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代用茶
icon
搜索文档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一线走访解难题
肥城市纪委监委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种植园区、销售单位,聚焦种植销售、技术服务、政策落实等关 键环节,开展一线监督、精准监督,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着力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群众的急难愁盼 问题。围绕桃产业发展全链条,该市纪委监委对肥桃深加工、电商销售、数字农业等方面进行深入调 研,并联合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进行会商研判,推动完善相关制度,护航肥桃产业 发展。 肥桃,果实肥大、味美甘甜、营养丰富,迄今已有1100多年栽培历史。桃产业是肥城的特色产业,目前 全市肥桃栽培面积超10万亩,年产量超20万吨。 特色产业发展到哪里,监督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为打通产业发展堵点,肥城市纪委监委紧盯关键人群、 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以开展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整治工作为契机,把助力肥桃产业发展作 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该市纪委监委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方式,拓宽发现问题线索渠道,及时查处 党员干部在服务产业发展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此前,肥城市纪委监委在监督检查中接到群众反映,上级拨付至某产桃重点村的有机肥被随意变卖,随 后该市纪委监委立即展开核查。经查,该村党支部书记履职不力,将上级拨付的有机肥交 ...
普通食品≠药品 不能治病!消费提示来了
央视新闻· 2025-08-06 06:14
市场监管政策与消费提示 - 市场监管总局与中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 强调普通食品不得宣称保健功能或疾病预防治疗功效 [1] - 食品标签及说明书严禁含有虚假内容或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宣传 违反规定将构成违法违规行为 [5] - 禁止通过口头宣讲、微信群、宣传册、直播间话术等形式明示或暗示食品具有保健功能 [5] 虚假宣传行为特征 - 不法商家将普通食品包装为"保健酒""增高粉""瘦身咖啡"等产品 并虚构"营养师""知名专家"背书进行虚假宣传 [1] - 常见虚假宣传手法包括炒作"养生""天然""调理""减肥"等概念 或虚构科学实验、营养指导及专家背书 [5] - 典型虚假功效宣称包括"降血压""抗癌"等疾病治疗功能 诱导消费者高价购买普通食品 [1][5] 消费者防护措施 - 选购保健食品需认准"蓝帽子"标志 注册备案信息可通过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查询 [11] - 线上购买应通过正规电商平台 避免轻信来源不明的朋友圈、微信群或小程序推销信息 [11] - 线下购买需选择正规商场、超市或药店 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作为消费凭证 [11] 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 发现食品营销宣传违法违规行为可立即拨打12315投诉举报热线 [8]
市场监管总局、中消协提示: 普通食品别信“保健”“治病”宣传
央视网· 2025-08-05 07:12
市场监管与消费者提示 - 市场监管总局和消费者协会联合提醒消费者普通食品不能宣称保健功能或疾病预防治疗功效,需警惕虚假宣传 [1] - 近期网购平台出现不法商家将普通食品包装成"保健酒""增高粉""瘦身咖啡"等,并虚假宣传鱼油、代用茶、蓝莓等产品具有治疗功效 [1] - 个别品牌通过"营养师""知名专家"等名义诱导消费者高价购买保健品 [1] 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 - 中国法律法规严格区分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禁止食品标签和说明书涉及虚假内容或疾病治疗功能 [2] - 《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明确禁止对食品进行虚假或误导性商业宣传 [2] - 不法商家通过模糊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药品界限,在营销中炒作"养生""天然""调理"等概念 [2] - 部分商家通过虚构科学实验、专家背书等方式夸大保健食品功效,如宣称"降血压""抗癌"等 [2] 消费者选购指南 - 选购健康功效食品需认清产品包装标识(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药品),保健食品需认准"蓝帽子"标志 [3] - 保健食品需根据功能及适宜人群科学选用,并严格遵循标签说明 [3] - 可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保健食品注册备案信息 [3] - 线上购买应选择正规电商平台,避免轻信朋友圈、微信群等非正规渠道 [3] - 线下购买应前往商场、超市、药店等正规场所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证 [3]
