市建设新需求 [16]
一个大学专业爆红
投资界· 2025-08-23 08:04
低空经济专业建设热潮 - 教育部2025年度拟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点120个 占申报专业总数869个的13.8% 低空经济相关专业点总数达130个[6] - 首批6所高校通过"绿色通道"增设专业 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等顶尖航空航天院校[6][7] - 全国136个低空经济专业点覆盖28个省份62个城市 四川以14个专业点居首 江苏11个 北京与广东各10个[11][13] 人才需求与产业驱动 -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5万亿元 2035年增至3.5万亿元[9] - 无人机操控员岗位缺口达100万人 低空技术专业本科及以上人才年需求约4000人 辐射领域缺口23万人[9] - 全国低空经济企业数量2024年末达14,707家 同比增长19.8% 2025年一季度增至16,558家[8] 区域竞争格局 - 北京与成都各拥有10个专业点并列全国第一 广州南京各8个 南昌西安各6个[13][16][17] - 成都通过电子科大 西南交大等高校新增10个专业点 与北京形成双头竞争格局[16] - 南京依托7所高校布局专业点 并牵头成立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联盟及研究院[17] 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 亿航智能与清华大学共建低空航空技术联合研究院 沃飞长空与西南交大签约科技成果转化合作[19] - 企业合作覆盖北航 南航 西工大等高校 合作领域延伸至城市运维系统及新业态开发[20] - 产学研融合需注重课程体系前沿性 避免高校盲目跟风开设缺乏学科支撑的专业[20]
120所高校拟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培养低空经济人才
央广网· 2025-08-22 16:39
低空经济产业政策与市场前景 - 低空经济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23年12月将其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 [1] -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 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3] - 产业定位为综合性经济形态 以低空空域为依托 通过航空器载人载货等场景牵引相关领域融合发展 [1] 高校专业建设动态 - 2025年120所高校申报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成为年度新增数量最多的本科专业 [1] - 首批6所高校已于2023年开设该专业 2024年9月将迎来首届本科生 [4] - 高校注重跨学科培养 安徽大学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优势开展"探测-通信-计算-智能-导航"融合培养 [1] - 南京邮电大学成立空天地海通信技术一体化研究院 参与制定5G低空智联网技术规范 [2] - 专业建设呈现本硕博一体化趋势 南京邮电大学已同步申报硕士点和博士点 [2] 人才培养方向与特色 - 聚焦低空通信网络技术 安徽大学重点培养低空复杂电子环境下的信息网络监管人才 [1] - 细分领域差异化培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置无人机设计控制、系统管理及交通运输管理三个方向 [4] - 强调跨领域复合能力 企业要求人才兼具飞行器设计、空中交通规划及商业运营等多维度知识 [3] - 注重地方产业适配性 高校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开展针对性培养 如电动航空器领域的电控/电机/电池技术 [4] 人才需求与就业前景 - 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省域经济领域前期人才储备几乎空白 当前需求极大 [2] - 复合型人才最为紧缺 既懂技术又懂空中交通规划和运营的人才将十分抢手 [3] - 产业生态需要多元知识背景 除技术知识外 商科背景和运营能力同样不可或缺 [3]
又一个“最火专业”来了,西部大省正在抢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15:40
低空经济专业建设背景 - 教育部2025年度申报239种专业并拟新增869个专业点 其中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拟新增120个专业点 为申报数量最多的专业 低空经济相关专业点总数达130个[1] - 教育部通过"绿色通道"指导6所高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 该专业于2024年4月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1] - 专业设置优化调整旨在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国家战略急需的适配度 聚焦科技前沿和国家关键战略领域布局新兴专业[1][2] 人才需求与缺口 -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无人机操控员岗位人才缺口达100万人[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调研显示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直接就业方向年需求约4000人(本科及以上) 辐射就业方向缺口约23万人(本科及以上)[8] - 低空经济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2024年末达14707家同比增长19.8% 2025年一季度增至16558家[7] 区域布局与竞争格局 - 136个低空经济专业点覆盖全国28个省份62个城市 仅贵州 西藏 青海未覆盖[10] - 四川省以14个专业点居首 江苏11个 北京与广东各10个[10] - 城市层面北京和成都各以10个专业点并列全国第一 广州南京各8个 南昌西安各6个 武汉长沙各5个 南宁重庆各4个[14][18] - 首批6个专业点中北京占3席 南京广州西安各1席 成都在本轮申报中拟新增10个专业点[17] 校企合作与培养模式 - 头部企业亿航智能 沃飞长空 御风未来等与高校建立合作 包括同济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清华大学等[20] - 合作领域涵盖人才培养 科研协同攻关 科技成果转化及创新平台建设[20] - 产教融合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涉及飞行器研发 城市运维系统 低空文旅及应急救援等新兴业态[20] 产业发展前景 - 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 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7] -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 在物流配送 旅游观光 应急救援等领域具广阔应用前景[7] - 传统航空院校需适应电推进系统等交叉学科需求 推动专业细分与产业协同发展[5][6]
