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美纳

搜索文档
贝达药业三度冲击港股IPO:资金链承压、研发缩水与产品困局
搜狐财经· 2025-09-17 02:0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31亿元 同比增长15.37% 归母净利润1.4亿元 同比下降37.53% [1][6]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8.14亿元 同比增长6.39% 归母净利润0.4亿元 同比下降68.36% [1] - 2024年营业收入28.92亿元 同比增长17.79% 归母净利润4.03亿元 同比增长15.80% [1] 资金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货币资金余额5.27亿元 较2021年末7.92亿元显著下降 [2][3] - 流动资产13.59亿元低于流动负债17.57亿元 短期偿债压力显著 [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45亿元 同比下降14.70% [2][3] - 拖欠合作方益方生物1.8亿元里程碑款近两年未决 [3] 港股IPO计划 - 第三次谋求港股IPO 拟发行不超过总股本15%的H股 [2] - 前两次递表失败(2021年2月和12月) [2][4] - 募资用途:40%用于在研管线研发 30%用于潜在收购 剩余用于营销网络建设和补充营运资金 [3] 产品结构 - 拥有8款上市产品 覆盖肺癌、肾癌、乳腺癌等多个领域 [5] - 核心产品凯美纳年销售额超10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大半 [5] - 贝美纳2023-2024年销售额占比超10% 但受医保降价和竞品冲击 [5] - 新品贝福替尼2025年上半年收入未达主营业务10%(低于1.73亿元) [5]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从2022年7亿元降至2024年5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55亿元 同比下降0.63% [7] - 研发团队规模从2022年647人缩减至2024年327人 [7] 费用结构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5.94亿元 同比增长13.34% [7] - 管理费用2.61亿元 同比增长23.47% [7] - 财务费用0.4亿元 同比增长118.06% [7] 市场竞争 - 三代EGFR-TKI赛道已有7款产品上市 面临奥希替尼和阿美替尼等竞品 [5] - CDK4/6抑制剂康美纳面临辉瑞和恒瑞医药等头部竞品 [5] - 若2025年更多竞品纳入医保 贝福替尼市场空间将受挤压 [5] 股价表现 - 2025年年内涨幅约30% 当前股价70.73元/股 [7] - 远低于历史高点160.66元/股 [7] - 弱于创新药板块整体表现 [7]
国内市场需求与政策支持双轮驱动 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
环球网· 2025-09-16 02:27
行业表现与增长 - A股21家创新药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286.9亿元 同比增长42% [2] - H股32家创新药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421.3亿元 同比增长10% [2] - 恒瑞医药创新药销售收入75.70亿元 同比增长14.5% [2]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国内销售额11.92亿元 同比增长36.5% [2] - 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销售额26.43亿元 同比增长20.6% [2] - 亿帆医药两大创新药产品合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9.57% [2] - 先声药业创新药收入同比增长26% 商业化创新药达10款 [2] - 翰森制药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61.45亿元 同比增长22.1% [2] 医保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7轮调整累计将149种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 [3] - 医保基金对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累计支付4100亿元 带动销售超6000亿元 [3] - 京新药业创新药地达西尼纳入医保后上半年实现营收5500万元 [3] - 贝达药业4款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后均实现快速放量 [3] - 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支持未纳入医保的创新药 [3] 市场支付结构 - 2024年创新药市场规模1620亿元 医保支付占比43.8% 个人现金支付48.5% 商业健康险支付7.7% [4] - 预计2035年商业保险支付占比将提升至44% [4] 研发创新与全球地位 - 中国在全球药物研发份额接近30% 美国约为48% [4] - 中国拥有1775种首创新药管线 全球占比19% [4] - 中国技术授权出海数量全球占比14% 总金额占比30% [4] 行业发展动力 - 国内患者对高质量创新药的真实需求是行业复苏核心动力 [1] - 行业迎来国内医保市场与海外市场双重发展周期 [2] - 企业逐步走向盈利 今年将实现商业化重大突破 [2] - 形成营收增长-研发投入增加-管线储备丰富的良性循环 [4]