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提示:普通食品不能宣称保健功能,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效
北京商报· 2025-08-04 09:45
行业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明确提示普通食品不得宣称保健功能或疾病预防治疗功能[1] - 保健食品实行注册和备案双轨制管理 必须标注"蓝帽子"标识[1] -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标签不得含虚假内容或涉及疾病治疗宣传[1] - 《广告法》严禁食品广告使用医疗用语或宣传治疗作用[1] 产品合规界定 - 普通食品无论成分如何特殊 未获"蓝帽子"标识禁止宣称保健功效[2] - 保健食品适用于特定人群 功能限于调节机体而非治疗疾病[2] - 药品与保健食品有本质区别 后者不能替代药物治疗[2] 市场乱象分析 - 不法商家通过口头宣讲/微信群/直播间话术违规宣传普通食品功效[3] - 炒作"养生""天然"等概念 为普通食品披上科学外衣[3] - 部分商家虚构科学实验或专家背书 夸大保健食品治疗效果[3] 消费者指引 - 选购需认准"蓝帽子"标识及批准文号 查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备案信息[4] - 线上购买应选择正规电商平台 警惕朋友圈/微信群等非正规渠道[4] - 线下购买需到商场/超市/药店等正规场所 保留销售凭证[4]
瘦身咖啡、增高粉别再信了 官方提示普通食品不能宣称保健功能
央视新闻· 2025-08-04 08:28
监管政策与法规框架 - 普通食品不得宣称保健功能或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效 不得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1][3][4] - 保健食品不是药物 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需通过"蓝帽子"标志识别 [4][5] - 相关法律依据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4] 市场乱象与违规行为 - 不法商家将普通食品包装成保健酒 增高粉 瘦身咖啡等产品 并宣称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效 [1] - 通过虚构科学实验 营养师指导 专家背书等方式夸大保健食品功效 如宣称降血压 抗癌等 [4] - 在营销环节通过口头宣讲 微信群 宣传册 直播间话术等渠道炒作养生 天然 调理 减肥概念 [4] 消费者识别与选购指南 - 选购时需认清产品包装标识 区分普通食品 保健食品与药品 [4] - 可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保健产品注册备案信息 [6] - 线上选购应通过正规电商平台 避免轻信朋友圈 微信群等来源不明的推销信息 [6] - 线下购买需到正规商场 超市 药店等经营单位 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 [6]
兰州牛肉拉面出考核教材了!来看拉面界的人才培养方式
央视新闻· 2025-08-02 07:39
牛肉拉面制作师 - 人社部新增"牛肉拉面制作师"工种 中式面点师职业下正式纳入新职业目录[1] - 兰州近20家培训机构开设专业课程 学员需掌握揉面、拉面、熬汤等全套技术及店铺经营管理知识[1] - 学员王福泰通过2个月培训实现就业 月薪达5000元 并具备未来独立开店能力[1] - 行业培养"技术+经营"复合人才 学员岳子洋表示课程涵盖选址定位、营销策略等实战内容[1] - 10万余名拉面师从兰州输出 带动就业近200万人 职业标准化教材及线上课程已开发完成[2] - 海外市场潜力显现 韩国、意大利等地华侨学员计划引进拉面文化 培训机构学员马岩称拉面技艺具有视觉冲击力[2] 代用茶加工工 - 新职业涵盖玫瑰花茶、枸杞茶等产品 云南富民县已形成产业链 加工工李晓仙严格筛选原料确保花朵完整无杂质[3] - 原料范围扩展至药食同源食材 需精准掌握配比 如大枣与枸杞比例影响甜度 洛神花过量会导致过酸[3] - 生产工艺要求四重标准:原料鲜度把控、控温锁鲜技术、科学比例调配、工匠理念贯穿全程[4] - 职业推动健康饮品市场发展 通过物理灭菌等技术保留花青素 实现口感与功效平衡[4] 服务犬驯养师 - 新工种包括导盲犬与治愈犬训练 导盲犬"如意"受训2个月可精准响应指令并规避路障[5] - 驯养周期6-12个月且淘汰率高 需结合动物心理学等专业知识 每日重复指令上百次固化肌肉记忆[5] - 治愈犬"云小七"侧重情感陪伴 可辅助孤独症儿童及孤寡老人 驯养师毛泽林认为工作具有社会意义[6] - 国内服务犬供需缺口大 职业规范化将扩大服务覆盖范围[6]