120所高校集体申报一个新专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4:52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发展 - 低空技术与工程成为2025年最热门新专业 申报高校达120所 包括电子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 [4] - 低空经济面临巨大人才缺口 首批6所高校年招生360人 但行业年需直接就业4000人 相关从业人员超50万人 [5] - 专业就业路径宽泛 涵盖低空经济管理部门 飞行服务中心 政策研究机构 央国企及民用无人机企业等 [5] - 低空经济现处于融资降温阶段 行业供给需要新动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5] - 专业具有高度可塑性 可与高校特色专业结合 如北京交通大学结合智慧交通 安徽大学侧重低空通信与网络 [6] 教育学专业就业需求 - 教育业长期稳居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大行业 2024届本科毕业生在教育业就业比例达13.9% [9] - 教育业就业比例持续回升 2024届比2023届上升0.3个百分点 [9] - 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缺口超50万人 缺口率高达95% [9] - 运动训练 足球运动 人工智能教育专业申报数量分别达42个 31个 26个 位列第3至5名 [8] - 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 2023年占GDP比重达1.15% 体育制造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达146家 [14] 文科专业发展趋势 -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由4所985高校申报 包括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8] - 运动训练专业招收二级运动员以上水平生源 竞技水平突出 可向中小学输送高水平运动人才 [13] - 人工智能教育专业顺应人工智能+趋势 培养细分领域人才 如人工智能+医学 人工智能+语言等 [10] - 教育康复学 体育旅游 电子竞技管理等新专业顺应体育文旅消费热潮 [13]
下一个最火专业是什么?“双一流”高校新专业释放明确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1:48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发展 - 2025年120所高校申报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包括电子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2] - 首批6所双一流高校年度招生360人 但行业直接就业年需求约4000人 相关从业人员超50万人 人才缺口巨大[2] - 毕业生就业覆盖低空经济管理部门 飞行服务中心 政策研究机构 央国企 无人机企业等广泛领域[3] 低空经济行业现状 - 行业出现融资降温 订单不足情况 需要新动能实现可持续发展[3] - 低空经济需达到一定应用规模才能称为经济 需通过初始应用牵引产业发展[3] - 专业可与高校特色结合 如北京交通大学侧重智慧交通 安徽大学侧重低空通信与网络[4] 教育学专业就业需求 - 教育业长期位居本科毕业生就业量最大行业 2024届就业比例达13.9%[5] - 2024年各级各类学校47万所 专任教师1885.1万人 自然退休进补创造大量岗位[6] - 运动训练 足球运动 人工智能教育专业申报量分别达42 31 26个 位列第3-5名[5] 人工智能教育机遇 - 中小学人工智能专职教师缺口超50万人 缺口率高达95%[6] - 人工智能教育专业顺应人工智能+趋势 培养跨学科融合人才[7]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人工智能需细化到不同学科 如人工智能+新医学 人工智能+语言等领域[7] 体育类专业发展动力 - 运动训练专业招生政策变化:2027年起要求一级运动员及以上且全国比赛前八名方可报考高水平运动队[9][10] - 高校通过运动训练专业招收退役运动员 输送至中小学校和体育产业 提升体育教育竞技水平[11] - 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 2023年占GDP比重1.15% 2024年底体育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较2022年底翻番[12] 文科专业焕新趋势 -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由4所985高校申报 包括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等[5] - 新消费和高新技术需求牵引文科专业转型 打破文科衰败论[12] - 教育康复学 体育旅游 电子竞技等新专业顺应体育文旅消费热潮[11]