贝达药业拟港股上市,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15:06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以提升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并推进国际化进程[2] - 本次发行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需取得中国证监会及香港联交所等机构批准[5] - 拟聘请香港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本次发行上市的审计机构[6] 历史上市尝试 - 曾于2021年两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包括2月8日首次递表和12月再度递表[6] - 2021年5月30日曾披露通过港交所聆讯后的招股书[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31亿元同比增长15.37%[1][7] - 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亿元同比下降37.53%呈现增收不增利现象[1][7] 产品与市场竞争 - 公司现有8款上市销售药品专注于创新药物研发与生产[7] - 核心产品面临多重市场竞争压力包括凯美纳和赛美纳在EGFR-TKI市场需应对一代三代产品竞争[8] - 贝美纳在ALK抑制剂领域贝安汀作为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均面临原研药及竞品双重竞争压力[8]
贝达药业重启港股上市计划,多重挑战仍待破局
新京报· 2025-09-11 09:12
公司H股上市计划 - 公司正式重启H股上市计划 为2021年以来第二次启动赴港上市 [1] - 拟发行H股数量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15% 超额配售权执行前 [2] - 募资用途分配:40%用于未来5年中国及海外创新药物研发计划 30%用于股权投资、收购或授权安排为潜在合作提供资金 [2] 核心产品竞争格局 - 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化合物专利已于2023年3月到期 晶型等专利权保护期至2029-2034年 [4] - 埃克替尼2023年等级医院销售额超14亿元 较2020年18.7亿元销售高峰有所下滑 [4] - 第三代EGFR-TKI药物赛美纳为国内第4个上市 目前6款同类药物均进入医保 [4] - ALK抑制剂贝美纳于2024年12月获FDA批准上市 但美国市场已有五款同类获批药物 [5] 研发团队变动 - 研发团队从2022年647人下降至2023年562人 降幅13.14% [6] - 截至2024年底研发团队仅剩327人 较2023年降幅达41.81% [6] - 2024年9月董事兼首席科学家王家炳辞职 其为多个临床新药关键发明人 [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31亿元 同比增长15.37% [7] - 归母净利润1.40亿元 同比下滑37.53% 为2022年后首次半年报净利润下滑 [7] - 流动资产13.59亿元 低于流动负债17.57亿元 [7] 产品营收结构 - 盐酸埃克替尼占营收比重曾超98% [3] - 2025年半年报显示凯美纳和贝美纳两款药品占主营业务收入10%以上 [3]
贝达药业:经销品种安瑞泽已于7月启动销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12:52
公司产品管线 - 公司在售产品包括凯美纳、贝美纳、贝安汀、赛美纳、伏美纳五款产品 [2] - 康美纳于6月30日获批上市 安瑞泽于7月启动销售 奥福民于7月获批上市 销售管线将达八款产品 [2] 商业化策略 - 公司将发挥肿瘤产品商业化成功经验 通过差异化临床价值挖掘和高效推广策略加快市场覆盖 [2] 行业对比分析 -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在发展阶段、管线结构、研发投入、资产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 公司面对经营变化保持创新创业初心 [2]
乘“数”而行、提“智”增效 深市医药军团擘画生物科技新星图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4:12
政策支持与行业转型 - 医药行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1] - 七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推动信息技术与医药产业链深度融合 [1] - 2024年政策首次将创新药列为新兴产业关键环节和新质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鼓励行业向高质量、创新驱动转型 [2] 企业数智化转型案例 - **贝达药业**:构建覆盖EGFR、ALK等肺癌靶点的产品线,拓展至肾癌、乳腺癌等领域,通过"主体+基金+梦工场"模式构建创新生态圈 [2][3] - **鱼跃医疗**:加大AI和数字化技术融合,推动产品智能化、穿戴化、集成化升级,2024年研发投入5.47亿元(同比+8.39%),占营收7.23% [4][8] - **健帆生物**:聚焦血液净化领域,增设创新中心和膜材研发中心,近10年累计研发投入11.77亿元,占营收比重从4.03%提升至8.97% [4][7] 研发投入与业绩表现 - **健帆生物**:2016年上市以来营收复合增长率22%,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9%,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多年超过净利润 [7] - **贝达药业**:营收从10.35亿元增长至2024年28.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3.4%),近三年累计分红1.84亿元 [7] - **鱼跃医疗**:近五年研发费用复合增长率18.39%,2024年研发费用占营收7.23% [8] 行业整体数据 - 深市256家医药生物公司2024年合计营收1.13万亿元,净利润676.30亿元,研发费用448.64亿元 [8] - 37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21家增速超100% [8] - 2025年一季报显示,235家公司合计营收2527.42亿元,归母净利润220.99亿元,40家净利润增长超5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