120所高校拟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第一财经· 2025-08-17 13:25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拟新增120个专业点 位居2025年度高校本科专业申报数量首位 [3] - 低空经济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定义为由民用航空器低空飞行活动衍生的经济形态 涵盖研发制造 商业运营和基础设施建设 [3] - 国家发改委新设低空经济发展司统筹推进产业发展 市场需求推动高校加速培养复合型人才 [3] 高校专业结构调整趋势 -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新增56个专业点位居第二 运动训练专业新增42个专业点位列第三 [4] - 2020-2024年高校撤销专业数量前五分别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60个) 公共事业管理(138个) 信息与计算科学(123个) 市场营销(104个) 产品设计(93个) [5] - 多所双一流高校2024年5月密集成立新学院 聚焦人工智能 空天技术 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 专业调整对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5]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 高校专业优化调整频率加快 通过裁撤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实现存量资源优化配置 [5] - 教育资金重点投入国民经济亟需专业和高精尖人才培养 避免追求"大而全"的学科建设模式 [5]
培养低空经济人才!120所高校拟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第一财经· 2025-08-17 07:46
低空经济专业新增与政策支持 - 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拟新增869个专业点,涵盖239种专业类型,其中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新增数量最多,达到120个[1] - 低空经济定义为由民用有人或无人驾驶航空器低空飞行活动衍生的经济形态,涵盖航空器研发制造、商业运营及基础设施建设[1] - 低空经济于2023年12月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新增长引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明确发展要求[1]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于去年12月新设低空经济发展司,统筹推进低空经济发展,今年全国两会再次强调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1] - 市场对低空经济人才需求增长,布局国家急需学科专业和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1] 其他专业新增与撤销趋势 -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新增56个专业点,位居第二,运动训练专业新增42个专业点,位居第三[2] - 高校专业优化调整对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近年来调整频率加快,多所"双一流"高校成立新学院聚焦人工智能、未来技术、空天技术、量子科技等领域[2] - 2020年至2024年高校撤销专业数量前五名分别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60个)、公共事业管理(138个)、信息与计算科学(123个)、市场营销(104个)、产品设计(93个)[2]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优化 - 高校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加新专业,同时裁撤不适应专业,加快存量资源优化配置[3] - 有限资金应投入国民经济亟需专业和高精尖人才培养,避免追求"大而全"的学科设置[3]
高校密集调整院系专业设置,近五年撤销本科专业TOP5都有谁
第一财经· 2025-08-09 09:18
高校专业调整背景 - 高校专业设置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增加新专业同时裁撤不适应专业非常重要[1]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提出以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为牵引优化专业设置[4] 高校专业调整动态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25年度申报低空技术与工程、智能飞行器技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4个新专业,申请撤销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等6个已停招专业[2] - 湘潭大学2024年申报运动训练专业,撤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7个专业,预备案电子信息材料专业[2] - 东北师范大学2025年度拟撤销财政学等7个本科专业,拟新申报数据科学等4个本科专业[3] 新增专业趋势 - 2025年申报增设数量排名靠前的专业包括低空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机器人工程等,拟增设数量均超过10个[3] - 多所"双一流"高校密集成立新学院,聚焦人工智能、未来技术、空天技术、量子科技、AI+、信息传播等领域[3] - 教育部支持高校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相关专业[4] 撤销专业情况 - 2020-2024年高校撤销专业数量前五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60个)、公共事业管理(138个)、信息与计算科学(123个)、市场营销(104个)、产品设计(93个)[5]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因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社会需求渐行渐远,部分学校选择停办该专业并单独开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专业[5] 专业调整影响与应对 - 高校需加快存量资源优化配置,把有限资金投入到国民经济发展亟需的专业和高精尖人才培养上[6] - 专业被撤销后教师分流方式包括:分流到相近专业、讲授公共基础课、转岗行政或教辅岗位、跳槽到其他学校[6][7] - 部分高校制定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建立保障措施帮助相关教师完成教职转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